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兴县方言分属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1]。关于兴县方言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理论资料,在语音方面,张丽《兴县方言语音研究》(2013),王瑞丰《山西方言声调实验研究》(2017)等。在词汇方面,霍苗苗《兴县方言助词研究》(2014),杨瑞萍《山西兴县方言代词研究》(2015)等。在语法方面,史媛媛《山西兴县方言补语研究》(2014),贾琼《兴县方言语法中的几个问题》(2016)等。尽管不同学者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诸多系统研究,但是对于方言某一领域内部的探究还有待完善。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分析能够为兴县方言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根据史秀菊《兴县方言研究》,县川话是本地代表话,是本人母语,因此本文以县川话为主,研究对象为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词,以下亲属称谓词除了本人实地考察外,也取自史秀菊《兴县方言研究》、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2. 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
Table 1. Elders
表1. 长辈
称呼对象 |
面称 |
背称 |
祖父 |
爷爷[iɛ 55 iɛ] |
第一人称代词 + 面称 |
祖母 |
娘娘[niɛ 55 niɛ] |
外祖父 |
简爷[ʨi324-312iɛ 55] |
外祖母 |
简婆[ʨi324-312phɤ55]婆婆[phɤ55 phɤ] |
伯父 |
大大[tɤ53tA] |
伯母 |
大妈[tɤ53mA324] |
舅父 |
舅舅[ʨiou53 ʨiou ] |
舅母 |
妗子[ʨiəŋ53 tsə ʔ55] |
叔父 |
排行 + 大[tA] |
叔母 |
排行 + 妈[mA] |
姑父 |
姑夫[ku324xu55] |
姑母 |
姑姑[ku324ku] |
姨父 |
姨夫[i55xu] |
姨母 |
姨姨[i55i] |
公公 |
大[tA53] |
第一人称代词 + 公[kuəŋ324] |
婆婆 |
妈[mA53] |
第一人称代词 + 婆[phɤ55] |
父亲 |
大[tA53] 大大[tA324tA] 爹[tiɛ 324] |
爹的[tiɛ 324təʔ55] |
母亲 |
妈[mA53]妈妈[mA324mA]娘[niɛ55 ] |
娘的[niɛ 55təʔ55] |
岳父 |
叔叔[suəʔ55suəʔ]大[tA53] |
丈人[tʂɤ53 ʐəŋ55]叔叔[suəʔ55suəʔ] |
岳母 |
婶子[səŋ324-312 tsəʔ55]妈[mA53] |
丈母[tʂ ɤ53mu324-312]婶子[səŋ324-312 tsəʔ55] |
Table 2. Of the same generation
表2. 平辈
称呼对象 |
面称 |
背称 |
哥哥 |
哥[kɤ324-53] |
第一人称代词 + 面称 |
姐姐 |
姐/姐姐[ʨiɛ324-55 ʨiɛ] |
堂兄弟 |
哥哥[kɤ324 kɤ] |
堂姊妹 |
姐姐[ʨiɛ324-55 ʨiɛ] |
嫂子 |
嫂嫂[sɔu55sɔu] |
姐夫 |
姐夫[ʨiɛ324-312xu55] |
姑表兄弟/姊妹 |
哥[kɤ324-53]姐/姐姐[ʨiɛ324-55 ʨiɛ]叫名字 |
姑舅[ku324 ʨiou53] |
姨表兄弟/姊妹 |
俩姨[liA324-312 i55] |
大舅子 |
妻哥[ʨhi324kɤ] |
大姨子 |
妻姐姐[ʨhi324ʨiɛ324-312 ʨiɛ324] |
大伯子 |
大伯[tɤ53 piəʔ55] |
大姑子 |
大姑[tɤ53ku324] |
丈夫 |
老汉[lɔu324-312xn53]/叫名字 |
老汉的[lɔu324-312xn 53təʔ55]汉的[xn 53təʔ55] |
妻子 |
老婆[lɔu324-312phɤ55]媳妇子[ɕiou55tsə ʔ55]叫名字 |
婆姨[phɤ55i] |
弟弟 |
直接叫名字 |
兄弟[ɕy324ti53]/叫名字 |
妹妹 |
姊妹[tsɿ324-312mei53-55]/叫名字 |
小叔子 |
丈夫名字 + 兄弟[ɕy324ti53] |
小姑子 |
丈夫名字 + 姊妹[tsɿ324-312mei53-55] |
小舅子 |
小舅勒[ɕiɯu324-312 ʨiou53ləʔ55] |
小姨子 |
小姨子[ɕiɯu324-312i55 tsəʔ55] |
弟媳 |
兄弟媳妇子[ɕy324ti53ɕiou55 tsəʔ55] |
妹夫 |
姊妹夫[tsɿ324-312mei53-55xu] |
面称和背称是亲属称谓常见的分类,面称时被称呼对象在场,背称则被称呼对象无需在场[2] [3]。面称一般用于口语,背称可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书面语。从以上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表1中,面称和背称没有多大的区别,如爷爷、娘娘、舅舅、妗子、大大[tɤ53tA]、大妈等。例外的是父母亲、丈夫、妻子、岳父岳母的面称和背称称呼有很大的不同,如妻子面称为老婆、媳妇子,背称为婆姨。在表2和表3中,对于弟弟和妹妹岁数比自己小或者辈分比自己低的亲属面称一般直接叫名字,如弟弟、妹妹、小叔子、小姑子、外甥、孙子等。由于尊长的传统,对于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背称时直接用称谓,如姐夫、嫂嫂、妻哥、妻姐姐等。在兴县方言中大伯父为大大[tɤ53tA],无论是二伯父还是二叔父统一称为数词加大[tA],除此之外,在兴县方言中背称亲属时,一般会在称谓语前加人称代词,如在称呼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时会说“弭[mi324]大、弭妈”,而在称呼与自己有姻亲关系的亲属时会说“丈夫的名字 + 爹的/娘的”(丈夫的父亲/母亲)。
Table 3. Younger generation
表3. 晚辈
称呼对象 |
面称 |
背称 |
儿子 |
直接叫名字 |
儿的[zɿ55təʔ55] |
女儿 |
女的[nu324-312 təʔ55] |
女婿 |
女婿[nu324-312 ɕi53] |
儿媳 |
儿媳妇子[zɿ55ɕiou55tsəʔ55] |
侄子 |
侄儿[tʂh əʔ312zɿ55] |
侄女 |
侄女[tʂhəʔ312nu324] |
外甥 |
外甥[uei53 ʂɤ324-312] |
外甥女 |
孙子 |
孙子[suəŋ324 tsəʔ55] |
孙女 |
外孙 |
外孙[uei53 suəŋ] |
外孙女 |
3. 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特点
(一) 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的语音特点
1) 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反映的白读现象[4]
例字 文读 白读
侄 侄[tʂɿ51]女/儿(读书音) 侄女[tʂhəʔ312nu324] 侄儿[tʂh əʔ312zɿ55]
兄 兄[ɕyəŋ324 ]长 兄[ɕy324]弟
甥 甥[səŋ324](读书音) 外甥[ʂɤ324
儿 儿[ai55]童 儿[zɿ55]的
女 妇女[ny324] 女[nu324]子
大 老大[tA53] 大[tɤ53]小
2) 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合音特点[4]
合音顾名思义就是几个音合为一个音的语音现象。如在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中,媳妇子合音前为[ɕiəʔ55 xu53 tsəʔ55],合音后为媳妇子[ɕiou55 tsəʔ55]。
(二) 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的词汇特点
1) 亲属称谓的合称特点[5]
“合称”指用同一个亲属称谓词来表示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亲属称谓关系。如兴县方言中的外甥、外甥女统一叫外甥,孙子、孙女统一叫孙子,外孙、外孙女统一叫外孙女。同时由于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传统思想的解放,一些亲属称谓逐渐简化,如堂哥、堂姐、表哥、表姐统一称呼为“哥哥”或“姐姐”。
2) 亲属称谓“复合词”的特点[5]
在兴县方言的亲属称谓中有两个“复合词”:兄弟和姊妹。“兄弟”在兴县方言中通过调换词序来表示不同含义,在称呼弟弟时使用“兄弟”,如在方言中我们会说:那[nou55]是弭[mi324]兄弟(那是我弟弟)。在称呼哥哥和弟弟合称时使用“弟兄”,如在方言中我们会说:这[tsou324]是弟兄俩个[kuəʔ55] (这是弟兄俩个)。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不同的亲属称谓是由于词序的变换造成的。“姊妹”在兴县方言口语中可以表达多种含义,第一可以指兄和妹,如在方言中说:你家[niɛ324]家姊妹几个[kuəʔ55] (你家有几个孩子)。第二也可以指姐姐和妹妹,如兴县方言中:姊妹俩个长得一样样的。第三还可以专指妹妹,如兴县方言中:这[tsou324]是弭[mi324]姊妹(这是我妹妹)。
3) 同形异指[6]
同形异指是指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在兴县方言中也存在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亲属关系,见表4。
Table 4. Same form but different meaning
表4. 同形异指
称呼 |
称呼对象 |
婆婆 |
外祖母 |
婆婆(丈夫的母亲) |
哥哥 |
堂哥 |
哥哥(宗亲) |
姐姐 |
堂姐 |
姐姐(宗亲) |
外甥 |
外甥 |
外甥女 |
孙子 |
孙子 |
孙女 |
外孙 |
外孙 |
孙女 |
大大 |
父亲 |
伯父 |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堂哥堂姐的称呼与称呼自家的兄弟姐妹保持一致。除此之外,从上表中我们发现“大大”可以称呼两种不同的称呼对象,二者可以通过读音来区分,读[tA324tA]时指父亲,读[tɤ53tA]时指伯父。
4) 异形同指[6]
与“同形异指”相对应的是异形同指,所谓异形同指就是一类亲属用不同的称谓表示,见表5。
Table 5. Same meaning but different form
表5. 异形同指
称呼对象 |
称呼 |
外祖母 |
间婆[ʨi324-312phɤ] 婆婆[phɤ55 phɤ] |
父亲 |
大[tA53] 大大[tA324tA] 爹[tiε324] |
母亲 |
妈[mA53] 妈妈[mA324mA] 娘[niε55 ] |
丈夫 |
老汉[lɔu324-312xn53] 汉的[xn 53təʔ55] |
妻子 |
老婆[lɔu324-312phɤ55] 媳妇子[ɕiou55 tsə ʔ55] 婆姨[phɤ55i] |
如表5中“妻子”的称呼有老婆、媳妇子、婆姨,其中“媳妇子”是称呼刚结婚的女子,“老婆”既可以指年轻人对妻子的称呼,也可以指上了年纪的女子,“婆姨”一般称呼中年妇女。对于父亲和母亲的称呼,现在年轻一代中常用“妈咪”“爸比”来称呼,表示喜爱和亲近的感情。对于丈夫、妻子的称呼,现在大多数是直接叫名字。
4. 结语
综上所述,山西兴县方言中长辈面称与背称差别不大,平辈、晚辈背称比面称更体现长幼有序的特点,同时在语音方面部分亲属称谓存在白读音和合音现象,在词汇方面具有合称、复合词、异形同指、同形异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