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探索,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对中小学生来说,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改善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自信、健康成长。
Abstract: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Interest enables people to concentrate on exploring and completing tasks creatively.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will encourage them to study hard and to think creatively, so as to improve learning methods and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It is the most realistic and active factor in learning motivation. It can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make them gain confidence and healthy growth in learning.
1. 引言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人的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不仅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还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就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就会刻苦钻研,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这样,学习成绩不仅提高,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学生学得也轻松。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大的动力”,培养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笔者通过多年来从事教育事业的经历和同行身上的案例,对培养学生兴趣有了一些感悟,和大家交流。
2. 寓教于“爱”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要有温度,要润物无声,教育不是驾驭,不是奴役,更不是控制,而是点燃和唤醒,点燃心中探索的火花、唤醒心灵深处的灵魂,用“爱”去感染、去引导、去滋润。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现实、严肃的问题:学生有的可爱,也有“不惹人爱”的,还有使人“讨厌”的。可爱的需要爱,“不可爱”的不可不爱[1],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如何做到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爱”的深度和广度去点燃、去唤醒。在笔者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小学老师,他既是班主任,同时又担任本班的数学教学。他所带班级是同年级里的一个纪律差的班级,在他接任后,对于班级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亲力亲为,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完成,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去享受其中的乐趣,和孩子们也拉近了距离。对学困生为了让他们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弥补了不足,同时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赞许和好评;在刚接班的时候,为了能更好更快地了解学生,以便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间时候,他和学生聊天、做游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兴趣爱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学生很快接受了他,并喜欢上了他及他所教授的数学科目。学生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之间关系也变得和谐了,同学之间相处也团结友爱了,对班主任安排的班级工作,同学们都能够去积极地完成,而且都乐意为班集体服务。在他潜移默化的带领下,学生自由散漫、纪律性差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转变,变得对班级热爱了,对学习也产生兴趣了。最后,同学们在品德、学习、纪律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也改变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看法,同时也成了学校其他班级学习的榜样。这个案例说明,因为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调了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的上进心。
3. 寓教于“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丰富生动、风趣幽默的方式方法,以满足学生的未知欲,利用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大致借趣传理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淡化挫折和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课堂上的教学趣味性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节富有趣味性的课,对学生来说学习是轻松的、心情是愉悦的,效果也是明显的。笔者曾听了一节小学英语课,执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运用绘画、游戏、情景教学等方法把一节枯燥的英语课变成了一堂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深厚的情景表演小舞台,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当老师在教学新单词时,首出示了自己课前准备好的绘画图片,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展示出了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接着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单词诵读,加强记忆,又让同桌合作,相互背诵,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习的也积极。当学生对单词基本掌握之后,老师又借着学生高涨的兴趣,把刚学会的单词又引入了简单的句型练习,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这堂课中,老师尽可能的使用丰富生动、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借趣传理[2],引导和组织学生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掌握了课堂内容,学生之间通过情景练习,不但记住了新的单词,同时掌握了句型的运用,并训练了学生口语能力。本来枯燥乏味的一节课,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加入“趣”的味道,硬生生变成了一堂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的高效课,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式就应该是这样的,还课堂于学生,在趣味性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4. 寓教于“法”
教学方法的巧妙安排与合理设计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因素之一。同样是讲授一节课,同是一个内容,而在上课时所用方法的不同,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学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按部就班地教学就会让人觉得呆板教条,学生易疲惫;相反,生动有趣富于新鲜感的教学就会让学生乐此不疲、兴趣高涨。在对学生教育教学的问题上,有经验的老师他能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年龄阶段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家庭因素、性格特征因素、兴趣爱好因素等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从细节入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多地关注学生也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也就多了对老师的信任,只有教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教育才会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心悦诚服地自觉接受教育[3]。如果当发现学生犯错时,动辄就当头棒喝地批评或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但挫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是学生心里不愿意接受的,时间久了其恶果就会显现出来,学生厌学的情绪日甚、学生的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等等不利因素都会呈现出来,从而导致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这种粗暴的教育之下失去了“生命”迹象,以教育的失败而告终。所以老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才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寻求到学生的心理动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
俗话说的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就说明在教学生学习时,到底那种方法好呢?谁也说不准,这就要看被教育者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在教授书本知识时,我们要遵循课本但还要脱离课本,不能一味地按照课本中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方法要多样、知识要延伸。笔者身边的一位老师在教授小学数学解方程时,就一味地让学生学习书中的方法解题而不允许运用其他方法解题,致使一名用其他方法解题的学生被老师训斥了一顿,对除了书中之外的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认可,还说是错误的。这种教条式的教育下,学生没有了创新精神,只能按部就班的机械学习,试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吗?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因此,作为教育者,要用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争取学生都能从课堂中获得自信,让学生在获得尊重和赞赏的同时获取信心,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习中让学生获取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