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在青年人的日常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新兴文化和思想状况,更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和使用状态,由此引发了学界对其诸多的关注研究。流行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在近段时间蹿红于网络,这一结构简洁精炼,语义丰富,语用价值独特。笔者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对该构式进行考察,利用Python将2024年04月05日至2024年04月15日的微博实时语料中所有含“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的语料抓取出来,共得到语料2424条,其中包括重复用例、省略用例等。后通过“语料库在线”网站进行分词,人工校对词性标注,再将分词后的熟语料导入Antconc,统计分析构式变项X在词类、词频、音节等方面的特点。
2. 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句法特点
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句法分析主要从构式的句法构成、构式的句法功能两方面进行讨论。
2.1. 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句法构成
“不懂X的人有难了”这一构式由不变项“不懂”、“的”、“人”、“有难了”和变项X组成。不变项是指构式中的固定成分,不能随意替换;变项则是指构式中的非固定成分,可以进行替换。
2.1.1. 不变项“不懂”
“不”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否定副词,常位于谓词性词语的前面充当状语。在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否定副词“不”负责修饰动词“懂”。
“懂”属于心理动词,马建忠最早注意到心理动词,认为“凡动字记内情所发之行者,如恐、惧、敢、怒、愿、欲之类,则后有散动以承之者,常也”[1]。在构式中,心理动词“懂”作定语修饰限制构式的中心语“人”。
2.1.2. 不变项“有难了”
关于不变项“有”的词性,学界仍存在多种观点:① 动词说。如朱德熙[2];② 助动词说。如伍文英、夏俐萍[3];③ 副词说。如邢福义[4]。在考察相关语料后,本文认为不变项“有难了”中的“有”为动词。在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作谓语,与“难”一起构成动宾结构。
吕叔湘认为“了”有两个,即“‘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如动词有宾语,‘了1’用在宾语前。‘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动词有宾语,‘了2’用在宾语后。”[5]一般认为“了1”为动态助词,“了2”为语气词。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的“了”位于句末,具有成句作用,所以此构式中的“了”为语气词“了2”,“了2”在该构式中不能省略。如:
1) 不懂春笋焖牛肉的人有难了,笋比牛肉好吃!(微博,2024-04-09)
例1)中的“了”一旦省略,句式就变为“不懂春笋炒牛肉的人有难”。此时,句式就不自足、不完整了。因此,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的“了”不能省略。
2.1.3. 变项X
(1) 变项X的音节
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变项X可为多音节、双音节及单音节,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1:
Table 1. Variable X syllable distribution table
表1. 变项X音节分布表
X |
单音节 |
双音节 |
多音节 |
总计 |
频次 |
36 |
474 |
1914 |
2424 |
占比 |
1.50% |
19.5% |
79.0% |
100% |
据表1可知,X为多音节的情况最为常见,共有1914条语例,占比79%。例如:
2) 不懂有线耳机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3)
3) 不懂香菜拌牛肉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4)
以上例句中出现的“有线耳机”、“香菜拌牛肉”都是多音节词。
变项X为双音节的情况也有出现,但数量相比多音节较少,共有474条语例,占比19.50%。例如:
4) 甜味烧烤怎么会不好吃?不懂甜口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1)
变项X为单音节形式的情况极少。在搜集到的2424条语料中仅有36条,占比1.5%。当变项X为单音节形式时,“不懂X的人有难了”充当复句分句,X一般为人称代词。例如:
5) 恨不得每天一杯铁观音拿铁,真的,不懂它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3)
(2) 变项X的语法性质
“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能产性高,X的类型多样。笔者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观察后发现,X的词类和短语类型涉及名词、形容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X的词类分布整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Table 2. Variable X syntax property case distribution table
表2. 变项X语法性质情况分布表
X |
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 |
总计 |
频次 |
2300 |
56 |
68 |
2424 |
占比 |
94.9% |
2.3% |
2.8% |
100% |
由表2可知,X为名词性的语料数量最多,共有2300条,占比94.9%。例如:
6) 不懂生椰拿铁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1)
7) 我只能说不懂椰子水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0)
变项X为名词性的情况最为常见,这与变项X前的不变项“不懂”有关。现代汉语中,“懂”表示知道、了解,为心理动词,“X”与“人”分别为“懂”的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心理动词“懂”一般只能带体词性宾语。因此,在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X”多为名词性。
动词性、形容词性的语例数量极少,仅占全部语例的5.1%。例如:
8) 上班摸鱼是一件多么舒爽的事啊,不懂摸鱼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3)
9) 不懂喝奶茶自带杯有多划算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1)
2.2. 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句法功能
根据语料考察,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句法功能多样,可以充当复句分句,也可以充任单句。
2.2.1. “不懂X的人有难了”充当复句分句
“不懂X的人有难了”可以充当复句的分句,与其他分句在意义上相关,在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按照该构式在复句中的不同位置,可以分为充当前分句、充当中分句和充当后分句三种情况。
(1) 充当前分句
10) 不懂植物大战僵尸的人有难了,没品的家伙。(微博,2024-04-13)
(2) 充当中分句
11) 看完《长相思》了,不懂的人有难了,真的太好看了!(微博,2024-04-10)
(3) 充当后分句
12) 谁还没试过无糖饮料!!不懂无糖饮料的人有难了。(小红书,2024-04-10)
2.2.2. “不懂X的人有难了”充任单句
“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也可以充任单句,通过简单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感情。例如:
13) 不懂黑皮帅哥的人有难了。(小红书,2024-04-07)
14) 不懂脆骨丸有多好吃的人有难了。(小红书,2024-04-11)
3. 构式“不懂X的有难了”的语义特征
“不懂X的有难了”构式的语义分析主要从构式的构件义、构式义、构式义与词汇义的双向互动三方面进行讨论。
3.1. 构式“不懂X的有难了”的构件意义
虽然构式的构式义具有整体性,并不是各个构件义的简单加和,但构件意义对构式义有一定的制约性,对构式义的研究也具有贡献作用[6]。在此,笔者对构式“不懂X的有难了”中的主要不变项进行讨论。
3.1.1. “不懂”的意义
“不”作为一个否定副词,其基本的表达功能就是对事物、动作、性质、关系等的真实性、确定性、相关性加以否定。在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否定副词“不”负责对心理动词“懂”加以否定。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懂”解释为“知道、了解”[7]。由此可得,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的构件“不懂”的含义就是“不知道、不了解”。
3.1.2. “有难”的意义
上文中提到,“有”在构式中为动词。袁毓林的研究表明,动词“有”具有领属关系、包含关系、包括关系和存在关系四种基本的语义模式[8]。从实际语料来看,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的“有”为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出现、发生等。
“难”字是个多音字,《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所列出的“难”的语义有以下几种:难[nan35],1)做起事来费事的(跟“易”相对);使感到困难;不容易、不大可能;难[nan51],不幸的遭遇,灾难;质问。在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不变项“有难”意为即将发生或面对不幸的遭遇。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不懂X的人有难了”这一结构的各个构件意义组合起来为:不了解X的人就即将面对不幸的遭遇。
3.2. “不懂X的有难了”的构式义
构式是语言中相对固定的形义配对体,它具有独立于其构件之外的语义内涵。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构式义并非来自其构件语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了新的语义。
15) 喜欢毛茸茸又可爱的小狗,不懂小狗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0)
16) 不懂生椰拿铁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2)
在例15)与例16)中,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不了解“小狗”与“生椰拿铁”人就将面临灾祸。例15)中,说话者在前一分句中对“小狗”表达了高度赞许,因此欲借助“不懂X的人有难了”这一构式中较为夸张的语言,来获得听话者对“小狗”的肯定与认同,同时再一次强调对“小狗”的正向评价。同理,例16)中,说话人对生椰拿铁持肯定评价,因此使用这一构式,欲引发听话者对生椰拿铁的认同与支持。
由此,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构式义可以简单总结为说话者对“X”具有极高的正面评价与良好的心理感受,因此借助夸张式的语言,以期引发听话者对“X”的共鸣与赞同。
3.3. 构式义与词汇义的双向互动
构式义与词汇义的关系是构式语法研究的焦点之一。在词项进入构式的过程中,如果词项的功能及意义跟构式的原型功能及意义不相吻合,那么构式就会通过调整词项所能凸显的侧面来使构式和词项两相契合,这个“契合机制”通过构式的“招聘”机制和组构成分的“求职”机制的互动关系发挥作用[9]。因此,在构式的使用过程中,构式义与词汇义是双向互动的,词汇义对构式义产生制约作用,构式义也对词汇义进行压制。
3.3.1. 词汇义对构式义的制约
虽然构式义并非构件义的简单相加,但构件义参与了构建构式义的过程,对构式的整体功能也有所影响。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的不变项为“不懂”、“的”、“人”、“有难了”,这四个不变项有着丰富的意义,且都参与了构式义的构建。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固定化后,不变项“不懂”、“的”、“人”、“了”都保留了其语义特征,从而影响了整个构式义。
3.3.2. 构式义对词汇义的压制
作为一个形义配对体,构式对其自身的组构成分具有“招聘”条件。当构式义与词汇义产生冲突时,构式会对词汇的部分意义进行削弱与压制,以强制该词汇获得临时性的意义。
“难”表示某种灾祸或不幸的遭遇,但当它进入“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后,其自身所蕴含的负面性含义被大大压制,为了适应构式的要求,“难”的语义就发生了变化,构式义在此对词汇义进行了压制。
4. “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的语用功能
“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的语用分析主要从构式的语用环境、语用功能两方面进行讨论。
4.1. “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的语用环境
语境是影响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分析构式时不可忽略的。构式语法的特点是注重构式的话语功能,即强调说话人对情境的“识解”,也就是特定构式对特定语境的适切度,解释人们在什么样的语境条件下会说这样的话。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在使用中有其独特的适切语境,本节从构式的语境共现与评价语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4.1.1. 构式与“真的(属实、着实)”共现
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在使用中常与“真的”一词共现,少数情况下也会与“属实”、“着实”等词一起使用。如:
17) 不懂赣南脐橙的人真的有难了!(微博,2024-04-19)
18) 喜欢和有幽默感的人一起玩,这样我才好意思讲一些抽象笑话,不懂幽默感的人属实有难了。(微博,2024-04-15)
Table 3. Construction and “true, verified, really” co-occurrence of the scale
表3. 构式与“真的、属实、着实”共现数量表
词 |
真的 |
属实 |
着实 |
数量 |
458 |
96 |
83 |
占比 |
14.5% |
3.0% |
2.6% |
“真的、属实、着实”都属于确认类评注副词,表示对事物性质、状况的真实性予以肯定和确认[10],这与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说话者所欲表达的肯定与强调相契合。同时,根据表3可得,“真的”一词在构式中出现的数量远多于“属实”与“着实”。“真的”具有较强的口语性,而“属实、着实”具有浓厚的书面色彩,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在对它们的使用中存在明显的倾向性,也体现了“不懂X的人有难了”作为网络流行构式具有口语化与随意性。
4.1.2. 构式与“永别了”共现
“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也常与“永别了”一词共现,在3152条语料中,共有172条,占比5.4%。例如:
19) 永别了,不懂玲娜贝尔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1)
20) 不懂牛蛙的人有难了,永别了。(微博,2024-04-14)
“永别了”表示在生命即将终结情况下的诀别。但当它与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共同使用时,语义有所改变,消极、负面的情绪得到缓解。“永别了”与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构件义相关,其使用目的是说话者欲借助夸张式的语言,引发听话者对“X”的共鸣与赞同。
4.1.3. 构式适用于评价语境
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时,不免带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1]。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人们交流与表达情感提供了平台和途径,人们会选择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12]。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是说话人受外界刺激产生的心理反应在语言上的表现,常出现在评价语境中。在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说话人作为感受主体,对某人、某事、某物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反应,因此欲通过对构式的使用间接表达对事物的正面评价。例如:
21) 今天去了张信哲的演唱会,天呐,不懂张信哲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15)
例21)中,说话人对于“张信哲的演唱会”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反应,“不懂张信哲的人有难了”表达了说话人对于“张信哲的演唱会”的正面评价。
4.2. 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语用功能
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虽然结构精简,但语用功能却很丰富。主要包括立场表达功能、焦点凸显功能、标题吸睛功能三种。
4.2.1. 立场表达功能
立场指说话人或作者对信息的态度、感觉、判断或者承诺的显性表达。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带有个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说话者可以用这一构式表达个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13],其具有立场表达功能,说话者通过对构式的使用与听话者建构起一致性的话语立场,表达对X的正面评价。例如:
22) 真的好爱我的全新发色,不懂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08)
例22)中,“不懂X的人有难了”就表达了说话人对于“全新发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说话人欲借对该构式的使用,引发听话者对“全新发色”的认同与肯定。
4.2.2. 焦点凸显功能
焦点是话语内容的语义重点,是话题结构的信息中心。一个句子的语义重心就是焦点,焦点的存在是为了突出句子的重要内容,起到强调作用,使听话人能够注意到重点。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具有凸显焦点的功能,“X”是该构式的焦点,是说话人想要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例如:
23) 不懂生椰拿铁的人有难了。(微博,2024-04-07)
例23)中,“生椰拿铁”是句子的焦点,是说话人欲表达的关键信息。说话人对“生椰拿铁”具有正面评价,想要得到听话者的认同。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突出了“生椰拿铁”这一说话者想要强调的信息。
4.2.3. 标题吸睛功能
当代社会,如何在海量新闻中抓住读者的眼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构式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简洁性,因此它常出现在一些社交平台的标题当中[14]。“不懂X的人有难了”构式形式简洁,新颖独特,能够促使读者进一步阅读,有利于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例如:
24) 不懂香菜拌牛肉的有难了。(微博,2024-04-08)
例24)将“不懂香菜拌牛肉的有难了”置于新闻标题开头,旨在与读者产生互动,构建一致性立场,引发读者的共鸣与讨论。
5. 结语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网络流行结构“不懂X的人有难了”进行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的分析,主要结论包括:句法层面,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中的变项“X”以多音节形式为主,兼存有双音节形式与单音节形式;以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为主,兼存有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在句子中可充当复句分句或充任单句。语义层面: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的构件组合义为“不了解X的人就即将面对不幸的遭遇”,构式义为说话者对“X”具有极高的正面评价与良好的心理感受,因此借助夸张式的语言,以期引发听话者对“X”的共鸣与赞同。同时,构式义与词汇义具有双向互动关系。语用层面,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在具体使用中多用于评价语境,可与“真的(属实、确实)”、“永别了”共现,该构式具有立场表达、焦点凸显、标题吸睛的语用功能。
但是,本文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本文的语料多是来自微博,未穷尽构式“不懂X的人有难了”在网络上的所有情况;同时,该构式尚处于发展演变之中,未来的演化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