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重视本科教育是一流高校成熟的标志,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世界知名高校都把本科教育作为大学发展的立校之本[1]。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国海洋大学共有15个专业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目录。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有责任提供更科学、更精准的文献信息资源,助力所在高校专业发展。在建设双一流的大环境下,在回答如何提供更科学、更精准,与专业发展相匹配,与课程设置相契合,更能满足读者实际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等问题时,需要结合高校专业尤其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实际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与研究,以点带面推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估。
图书馆馆藏评价与评估旨在将精力和资金引导到最符合机构使命和需求的资源上。随着技术、资金和组织机构的迅速变革,馆藏评价的内容与手段也在发生变化。Matthews认为,馆藏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基于用户的评价和基于馆藏的评价[2]。当前,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多集中于图书馆方面,比如基于流通数据对馆藏进行评价[3],或基于读者满意度对馆藏进行评价[4]等。本研究旨在基于本科专业相关课程数据对纸质资源馆藏进行评价,即根据专业教学大纲中给定的教参书目间接估测用户可能的潜在需求。
2. 研究现状
关于馆藏评价,国内已发表较多文章。李晓隽等通过“投入”–“产出”–“效用”三个维度,设计了定量与定性指标体系,考虑了非馆藏因素对上述“效用”评估的作用,对高校馆藏进行评估[5];王寒冰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论证了单一时段“图书利用率”的高低能否直接构成馆藏质量高低的标准,并根据体系构建原则和大学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的特性,初步构建了适合大学图书馆使用的馆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6];林桂清等应用TOPSIS模型数学原理,精确反应各评价方案之间的差距,获得高校图书馆各类纸本图书的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新配置的图书权重与现有馆藏利用模式的差距,强化决策分析,对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资源建设优化研究[7];此外,还有一些针对具体大学图书馆馆藏评价的实证研究,比如吴春红《中文纸质图书馆藏评价——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一文[8],吕斌《基于馆藏结构分析与文献利用率统计的读者赠书质量优化研究——以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一文[9],谢琼羽的《高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质量评价与优化实证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10]一文等。
服务教学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根据教育部教高[2002] 3号文件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为加强对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指导和检查,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拟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初稿),其中,文献资源符合本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是评价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重要评估指标。笔者于2024年7月4日,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本科”和“馆藏评价”为主题检索聚焦高校本科发展的图书馆馆藏研究现状,显示相关文献数量为3;以“本科专业”和“馆藏”为主题检索聚焦本科专业的图书馆馆藏研究现状,显示相关文献数量为9;以“一流本科”和“资源建设”为主题检索聚焦一流本科专业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研究现状,显示相关文献数量为38。在现有的相关文献中,隋秀芝等通过馆藏结构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结合馆藏资源的类目结构、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率、新书入藏量及生均新书入藏量等方面对提高馆藏质量和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相应的改进措施[11];涉及到“一流本科”“专业数据”的研究重点在于课程设计、专业建设方面,比如,段玉平,吴迪,黄琦《科学评价推动一流本科课程闭环迭代建设》[12],许祥云,张茜《从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共存度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基于2018年卡内基高校分类数据的研究》[13],而刘婧则采用分层统计法分别统计江苏省“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购置经费和总量配置情况,分析各类高校的图书资源建设特点[14]。本研究试将一流本科专业课程与图书馆馆藏评价相结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本科教学能力进行评估,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指导,为图书馆提升一流本科专业文献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为各高校图书馆结合本科专业课程需求对馆藏进行评价与评估提供方法与思路。
3. 数据分析及评估方法
3.1. 数据分析
在教育部办公厅2019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目录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金融学、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等15个本科专业入选。本研究收集了相关专业的3732条数据,包括学院、专业、专业代码、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代码、责任教师、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学分、课程推荐书中英文题名、推荐书性质(教材/参考书)、编者/著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时间、ISBN号等;根据各门课程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的题名、作者、出版社信息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搜索书目二级分类号,删除因信息不全或错误导致搜索不到的书目数据75条,能搜索到相关分类号的有效数据共3657条,有效率97.99%;随后对上述本科专业教参书目数据以二级分类号为单位进行整理与统计,合并相同二级分类号并计算频率,共得到358个二级分类号。
3.2. 评估方法
在上述专业数据中,选取4项专业或书目信息作为主要评估赋权对象,分别为: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书籍性质(教材/参考书)、某类图书所涉及课程的平均学分、某类图书在教学大纲中出现的频率。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方式计算相关专业教材及参考书目的权重。考虑必修课为该专业所有学生必须选择的课程,其覆盖面超过选修课,优先级也较高,故将必修课的权重赋予1,选修课的权重赋予0.5;同样,教材的重要性也比参考书更高,同样将教材的权重赋予1,参考书的权重赋予0.5。之所以不以0为权重,是为了在计算过程中,避免出现除以零的情况发生。最终得到式(1):
(1)
式(1)为本文加权平均权重
计算公式,式中
为第k类权重第i个图书门类计算后得到的权重,
为第k类权重分配的权重,以计算平均权重
。在本文中,由于未有其它信息给
分配权重,故默认各
的权重相等,得式(2):
(2)
利用式(2)得到的每一类图书的加权权重得分,与该类图书实际馆藏数量结合得到其加权后的馆藏量,从而计算其重要性占比,得到式(3):
(3)
式(3)中,
为第i类图书实际馆藏种数。
随后,分别计算所选类权重:①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② 书籍性质(教材/参考书)、③ 某类图书所涉及课程的平均学分、④ 某类图书在教学大纲中出现的频率。其中,①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与② 书籍性质(教材/参考书)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4)
式(4)为课程性质权重的计算,
为第i类图书必修/选修的频数,
为分配给必修/选修课程的权重,为了便于计算,在本文中默认必修课程的权重为1,选修课程的权重为0.5,此时
。同样可以计算书籍性质(教材/参考书)的权重,默认教材的权重为1,教参的权重为0.5。
③ 某类图书所涉及课程的平均学分与④ 某类图书在教学大纲中出现的频率权重的计算:
(5)
与①、②权重计算不同,③、④采用式(5)所示的方法计算。其中,
为第i类图书所涉及课程的平均学分得分权重,
为第i类图书所涉及课程的平均学分得分(总学分/总出现频数),
为研究中所有类别图书所涉及课程的平均学分得分的最大值,得到的
。同理,也可计算出④的权重。
最后,依据前文计算出的
,计算相应分类号所对应的加权种比率(
)及研究中涉及的馆藏种比率(
)。并依据二者计算出差额比率(
),若
为负数,证明馆藏比率少于应有的比率,即馆藏不足;若
为正数,则馆藏比率大于应有的比率,即馆藏充足。
4. 评估结果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及评估,分别计算358个二级分类号所对应的加权种比率(某类图书应有的理想种比率)与研究中涉及的馆藏种比率(某类图书实际的馆藏种比率)的差额比率。经过上述模型的计算得到:差额比率为正即呈现正偏离的二级分类号共有258个,差额比率为负即呈现负偏离的二级分类号共有100个,正差额比率的二级分类号在全部二级分类号中占比72.07%。上述评估结果反映出七成以上类别的图书馆藏比率能够满足学校相关一流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发展需要。但同时应注意,部分负偏离现象依然存在,在全部一流本科专业所对应的二级分类号中所占比例约为27.93%。
4.1. 馆藏不足
因几乎所有的本科专业均设有英语、计算机等通识类课程,相关图书在教学大纲中出现的频率远超专业类课程的出现频率,因此通识类课程所对应的分类号权重在计算过程中会因出现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故而呈现出较大幅度的负偏离。实际上,对于英语、计算机等类通识课程,选课学生几乎均需自备教材以便于书写与练习,并不十分依赖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因此,对应分类号下的负偏离现象可被相应忽略。筛除通识课程所对应的H31英语、TP3计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TP31计算机软件、O17数学分析、K25中国近代史后,将其余二级分类号差额比率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小数。根据评价结果,选取负偏离幅度最大,即差额比率最低(馆藏最为紧缺)的TOP30数据进行分析,为使表格更清晰、直观,将其一级分类号及对应的差额比率按行归纳整理后,得到表1。
Table 1. Negative deviation from TOP30 difference ratio in detail
表1. 负偏离TOP30差额比率表
序号 |
分类号 |
相关专业 |
加权种比率(%)及排序 |
研究涉及种比率(%)及排序 |
差额比率(‰)及排序 |
1 |
F83, F23, F32, F01, F27 |
金融学、会计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
9.3273 (1) |
8.7151 (1) |
−6.1221 (1) |
2 |
O6, O41 (O4-0), O15, O64, O4-33, O31 |
药学、海洋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
3.3183 (2) |
3.0803 (2) |
−2.3802 (2) |
3 |
I561 |
英语 |
1.3969 (3) |
1.2896 (3) |
−1.0735 (3) |
4 |
TU37, TN2, TN911, TM1, TH122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技术、 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3275 (4) |
1.2231 (4) |
−1.0433 (4) |
5 |
Q94, Q959, Q5 |
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1.1712 (5) |
1.0779 (5) |
−0.9331 (5) |
6 |
X5, X32, X83 |
环境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水产养殖学 |
0.9716 (7) |
0.9001 (7) |
−0.7152 (6) |
7 |
H36 |
英语 |
1.0466 (6) |
0.9754 (6) |
−0.7117 (7) |
8 |
P73 |
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
0.4174 (9) |
0.35 (9) |
−0.6741 (8) |
9 |
R4 |
药学、生物科学 |
0.2016 (13) |
0.1633 (13) |
−0.3835 (9) |
10 |
K837 (K833) |
金融学 |
0.7683 (8) |
0.7328 (8) |
−0.3551 (10) |
11 |
G30 |
生物科学 |
0.3074 (11) |
0.2787 (11) |
−0.2872 (11) |
12 |
S96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 生物科学 |
0.3256 (10) |
0.2983 (10) |
−0.2727 (12) |
13 |
C8 |
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0.3028 (12) |
0.2825 (12) |
−0.2031 (13) |
在表1中,人文社科类共10项,占比33.33%,且多集中在F大类;自然科学类共20项,占比66.67%,其中以O大类分布最多,其次是T大类、Q大类及X大类。馆藏最为紧缺的专业涵盖金融学、会计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差额比率超过6‰,远超其他专业相关馆藏图书;紧随其后馆藏较为紧缺的专业涵盖药学、海洋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差额比率亦高达2.38‰;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紧随其后,所对应的馆藏情况亦需进一步补充与加强。
4.2. 馆藏充足
随后选取差额比例计算结果中正偏离幅度最大的TOP20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人文社科类共16项,占比80%;自然科学类共4项,占比20%。同样,为使表格更清晰、直观,将其一级分类号及对应的差额比率按行归纳整理后,得到表2。
Table 2. Positive deviation from TOP20 difference ratio in detail
表2. 正偏离TOP20差额比率表
序号 |
分类号 |
相关专业 |
加权种比率(%)及排序 |
研究涉及种 比率(%)及排序 |
差额比率(‰) 及排序 |
1 |
F71, F42, F590, F74, F81 |
英语、会计学、金融学 |
3.1497 (5) |
3.9979 (5) |
8.4811 (1) |
2 |
D99, D90, D91, D92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金融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环境科学、生物科学 |
6.3877 (1) |
7.07 (1) |
6.8215 (2) |
3 |
TB3, TP39, TP27 |
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技术、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环境科学 |
4.105 (2) |
4.7158 (2) |
6.1084 (3) |
4 |
G64, G35(G25) |
生物科学、金融学、海洋技术、英语、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
1.5532 (6) |
2.0262 (6) |
4.7294 (4) |
5 |
C91 |
英语、会计学 |
1.498 (7) |
1.8042 (7) |
3.0622 (5) |
6 |
Q1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
3.794 (3) |
4.0005 (3) |
2.0664 (6) |
7 |
I312, I26 |
英语 |
3.794 (3) |
4.0005 (3) |
2.0664 (7) |
8 |
H02 |
英语 |
1.2834 (8) |
1.4499 (8) |
1.6656 (8) |
9 |
K10 |
英语 |
0.2291 (9) |
0.3282 (9) |
0.9905 (9) |
为使对比结果更为直观,将表1、表2整合后制成条形图,得到图1。
5. 分析与讨论
5.1. 评估分析
通过表1、表2及图1可以看到:与正偏离幅度相比,负偏离幅度更为平缓,除了在表1中位于TOP1的F839 (金融、银行)、F23 (会计)、F32 (中国农业经济)、F01 (经济学基本理论)、F27 (企业经济)相关类别图书外,其他类别图书的负偏离幅度均小于正偏离TOP5的相关类别图书。由此可知,学校图书馆馆藏情况总体来说较为充足、丰富,基本可以满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发展需要。其中,馆藏最为丰富的相关类别的图书主要有F71 (国内贸易经济)、F42 (中国工业经济)、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74 (国际贸易)、F81 (财政、国家财政)、D99 (国际法)、D90 (法律理论、法学)、D91 (法学各部门)、D92 (中国法律)、TB3 (工程材料学)、TP39 (计算机的应用)、TP27 (自动化系统)、G64 (高等教育)、G35 (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情报学、情报工作)、C91 (社会学)等类;馆藏相对最为缺乏的相关类别图书主要有F83 (金融、银行)、F23 (会计)、F32 (中国农业经济)、F01 (经济学基本理论)、F27 (企业经济)、O6 (化学)、O41 (O4-0理论物理学)、O15 (代数、数论、组合理论)、O64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O4-33 (物理学实验方法与设备)、O31 (理论力学、一般力学)等类。
Figure 1. The ratio difference between weighted ratio and real collection ratio (‰)
图1. 加权种比率与馆藏种比率的差额比率图(单位‰)
此外,除R4 (涉及药学、生物科学专业)差额比率相对较小,K837 (K833,涉及金融学专业)和S96 (涉及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专业)差额比率略大之外,负偏离TOP30相关图书的加权种比率、研究涉及种比率与差额比率排序顺序基本一致。与之相反,正偏离TOP20相关图书的加权种比率、研究涉及种比率与差额比率排序则差别较大,比如F71、F42、F590、F74、F81 (涉及英语、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相关图书加权种比率、研究涉及种比率的差额比率最小,相应的馆藏比率最为合理;G64、G35 (G25) (涉及生物科学、金融学、海洋技术、英语、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及C91 (涉及英语、会计学等专业)相关图书差额比率较小;I312、I26 (涉及英语专业)相关图书的差额比率最大,其次是Q1 (涉及专业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相关图书的差额比率较大,除上述专业之外,其他正偏离TOP20相关图书的加权种比率、研究涉及种比率与差额比率排序基本一致。
5.2. 应用建议
因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迁移性与普适性,因此适用于各高校图书馆针对自身馆藏进行评价,并为其文献资源建设方向提供参考,亦可为各高校图书馆结合本校具体专业课程需求对馆藏情况进行评价与评估提供参考。鉴于每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及专业各有不同,其馆藏文献资源评价亦随之不同,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本科专业设置特色与教学大纲设计等信息重新赋权并进行馆藏评价。
但需特别注意,评估结果中相同大类下不同二级分类的馆藏情况可能会存在较为普遍的显著差异现象。比如,观察表1、表2及图1可知,同为F经济类的F839 (金融、银行)、F23 (会计)、F32 (中国农业经济)、F01 (经济学基本理论)、F27 (企业经济)类别图书差额比率负偏离位列第一,即馆藏最为缺乏(−6.1221‰);F71 (国内贸易经济)、F42 (中国工业经济)、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74 (国际贸易)、F81 (财政、国家财政)却呈现差额比率正偏离第一(8.4811‰),即馆藏最为丰富。又比如同样作为T工业技术类的TU37 (建筑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TN2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TN911 (通信理论)、TM1 (电工基础理论)、TH122 (机械设计)等类图书的差额比率负偏离位列第四,而TB3 (工程材料学)、TP39 (计算机的应用)、TP27 (自动化系统)等类图书的差额比率却又排在正偏离第三。此外,H语言、文字类中,H36 (日语)差额比例呈现负偏离,而H02 (语言学)呈现正偏离;G30 (科学研究理论)差额比例为负偏离,而G64 (高等教育)、G35 (G25) (情报学、情报工作)差额比例呈现正偏离,都揭示了同一大类下,不同二级分类号所呈现的正负偏离差异化现象,主要是受不同二级分类号新出版品种数、对应课程所属专业教师推荐教材或参考书频率差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特别注意应至少将图书分类细化至二级分类号或更细,而不能只粗略归类到图书大类。
5.3. 局限性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仍有不足:虽然前期做了大量数据收集及整理的工作,所收集的数据信息仍然有限,比如,由于受实际掌握的课程信息所限,只采用了四类权重,出版社、作者影响、选课学生人数等其他因素均未纳入本次评估;其次,研究过程未结合读者直接需求,比如借阅统计、查询日志等,且未能综合国内外研究中所用方法[15]-[17]进行更全面、全方位的评估;此外,还需认识到馆藏结构同样会受到每年图书出版种类比例的影响,比如在2021年新出版图书中,仅G类、I类、T类三类就占了出版图书总数的半数以上[18],尽管图书馆会从出版目录书单中进行筛选,从而尽可能的使所选图书满足实际馆藏要求,但在入藏的新书中,某类图书(比如T类)总是多于其它类别,这也确实会影响图书馆目前及未来的馆藏结构,从而造成一些类别的图书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而某些类别的图书则相反,长期处于紧缺状态,这种客观因素亦会给图书馆资源建设带来局限。
6. 结论与展望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本科教育,首先应满足学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19]。本研究主要基于本科专业数据,根据教学需求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定量评估,是结合本科教育教学进行馆藏文献资源评估的一次尝试,所采用的方法基本达到了研究预期,其结果可为今后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指导,亦可为图书馆提升一流本科专业文献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且为更好地服务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思路。
但因数据较为庞杂,本研究仅基于高校专业建设的目的专注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进行研究,间接估测用户可能的潜在需求,后续还会结合方法部分给出的数据对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指导,比如对相应种类的图书根据已有的教材/参考书、必修/选修等权重,及后续可能补充的出版社、作者影响等权重进行推荐。研究的不足之处会随着逐渐全面的数据,愈加完善的评估方法及在下阶段的评估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而逐步改进。
基金项目
本文系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海洋大学图书情报研究基金项目“面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估——基于专业数据挖掘的研究”(项目编号:202353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