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The Impact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Feedback on Students’ Oral Output
DOI: 10.12677/ae.2024.1481544, PDF, HTML, XML,   
作者: 胡 钰: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口语输出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Feedback Oral Output
摘要: 教师课堂反馈作为中学英语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语言的习得和产出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反馈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与此同时,恰当的反馈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当前已有很多研究探讨了教师反馈对于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但是多数集中在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的运用上,对于内容反馈、形式反馈与主题反馈则很少有人涉及。本文对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话语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反馈话语中的分布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学生口语输出中所起到的作用,希望可以增强初中教师对于反馈的敏感性,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初中英语教师利用课堂反馈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Teacher’s classroom feedback, as a crucial compon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es, plays a vital supportive role in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roduction. The quality of feedback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Meanwhile, appropriate feedback can also promot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and effectively stimulating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English.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teacher feedback on students’ oral output, most of them focus on the us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 with little attention given to content feedback, formative feedback, and thematic feedbac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lassroom feedback discourse of outstanding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iming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feedback discourse and the role these characteristics play in students’ oral output. It is hoped that the study can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o feedback and provide relevant suggestions,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offering some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to utilize classroom feedback effectively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文章引用:胡钰.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J]. 教育进展, 2024, 14(8): 1213-122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81544

1. 引言

反馈语(feedback),即教师对学生言语表现做出的反应,是教师话语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在语言教学课堂中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忽略反馈环节,学生就会变得无所适从[1]。《英语课程标准(2022)》规定“学生应从英语课程中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2],因此口语输出是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基于中国复杂的课堂环境,刘润清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生通过自然互动学习语言的机会很少,主要的方式是在正式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传授语言知识[3]。因此,教师反馈作为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活动,即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口头回应,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检验,为其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来源;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从而增加语言输入和相应的语言输出。学生的口语输出是语言输出的一种形式,为了促进学生的口语输出,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外语接触,让学生多听多说。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反馈来引导学生的口语输出,从而促进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

本研究中,笔者搜集并精选了多位初中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视频,聚焦于其中三位教师及其三节课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视频材料的仔细观摩与书面转写,以及对大量文本的深入分析,笔者对初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教师反馈

广义上讲,教师反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者的回答、语言形式等作出回应。它是学习者接收信息和评价的重要来源,在语言学习中尤为重要。国内外权威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和教师都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了阐释。

早在1975年,Sinclair和Coulthard就提出了语言学理论中最经典的IRF模型,该模型包括起始、响应和反馈三个步骤[4]。它可以用来分析师生之间的课堂会话结构。他们认为,教师反馈发生在这个模型的最后一步,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做出的评价。Ellis从课堂互动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反馈主要是教师的反应,用来与学生进行交流[5]。Wiseman和Hunt认为,教师反馈是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产生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过程的情况[6]

国内学者也对教师反馈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张强从认知和情感两个角度对教师反馈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反馈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接近一些认知任务能充分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并能引导学生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而合理利用教师反馈,可以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使学生更有动力[7]。周星等认为教师反馈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8]

总之,教师反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都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外学者的定义略有不同,但他们基本一致认为,有效的教师反馈可以促进外语学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教师反馈分类

教师反馈语并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教学工具,作为教师话语中重要的一部分,前人从多个角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种类。教师反馈的分类有很多,了解和掌握教师反馈的具体分类有助于教师面对不同情况和个性的学生,在课堂上采取最合适的教师反馈。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判断标准,教师反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Nunan提出,反馈可以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9]。Long对负反馈进行了深入的划分,主要包括:显性负反馈和隐性负反馈。显性负反馈是指学生的错误答案往往被直接明确地指出来,而隐性反馈则是指教师以间接的方式提出学生的错误[10]。值得注意的是,Lyster和Ranta将负面反馈进一步划分为教师反馈的六种类型,即显性纠正、重铸、要求澄清、元语言反馈、启发和重复[11],这种划分方式为后来对教师反馈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周星等将反馈分为简单笼统的表扬、表扬并加以点评、重复并加以表扬、请他人回答和引导自我修正等几方面[8]。刘旭东在Richards和Lockhart的基础上将反馈话语分为内容反馈、形式反馈与主题反馈[12]

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用了刘旭东的三种教师反馈类型来研究初中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反馈,即内容反馈、形式反馈与主题反馈。其中,内容反馈是针对学生的回答内容或所提供信息的正确与否给出的回应,包括肯定、表扬、批评、补充、重复、解释和总结等,内容反馈中,教师的提问常是展示性提问(display questions)。形式反馈则是针对学生所用语言的准确性作出的回应,即教师对语言形式进行澄清或纠错,形式反馈的概念类似口语纠错。主题反馈是指教师围绕学生回答所涉及的话题或观点作进一步评论或追问,进而促成师生对话。主题反馈常使用的策略有:主题评论,追问,主题补充,意义协商等。主题反馈中,教师的提问常是参考性提问(referential questions),答案没有什么正确错误之分。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三位初中英语教师的三节英语课,课型为阅读课、听说课与写作课,视频出自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了进行有效研究,笔者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收集了他们课堂视频,并且将三节课全部抄写成书面文字,形成研究材料。本研究聚焦核心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试图解决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1) 初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中不同反馈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2) 初中优秀英语教师的反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口语输出的?

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课堂观察、质化分析与量化统计手段,对课堂录像及转写语料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教师课堂反馈语的分类与量化统计,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教师在课堂反馈中的共性特征与差异。研究素材源自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录像资料,笔者随机抽选了三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录像及其对应教学内容,以实际观察初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及师生互动情况。结合笔者个人的观察记录,对录音进行转录,确保对课堂观察资料的详尽记录。三位初中英语教师分别标记为A、B、C。这些课堂均为普通中学常规的英语教学课堂,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本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 结果与讨论

4.1. 教师课堂中不同反馈的分布情况

教师反馈作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回应,不仅是对学生答案内容的评价或形式的纠错。通过教师的有效反馈,还能够促进观点的分享与碰撞、实现话轮的转换,并增强课堂的互动氛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优秀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反馈话语,笔者依据先前的分类方法,将教师的反馈话语划分为内容反馈、形式反馈和主题反馈三类,并对各种反馈形式进行了频数统计,以期全面揭示优秀英语教师在课堂反馈中的使用特点与策略。结果如下:

Table 1. The amount of different feedback from the three teachers

1. 三名教师不同反馈的数量

内容反馈

形式反馈

主题反馈

合计

教师A

73

1

30

104

教师B

59

0

15

74

教师C

91

1

48

140

总数

223

2

93

318

表1可知,三位教师更多地使用了内容反馈,其次是主题反馈,而很少用形式反馈。在本研究中,最简单且使用最多的内容反馈话语包括:Yes./Very good./Thank you./Sit down, please./You’re right.此外,还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复、追问、解释及补充等,直接批评的很少。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通过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作为反馈,几乎成了一种习惯。这样单一的反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师生互动的质量,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形式反馈用得少与本研究的课型有直接关系,因为本次研究的三节课课型为阅读课、听说课与写作课,重点不在于讲解语言点。笔者在听课时发现,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大多教师通常采取重复学生回答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语法错误。面对学生的语法错误,教师们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胜过对语言形式的要求。这种处理方式的确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学生目的语的学习有促进意义。例如:

[课堂片段1]

T: what about the next problem? Yes, you please.

S: She always argue with her parents.

T: She always argue or argues

S: She always argues with her parents.

T: Yes, very good.

在课堂片段1中,首先,学生试图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语法上出现了错误。学生回答:“She always argue with her parents.”这里的问题在于动词“argue”的形式不正确。老师捕捉到了这个错误,并提出:“She always argue or argues?”这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纠正它。学生随后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回答到:“She always argues with her parents.”这是一个正确的句子。最后,老师给予了学生积极的反馈:“Yes, very good.”这是为了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表现,并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总体来说,这段对话体现了纠错反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我纠正错误,这不仅帮助学生识别了问题所在,还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改正错误。同时,老师的积极反馈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这种互动式的纠错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三位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与学生对话片段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发现,追问和反问是教师常用的反馈手段,这些手段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话语输出。以课堂片段2为例,当学生对问题作出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追问“Then what would you do?”,这样的追问不仅使得对话得以持续进行,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表达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从而促进了课堂互动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例如:

[课堂片段2]

T: There are two eyes. So one eye to see the world. How about the other?

S: To examine ourselves.

T: To examine ourselves. Yes. How would that be helpful to break the spell?

S: We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selves instead of the life, the society’s problem.

T: Thank you. So shift your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from the problems to yourself, right? Yes. Examine yourself. Good idea.

在课堂片段2中,首先,教师提出了一个比喻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另外一只眼睛的作用。这是一种引导性的反馈,旨在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学生提出了一个简洁而准确的回答,表明另外一只眼睛的作用是用来自我审视。教师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表达了认同。接着,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How would that be helpful to break the spell?”引导学生探讨自我审视如何有助于打破困境。这是一种追问反馈,促使学生进一步解释其观点和思考。在回答老师关于内省如何帮助打破魔咒的问题时,学生表示“我们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生活、社会的问题”,这反映出学生认为内省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层面的问题,而不是被外部问题所困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感谢,并总结了学生的观点,强调将注意力从社会问题转移到个人身上进行自我审视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肯定性的反馈,这既是对学生回答的肯定,也是对学生思考过程的引导。整个对话流程展示了教师如何通过反复追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观点,同时对学生的努力和提议给予肯定和鼓励。

4.2. 教师反馈与学生口语输出的关系

师生互动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识别和掌握语言输入的特点,进而加速语言习得的进程。因此,研究教师的反馈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语言输出,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具体地了解这一问题,笔者统计了表2,用于统计和分类不同类型的教师反馈,以及这些反馈所引发的学生的具体话语输出。(以单词数为基本单位)

Table 2. Statistics of students’ word count elicited by different feedback

2. 不同反馈引出学生单词数的统计表

反馈

次数(三位教师)

单词数(所有学生)

内容反馈

223

195

形式反馈

2

7

主题反馈

93

813

根据给出的“不同反馈引出学生单词数的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出:

(1) 主题反馈的效果最显著:在所有三种反馈类型中,主题反馈引发的学生单词数最多,高达813个单词。这表明当教师提供主题反馈时,学生能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扩展,从而产生更多的口语输出。

(2) 内容反馈和形式反馈相对较少:与主题反馈相比,内容反馈和形式反馈引发的学生单词数较少,分别为195个单词和7个单词。这表明在内容反馈中学生的回答较为简洁或者教师的问题比较封闭,导致学生不需要大量的单词来回答。另外,因为形式反馈通常涉及对语法、用词等方面的纠正,不需要学生做出较大的改正或解释。

(3) 教师在反馈更偏向于内容反馈和主题反馈:从反馈次数来看,教师们更倾向于提供内容反馈,次数达到223次,这表明教师在反馈中更多地关注内容反馈,这可能表明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评价。另外,主题反馈虽然次数较少,但引出的学生单词数最多,这可能表明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达观点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2.1. 内容反馈对学生话语输出及课堂互动的的影响

内容反馈指教师针对学生回答内容的正误所做出的反馈。常见内容反馈策略有重复、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等。例如:

[课堂片段3]

S1、2:.....

T: Big hands. Does S1 show Lingling is worried or sad?

Ss: Yes!

T: So, he did a great job. And does the Helpline (S2) show that he is polite and professional?

Ss: Yes!

T: Yes, and he has a good pronunci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在课堂片段3中,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了评价和反馈,教师用Big hands, he did a great job, he has a good pronunciation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单的肯定,反馈语言丰富,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表现都给予了正面评价,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非常重要。此外,教师还运用一般疑问句Does S1 show Lingling is worried or sad?以及And does the Helpline(S2) show that he is polite and professional?来引导全体学生对于角色扮演的学生进行反馈,这种积极的互动有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在内容反馈中,学生话语输出较少。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师对内容反馈的目的定位于操练和检查学生对某些语言点的掌握、或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

[课堂片段4]

T: What happened? Yang please.

S2: ...came to study at Lingling’s school, became different.

T: Who became different?

S2: Lingling’s friends.

T: Lingling’s best friend bacame different, right?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在课堂片段4中,教师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理解听力文本的细节,当学生的回答缺乏主语时,教师用“Who became different?”来检查学生是否能匹配主人公,这是一种引导性的内容反馈,目的是帮助学生澄清表达并思考问题的关键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了更明确的回答,指出是Lingling的朋友变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回答,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观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确认并提供了修正,指出是Lingling的最好朋友发生了变化。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这是一种肯定性的内容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改进口语表达。

4.2.2. 形式反馈对学生话语输出及课堂互动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形式反馈的使用频率较少,这与本次研究的课型相关。教师在新授知识阶段,如新单词的读音,新句型的练习,教师几乎逢错必纠,甚至面向全班地进行语言形式的突出性重复操练,且还会等候学生就此错误进行重新修正。在本次运用形式反馈的对话片段中我们发现,适当的形式反馈同样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话语输出。在课堂片段5中,学生的回答没有使用正确的固定搭配keep a diary,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话产生了疑问,并让学生进行了澄清,这位学生就很快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回答中进行了纠正,并说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句子。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师在语言学习中对学生准确表达的重视。当学生的表达可能产生歧义时,教师及时进行了澄清,同时,这也展示了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学习的能力。例如:

[课堂片段5]

S: I think I will start to read a diary to help me remember what I used to.

T: Read a diary or keep a diary?

S: Keep a diary just like Simon.

4.2.3. 主题反馈对学生话语输出及课堂互动的影响

通过分析三位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片段发现,追问和反问是教师常用的反馈手段,且能引发学生进一步的话语输出。在本次研究中,教师运用主题反馈的反馈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推动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也因此而拥有了更多的话语量。例如:

[课堂片段6]

T: So from what he did during the walk, we could see that he had a very wonderful time, enjoyed himself a lot and also he realized some truth about happiness, so what did he realize? Bruce?

S: Maybe he realizes that if you want to be happy you must be off your identity.

T: Forget your identity. Why?

S: Because when you forgot your identity you are free you can use anyone’s name so that you won’t be controlled by your family and your work.

T: So you would be free from?

S: Your family and work. And society. Just enjoy.

T: Just enjoy everything. Yes. The policeman will find you. You can escape from the society or you can live in the mountain or forest with Apple. Thank you.

在这一片段中,学生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主人公通过忘记自己的身份可以获得幸福。教师通过追问学生,引导学生进一步解释和阐述这个观点。学生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忘记身份可以使人自由,不受家庭和工作的控制。教师再次追问学生,要求他们明确指出忘记身份可以使人从哪些方面获得自由。这种追问性的反馈,促使学生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加深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肯定性的反馈,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故事的深层含义。通过这种追问反馈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主题,还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探索。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 三位英语教师并没有一味地灌输讲解,而是借助提问和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更加积极参与、深度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而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则起到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理清思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 在教师的反馈话语中,内容反馈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内容反馈能够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理解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然而,形式反馈和主题反馈的缺失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形式反馈关注的是学生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技巧,比如语法、词汇、语调等。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主题反馈则侧重于学生的回答与主题的相关性,能否紧扣主题进行阐述。这种反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教师使用何种类型的反馈话语,往往与他们的设问方式、学生回答的内容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密切相关。设问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回答的差异,进而影响到教师反馈的类型。

  • 教师追问是引发学生话语输出的有效策略,可以引起学生及时的话语反应(即接纳)。通过追问,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追问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通过不断追问,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认知层面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结优秀英语教师的反馈话语的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 采用行动研究法,教师能够反思并审视自己的反馈话语,从而明确自己在教学中使用反馈话语的偏好与习惯。行动研究法为教师提供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录音回放、转写自己的课堂内容,或邀请同行进行课堂观察,来识别哪些话语是有效的语言输入,哪些话语可能会对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哪些反馈话语应该避免使用。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反馈话语的得失,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反馈话语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Cullen也强调,通过录音回放和转写是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自己课堂话语的最佳途径[13]

  •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改进反馈方式,灵活运用多种反馈策略。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话语输出机会,还能避免课堂上单一、重复的内容反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形式反馈和主题反馈的使用频率,以丰富课堂互动。适时的追问能鼓励学生进一步表达,而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或延迟反馈则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思考和组织语言。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并在反馈中融入个人态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在形式反馈、主题反馈和内容反馈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意味着教师在注重主题反馈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形式错误,并选用恰当的形式反馈。

  • 创设有意义的课堂对话情境。语言课堂的本质在于师生之间的交互与话语生成,而非单向、被动的知识授受。教师应尽可能基于信息传递与观点交流的意义协商、主题反馈,而避免使用机械的、无意义的问答和过于简单的反馈。在可能条件下,多使用主题反馈,避免过多的内容反馈,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输入量。将扩大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的机会融于反馈中,这将有利于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树立其信心,也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6. 结语

本研究对优秀英语教师在课堂交互活动中的反馈话语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主要聚焦于教师反馈方式、学生单词数等方面,以探索优秀教师如何通过反馈话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结果显示,优秀教师重视反馈话语对学生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并能够辩证地综合运用各种反馈策略。因此,研究强调了教师反馈话语在课堂交互活动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影响反馈效果的关键因素和表现。这为教师改进自身话语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实践指导。同时,研究也强调了教师在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完善自身话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习得。

参考文献

[1] McCarthy, M. (2002)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刘润清. 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7): 1-6.
[4] Sinclair, J.M. and Coulthard, R.M. (1975) 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Ellis, R. and Barkhuizen, G. (2005) Analyzing Learner 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Wiseman, D.G. and Hunt, G.H. (2001) Best Practices in Moti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Classroom.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Ltd.
[7] 张强.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的功能[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8, 10(6): 15-20.
[8] 周星, 周韵.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1): 59-68.
[9] 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Long, M.H. (1996) 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Doughty, C.J. and Long, M.H., Eds.,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lsevier, 413-468.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589042-7/50015-3
[11] Lyster, R. and Ranta, L. (1997)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 37-66.
https://doi.org/10.1017/s0272263197001034
[12] 刘旭东.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话语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 2009, 32(1): 41-45.
[13] Cullen, R. (2001) The Use of Lesson Transcripts for Developing Teachers’ Classroom Language. System, 29, 27-43.
https://doi.org/10.1016/s0346-251x(00)00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