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的独特表达效果——以漫画《电锯人》为例
The Unique Expressive Effects of Katakana Transcription in Non-Loanword in Japanese Language—A Case of Study the Manga Chainsaw Man
DOI: 10.12677/ml.2024.128722, PDF, HTML, XML,   
作者: 滕 宇: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电锯人》漫画外来语片假名表记Chainsaw Man Manga Katakana Transcription of Non-Loanword
摘要: 现代日语的表记体系复杂多样,有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和罗马字等文字种类。一个词的表记方式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表达出的语言效果之间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近年来,在日语中原本只用于表记外来语的片假名却频繁地被用于书写非外来语。他们是出于何种目的选择这种非常规的表记方式,这种表记方式又能带来怎样的表达效果。这一问题的究明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而日本的漫画则是以一个十分合适的研究对象。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时常能发现漫画的身影,而漫画中的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的出现频率也非常之高。本文通过调查近年的高人气日本漫画《电锯人》中已经动漫化了的前四册中出现的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分析考察其表达效果。最后初步总结归纳得出表音、丰富视觉效果、强调、角色语、角色语特指等五类表达效果。这也预示着日本的年轻一代或在追求变化、多元,渴求新事物。
Abstract: Modern Japanese has a complex and varied system of epithets, including hiragana, katakana, kanji and romaji. The way in which a word is written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he linguistic effect it conveys can vary greatly from one to the other. In recent years, katakana, which was originally used only to denote foreign words in Japanese, has been frequently used to write non-foreign words.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this unconventional form of notation, and what kind of expressive effect does this form of notation bring? The clarification of this question may help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Japanese society. Japanese manga is a very suitable subject for this study. Japanese people often find manga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the frequency of using katakana to notate words that are not loanword in manga is also very high.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is unconventional form of notation that appears in the first four manga of the highly popular Japanese manga Chainsaw Man, which has been animated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 and examine their expressive effects. At last, a preliminary summary is made to conclude that there are five types of expressive effects: indicate sounds, visual enrichment, emphasis, role’s word, and special reference. It also signals that Japan’s younger generation is either seeking change, diversity and thirsting for new things.
文章引用:滕宇. 日语中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的独特表达效果——以漫画《电锯人》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8): 543-54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8722

1. 引言

根据《日本语教育便览》,日语中的语种可以分为“固有语”和“借用语”两大类,同时又可以分为“和语”“汉语”“外来语”这三类。一般而言,提起日语中的片假名词语主要是指代外来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面对非外来语的和语词以及音读汉语词时使用片假名表记的情况也并不罕见,呈现出增长趋势。而语言的表记形式往往与其背后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会随着时代而变化[1]。因此对于日语学习者,探求潜藏于这一非常规语言现象背后的原因也是有必要的。

许多敏锐的研究者早早地注意到这一现象展开了研究。夏菊芬则对现有的非外语片假名表记进行了整合分析,将这一现象的出现归因于片假名表记所具有的新颖和时尚的特点[2]。成芳芳聚焦于新闻报纸中出现的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指出主要分为“动植物的名字”“拟声词拟态词”“汉字的代用”“书写者赋予特殊词义”四类[3]。许夏玲对日语学习教材中出现的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进行了考察分析,指出片假名表记有着强调情感的作用[4]

大部分学者的考察对象大都以书面语为主,而忽略了口语。笔者将视点聚焦于大受年轻人欢迎的娱乐之一:漫画。相较于新闻报纸、书籍,漫画中叙述和说明部分极少,基本上依靠人物间的对话推动剧情发展。同时,漫画中台词的口语化程度相当之高。笔者将对其中出现的大量非外来语表记现象进行整合,并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揭示非外语片假名表记存续的理由所在。

2. 《电锯人》漫画中的片假名表记

日本的漫画文化十分发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漫画的受众层也十分深厚,涵盖男女老少,与日本人民联系紧密。我们时常能够在电车上看见默默捧着漫画阅读的乘客。相比其他轻小说等文字娱乐,漫画的一大特点在于其高度发达的口语体、基本上仅围绕对话展开故事,但同时却没又有声音,主要服务于视觉。而在这些大量的台词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他们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承担着某种作用。《电锯人》是作者藤本树著作的漫画作品,第1部于2018年12月3日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于2020年12月宣布完结。第2部于2022年7月13日在《少年JUMP+》上连载。漫画《电锯人》在2021~2022年连续获得了美国漫画奖哈维奖的最佳漫画奖,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同一作品连续两年获得此奖项。笔者对《电锯人》漫画中的出现的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进行初步的考察分析后,将其大致归纳为以下五类。

2.1. 表音

整体上而言,漫画中的片假名使用于表达具体意义的情况相对较少,更多的是运用于表达、强调情感,以提高台词的张力。比如大笑声、或战斗中受到攻击时发出的悲鸣,又或是跟在实词后面提供加强程度的效果。实际上,在一众非外来语的片假名表记当中,感叹词这一类独树一帜、出现频率也非常之高。一般而言,感叹词基本上不表达实质意义,多用于表达说话者的情绪和感受。比如,「アハハハハ」「ガハハハ」「フフフ」「ギャア」「アガ」「ヘエ」「キャキャキャ」「オラ」。等角色笑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或角色在受到伤害时发出的声音都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或者说比起具体意义它们所传达的说话者的情绪波动这一层面更受重视。以下两个含有实义词的例子也很好地体现了片假名的表音性:

1) 「三島シュウゾウと言いなさい」

「ミシマシュウゾウ」[5]

2) 「胸だ!!」

「ムネダ?」[6]

例1中的两句话分别来自两个不同互不认识的人,另外回答者的眼睛是被布蒙住的,因此没有任何能够判断对话内容的材料。也就是说,前者知晓「三島シュウゾウ」是某人的名字,而对后者而言他所听道的仅仅是「mishimasyuuzou」这一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后者的台词采用了片假名来表记。这也就体现了片假名表音性强的特点,同理,例2也是来自两个人的对话。虽然两人相识,但前者的发言非常跳跃,没有相关语境,导致后者无法理解。从句子结尾的问号字符也体现了后者的疑惑。也就是说她同样没能将「muneda」作为一个实词捕捉,而仅仅捕捉到了发音。而例2中的后者同样与与例1中的后者采用了片假名表记。

此外,漫画《电锯人》中还曾出现了一大段的片假名表记,「ウィニョン フ~フッ フ~フ フフ フフッ フ~ン ユウキュ~ フッフ~ フッフ~フン フッフ~ フッフ~ン フン」[6]。这是主人公在浴缸中泡澡时哼歌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尽管看起是挺长的一大段文字,但实际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具有实义的歌词,大都是以「フ」主体的表音文字。也就是说,这段文字并不是为了传达具体的信息,仅仅是为了强调音声。对比动漫可以得知,主角的这一段哼唱并没有在调上的,或者说本身就是一段比较怪的曲调。而作者选择使用片假名表记则说明,相较于平假名片假名表记能够传达这。

从以上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平假名,片假名具有表音性强的特点。而片假名之所以表音性强,与它的产生有着紧密的关联。一般认为,片假名产生于自佛门之手。是佛教僧侣们为了在听讲佛经时,能够更加便捷地记住汉字的读音、字义以及语法关系而创造的。他们选取汉字的一部分作为文字符号,用于经文行间注音、栏外释义或表示语法关系,逐渐形成了笔画少书写方便的片假名系统。因此,从文字性质上来说,片假名是一种辅助文字,表音性较强。

2.2. 视觉效果

相比动漫而言,漫画没有音声,更偏向于视觉形式的娱乐。并且,其中的文字不是流动的、一闪而过的,而是停留的因此。登场人物的台词作为漫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需要采取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漫画需要想方设法运用没有声音的单调黑色文字给读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而适当地加入“生硬”的片假名似乎起到不了不错的效果,也就是通过增加文字的形式以增强其丰富性和趣味性。实际上,漫画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字组合。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平假名与片假名的对称组合。比如,「痛タタタタたたたた」「痛ってえええエエエ」「死ねえええエエエ」「痛いいイイ」「ギャアああア」「ぎゃあああアアア」「アあアワあわ」等。不难看出,上述台词中相同音的平假名与片假名相邻且数量相等。作者有意识地制造了一种对称的形式,以此提高视觉上的趣味性。不过,相比之下,非对称形式的平假名与片假名结合的形式则更为多见。「んじゃコリャア」「んぎゃアアア」「ウワあ」「アっ」等等。显而易见,这些台词似乎都有意保持一种平假名与片假名的平衡,或呈现出前后相邻的形式,或形成两种文字的里外包夹。固然形式上有不同之处,但都是通过将平假名与片假名交织在一起以打破单调的文字表现形式,带来更丰富有趣的视觉效果。此外,汉字词与片假名的组合数量尽管并不算多,但也确实能够发现他们的身影。比如,「邪魔ァ」「血ィ」「木ィ」「猫ォ?」等。实际上,使用非外语片假名表记的目的之一便在于减少文字的重复性[7]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视觉上的趣味性,漫画中出现了多种片假名与其他文字形式的组合。这也说明,对于日本人而言,原本只用于表记外来语的片假名的非常规性运用能够提高文字阅读的趣味性。此外,台词也是塑造人物、使其更加丰满的重要一环,而漫画必须凭借没有声音的文字来表达丰富、夸张的情感变化。在这一点上,片假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相比于单调的平假名,适当添加的片假名可以是台词更加生动。比如,「アあアワあわ」,这些文字表达的是一个角色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发出的声音,由「a」「wa」的平假名与片假名表记循环构成中的六个个字符。一个片假名接一个同音的平假名,两个片假名后接对应的两个平假名,这一有规律的循环也使得平淡的文字孕育出节奏律动,变得更加具有张力,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角色的感受。

另一方面,有趣的是人物的名字似乎也呈现出使用片假名表记的趋势。作品中出现过全称的人名如下,「デンジ」「ポチタ」「マキマ」「早川アキ」「パワー」「荒井ヒロカズ」「東山コベニ」「沢渡アカネ」「三島シュウゾウ」「井上タカシ」。

以上10个人物中,既有主要人物,也有仅出现过一次名字的龙套角色,涵盖男人、女人、宠物。然而,这十个人物名有着一个共通之处,它们都含有片假名。显而易见,这并非巧合而是有意识的行为。笔者认为,这体现的是年轻一代追求时尚,新潮的个性,相对于司空见惯的汉字表记混入片假名则显得更加独特,也能增加文字趣味和由新奇感。

2.3. 强调

另一方面,漫画中还常常将原本的平假名或汉字的台词改用片假名表达,以此表达语气和情绪的递进效果。

3) 「悪魔がよぉ!」–「猫をよお!!」–「さらうなんてよオ!!」[6]

4) 「おええ」–「オエエエエ」[8]

5) 「ウヌそのリンゴよこせ!食わせろ!」

「敵から逃げたヤツに食わせるリンゴはねえ!!」

「りんご1個だけ残しといてやるよ じゃあな」[5]

例3中的三句台词实际上是男主人公将一句完整的话拆分成看三个部分,并在每个部分的结尾加上了相同的感叹词「yoo」。这三个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蕴含的说话人的情绪从左往右呈依次递增之势。首先,字体发生了变化,相比第一部分而言,后两部分的文字明显要大一个字号,且进行了加黑加粗处理。而且,后两部分在句尾有两个感叹号,第一部分却只有一个。通过这一对比可以发现说话人的情感是递增的。最后,将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在字体大小和处理并没有变化,唯一的变化是上一句中「よお」中的平假名表记「お」转换成了片假名「オ」。以此类推,相较与平假名,片假名可以表达更强烈的情感。例4的台词是男主人公不小心吃下了呕吐物后趴在马桶上发出的呕吐声。「オエエエエ」是第一次呕吐,而「おええ」对应的则是第二次。在剧情中,两次呕吐之间还穿插了一段简单的对话,也就是说男主人公在第一次呕吐完之后已经恢复不少。因此,相比第一次呕吐,第二次应该比较缓和。而再对比两次呕吐时的台词可以发现,第一次时比较激烈的呕吐采用了片假名表记,并多加了两个长音。因此,我们也可以推导出片假名表记可以表达更为激烈的状态。对比例5中的三句话可以发现,前两句中使用了片假名表记「リンゴ」,后一句则使用看派平假名表记的「りんご」。前两句是在前来看望病人的男主人公与其同伴之间的争吵中出现的,而最后一句则是男主人公在道别时对病人说的。也就是说,说前前两句时说话者的情绪是比较高昂的,最后一句说的说话人则是比较平静温和的,因此,两者对同一词的表记选择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不同的表记也就说明片假名表记更倾向于表达更为激烈的情绪。

2.4. 角色语

《电锯人》这部漫画中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称代词,它们的表记方式也饶有趣味。笔者通过统计1~4册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得到了下表1

Table 1. The transcription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the manga Chainsaw Man 1~4

1. 漫画《电锯人》1~4册中人称代词的表记情况

人称代词

平假名/汉字表记次数

片假名表记次数

watashi

86

1

ore

153

10

boku

6

3

washi

0

32

uchi

0

4

kimi

1

28

anata

1

14

temee

4

22

omae

57

8

unu

0

15

kare

13

2

kanojo

2

0

soitsu

8

1

koitsu

14

12

yatsu

1

12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漫画中的表记中有着各种组合呈现多元化,但不可否认,表记的选择依然有着某种倾向。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人称倾向于平假名/汉字表记,而第二人称则倾向于片假名表记,第三人称则相对平衡。但是,实际上有几个人称代词却恰恰与这一结论相反。如第一人称中的washi、boku,第二人称中的omae。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这几个人称代词在漫画中承担了其他的作用,它们使用者往往有着某种共通的特征。譬如,Washi全部出自于一个主角阵营的年轻女性恶魔。一般而言,「わし」一词的使用者多见于老年男性,但实际上漫画、动漫中时常能看见以此自称的年轻女性,以此来表现反差萌。而对于这一非常理性的现象,相对陌生的片假名表记或许会更为合适。片假名表记的boku出现了3次,2次来自一个小男孩,一次则来源于『いなかのネズミととかいのネズミ』这一童话中的小老鼠。与此相比,汉字表记的boku的使用者则无一例外全是成年男性。笔者认为,作者是有意识地做了这种区分。也就是说,相较于汉字表记,片假名表记更能体现出小男孩稚嫩、灵动的声调特征。最后,Omae的表记大都为「お前」、仅有的8次片假名表记分别来自僵尸恶魔、蝙蝠恶魔、未来恶魔,显而易见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恶魔。综上所述,笔者推测片假名表记作为角色语(役割語)可以传达角色特征,也就是当读者看见这一类表记时在脑海中可以浮现说话者是什么类型的人物。

2.5. 特指

尽管前文提及片假名表记多见于感叹词,但在部分拥有实义的固有名词上也出现了片假名表记的现象:

6) 「アキくん、キツネで飲み込めば終わるんじゃない?」

「低俗な欲望を持つヤツに殺されたものね」[8]

7) 「コウモリは私と一緒に人間をすべて食べる夢を見ていた」[9]

8) 「ヘビ、丸飲み」[8]

9) 「都会のネズミの家族は」[9]

例6中「キツネ」并没有选择用日本人更加熟悉的「狐」来表记。实际上,这里的「キツネ」与我们所熟悉「狐」有着巨大的区别。这里并不是单纯地指现实世界的狐狸,而是拥有部分狐狸特征的恶魔。同理,例7及例8中的「コウモリ」与「ヘビ」,分别是指具有蝙蝠和蛇特征的恶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作者之所以采用片假名表记,是为了赋予词新的联系,削弱词与原所指之间的直接联系。同样,继续从这一角度出发,例9中「ネズミ」也不是指某只大街上的老鼠,而是指『いなかのネズミととかいのネズミ』这一故事中登场的那只老鼠。综上所述,以上的四个例子中的片假名表记词在漫画中都是指某个特定对象,而不是泛指普遍意义上狐狸或老鼠。因此,采用假名来表记固有名词时,可以起到将原本的泛指转化为特指的作用。实际上也有学者指出,使用片假名表记时可以将汉字词与其第一含义相分离,从而使单词能够表达出与以往不同的词义[7]

3. 总结

相同的音在不同的文字表记下也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近年来,日语中的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日益增加,已经不容忽视。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我们也有必要密切关注这一变化,努力找寻潜藏其中的规律以更好地掌握运用。笔者在考察分析日本近年人气漫画《电锯人》中的非外来语片假名后,初步总结归纳出了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的五类功能。分别是表音、丰富视觉效果、强调、特指、作角色语。语言和文字往往与社会息息相关,如片假名表记使用的增多体现了日本民族追求创新、崇尚权威、重视实用等民族精神[10]。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与日本社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也值得探讨。这一非常规表记使用的增加或许代表着日本年轻一代在追求变化、多元,寻求新的刺激。这一方面也尚留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璐. 日语外来语表记特征之嬗变[J]. 黑河学刊, 2017(3): 43-45.
[2] 夏菊芬. 简析日语片假名表记的现状[J]. 外语研究, 2005(3): 20-22.
[3] 成芳芳, 穆红. 日语非外来语片假名表记的现状[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7(1): 31-40, 147.
[4] 許夏玲. 日常で用いられる非外来語のカタカナ表記に関する調査: 日本語教育への応用を考える[J]. 東京学芸大学紀要, 2021(72): 475-480.
[5] 藤本タツキ. チェンソーマン4 [M]. 京都: 集英社, 2019.
[6] 藤本タツキ. チェンソーマン1 [M]. 京都: 集英社, 2019.
[7] 增地ひとみ. 『非外来語のカタカナ表記』研究の現状と今後の展望[J]. 愛知淑徳大学論集(文学部篇), 2019(44): 143-159.
[8] 藤本タツキ. チェンソーマン3 [M]. 京都: 集英社, 2019.
[9] 藤本タツキ. チェンソーマン2 [M]. 京都: 集英社, 2019.
[10] 连路. 从片假名化现象看日本民族特征[J]. 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3): 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