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研究展望
Research Hotspots and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OI: 10.12677/ces.2024.128557, PDF, HTML, XML,   
作者: 邓阿芳, 任纪元: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国防教育中小学国防意识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摘要: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确保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检索1987~2024年发表的518篇有关中小学国防教育文献,采用COOC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平稳期四个阶段;且研究重点聚焦学生军训、国防意识、学校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工作这四个方面。可见未来关于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需进一步聚焦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内涵、课程与活动的体系化建设、评价机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扎实,以促进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有效落实。
Abstract: Strengthen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all citizens and enhanc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concept of all are major strategic issue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Young students are the hope and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and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all. This study retrieved 518 articles 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ublished from 1987 to 2024 and used COOC and VOSviewer bibliometric software to conduct a visual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ha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the embryonic stage,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 rapid growth stage, and the stable stage; and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four aspects of student military training,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school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work. It can be seen that future research 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needs to further focus on the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and activities,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ntegra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邓阿芳, 任纪元. 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研究展望[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8): 435-44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8557

1. 引言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有关国防思想、知识、技能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时代,因此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牢固的国家意识、国防观念,加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十分重要。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国防教育与国防素养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2]。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新时代的旗帜引领和战略需要,着力于加强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将国防教育融入学校考试内容,纳入学校绩效考评体系,并进一步对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做出了明确部署[3]。2024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2431所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国防素养和爱国情怀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说明了国家对开展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视。

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尤为重视,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中小学国防教育主题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分析目前关于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探寻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新时代中小学的国防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2. 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在CNKI等数据库中以“中小学”和“国防教育”为关键词,发现1987~2024年关于我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领域逐渐出现,采用COOC和VOSviewer文献分析软件对搜索出来的518篇文献进行发文时间、发文量和研究热点分析,发现最早的关于我国中小学国防教育文献是1987年发表的“学生军训要以国防教育为重点”。从发文时间和发文量的趋势来看,关于我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整体呈增长趋势,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萌芽期(1987~1999),总体发文量不高,但是关于中小学的国防教育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思考。研究的主题主要聚焦于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实施价值、实践路径等方向,这一阶段处于研究开始期,进行初步的学校国防教育探索。陈宝华较系统地总结了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国防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提高育人质量的保证[4]。白玉平认为抓好学校国防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价值进行了阐述[5]。严睿在国防教育的实施途径层面提出军训在学生国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切实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的发展[6]

第二阶段是发展期(2000~2007),发文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这得益于2001年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了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性内容,该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阶段聚焦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模式、教育原则等研究。胡敬军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并揭示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国防教育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和的重要性[7]。胡小锋和郑挺谊提出了在世界新格局的视角下,国防教育应注重制度化、实践化、生活化、时效化的教育模式[8]。后宏伟认为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9]

第三阶段是快速增长期(2008~2018),发文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在2018年达到了顶峰(57篇)。原因是2014年国家重新修订颁布《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对小学和初级中学的国防教育做出了实施要求,提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国防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并且在小学和初级中学要把国防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纳入语文、历史、体育、科学、德育等课程之中,做到进教材、进教案、进课堂。本阶段中小学国防教育主要针对课程融合、培育策略等方向展开研究。柳艳鸿等认为要努力把国防教育和学校德育相融合,并渗透于各门学科中[10]。熊伟提出要借鉴国外经验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中[11]。张军智提出挖掘、整理国防教育相关知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融入国防教育[12]。林鸿鸿提出开展中小学国防教育的要确保校领导重视国防教育、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改进现有的教育形式和内容[13]。张志荣和徐巧认为培育学生的国防素养要设置阶段性国防教育目标、构建活动化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管理全方位开展国防教育、形成国防教育合力[14]

第四阶段平稳期(2019~至今),发文量进入稳定发展期。这一时期除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要求之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中进一步强调,通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将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该阶段学者更多的将研究主题聚焦于中小学国防教育的育人路径,以此丰富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培养方案。

3. 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的热点

通过COOC软件统计所有文献析出的、与中小学国防教育相关的高频关键词,形成如表1所示的高频关键词词频表,可见关键词“国防教育”出现的频次达352次,反映了该主题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度较高,其次,“学生军训”有81次,“中小学”有45次,“军事理论课”有38次,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主题与当前国防教育的研究中的热点相一致,主要研究是围绕“国防教育”“学生军训”“中小学”“军事理论课”“国防意识”等主题展开,研究内容是探索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1. 高频关键词分布表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国防教育

352

素质教育

21

对策

11

学生军训

81

军事技能训练

16

创新

9

中小学

45

人武部

15

思想政治教育

8

军事理论课

38

少年军校

15

学校

7

国防意识

32

体育教学

14

教学

7

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图谱分析和可视化分析,以进一步探究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见图1)。

Figure 1. Knowledge graph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research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from 1987 to 2024

1. 1987~2024年我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

可以看出,除了国防教育这一话题外,与国防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关键词是学生军训、中小学、素质教育、军事理论课、军事技能训练等,可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的明确和成型,使得当前的国防教育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快速上涨,成为了中小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教学等进行紧密的结合。进一步夯实了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以及中小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的国防教育理念。

4. 中小学国防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

进一步对1987~2024年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热点词进行关键词词云分析(见下图2),形成当前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核心词云图,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出国防教育包含学生军训、国防意识、学校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工作这四个方面,并且与学校的德育、素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紧密相关,形成围绕国防教育,多角度、多渠道开展中小学学生国防教育的新格局。

Figure 2. Word cloud of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research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from 1987 to 2024

2. 1987~2024年我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领域关键词词云图

其中,在国防教育与学生军训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学生军训的形式来培育学生的国家素养、增强国防观念。如李岩提出要站在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训,且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方法[15]。邢健和艾荻认为学生军训是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军训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组织纪律观念[16]

在学生国防意识培养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提高中小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素质。如王英认为新时代中小学的国防教育要与体育教育相融合,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提升[17]。孙妍提出从历史教科书中引用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新材料和融入当前国际形势的新理念培养学生国防素养[18]。丁生军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渗透国防教育的知识,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9]

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实施方面主要聚焦于对国防教育教资队伍培养、提升教育途径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朱芳转提出国防教育的关键是在于培养一支素质良好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20]。冉卫东和顾俊朴从学校领导机制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国防教育内涵、教学条件保障、国防教育品牌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建议[21]。龚立新认为学校要以系统、创新、精准的思维建立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新体系[22]

在整体的国防教育工作层面的各学者主要从构建新视角下的国防教育体系展开研究。李艳认为要突出以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略牵引的方式进行整体化的国防教育[23]。席长华认为构建五育融合的大国防教育课程体系,采取多元协同的方式,形成立德树人新样式[24]。何政泉和练波提出成立区域性学校国防教育协会参与学校国防教育,以拓宽学校国防教育的渠道[25]

5. 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的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发文量、研究热点、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虽然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在该领域几个关键研究与实践探索上尚有缺失,需要对未来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解决。

首先,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内涵研究缺失。目前关于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研究侧重于军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于国防意识的深层次内涵,如在中小学学生的国际关系的理解、国家安全观念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教育,这将会导致青少年对国防知识的理解过于单一,无法形成系统的、全面的国防观念。可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现象、观念、行为等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揭示文化差异和共性的研究方法,例如,有的国家可能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军事职业的兴趣和了解,而中国可能更强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传承。未来研究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内涵研究和培育策略研究,提供全方位的知识脉络,促使青少年形成更加深入的国防观念。

其次,青少年国防教育课程与活动的体系化不足。现今中小学的国防教育课程往往零散的穿插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单独的知识体系和学科课程,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孤立零散的。而学校中的国防教育活动大多局限于军训、讲座等方式开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果。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并结合实践活动,如军事夏令营、国防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例如,军事夏令营可以让学生体验军营生活,学习军事技能,培养纪律性和团队精神;国防知识竞赛则可以激发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国防知识,更能通过实践体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团队协作能力和军事技能。未来,针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课程与活动体系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以构建更加系统、科学、有效的国防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全面发展。

再次,青少年国防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由于各地区、各学校对于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不同,导致国防教育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和单一性,使得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素养无法进行全面反映,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青少年国防教育评价数据库,收集整理学生国防教育评价数据,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国防素养发展规律,为改进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最后,青少年国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度不高。学校是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的重任。如果国防教育没有与其他学科知识形成有机联系,那么学生将很难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理解国防的重要性并树立牢固的国防意识。可以将国防教育内容融入语文课的阅读材料,历史课的案例分析,地理课的地图解读等,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理解和认识国防。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的国防教育课程和资源,例如开发国防教育主题的VR/AR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增强学习兴趣和效果。

6. 结语

有国家,必有国防,则必有国防教育。国防教育不仅是学生政治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有关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相关文献的量化分析,揭示了当前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未来研究的趋势,并明确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与国防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内涵研究、课程化研究、跨学科融合研究,作为中小学落实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引。

参考文献

[1] 张海军. 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其有效实施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1): 1-2, 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01(4): 343-346.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J]. 社会与公益, 2022(9): 1-2.
[4] 陈宝华. 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4): 77-78.
[5] 白玉平. 关于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思考[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1998(4): 81-83.
[6] 严睿. 国防教育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准备途径[C]//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9: 3.
[7] 胡敬军. 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国防教育[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 25(1): 29-30.
[8] 胡小锋, 郑挺谊.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 2004(9): 28-30.
[9] 后宏伟. 普通中学如何开展国防教育[J]. 教学与管理, 2001(11): 14-15.
[10] 柳艳鸿, 王宪嵘, 刘剑锋. 小学与初级中学国防教育的特点与方法[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8): 24-26.
[11] 熊伟. 结合国防教育浅谈中学地理教学[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10): 394.
[12] 张军智. 高中政治教学要渗透国防教育[J]. 教学与管理, 2012(5): 76-77.
[13] 林鸿鸿. 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探析[J]. 才智, 2014(12): 57, 59.
[14] 张志荣, 徐巧. 初中生国防教育的校本实践[J]. 中国德育, 2018(7): 68-70.
[15] 李岩. 必须站在国防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真看待和开展学生军训工作[J]. 军事体育学报, 2014, 33(4): 62-64.
[16] 邢健, 艾荻. 发挥学生军训在学校国防教育中重要载体作用[J]. 职业技术, 2013(9): 70-71.
[17] 王英. 新时代中小学国防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课程构建[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四). 2023: 3.
[18] 孙妍. 历史教科书中的国防教育内容初探——以统编历史教科书为例[J]. 历史教学问题, 2019(6): 168-174.
[19] 丁生军. 发挥中学地理课程的国防教育价值[J]. 教学与管理, 2013(4): 57-59.
[20] 朱芳转. 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培养[J]. 教育与职业, 2013(5): 61-62.
[21] 冉卫东, 顾俊朴. 学校国防教育提升路径研究[J]. 中国军转民, 2023(4): 8-9.
[22] 龚立新. 加强学校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3(1): 53-54.
[23] 李艳. 全力构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新格局[J]. 党建, 2022(10): 58-60.
[24] 席长华, 欧卫国, 谢翌. 指向五育融合的大国防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 基础教育课程, 2024(4): 36-41.
[25] 何政泉, 练波. 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国防教育的思考——基于军民融合的视角[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5):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