1. 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发展,电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媒介。中国电影业也逐渐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无疑与不断地钻研、创新、打磨等孜孜不倦的努力密不可分。同时,字幕翻译在整个传播、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扮演者桥梁的重要作用。质量上乘的字幕翻译在整个中华文化交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的进程中是催化剂般的存在,不但可以帮助观众提升观影体验,还可以更好地传达导演编剧想表达的主题与情感。可见,字幕翻译的质量对于中国电影走出去起决定性影响。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追寻字幕翻译与原台词之间、字幕翻译与观众之间的“最佳关联”是必要的。
关联理论最早由语言学家Dan Sperber和Deirder Wilson基于H. P. Grice的语用学相关原则,在他们合著的专著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他们认为关联理论是涉及认知层面的语言交际活动[1]。理论把交际看做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就是在说话者与话语接收者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说话者期待话语接收者的最佳关联——话语接收者付出有效努力即可理解说话者想达成的语境效果[2]。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的过程中存在着与认知和交际相关的两条关联原则:在认知层面,人们的认知往往和最大关联性一致;在交际层面,对于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说话者都假设其本身是具备最佳关联性的。其中,最大关联性是指话语接收者理解话语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从而获得尽可能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性是指话语接收者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最充分的语境效果[2]。
2. 关联理论与翻译
师从Dan Sperber和Deirder Wilson的语言学家Ernst-August Gutt在此研究基础上,在自己的专著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ve and Context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由于关联理论是一种体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活动其实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把源语说话者想要传达的意图最大限度地传达给对话接收者,让对话接收者尽可能付出最小的努力来接收信息[3]。Gutt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和交流的过程是两次“明示–推理”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均需实现最佳关联。第一次“明示–推理”过程需要译者对于原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进行理解后再进行推理,从而达成与原作者的共识,实现译者与原作者之间的最佳关联;第二次“明示–推理”过程需要译者预判读者的认知语境,力求达成读者期待与原作者意图之间的共识,实现读者与原作者之间的最佳关联[3]。
最早国内学者对于关联理论的研究更多是与语用学相结合的,在Gutt提出关联翻译理论后,我国学者逐渐关注并进行与之相关的研究。国内第一个引介该理论的是学者林克难,他对关联翻译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翻译研究视野[4]。随后,我国语言学学者沈家煊、何自然等人对关联翻译理论进行推广并深入研究,何自然在1997年出版专著《语用学与英语学习》,对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研究。此后,关联理论与关联翻译理论不断被用于翻译研究中,涉及文学、戏剧、电影字幕、口译、教学等各个领域。
3. 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随着影视作品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碰撞的桥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但与其他文字类文本不同的是,字幕翻译本身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字幕要随着人物对白和剧情发展进行转换配合,符合人物塑造、影片题材风格和剧情推进,以达成帮助观众更好理解剧情的目的[5]。因此,在翻译字幕的过程中,译者不但要把时间、空间的限制考虑在内,还应该考虑字幕的内容、形式、文化负载词等内容最优化,从而实现符合观众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4]。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叙事方式等均为传达思想和表达情感服务。那么,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理解并推测原作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来进行翻译,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力求实现与原作者之间的最佳关联;同时译者也需要考虑观众的期待与认知语境,以此为导向进行推理,让观众付诸有效的努力达成最佳效果,实现与观众之间的最佳关联。
4. 关联理论与《照明商店》字幕翻译
电影《照明商店》改编自姜草的同名漫画《照明商店》,于2023年12月8日上映,上映三天总票房破一亿,上映三十天票房2.63亿。电影讲述了一场车祸后,相关的主角进入了“照明商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一系列看似不寻常的事情。电影《照明商店》不但完美地继承了原作漫画中的奇幻风格,还高度还原了原作中的悬疑元素。蔡耳朵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独特的叙事视觉效果,将漫画中的神秘感和恐怖气氛完美延续在银幕上,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原作漫画的一幕幕画面之中,身临其境般与主人公一同探索。《照明商店》通过主角们在“照明商店”的世界的怪诞经历,展开一场关于爱情、母爱、父爱和社会公德的诉说。影片主题和情感的成功传递向英语观众,离不开恰当的字幕翻译,因此译者在翻译字幕时,译者采取了相应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让观众付出恰当的努力即可达成最佳观影体验,实现符合“推理–明示”过程的最佳关联性。
4.1. 《照明商店》字幕翻译策略
归化与异化最早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在其著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异化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一些源语语言的异质性特征,迁就源语语言的说话习惯等,最终呈现的译语是保留有一定源语特质的目的语表达,尽可能保留其异域特点。而归化则更加注重本土化,尽可能地在翻译过程中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用目的语读者习惯使用的表达和结构来传递原文的思想、文化和知识等,最终呈现的译语是极其地道的目的语表达。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有时可以更加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文本,因此在翻译字幕这种特殊文字形式的过程中,要把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考虑在内,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影片内容以及获得更好地观影体验,实现最佳关联性,《照明商店》中部分字幕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例1:妈妈是不是从来没有夸过你漂亮呀?其实我们家珠珠长得可好看了。以后会有好多好多男孩子喜欢你。你要擦亮眼睛,好好地挑。也不知道以后会便宜哪个臭小子?
译文:I’ve never told you that you’re beautiful, right? Actually, my dearest Zhuzhu has grown into such a beauty. You’ll be such a heartbreaker in the future. You need to keep your eyes wide open and choose wisely. I wonder which lucky brat you’ll choose.
例1是妈妈小梅姐和女儿的告别,也是影片中最催泪、最感人的情节。因为妈妈为了在车祸现场救女儿,自己花光了所有的力气,因此在照明商店的世界里,妈妈已经没有自己的灯泡,不能回到现实世界了,这段对话是小梅姐和珠珠最后的告别。“夸过你漂亮”“长得可好看了”“便宜哪个臭小子”这些都是汉语中很常见很口语的表达,但是如果直译为英文的话,难免会生硬,让目的语观众不明就里。因此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将这几句汉语表达译为英语世界观众更为熟悉的句式和表达。“以后会有好多好多男孩子喜欢你。”译者没有直译为“There will be plenty of boys chasing you in the future.”之类,而是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意译为“You’ll be such a heartbreaker in the future.”不但可以更加直观传达妈妈想表达的对女儿很美的称赞,而且也体现了妈妈在分别时想缓解沉重的气氛的幽默表达。“也不知道以后会便宜哪个臭小子?”这句话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与不舍,如直译为“I wonder which naughty boy will benefit from this in the future.”与上文“你要擦亮眼睛,好好地挑。”之间的关联性会丧失,而且“臭小子”是一种幽默、戏谑的表达,实则还是在夸自己的女儿很优秀,能娶到自己女儿的人是“幸运的臭小子”,因此译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意译为“I wonder which lucky brat you’ll choose.”不但实现了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而且还实现了原文与观众之间的最佳关联性。
例2:妈妈现在说什么,你都不听了。你翅膀硬了是吧?
译文:You’re not listening anything I say. You’re all grown up, eh?
例2是小梅姐意图与女儿珠珠交代一下未来的事情,但是女儿不愿接受即将与妈妈分开的事实,妈妈交代时,珠珠是抗拒的。此时小梅姐说了中国家长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你翅膀硬了是吧?”翅膀硬了其实是一个隐喻式表达,最早是指幼鸟逐渐长大,羽翼丰满,可以独立飞翔、生存,后指人逐渐长大、有本事反抗了。如直译为“Your wings are strong, aren’t they?”不免会让观众感觉奇怪,在母女对话中突然出现了不属于人类的特性“wings”,这样会降低对话之间的关联性,也会破坏观影体验,增加观众认知负担。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意译为“You’re all grown up, eh?”是符合当前母女之间对话语境的,也和影片中母女的神情动作是相关联的。对于观众而言,降低了其理解语境对话的努力程度,轻松理解此刻母女争执的内容。
4.2. 《照明商店》字幕翻译技巧
《照明商店》的台词翻译除了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外,还采用了减译和转换等主要翻译技巧。以上翻译技巧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观众付出适当的努力,达成最佳的认知语境,实现最佳关联性。
4.2.1. 《照明商店》字幕翻译技巧之减译
由于思维的差异,以及所处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两种语言使用者的认知习惯也会因此产生差异。在翻译台词字幕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原文本存在的信息,使得字幕变得简洁、明晰,从而降低观众观影对于剧情的推理努力,实现观众与原作之间的最佳关联,最大效度地完成“明示–推理”过程。
例3:
- 你们叫我小梅姐就行,这是我女儿。
- 我叫珠珠,哥哥姐姐好!
- 怎么称呼你们?
- 我叫许念。郑满。
译文:
- Call me Xiaomei. This is my daughter.
- I’m Zhuzhu. Hello!
- What are your names?
- My name is Xunian. This is Zhengman.
例3为故事开始部分,几个主要人物登场,相互寒暄的场面。小梅看年轻情侣比自己年轻几岁,于是说叫她小梅姐就行,如直译为“Just call me sister Xiaomei.”会令英语观众疑惑,素未谋面的小梅突然成为了“sister”,因此译者采取了减译的翻译技巧,直接翻译为“Call me Xiaomei.”简单、直接地交代了小梅这个人物,清晰直观地展现出几位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寒暄的场景,同时不会引起歧义。中国为礼仪之邦,注重礼节,影片中的珠珠也是一位有礼貌的小朋友,在妈妈跟两位陌生的哥哥姐姐自我介绍并介绍她时,她很礼貌地自报家门并向他们问候,但是原台词“哥哥姐姐好!”如直译为“Hello, sister and brother!”显然是不符合英语观众日常习惯的,而且字幕翻译也要尽量秉承经济原则,这样的翻译不但不合乎逻辑而且较为冗余,因此译者采用减译的技巧,仅用一个“Hello!”来问候。译者通过减译的翻译技巧省略了在中文中常见的一些称谓,用简洁的语言直截了当地完成了此处的交际功能,清晰地交代了人物关系,降低了观众的认知语境难度,实现了观众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
4.2.2. 《照明商店》字幕翻译技巧之转换
由于两种语言存在各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把源语的语言结构转换成与目的语类似的语言结构,从而使得目的语读者更好理解原文内容,转换的过程涉及词汇、语法、句法、语篇、文化等角度的转换[6]。中国电影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中国特色表达、文化负载词以及中文的同音词等,这些表达可以增加电影的艺术效果,利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但这些表达对于英语观众来说是陌生的,理解起来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电影台词切换就在分秒之间,因此将其转换为英语观众利于理解的表达会大大降低观众观影时为理解语境付出的努力,从而便于实现观众与原文之间的最佳关联性。
例4:
- 什么事都不着急,都说了三天了,能不能上点心啊?
- 来,上点心。
译文:
- You’re never in a hurry. I’ve already been telling you for three days. Can’t you put a little more heart into what you do?
- Here. A little heart.
例4是许念和郑满这对小情侣在事故发生之前的吵架,许念埋怨郑满买了油漆不买滚刷,所以后面的装饰工作无法展开。郑满自知理亏,所以一直在让步,也试图用幽默的方式化解这场争吵。在许念说到“能不能上点心啊?”时,郑满正在吃早餐,手里拿着曲奇饼干,于是为了缓解气氛,他把饼干递给许念,说“来,上点心。”这个地方郑满其实在玩同音梗,想逗许念开心。如直译为“Here, give you dessert.”原文的同音梗完全出不来效果,也丧失了郑满想表达的幽默。译者采用转换的翻译技巧将前半句的“Can’t you put a little more heart into what you do?”中的“a little heart”拿出来,正好两个部分可以呼应,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源语想表达的幽默的效果。配合画面上郑满拿出的曲奇饼干,虽然饼干并不是心形,但是吵架场景中,郑满给许念递过去早餐,也可以缓解一部分紧张的气氛,配合字幕的“a little heart”也能传达源语欲传达的效果。在画面的配合下,字幕可以生动地还原小情侣斗嘴的场景,这样的转换也降低了观众理解的成本。
例5:
- 你别生气了,买个滚刷多简单的事儿。那还不是说办就办啊。
- 那你办的呢?
- 回头就办。
- 那我也回头再理你。
译文:
- Stop being angry. It’s just buying a paint brush. When I say it’s done, it’s done.
- Then what have you done?
- I’ll do it in a bit.
- Sure. I’ll stop ignoring you only in a bit too then.
例5还是许念和郑满就“滚刷”问题展开的争吵,其中“买个滚刷多简单的事儿”如直译为“It is quite easy to buy a paint brush”,情侣间吵架的趣味性和郑满的让步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译者将其转换为“It’s just buying a paint brush”能够更好地传达郑满不想展开争吵,并且试图化解紧张气氛的努力,可以展现出与前文及整个对话的最佳关联性。对话中的几个“办”增加了吵架的趣味性,“回头就办”和“回头再理你”两个“回头”也是将此次情侣间的争吵推向了高潮,两个“回头”没有被译为“back、later”这类的词语,而是转化为更加地道、贴合语境的“in a bit”,不但可以传达原文小情侣斗嘴的语境和幽默效果,同事也满足了这段对话与观众之间的最佳关联性。
4.3. 《照明商店》字幕翻译之明示化
在语言的交际活动中有明示(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语用行为,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源语中的暗含义有时候难以被译文读者所察觉,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解读源语文本中意欲表达的隐含信息,将读者因语言文化差异而不能推断出的隐含信息明示化,直接翻译出来[3]。
例6:
- 无事献殷勤,你想干什么?
- 我想干什么……
译文:
- What’s the catch for being this loving?
- I just want to cheer you up...
例6中刚刚从噩梦中惊醒的许念发现男朋友郑满正在厨房里做早餐,精心将蔬菜和煎蛋放置在烤糊的吐司上。看到这一幕,许念调侃郑满他这样的厨艺,以后还是吃外卖的好,许念搂住郑满,问道“无事献殷勤,你想干什么?”通过二人的对话可推断,吃外卖是二人的日常行为,那么男朋友突然早起做早餐,对于许念而言则是不太寻常的事。所以她断定,男朋友肯定是有别的事,或者是不是别有意图。男朋友郑满因为之前和许念吵了架,出于愧疚郑满做早餐来哄她,同时也是珍惜和她在一起的点滴,最主要目的是想让她开心一些,做早餐也是为了哄她,郑满语气暧昧回复“我想干什么……”言外之意其实是说“你知道我是为了让你开心呀”但是如果直译为“What do I want to do?”或者“Don’t you know my intention?”这样的翻译无疑是增加了英语观众的推理与理解成本,因此此处译者将隐含的信息直接翻译出来,也就是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意图后进行推理,通过隐含的信息直接说出,来实现与原作之间的最佳关联。因此翻译为“I just want to cheer you up...”对于英语观众而言所付诸的理解和推理努力是最小的,通过将隐含的信息直接翻译出来,来完成观众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
例7:
- 我就是想让你把话说清楚。算了,我跟你没话说。
译文:
- I just want you to spit it out. Forget it. I don’t wanna talk right now.
例7为事故发生之前雨珊和姐姐在公交车上面吵架的桥段,雨珊想让姐姐说清楚回家相亲到底是什么意思,她是怎么想的。此处的对话雨珊想让姐姐说清楚的并不单单是此刻的对话,而是姐姐有没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秘密。简单翻译为“I just want you to clarify what you’re saying.”看似是说清了原文的字面意思,但是雨珊的隐含意图没有翻译出来。因此译者将此部分处理为“spit it out”,表达出雨珊想让姐姐说出、说清楚她之前没有说明白的所有的“秘密”和想法。此处的翻译也是将隐含信息直接翻译出来,让观众更加充分地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以达成观众与原文之间的最佳关联性。
5. 结语
电影如今已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互动的重要窗口,除拍摄、情节、演技等技术层面的重要影响因子外,电影字幕翻译在中国电影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译文是否能够传达原作者的思想取决于译者对于源语文本的理解,即译者对于原文的“明示–推理”过程,找到译者与原文的最佳关联性;译者还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帮助读者完成译文与读者之间的“明示–推理”过程,读者付出适当的努力就可以达成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性。字幕翻译过程其实就是关联理论所涉及的两次“明示–推理”过程,通过归化的翻译策略以及减译、转换、明示化等翻译技巧呈现的字幕翻译[5],可以助益观众降低理解成本,获得最佳的观影体验,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关联理论对于电影字幕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将观众带领到电影世界,对于电影台词翻译、中国电影走出去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