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老龄化社会发展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Aging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DOI: 10.12677/ar.2024.114218, PDF, HTML, XML,   
作者: 鄢彩妮: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人口老龄化数字鸿沟Digital Economy Population Aging Digital Divide
摘要: 人口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常态,数字经济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字经济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相互碰撞能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释放消费空间,带来经济增长新动力;加速产业升级;促进数字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不利于经济结构升级、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生活水平稳定等。直面这些挑战必须要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方面进行解决。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发挥保障作用,家庭进行数字反哺,老年人应当破除传统观念,实现数字覆盖每个群体,让数字红利为老年人所享有。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many countries,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ny countries. What are the sparks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an aging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an aging society is conducive to unlocking consumer space, bringing new momentum for economic growth, accelera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promoting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nd real economies. However, challenges also exist, such as those related to the upgrading of economic structures, improvement of social governance levels, and stability of living standards. To squarely face these challenges, solutions must be s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government, society,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society should play a protective role, families should give back digitally, and older adults should break away from traditional concepts, aiming to achieve digital coverage across all groups, allowing the elderly to enjoy the benefits of digital dividends.
文章引用:鄢彩妮. 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老龄化社会发展路径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4): 1525-153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4218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人口发展的新常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生育率下降,社会生育意愿普遍不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社会逐渐形成。与此同时,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在生活比重中不断上升,数字化快速发展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存在一定矛盾,形成了未智先老,未富先老的现状。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迎面挑战,将数字经济与人口老龄化社会充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人口老龄化优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 我国人口老龄化概念与现状

2.1. 我国人口老龄化概念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对于老龄化的理解主要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就个体而言,老龄化是从出生到死亡,个体生理和心理逐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再由成熟走向衰退的过程,个体衰老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界中万事万物最终都将走向灭亡。另一方面,就社会整体而言,社会老年人口增多,年龄结构由增长型转为稳定型,再进一步发展为缩减型。人口老龄化并非是个体年纪的衰老,而是社会总人口结构的老化。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迄今为止总人口已经超过14亿,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育率普遍降低,新生儿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比重相对增加;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加重;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规模生育高峰时期的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社会整体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倾斜。

2.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政府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中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14.2% [1]。而国际社会对老龄化的界定包括两种,一种是60岁以上人口比重衡量,一种是65岁以上人口衡量,当前者超过10%或者后者超过7%时,社会便开始转为老龄化社会。2022年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8,004万人,占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 [2]。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一方面老龄化社会可以为市场提供一些劳动力,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加重国家经济压力,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同时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也加重了家庭养老的负担。进入新时代,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迈上新的台阶。2021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与数字经济叠加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中国建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CNNIC第5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23年12月,60岁及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15.6%,这表明互联网进一步进入中老年群体渗透[3],这说明老龄化与数字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治理体系将更加完善。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有利于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解决之道,让老龄人群享受数字红利,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数字经济为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机遇

3.1. 扩大消费空间,增添经济新动力

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进一步发展,通过提高生产和组织效率,交易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4]。人口老龄化社会对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供给与需求方面,数字经济可以为供给与需求提供动力。在供给方面,数字时代到来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产品类型层出不穷。在新冠疫情期间,数字平台推出了多种类型的产品,更多老年人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购买产品,激发了老年人线上购物的热情。面对多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老年人在线上购物乐不思蜀。如新冠疫情期间兴起的电商平台,在家里动动手指,新鲜蔬菜水果就能送上门、拼多多砍一刀等。数字经济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更加优质的供给。在需求方面,促进消费升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升级的途径在于:“第一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现有的消费量推广到更大的范围;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新的使用价值”[5]。中老年人消费市场达到10万亿,老年消费能力存在巨大潜力,数字经济提供了诸如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消费产品,可以进一步扩大消费量。同时直播平台的兴起扩大了老年人的消费途径,更多消费品出现在老年人的视野中,为老年人购物提供便利。通过直播老年人能够全方位的了解产品,且相对线下购买价格更低,扩大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同时面对人口老龄化,政府推出了银发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化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6]。银发经济满足老年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挖掘老年群体消费潜力。因此数字经济为人口老龄化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不断扩大消费空间,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3.2. 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养老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着养老行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养老服务产业相互结合,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转向数字化,实现智慧养老。智慧养老主要是指将智慧手段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扩大智慧技术应用范围的同时,将应用场景逐步拓展至养老服务领域。早在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规范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7]。除此之外,国家多次发布关于推动数字化与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有利推动了养老数字化的发展。智慧养老实践取得明显的进展,多项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如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养老监护设备等,除此之外还有家庭服务产品、场景化解决方案(家庭养老传为、智慧助老餐厅、智慧养老院、智慧化康复中心等)。应用场景储蓄扩展,老年人个体、居家、社区等方面应用场景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居家安全、远程健康检测、综合健康管理和跨区域文娱休闲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8]。基于此,传统养老服务业获得了转型升级,将数字技术应用养老服务业中,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推动数字化养老发展。

3.3. 融合数字实体,加强社会满足感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9]。“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0]。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数字经济下人口老龄化社会同样也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可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传统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度,创造新的老龄就业机会,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负担。首先直播经济的兴起,为社会创造了无差别岗位,其就业岗位对年龄、性别没有限制,不少老年人站在这一风口,成为“流量网红”,为不少老年人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老年人能够在劳动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其次,如医生、教师、律师等职业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继续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可通过录制短视频利用自己专业知识进行授课或是开通线上咨询服务。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更多退休老年人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工作找到尊严感与满足感。

4. 数字鸿沟为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4.1. 老年人信息接纳能力弱,不利于经济结构升级

由于生理与心理各方面影响,老年人的信息接纳能力都有所下降,对新鲜事物往往有着较低的学习能力。数字时代的到来,让更多老年人不得不融入数字化进程当中,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较多地区老年人对智能设备使用度低,形成了数字鸿沟,这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首先,老年群体信息接纳能力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拥有较低的数字化和可科技接受能力的老年群体,其消费习惯仍趋于保守,相对于电商平台购物更倾向于传统的线下消费方式。由于老年人对线上购物售前售后服务不熟悉,且注册账户等步骤繁琐,出于保险心理,大部分老年人仍选择线下实体店购买。但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发展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无论偏向哪一方的发展,都不利于市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其次,老年群体信息接纳能力弱会阻碍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老年人对信息收集分析能力的欠缺可能导致再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发展趋势,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再就业数量逐渐增多,如老年人无法适应这些新要求,就无法适应就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最后,老年人信息接纳能力弱会阻碍医疗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老年人是医疗服务的最大主体,医疗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年人适应程度。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的医疗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但老年人对数字化设备的不熟悉会在一定程度阻碍医疗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11]。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如果无法适应新技术和消费模式,就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升级的速度和效果达不到预期。

4.2. 老年人政策接受反应慢,不利于社会治理提高

进入数字化时代,为了实现更好的便民和利民,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互联网+”的形式开展政务服务,拓宽政策的宣传途径与信息公开渠道,减少线下的宣传、广播报道等传统的传播方式。CNNIC《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用户规模达9.73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了4701万人,占整体网民的89.1% [12]。对老年人来说,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政务服务用户的增长可能不利于其对政策信息的接收效率,增加改革的难度。老年人一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途径获取政策信息,较少老年人在官网、短视频、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获取政策信息,相较于报纸、广播、电视等,线上政策不容易受时空的限制,互动性强,可以集中民智解决问题,而传统的信息接收平台可能会导致对政策理解的偏差,使政策难以发挥真正的价值。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数字鸿沟将进一步加剧,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社会治理的难度进一步提高。部分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及教育水平差的地区,其数字化发展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老年人难以接触到电子设备,智能设备难度达,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4.3. 老年人数字适应能力弱,不利于生活稳定发展

数字经济已融入了当前的社会生活当中,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数字带来的红利。老年人处在数字社会的弱势地位,不仅没能享受数字红利,反而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便。在医疗方面,当前大多数医疗单位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革,不仅可以提前线上挂号,还能预约线上门诊,为社会提供极大便利。但这对智能设备掌握不熟练的老年人来说,大大增加了线下问诊的难度,尤其是对那些网络不发达的乡村地区,有些老年人可能线下挂号都存在一定难度,何况线上,这增加了这一群体挂号的时间成本。在出行方面,数字化时代促进了网约车的发展,网约车可以节约时间,为人们提供便利。但网约车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堵”点,许多老年人无法理解车辆的选择和定位,致使网约车并没有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反而增添了不便。新冠疫情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但老年人未能很好的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导致对生活带来不便。同时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巨大的经济与技术差异,这些都会加大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除此之外,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网络安全的隐患。对于网络接触较少的老年人来说,隐私保护意识并不强。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易泄露个人隐私,被不法分子掌握,对其进行网络诈骗,造成财产损失,加剧数字困境。因此,人口老龄化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要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安全,为老年人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5. 数字经济下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对策

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但同时数字鸿沟差距日益拉大。尤其是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今天,由于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在数字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与社会发展的数字鸿沟日益拉大。要克服数字经济发展下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方共同出力,共同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共同发展。

5.1.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数字治理

数字经济为新时代发展提供动力,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老年人占人口比重增加,但老年人是数字化发展的边缘人物,因此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保护老年人的数字权益。首先,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口数字鸿沟的战略意义,只有在思想上、行动上用全局的眼光重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数字鸿沟治理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缩小数字鸿沟,推进数字经济背景下全年龄段的人群网络使用能力的协同发展。其次,要科学规划老龄数字鸿沟治理之路。中央和地方应当共同推进银发经济的发展,推动老龄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各展所长,中央对地方老龄化产业做到统筹兼顾,地方根据本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数字老龄化产业发展。加大全国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再次,加快形成数字鸿沟的政策体系。近几年来,政府针对数字鸿沟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在数字化场景中遇到的问题。但这些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指出,如覆盖面积不广、政策实施力度不够大等问题,因此在未来发展中,政府应当进一步增加针对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相关政策的颁布数量,提升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水平。同时健全完善相关数字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网络空间的安全水平。最后,推动网络资源平台下沉,使下沉有温度、广度和深度。让数字服务、平台、资源能够下沉到老年群体当中,为老龄用户提供更为方便、使用的网上信息资源,激发老年人数字化使用主动性与积极性。

5.2. 社会发挥保障作用,加强数字素养培育

老龄化社会实现数字化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包括但不仅限于企业、社区等部门。加快数字化对老年人的适应速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数字化的宣传教育。在老年人社交的公共场所可以形成小组,深入老年人生活中,了解老年人网络的基本诉求,帮助他们学习基本数字知识,普及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养老院与老年大学应当承担对老年人进行知识普及的责任,让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能够学会利用数字化设备与家人进行联系,增添生活趣味,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对老年人互联网知识的普及方式可线上线下进行结合,为行为不便的老人数字化学习提供途径。同时志愿者也可开辟“新工作”,可进入小区、乡村对老人进行互联网普及教育,减少老年人因互联网产生的落差,重拾自尊感与满足感,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快数字适老化产业发展。企业要积极挖掘创新优势,加强适老化产品的创新力度,推动老龄化社会转型升级。企业不仅应当注重经济效益,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研发更多适用产品,做到真正造福老年人。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更应当加强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让老年人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实惠最简单的互联网服务。

5.3. 家庭进行数字反哺,弥合数字鸿沟差距

相对社会对老年人的互联网知识普及,由家庭成员进行的数字反哺能够更有效增强老年人对新技术的学习效率。据研究发现,子代接受高等教育的父母能够更容易的跨越数字鸿沟,反之,在互联网学习与掌握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更多困难。与老年人关系最紧密的是其子女,子女应当发挥数字反哺的作用,让家庭成员都能在数字经济时代享受上数字带来的红利。相较于政府、社会为弥合数字鸿沟的举措,数字反哺更具有人文关怀,体现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一方面数字反哺能够加强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情感交流,增加老年人与社会的接触,减少因年龄带来的代沟问题。另一方面,数字反哺能够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各种文化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与网民进行跨时空交流。在家庭当中,家人朋友可以加强家中老人孩子的联系,经常与老年人对新鲜事物与新科技的发展进行沟通交流,引导老年人形成正确的数字观念。网络空间并非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家人朋友要提醒老年人注意网络空间中个人隐私保护,教会老年人如何辨别互联网安全隐患,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网络空间中守住钱袋子,识别各种咋骗手段,避免因此造成精神和财产损失。

5.4. 个人破除传统观念,跨越数字鸿沟障碍

数字鸿沟的跨越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老年群体当中,数字鸿沟的跨越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对老年人进行数字“培训”的过程。老年人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畏难”情绪会造成他们“不愿学”、“不想用”的心理状况,因此要弥合数字鸿沟,老年人必须打破自身的畏难心理,积极主动学习新事物,打破传统观念。首先,老年人要克服面对未知的恐惧,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敢于尝试利用互联网解决问题。其次,老年人应当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和积极地学习新鲜事物,养成“学到老,活到老”的健康心态。主动迈出第一步,老年人一旦认识到了数字对生活各方面的便捷,将会激发对数字产品的学习兴趣。最后,老年人可以主动建立老年人学习小组,针对对数字产品的问题分享至小组,大家共同分享,并且共同解决问题。激发身边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学习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6. 结语

近些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得以见到一个充满可能的未来世界,在享受这些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问题,是否这些数字技术受益者是社会中每个群体[13]?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让老年人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因此,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这些数字红利是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促使老年人平等、有效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成为数字正义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 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EB/OL].
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e09f046ab8f14967b19c3cb5c1d934b5, 2022-10-24.
[2] 数据概览: 2022年人口相关数据[EB/OL].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https://www.ndrc.gov.cn/fggz/fgzy/jjsjgl/202301/t20230131_1348088_ext.html#:~:text=2022%E5%B9%B4%E6%9C%AB%EF%BC%8C%E5%85%A8,%EF%BC%8C%E5%8D%A014.9%25%E3%80%82, 2024-08-15.
[3]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4] 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3/09/c_1127187520.htm, 2021-03-09.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391.
[6] 四部门解读“银发经济”, 信息量很大! [EB/OL]. 政策解读_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1/content_6927509.htm, 2024-01-22.
[7] 国务院办公厅.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N]. 中国社会报, 2011-12-28(3).
[8] 冯文猛. 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38(6): 1-10.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 205.
[1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0.
[11] 王佳璇, 赵丽. 数字经济背景下老龄社会的挑战、机遇及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 2024(1): 61-66.
[12] CNNIC.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数据资讯网-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Z].
[13] 孙自君, 唐勇. 跨越数字鸿沟: 智慧老龄化社会建设路径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 43(5):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