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Research Status and Hot Spo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CiteSpace
DOI: 10.12677/ass.2024.138773, PDF, HTML, XML,   
作者: 喻 宁: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 南昌
关键词: 土木工程课堂思政热点CiteSpaceCivil Engineering Classroom Thinking and Politics Hot Spots CiteSpace
摘要: 文章总结了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热点。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提取了文献。利用CiteSpace 6.2.R7 (64位)软件分析期刊、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的数量,并应用共现、聚类等功能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共纳入568篇文献,文献年度发文量平稳上升,发表在239种期刊上,《高等建筑教育》最多(42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苏州科技大学(12篇),刘春阳等6位作者发表相关文章最多(4篇/人)。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未来的研究热点可能是加大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提倡开展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为培育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五育”并举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and predicted the future research hotspot. The literature was extracted from the CNKI (CNKI) database. The CiteSpace 6.2.R7 (64 bits)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number of journals, institutions, authors, and keywords, and use co-occurrence and clustering to map the visual knowledge and analyze the bibliometric methods. A total of 568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the annual number of documents increased steadily, published in 239 journals. Higher Architecture Education was the most (42), the largest number of articles was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 and Liu Chunyang and other 6 authors published the most related articles (4/person).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course education future research hotspot may be increasing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design, promoting online courses, online hybrid teaching,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to foster applied, innovative, compound, “education” and talents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文章引用:喻宁. 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8): 858-86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8773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在高校将各类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任务,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教育理念[1]。201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齐行,形成协同效应[2]。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3]。土木工程是一门专业性强,培养建筑行业特殊人才的学科,对在专业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尤其重要[4] [5]。总而言之,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就是将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寓于理论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之中,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6] [7]。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因此,本文对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掌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和热点,为未来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土木建筑专业课堂思政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23年3月31日。检索策略:主题 = (土木工程) AND (思政OR课程思政OR思政课程OR思政课堂OR课堂思政 OR思政教学OR思政教育OR思政教学改革)。本次研究只纳入中文学术期刊,共检索到576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及摘要排除无关研究5、文章内容不完整2、二次分析文献1。最终,剩余568篇文献纳入研究。所检索数据库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

2.2. 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华裔学者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展现计算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分析软件,主要原理在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8]。这款软件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当节点较多时,共现网络也能正常运行,都能将文献可视化,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知识演变的历史、模式和结构关系,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和掌握某一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预测其热点[9]

3. 结果分析

3.1. 年度发文量分析

文献年度发文量是评价科学问题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统计出在时序变化中该领域发展变化,将不同年份的年度出版物数量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3版工作表汇总,并使用图表工具制作年度出版物数量的分布图(图1)。如图中所示,研究年份可分为两个增长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8年为探索期,文献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第二阶段2019~2023年为快速增长期,文献从21篇增加到180篇,发表量进入一个新的高度,特别在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年发表量180篇(31.69%)。通过计算斜率,我们得到(y = 13.024x − 37.242, R2 = 0.5031),可见,文献发表量处于平稳的上升趋势。总的来说,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逐步深入,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愈来愈受到了研究者的持续的重视,发展后劲足。

Figure 1. Distribution chart of ann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ublications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1. 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年度发文量分布图

3.2. 期刊分析

568篇文章共发表在239种期刊上,汇总期刊发文量排名前10位,其中最高的是《高教学刊》,发表43篇;其次是《高等建筑教育》42篇、《教育教学论坛》41篇、《安徽建筑》24篇、《科教导刊》和《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19篇,《科教文汇》16篇,《山西建筑》和《大学教育》14篇,《大学》10篇,具体见图2。从排名前十的期刊来看,除了《高等建筑教育》属于国家级期刊,其他都属于省级期刊,由此说明,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堂思政教学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3. 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作为科学知识研究的主要场所,通过对不同科研机构发表文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堂思政领域中研究力量的分布。CiteSpace将每篇文章中所有研究机构进行提取,结果显示568篇文章来源于267家研究机构,排名前10位如下: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苏州科技大学(12篇),其次为山东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7篇)、中南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6篇)、同济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临沂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5篇),具体见图3。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苏州科技大学将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做的较好,在高校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可能与苏州科技大学具有悠久的专业历史相关,其余研究结构应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学习优秀经验。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journals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2. 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期刊发文量分布图

Figure 3. Distribution ch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ructur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3. 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结构发文量分布图

3.4. 作者分析

发文作者反映出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这样既可以了解最多产的作者和作者之间合作的程度,也可以为研究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作者统计同研究机构一样,提取每篇文中的参与的所有作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作者发文量排名前10有:刘春阳、潘兆东、王军、王艺霖、艾心荧、陈鑫(4篇),其次是于海丰、凌志彬、向泽、唐辉(3篇)。由此可见,作者发文总体数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也从侧面反映出,团队之间和高校之间合作较为疏散,未来应该加强协作,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研究成果的产出,为该学科的推进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5.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也是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了解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热点及发展动向。对568篇文献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生成266个节点和683个连线图谱(图4)。我们发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土木工程”、“新工科”、“思政元素”、“教学设计”、“立德树人”、“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结构力学”是排名前十、关注度最高的关键词。同时,从图中清晰可见,“桥梁工程”、“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土力学”、“材料力学”、“基础工程”等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最多。

Figure 4.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words in the integrated courses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4. 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关键词分布图

在参考文献共现分析基础上,CiteSpace能够实现对文献自动抽取,根据被引文献的共性关系生成聚类标识,从而清楚地得到研究聚焦点,一个联系相对紧密的独立研究领域通常可以被视为一个聚类。本研究共形成了11个聚类,其中“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设计”是3个最为重要的聚类结果(图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图中可以看出聚类模块值Q = 0.4314 > 0.3,表示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S = 0.7983 > 0.7,表示结果具有可行性。可见,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堂思政教学的研究分析具有较高价值且可信度高。

Figure 5. Cluster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words in the fusion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5. 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关键词聚类分布图

4. 土木工程专业深入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4.1. 融合现状的成因分析

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重视度普遍提高,大部分教师通常会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但是散而乱,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10];思政融入方式也较单一,学生通过专业课被动地接受思政教育,无法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授内容也难以做到融会贯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想共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还有待改进[11];在育人成效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12]

针对上述融合现状,我校专业老师对学科内容进行改进,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流体力学是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内含许多基本公式和定理,是2020级土木工程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观”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集体利益等关联,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在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热情。

4.2. 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实施路径

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可从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教学方式创新和思政元素隐性融入三个层面进行实施探索。

4.2.1. 打造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提升教学能力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调动教师积极性和重视度,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3];各院系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融入思政目标[14];行政部门加强对外交流,邀请专家开展课程思政专题讲座,组织课程思政项目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举办各种类型课程思政活动竞赛,提高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性[15];建立完善听评课制度,组织教学督导不定期不定时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思政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与考查,成绩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16]

4.2.2. 创新教学方式,积极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重要关键。首先教师根据授课对象所处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情分析,通过问卷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等[17] [18]。基于学情分析,深入挖掘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元素,如爱国敬岗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分配到各章节,通过案例剖析、视频录制等形式为“切入点”使其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确保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同向并行,做到“润物无声”“如盐如水”,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共蕴互促[19] [20]

Figure 6. Mutation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words in the fusion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6. 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关键词突变分布图

突变词一般包括强度和年代分布,其既可以把握该领域一段时间内的研究态势,还可以辅助判断未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引文爆发最强的前21个关键词首次出现在2014年,如图6所示。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形式多样,未来研究的热点可能是开展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大部分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不足等问题,导致教师上课的节奏较快,教学互动少或简单,很难在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线下教学中未能充分实施[21]。“互联网+”线上课程教学能够整合学习资源,制定课前、课中和课后适合在线学习的课程体系标准,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极大的提升学习便捷度,值得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大力推广[22]

4.2.3. 科学挖掘思政元素,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隐性融合

为观察不同聚类中关键词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特定聚类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演变,我们制作了关键词聚类的可视化时间线图(图7)。以节点所属聚类为坐标纵轴,发表时间为坐标横轴,将各个节点合理分布在相应的位置上,它可以展现出各聚类发展演变的时间跨度和研究进度,能更直观地显示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思政教育”时间出现最早,贯穿了整个研究周期。2021年“工匠精神”一度成为研究热点,许多高校教师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将职业道德融入,提倡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爱岗精业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事业感和责任感。

Figure 7. Timeline ch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words in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7. 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关键词时间线图

近年来,工匠精神频频出现在我国社会政治语境中,党和国家在多方面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使得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分[23]。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形成全学科、全方位、全范围的人才教育体系,现实意义重大而深远[24]

5. 结论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568篇文献作为分析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为分析工具,绘制了一系列知识图谱,直观展现了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堂思政的研究现状,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如下:文献年度发文量平稳上升,发表在239种期刊上,《高等建筑教育》最多(42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苏州科技大学(12篇),刘春阳等6位作者发表相关文章最多(4篇/人)。土木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未来的研究热点可能是加大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提倡开展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为培育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五育”并举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当然,各个研究团队作者呈现内部合作关系紧密,而与其他团队间的关系较为疏散。接下来的研究应该强化研究机构、作者间的合作意识,鼓励各研究机构、学者之间广泛开展跨学科、跨团队、跨机构等形式的深化交流与合作,以“思想碰撞”开拓新的新视野[25] [26]

参考文献

[1] 董为人. 医学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实践探讨[J]. 解剖学杂志, 2020, 43(4): 275-279.
[2] 赵霏, 张旭东, 赵晋, 等. 医学院校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5): 25-30.
[3] 肖平, 刘若旻.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步提升与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2(1): 15-21.
[4] 李志平, 李坤. 基于OBE优化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探索[J]. 安徽建筑, 2023, 30(12): 117-118.
[5] 鲁正, 高士凯. 基于OBE理念的学科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 2023, 32(6): 19-27.
[6] 李继伟. 土木工程专业“三师三融三载体三课堂五路径”课程思政建设[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3, 17(4): 30-33.
[7] 孟二从, 余亚琳, 张向冈. 土木工程专业深入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 广西城镇建设, 2023(11): 101-105.
[8] 滕飞, 张祖玮.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2013-2023年) [J]. 中国高校科技, 2024(2): 53-56.
[9] 魏丹丹, 李旭, 盛鹏飞, 等.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大思政”知识图谱及可视化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 45(1): 128-131.
[10] 李茂红, 赵菊梅, 李国庆.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基础工程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 2023, 9(30): 168-171, 176.
[11] 艾心荧, 潘兆东, 刘良坤, 等. 新时代背景下土木类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 30(5): 124-129.
[12] 韩有民, 王昌胜, 张金轮, 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与实践[J]. 安徽建筑, 2024, 31(3): 114-116, 148.
[13] 刘伟, 郑红勇, 王晓林,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砌体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以太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安徽建筑, 2024, 31(3): 121-123.
[14] 黄蕴晗, 王佩佩, 蔡小宁, 等. 新生涉海类高校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J]. 内江科技, 2024, 45(2): 148-150.
[15] 徐明, 郝丽娜, 曲梦露, 等. “三全育人”视域下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思考——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林业科技情报, 2024, 56(1): 234-237.
[16] 罗欢. 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34): 113-116.
[17] 张宁, 徐超, 景凯宇. 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9(9): 115-118.
[18] 项新梅, 何世珠, 张绍林.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与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32): 57-60.
[19] 张超. 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 大学, 2023(21): 101-104.
[20] 赵金钢. 思政元素融入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 高等建筑教育, 2023, 32(2): 175-182.
[21] 杨凯. 从“融合”视角看土木工程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5): 55-57.
[22] 韩建强, 刘波, 郭雪源, 等.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4): 95-99, 107.
[23] 张瑶, 李素娟, 柳丽霞, 等. 将工程意识与工匠精神融入“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初探[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5): 116-117.
[24] 闫长斌, 杨建中, 梁岩.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2(6): 152-160.
[25] 袁娜, 吴宇峰.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3, 43(4): 255-258.
[26] 范馨月, 邵春莹, 迟鑫姝, 等. 我国医学课程思政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实现[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13): 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