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结节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Nodules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OI: 10.12677/acm.2024.1482373, PDF, HTML, XML,   
作者: 郑闪英*, 孙士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王宽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二科,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乳腺结节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Breast Nodules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加大,乳腺结节类发病的情况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乳腺结节包含良性结节以及恶性结节,良性多见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等,而恶性结节多见于乳腺癌。乳腺良性结节对女性生活和心理会产生较大影响,也是发展为乳腺癌的潜在风险。本文从研究乳腺结节的病因病机、治疗进展等方面对乳腺结节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ressure of life and work is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nodules shows a rising trend, breast nodules can be divided into benign nodules and malignant nodules, benign common in breast hyperplasia, breast fibroma, and malignant nodules are generally breast cancer. Benign breast nodules can have a great impact on women’s life and psychology, and are also a potential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breast nodules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ying th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breast nodules.
文章引用:郑闪英, 孙士博, 王宽宇.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结节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8): 1435-1439.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4.1482373

1. 引言

乳腺结节(breast nodules)是以乳房疼痛与肿块为特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是乳腺组织非炎症、非肿瘤且常见于25至45岁的育龄期女性([1], p. 1),在现代医学中,针对乳腺结节的主要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激素治疗与手术治疗,二者均为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手段;另一类是中医治疗,具体涵盖中药内服、外用以及针灸治疗,这些方法在传统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理论基础([1], p. 2)。近年来,中西医在治疗乳腺结节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2. 中医病因病机

乳腺良性结节属于中医“乳癖”“乳核”范畴,与针对所提及的病情,其发病机理与忧思恼怒、情志内伤紧密相关[2]。在经络层面,足阳明胃经贯穿乳房,足厥阴肝经则延伸至乳下,而足太阴脾经则循行于乳房外部。当因情志内伤,如忧思过度或愤怒情绪导致肝脾郁结时,气血的正常运行会受到扰乱,进而使得气的推动功能受阻,无法顺畅地推动津液的流动,最终导致津液凝聚成痰。当气滞痰浊阻塞于乳络时,即表现为肿块与疼痛。针对此类病情的治疗,主要策略在于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同时调节冲任、补肝肾,以达到软坚散结、调经通乳的目的。治疗方法上,包括中药汤剂的内服、针灸疗法以及药物外敷等多种手段。通过这些综合疗法,旨在调和体内气血,疏解郁结,达到治疗的目的。

3. 西医发病机制

当前,关于乳腺结节的病因尚未明确,其形成机制涉及多种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3]。现代医学领域的研究正致力于此方面的深入探索。激素水平的紊乱、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微小RNA (miRNA)的表达失调以及免疫系统的失衡等因素,均被视为乳腺细胞过度增殖的潜在诱因,进而可能导致乳腺组织发生增生性病变[4]。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已有证据表明乳腺结节的形成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超出正常范围,同时黄体素的分泌量未能达到标准水平有关等因素紧密相关[5]。具体而言,当E2 (雌激素)和PRL (泌乳素)的分泌量异常增加,而P (孕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时,当这些激素长时间作用于敏感的乳腺组织,将可能导致乳腺管及其周围纤维在周期性的生理变化中复旧不全,最终促使乳腺结节的形成[6]

4. 中医治法方药

4.1. 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是治疗乳腺结节的方法之一。多数自拟方药里包含柴胡、夏枯草、路路通等中药。研究表明乳癖消片可有效减轻乳房疼痛,有助于减小乳房结节或促进肿块消散,治疗乳腺结节临床效果较好[7]。赵艳荣等人依据疏肝理气、软坚散结的治疗原则,使用自拟中药复方对乳腺结节患者的疗效观察。经研究该中药复方对乳腺结节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83%,相较于治疗前患者乳腺结节明显缩小[8]。林晓东等在自拟调肾阴阳方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红外线治疗乳腺结节,可改善患者乳房疼痛、胀痛,缩小乳腺结节体积[9]

4.2. 中药外敷

姜莹等研究散结乳宁膏具有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佐以调节冲任功效,治疗痰瘀互结型乳腺结节后,患者乳腺结节肿块体积及分布显著减小、主观疼痛评分以及触诊疼痛显著降低[10]。刘堂明等自拟乳没四子膏配合针刺疗法,行气、化瘀、化湿、化痰为法则治疗乳腺结节疗效显著[11]。伍志浩等将透骨消、五灵脂等中药成分贴敷于乳痛点或肿块表面,此举旨在有效疏通乳房肿块疼痛部位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2]

4.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乳腺结节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厥阴肝经腧穴为主,重视从肝、脾、胃论治[13]。刘宁等根据其病机特点,主要取穴是乳根、膺窗、膻中、期门、足三里、太冲等达疏通局部经气、活血散结之效[14]。卢仙球等治疗乳腺结节的方法是针刺结合穴位贴敷,取穴基本穴组加局部围刺以及辨经取穴,有效缩小乳腺结节体积、在肿块硬度改善方面有显著的优势[15]。吕钊岚等人运用“六郁”理论,指导针刺治疗乳腺增生。他们注重以疏肝理气、散结为主要治疗原则,通过此种方法,不仅有效地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6]

5. 西医治疗方法

5.1. 传统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治疗时,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超声精准确定乳腺结节的位置、大小等。在结节上方的表皮处进行切开处理,此切口应大概在3至4厘米之间([17], p. 1)。顺着这一切口慢慢剥离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确认乳腺结节充分暴露。充分暴露后,进行结节的切除,并对出血点实施电凝止血技术,采用同样的手术流程,我们对其他位置的乳腺结节逐一进行清除。最后,对手术创伤进行精细的缝合处理([17], p. 2)。

5.2. 微波消融术

张丽等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使用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该治疗方法展现出了显著的安全有效性,能够精准微创地处理囊性结节,同时保证美观性,患者反馈满意度高,得到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18]。李俊韬等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患者的疼痛感也相对降低,手术感染风险亦相对较低。为乳腺良性结节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选择[19]

5.3. 乳腺旋切

缪卡莉等人发现在处理乳腺良性浅表结节与深部结节的病例中,相较于传统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瘢痕明显优于对照组[20]。夏剑美等经过对比发现,浅表旋切组与深部旋切组在手术表现上有效率均高于传统手术组。具体而言,旋切组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缩小结节肿块直径等方面有明显优势[21]

6. 中西医结合治疗

干江等人经过研究后发现,在乳腺结节旋切术的治疗后,采用乳癖祛瘀汤进行辅助治疗,并有效减轻乳房肿块的硬度,而且,这一疗法还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2]。经过王帅等人的深入研究,发现采用瓜蒌牛蒡汤加减方案,能够有效促进良性乳腺结节在微波消融术后的吸收过程。此外,该治疗方案还能显著减轻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全身症状,为良性乳腺结节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23]。陈苹认为乳腺结节的治疗,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手段,能够针对可疑病灶进行直接处理。然而,手术切除后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并且对于腺体组织的紊乱状态,其疗效并不显著,所以,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方法,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从而提升患者整体疗效[24]

7. 结语与展望

乳腺良性结节通常表现为多发病灶,且术后复发率较高。尽管手术与微创治疗方法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疗效,但长远来看,其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尽管单纯中医药治疗能够有助于缩小结节直径,然而,对于乳腺良性结节的彻底消散而言,其效果较为有限。因此,我们提倡采用联合治疗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彻底切除乳腺良性结节,还能有效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从而显著降低结节的复发率,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红风. 中医外科学[M]. 第4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11.
[2] 王维帅, 王虎城, 冯巍. 乳腺良性结节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 7(5): 26-29.
[3] 杜丽艳. 乳腺结节是怎么形成的[N]. 甘肃科技报, 2024-02-28(005).
[4] 吴涛, 陈宪梅, 曲梦柔, 等. 乳腺增生发病机制及中药外用治疗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25(9): 84-89.
[5] 闫丽君, 刘曼筠, 李晓惠. 中医推拿配合温针灸鱼际穴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及对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1): 200-202.
[6] 谢小美, 李枝.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乳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 6(20): 7-10.
[7]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42(5): 517-524.
[8] 赵艳荣, 陈圆, 邴飞虹. 中药复方治疗乳腺结节24例[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0): 1405-1406.
[9] 林晓东, 郑德裕. 自拟调肾阴阳方联合理疗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21, 40(36): 191-194.
[10] 姜莹, 傅奎. 散结乳宁膏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痰瘀互结型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 37(1): 129-131.
[11] 刘堂明, 刘春华, 王雯晶, 王延璞, 王键, 王向红, 张耀华. 自拟乳没四子膏配合针刺治疗乳腺纤维瘤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20, 36(9): 24-25.
[12] 伍志浩, 余丽洁, 陈丽霞, 梁敏莉. 中药贴敷加耳贴辅助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8): 23-24.
[13] 陈天芳, 王继红, 黄艳玲, 颜国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选穴规律[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 48(4): 102-107.
[14] 刘宁, 夏仲元, 赵进喜, 史晓光, 成秀梅, 付娜, 王宁, 付超, 庞博, 贾海忠, 王乐. 乳腺结节诊断, 良性恶性当详审; 乳腺结节治疗, 中西互参疗效好[J]. 环球中医药, 2023, 16(11): 2257-2262.
[15] 卢仙球, 戴灵琳, 陈利芳, 翟栋. 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6(11): 1278-1282.
[16] 吕钊岚, 陈劼. 基于“六郁”理论指导针刺治疗乳腺增生[J]. 江苏中医药, 2024, 56(4): 50-53.
[17] 刘莎. 探讨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临床疗效[J]. 智慧健康, 2021, 7(5): 40-42.
[18] 张丽, 兴伟, 刘远, 王悦.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对不同性质乳腺结节的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 2023, 45(20): 3090-3094.
[19] 李俊韬, 戴素娟, 李琳.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2, 19(19): 122-127.
[20] 缪卡莉, 李成贻, 钟永鸣.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6): 26-30.
[21] 夏剑美, 王成昊, 明天, 何芳芳, 刘仕红.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浅表及深部乳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J]. 转化医学杂志, 2023, 12(2): 96-99.
[22] 干江, 王俊, 李欢欢, 陈燕燕. 乳癖祛瘀汤对乳腺结节旋切术后患者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2, 37(21): 3856-3858.
[23] 王帅. 瓜蒌牛蒡汤加减促进良性乳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2.
[24] 陈苹.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 27(1): 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