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词汇是构建语言基础的关键要素之一。掌握足够的词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表达想法,以及与他人进行顺畅的交流。此外,掌握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长期记忆效果。因此,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地提升词汇量,学生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注重词汇的教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策略的关键时期。202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规定,英语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不仅指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积极运用与调适学习策略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1]。所以,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规定,英语课程的总课时其比例缩减了6%~8% [2]。然而,在学业质量标准中,初中阶段的词汇要求增加了100~300个词汇,且对词汇的理解和使用要求有所提高[1]。面对课时缩短与学业质量提高的双重挑战,探索学生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并适时进行策略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和调整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
2. 文献综述
本节主要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并且梳理了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对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更加明确本研究的研究方向。
2.1. 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围绕此次研究的重点,对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词汇学习策略的含义以及分类进行明确界定,并说明本研究设计的出发点。这对于深入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策略使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2.1.1.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策略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Bialystock认为,最理想的提高第二语言学习水平的方法是利用有效信息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他将策略等同于方法[3]。根据O’Malley与Chamot的观点,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语言形式与内容而采取的方法、技巧或刻意的行动[4]。Wenstein和Mayer则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所采取的一些做法和想法[5]。蒯超英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控[6]。文秋芳则认为学习策略是为了有效学习而所采取的措施[7]。《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学习策略的定义,但说明了其作用,即“学习策略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式方法”[1]。综合以上观点,学习策略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包括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技巧和思维方式。了解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这也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所强调的核心内容。
由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存在差异,因此学习策略分类也各有不同。O’Malley和Chamot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4]。文秋芳提出,英语学习策略包含观念和方法这两个子系统[7]。Oxford则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直接学习策略与间接学习策略[8]。Cohen将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策略与使用语言策略[9]。虽然学者们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存在差异,但这些分类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策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和应用学习策略,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1.2. 词汇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基于不同的学习策略分类,词汇学习策略也有不同的类别划分。Norber Schmitt提出一个全面的词汇习得策略清单,将词汇习得策略划分为发现策略与巩固策略两大类[10]。Nation提出三大策略:在语境中猜测、记忆术和词的构成[11]。Gu和Johnson则把词汇学习策略分成词汇学习观念、元认知管理、认知策略三个部分,强调学习者需要根据使用频率等因素区别对待对词汇的掌握程度[12]。马广惠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机械记忆、联想记忆、独立性记忆和联系性记忆[13]。文秋芳从知识和技能角度出发,具体阐述了词汇学习的方法[4]。李宋昊从词汇习得顺序的角度,将词汇学习策略依次概括为五个方面,即资源策略、调控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活用策略[14]。
通过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回顾,可以发现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本研究旨在调查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情况,强调过程性。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李宋昊基于词汇习得顺序过程提出的分类作为研究的起点。
资源策略指的是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各种途径来增加语言输人;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进行计划、评估、反思、与调整的方法;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适当步骤和方法;而记忆策略则是指学生在巩固词汇识记信息的基础阶段所采取的方法;活用策略则是指学生学习词汇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将接收到的词汇转化为能够输出的形式,以丰富词汇表达的方式[15]。
2.2.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近年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许多学者都针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学习策略领域的深入探讨,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不断涌现,成为重要研究领域之一。Chamot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采用各种策略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语言学习[16]。Schmitt和MeCarthy的研究证实,许多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会运用各种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17]。随后,为研究什么样的策略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不同的研究者开始针对某一项具体的词汇策略展开实证或者调查研究。Knight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猜测词义来掌握词汇[18]。O’Malley和Chamot研究发现死记硬背其实也是有效的记忆词汇方式之一[19]。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学生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去选择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例如学习动机、学习情况、认知水平、性别、个性等因素。例如,Danka研究发现,根据学习效果,学习者会倾向于选择能够促进自身学习的策略,这将影响他们在未来词汇学习中更加普遍和有效地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0]。
国内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相较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伟兵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在英语词汇观念并未呈现差异,但是在学习策略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21]。刘红利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意识较弱[22]。顾金容则通过研究发现,词汇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发展[23]。刘旭东调查发现,学生的词汇水平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4]。在研究中,仲惠怡发现,大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策略对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相比于元认知策略。这表明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与英语四级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5]。
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非常重视对词汇学习策略的概念与分类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根据各自的概念界定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考虑到了许多因素对词汇策略选择和应用的影响,比如学习动机、英语成绩、性别等。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因此国外学者在研究词汇学习策略时可能会忽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迁移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研究成果来指导国内的教学活动。国内的研究基于国外研究,以中国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其研究结果更适用于国内的教学实践。国内的研究主要以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逐渐开始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因此,本研究根据教育部2022年所提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中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学习策略)以及词汇学习的要求,并结合李宋昊基于词汇习得顺序过程提出的分类作为研究的起点,来调查目前初中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并根据研究发现来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3. 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记忆理论、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就记忆理论而言,记忆是我们大脑中过去经历的反映。它包括了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部分。识记是记忆的起点,可以根据目的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也可以根据理解性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步,是回忆的前提条件,而遗忘则是它的相反过程。1885年,H. Ebbinghaus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直观地描绘了人类大脑对事物遗忘的规律[4]。记忆与词汇学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记忆策略也属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中的一种。
就加工理论而言,根据Craik和Lockhart的研究,信息加工的深度与储存程度呈正相关。他们指出,复述单词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代表单词的编码和储存质量[26]。相反,学习者对单词学习材料的加工越深入,记忆就会越牢固。信息加工可分为形式加工和语义加工两类。拼读属于前者,而语境意义和单词之间的联想则属于后者。这些发现为我们的词汇学习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就建构主义理论而言,一方面,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去调节学习。这一观点与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不谋而合。元认知贯穿整个词汇学习策略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建构主义主张学习应具有情境性和社会互动性。学习语言的过程需要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这就需要学习者与老师、同学在特定而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频繁地进行沟通与交流,以促进自身知识的建构,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词汇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活用策略等都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4]。
4.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为研究过程提供了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指导。在该部分,本文详细说明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以及数据分析的方式。
4.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导向来选择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来确保受试者具备一定的代表性,抽取延安市某中学76名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占36名,女生占40名(见图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Figur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图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4.2. 研究工具
在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依赖于数值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具有高度的客观性。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与英语测试试卷来探究初中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4.2.1. 调查问卷
本研究基于李宋昊的词汇习得策略的顺序划分,同时借鉴赵婉竹的硕士论文来设计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27]。该问卷在设计与调查时采用非匿名方式,包括两部分:基本情况与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其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上次期末考试成绩和姓名。性别变量用于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所存在的差异,成绩变量用于分析学生们的整体英语学习情况。
该调查采用Likert 5级量表。为确保调查的科学性,研究者特意设计了第4题和第17题为反向记分题,而其他题目则为正向记分题。同时,考虑到学生作答的便利性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问卷采用汉语进行陈述。在正式发放前,发放二十份问卷进行预发放,最后测得本问卷的信度为0.788;问卷的效度为0.762。五类共23小项进行调查。各策略项目题号详细分布(见表1)。
Table 1. Question number distribution
表1. 题号分布
类别 |
题号分布 |
资源策略 |
14、19、22、24 |
调控策略 |
4、5、9、11、15 |
认知策略 |
6、8、12、17、20 |
记忆策略 |
3、7、10、13、16 |
活用策略 |
18、21、23、25 |
4.2.2. 英语词汇测试试卷
本项研究的英文测验参考了李晨阳的研究,并根据最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进行了调整,以检验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效果[28]。词汇测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词汇理解测试,考察学生对单词含义和性质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是词汇运用练习,包括填空和解释单词含义。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答案。该测验总分为100分。本研究以英语词汇测试的成绩来代表词汇学习效果。
4.3. 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了76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共76份,有效率为100%。除此之外,本研究发放英语词汇测试试卷共76份,收回的有效测试试卷76份,有效率为100%。数据收集之后,使用SPS25.0统计软件包对被试的问卷得分进行统计与分析。首先,统计所有调查对象的英语学习成绩的整体情况、计算出整体词汇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均值、每个词汇学习策略维度使用频率均值来检测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其次,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测性别对于词汇策略使用的影响。最后,利用SPSS25.0来分析和验证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词汇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该部分主要根据问卷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整体英语学习情况、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词汇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1. 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本研究汇总了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的上次期末英语考试成绩(见图2)。期末考试英语总分为120分,达到72分及格线的仅有35人。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整体英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分布在36~71分之间。
Figure 2. Last English final exam results of the subjects
图2. 研究对象的上次英语期末考试成绩
5.2. 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本研究根据学生反馈的策略使用频率均值判断策略的使用情况,某种策略的使用频率均值越大,说明该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Oxford根据学习策略使用的不同频率把二语学习者分为5个层次:均值在5~4.5表示“总是使用”,为高频策略使用者4.4~3.4表示“经常使用”,为高频策略使用者,3.4~2.5表示“有时使用”,为中频策略使用者,2.4~1.5表示“基本不使用”,为低频策略使用者,1.4~0表示“几乎不使用”,为低频策略使用者[29]。
表2中数据显示:从总体词汇策略的使用均值上来看,初中生其词汇学习策略属于“有时使用”范围,分值适中。其中,资源、认知和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较高,属于“经常使用”。资源策略是3.5757;认知策略是3.5316;记忆策略是3.8658。其他两项策略的使用,即调控策略和活用策略都属于“基本不使用”范围。调控策略的均值为2.4500;活用策略的均值为2.3914。所以,初中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总体情况一般,处于中等水平(见表2)。
Table 2. Description statistics scale of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subject
表2. 研究对象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描述统计量表
策略 |
均值 |
界定 |
使用频率 |
资源策略 |
3.5757 |
经常使用 |
高 |
调控策略 |
2.4500 |
基本不使用 |
低 |
认知策略 |
3.5316 |
经常使用 |
高 |
记忆策略 |
3.8658 |
经常使用 |
高 |
活用策略 |
2.3914 |
基本不使用 |
低 |
总体 |
3.1785 |
有时候使用 |
中 |
通过对初中男生和女生的词汇策略使用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他们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均值差值为0.07295。然而,Sig. ± (双侧)的值为0.426和0.433,均大于0.05,表明小概率事件并未发生。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的数据可以说明初中的男生和女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并未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5.3. 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的相关性
本节前两小节讨论了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为了进一步分析和验证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作者使用SPSS25.0对初中生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学习效果(词汇测试成绩)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Table 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effects
表3. 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的关系
|
|
测试成绩 |
词汇学习策略 |
资源策略 |
调控策略 |
认知策略 |
记忆策略 |
活用策略 |
测试成绩 |
皮尔逊相关性 |
1 |
0.774** |
0.510** |
0.422** |
0.496** |
0.513** |
0.375** |
Sig.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个案数 |
76 |
76 |
76 |
76 |
76 |
76 |
76 |
**.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
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词汇学习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774,说明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词汇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越好,学生词汇学习效果可能越好。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与词汇学习策略的五个子策略都存在相关性。各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的相关结果如下:五个子策略的Sig.值均<0.05;其中,资源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0,调控策略的相关系数为0.422,认知策略的相关系数为0.496,记忆策略的相关系数为0.513,活用策略的相关系数为0.375,五个子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均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词汇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6. 总结
该部分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与分析对初中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提出一些学习和教学建议。同时,该部分还会呈现出本研究的不足,希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方向。
6.1. 研究发现
本研究对调查对象的整体英语学习情况、整体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5个词汇学习策略维度的使用情况、性别对于词汇策略使用的影响以及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的效果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初中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情况一般,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处于及格线之下。
第二,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学生只是“有时使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第三,学生记单词时会运用资源策略、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但是使用调控策略和活用策略的意识较差。
第四,初中男、女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并未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第五,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词汇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6.2. 研究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改善初中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以及自身的学习与教学经验为学生和教师改善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提供一些学习和教学建议。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自身首先需要具有采用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意识。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学生们可以在课外时间借助互联网进行词汇学习。现如今,词汇学习的软件有很多,例如百词斩,不背单词和有道翻译等。虽然,学生的调控策略使用意识较弱,但是他们可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特性,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去计划、反思以及调整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定期评估自己的词汇学习进展,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积极地探索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15]。学生的认知策略的使用意识强,他们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形式,包括形式加工和语义加工两类。可以利用形式加工的方式来联系拼读。同时,可以在阅读和听力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在日常的词汇学习中,记忆策略是学生最常使用的一种词汇学习策略。但是,在使用记忆策略时,学生容易死记硬背,这样其实学习效率反而下降。学生们在使用记忆策略时,可以采取一些记忆方法来进行有意识记,例如思维导图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策略的词汇学习效果[30]。学生也可以将新词与学过的词汇、图像或情景进行联想,从而加深记忆。同时记忆存在遗忘曲线,学生也需要根据遗忘曲线定期来回忆所学习的英语词汇[4]。学生在进行词汇学习时,活用策略的均值最低。学生可以通过总结日常的词汇变形规则,同时和同学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增加词汇输出的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要逐渐树立和培养学生使用不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意识,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且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词汇学习策略。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系统原则、交际原则、文化原则、认知原则和情感原则[31]。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单词之间的系统内在关系,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教师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去了解词的词义和使用特点等,通过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练习,强化词汇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从文化角度去进行词汇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对学生的词汇进行因材施教;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学习态度与动机[32]。并且,针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词汇学习资源来影响学生词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来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词汇学习的方法与进度,如自我检测和反思,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词汇学习进度和效果。教师可以基于记忆理论教授多样化的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和使用词汇卡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新词汇。同时,教师可以基于遗忘曲线定时地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来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英语单词。此外,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互相分享和学习有效的词汇策略。最后,教师应定期进行词汇测试和评估,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持续进步。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多样化的词汇学习策略,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和整体语言能力。
6.3. 研究不足
本次调查研究在调查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时,存在以下局限性和改进建议: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仅局限于某个中学的初中二年级,样本量较小。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展到更多的学校,并涵盖更多的年级,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数据收集的局限性:本研究只考虑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并未专门收集词汇成绩。未来的研究可以利用词汇测试卷来收集学生的词汇成绩,并进行词汇成绩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检验,从而更准确地检测词汇成绩与学习策略使用灵活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改进建议旨在增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以便为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