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re Services for Left-Behind Elderly in Rural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ar.2024.114227, PDF, HTML, XML,   
作者: 邱逸昕: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Left-Behind Elderly Care Service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高龄化、老龄化、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地区已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难点,而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而复杂问题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文章首先对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内容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对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处理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问题的对策,以有效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实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rural areas have become a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and complex issue in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care services for rural left-behind elderl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later lif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on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care services for left-behind elderly people in rural areas. Secondly,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e services for left-behind elderly people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Finally, i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care services for left-behind elderly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and achiev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rural society.
文章引用:邱逸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4): 1589-1594.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4227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役的主战场,亦是乡村振兴的攻坚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这项基本国情。随着我国人口老高龄化、老龄化加剧,再加上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受到这三方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已超过1.3亿[1]。这些农村留守老人中存在着许多长期受疾病困扰或是丧失自理力能力的孤寡老人,他们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双重层面都无法得到满足。大量的留守老人收入十分微薄、负担过于沉重,他们在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医疗卫生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导致他们的晚年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农村留守老人关怀服务现在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使得改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分析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已经是大势所趋,且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2.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内容及意义

2.1.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内容

农村留守老人是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断加剧而产生的。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王武林学者提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多方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努力,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关爱服务,帮助他们安度晚年[2]。在结合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是指针对那些因子女外出务工而长期独自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群体,提供的关爱和服务。这一服务旨在从满足农村留守老人需求和意愿出发,帮助留守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高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确保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促进他们地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生活照料,即照料老人日常生活,其中包括饮食、医疗与卫生等;二是心理关怀,即通过对老人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三是身体健康,即帮助老人普及健康知识,为他们提供定期的身体检查,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四是社会参与,即鼓励老人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还可以是他们在社会互动中增强自尊心获得归属感。

2.2.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意义

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增强社会责任感。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和帮助,旨在弥补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尊严。这种责任感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应有的关爱和照顾。第二,减少孤独感。很多农村老人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居住在城市,长期独自生活,缺乏沟通和关爱,关爱服务的提供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第三,提升生活质量。通过提供适当的物质帮助和人文关怀,可以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第四,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帮助留守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减少家庭矛盾和冲突,促进家庭和谐。同时,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五,传承传统文化。尊重老人,孝敬长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提供关爱服务,可以传承这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年轻人的孝心和感恩之心。总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不仅关系到老一辈人的生活福祉,同时也关系到年轻一代的价值教育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通过这样的服务,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温馨的社会。

3.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现状分析

3.1.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取得的成就

3.1.1. 政策框架的完善

在政策框架方面,我国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政策逐渐完善,其中《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实施以来,为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福利等提供了法律保障。这部法律明确了老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并要求社会各方面履行对老年人的保障义务,包括赡养义务、医疗保障、生活条件等等。《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的目标,包括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加强服务设施建设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提出了未来十几年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包括老年健康管理、医疗资源配置、健康教育等。这些政策框架的完善可以使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区域差异、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

3.1.2.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我国针对农村留守老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健康需求。其中,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两者在覆盖范围和缴费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方面,农村老人的基本医疗保险通常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些保险覆盖了大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住院、门诊、药品等,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除此之外,我国在社会福利补贴、灾后和特殊情况救助等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旨在提供全面的生活和健康保障。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仍需持续优化和调整这些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1.3.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中的应用,以提高服务的效率、质量和覆盖面。其中远程医疗服务包括远程医疗技术、健康管理平台等等。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医生咨询服务,让农村留守老人能够在家中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诊断。这些平台通常包括视频问诊、语音咨询和文字交流等功能。例如,“健康中国行动”项目和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帮助老年人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平台,将老人的健康信息、就医记录、药物使用等数据集中管理,便于医生和护理人员查阅。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信息化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2.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面临的困境

3.2.1. 关爱服务资金匮乏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这项工作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等特点,离不开稳定的经费保障。然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农村地区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在社会福利这一方面也远不如城市有保障,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农村留守老人是否能很好地享受到关爱服务。尽管我国老年人口集中在农村,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国家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的投入并不多,难以满足留守老人多方面的需求,还会导致在人员培训、日常运作等方面的资金短缺,大大降低了关爱服务的质量。除此之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其建设和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受到经济水平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这些设施往往都无法为留守老人提供足够的服务容量和质量。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老年人的文化与精神需求,制约了政府及社区对留守老人的关心程度。

3.2.2. 关爱服务功能弱化

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人口急剧增加,为控制人口,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人数下降,农村家庭就逐渐从二代户和三代户变成了一代户家庭,老人的子女数变少就会导致老人获得养老资源的可能性受到限制。此外,城市化进程使得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导致老年人长期独居或与配偶相依为命,缺乏家庭的陪伴和照料,导致孤独感加剧。另一方面,孝观念弱化也会影响家庭养老关爱服务供给。改革开放后,西方利己主义和享乐意识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等形成巨大冲击,使得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职业发展和经济独立等价值观念受到更多重视,一些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个人事业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照顾老年家庭成员上。孝文化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使得子代对于亲代的赡养责任意识减弱,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关怀和支持体系必然会受到影响[3]

3.2.3. 关爱服务水平较低

自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至今,关爱服务的质量仍然难以满足留守老人多层次的需求。一方面,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人力资源匮乏。由于专业培训机会有限,农村地区的医护和社会工作人员往往缺乏进修和专业培训的机会。缺乏更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机制使得他们难以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日益复杂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效果。除此之外,职业吸引力也不足,农村地区的医护和社会工作人员待遇、福利及职业发展机会普遍不如城市,这导致了人才流失和专业人员流向城市的趋势。缺乏吸引力的职业环境使得农村留守老人服务机构更难留住和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4]。另一方面,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形式化严重。关爱服务流程缺乏灵活性,服务措施往往是固定的,无法根据老人个体需求进行调整,导致服务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在服务实施中,只注重表面工作,如填写报告、召开会议等,而忽视了对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关注和解决。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质量的对策

4.1. 设立关爱服务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

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依旧处于建设初期,资金是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得以稳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专项资金,加大专项拨款,优先支持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制定相关邪恶很难观测,确保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并推动资金向基层倾斜,呈现出制度化特征。第二,可以通过组织线上或线下的宣传活动,提升社会对留守老人关爱的关注度,吸引、鼓励企业、社区或个人通过捐赠、赞助等形式支持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机构,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并建立透明的资金使用机制,为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开展提供资金来源保障[5]。第三,建立志愿者网络,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利用志愿者的力量降低运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同时增强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4.2. 激发子女反哺责任意识,弘扬孝道文化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文化保障,传统的孝道文化正是乡风文明的精髓所在。在城镇化过程中,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获得了经济上的自主,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家长的依赖程度降低,而家长在原来的家庭结构中的地位和权威也随之下降[6]。因此要大力弘扬孝道文化,鼓励子女回乡发展,就近照顾留守老人。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措施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子女回乡创业、就业,提供税收优惠、创业启动资金补贴等支持,降低他们回乡的经济成本和风险,从而帮助他们在经济上更好地支持家庭和留守老人。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渠道,加强对传统孝道观念的传承和弘扬,提升社会对老年人关爱的普遍认同和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和成功人士积极履行子女反哺责任,树立正面榜样,激励更多人践行孝道和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老年人的良好环境。

4.3. 引进专业关爱服务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针对农村地区特殊需求的培训和持续教育机会,提升医护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条件和待遇,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薪酬福利待遇等方式,增加医护和社会工作人员在农村地区的职业吸引力,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管理机制的建设。增强个性化服务,定期开展调研,了解留守老人的真实需求,根据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提供量身定制的关爱服务,确保服务具有针对性。另外,要建立有效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反馈机制,使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有效的反馈渠道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政府和社区也可以通过反馈渠道定期收集老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效率更高、质量更高[7]

5. 小结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出现,与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老龄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留守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已然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的攻坚难题。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在政策框架、社会保障、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资金匮乏、功能弱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推进。基于此,本文相应提出了设立关爱服务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激发子女反哺责任意识,弘扬孝道文化;引进专业关爱服务人才,提高服务质量等参考性意见,希望能够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2/t20240228_1947915.html, 2024-02-29.
[2] 王武林, 杜志婕. 新时代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构建[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报, 2019(5): 98-107.
[3] 王珊.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碎片化及整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程技术大学, 2021.
[4] 张洋.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5] 李晓航. 吉林省安图县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 2020.
[6] 李国和, 曹宗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困境与出路[J]. 兰州学刊, 2021(6): 151-160.
[7] 胡文慧. 新时代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