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领属结构及其语法化研究
A Study of Japanese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and Its Grammaticalization
摘要: 日语领属结构不仅具有跨语言的共性还具有其独特的个性。本文旨在研究日语领属结构的特征,包括名词性领属结构和谓词性领属结构。在名词性领属结构中领有者居于被领有者前,且属于附从标记类型。领有标记の/-no/跟随领有者,标记领属关系和方位关系。谓词性领属结构有三种类型:方位领属、话题领属和领有领属。在方位领属和话题领属中,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在,存在”。在领有领属中,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持つ/-motsɯ/“拥有”。从日语发展历史上看,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与体形式てある/-tʰeaɹɯ/和ている/-tʰeiɹɯ/有关联:体形式中的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的存在意义逐渐减弱并最终成为助动词而存在。究其原因,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变化,二是受显著性差异的影响。
Abstract: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in Japanese not only exhibit cross-linguistic commonality but also display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in Japanese, including attributive possession and predicative possession. The features of attributive possession in Japanese involve the possessor preceding the possessed, adhering to a dependent-marking structure. The genitive marker の /-no/ follows the possessor, establishing not only a possessive relationship but also constructing an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Predicative possession in Japanese falls into three types: locational possessive, topic possessive, and have-possessive. In locational possessive and topic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the predicates are intransitive verbs ある /-aɹɯ/ and いる /-iɹɯ/, respectively. In have-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the predicate is the transitive verb 持つ /-motsɯ/, meaning “to own”. Existential verbs ある /-aɹɯ/ and いる /-iɹɯ/ in predicative possession are related to aspect forms てある /-tʰeaɹɯ/ and ている /-tʰeiɹɯ/. As the existential meaning of ある /-aɹɯ/ and いる /-iɹɯ/ gradually weakens, these two verbs ultimately function as auxiliary verbs for aspect forms てある /-tʰeaɹɯ/ and ている /-tʰeiɹɯ/.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is, one is the change in human cognitive ability, the other is the influence of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文章引用:童子萱, 潘奥. 日语领属结构及其语法化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8): 724-73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8745

1. 引言

每种语言都有其表达领属关系的特殊方式,其中的标记和定义也因语言和文化而有所不同(Aikhenvald & Dixon, 2013) [1]。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世界不同语言的领属关系也有共性可言。例如,Nichols (1986)区分了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四种形态标记类型,Stassen (2009)总结了谓词性领属结构的四种类型[2] [3]。Aikhenvald和Dixon (2013)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框架,涵盖了不同语言领属表达的主要变量,并且研究了领属关系与文化的关联性。这些研究成果为具体语言的领属关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就领属关系的表达方式而言,日语既有跨语言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在日语领属结构的研究中,先辈学者们偏向于谓词性领属结构,尤其是对存在句的研究。Muromatsu (1997)、戴和冰(2000)、赵蓉(2010;2019)、王勇和周迎芳(2011)都聚焦于日语存在句,探究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表达领属关系的特征[4]-[8]。再者,一些学者,例如杨凯荣(2009)、孙亭亭(2018)和葛娜娜(2018),倾向于把日语领属结构与英语或者汉语领属结构进行对比,从而考察其共性和个性[9]-[11]。另外,日本学者金水敏(2006)把谓词性领属与语法化联系起来,研究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的历史变化,发现体形式てある/-tʰeaɹɯ/和ている/-tʰeiɹɯ/是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语法化的最终结果[12]

总体来看,前人研究主要聚焦于日语的某一方面,如存在句或跨语言对比,而对日语领属结构规律的整体性总结仍然较少。而且,虽然金水敏(2006)回顾了体形式的语法化过程,但是其背后的原因仍不清楚。

因此,本文旨在系统地描述日语领属结构的整体特征,包括名词性领属结构和谓词性领属结构。另外,在金水敏(2006)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语法化的原因。

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1) 日语名词性领属结构有哪些表现形式?

2) 日语谓词性领属结构有哪些特征?

3) 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是如何语法化的?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短语层面的名词性领属结构,并通过编码方式、特殊形式和の/-no/的其它功能讨论了名词性领属结构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研究谓词性领属结构的三种类型:方位领属、话题领属和领有领属。第三部分分析了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语法化背后的原因。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发现。

2. 日语名词性领属结构

一些学者(Heine, 1997; McDonnell, 2008; Dixon, 2010; Aikhenvald & Dixon, 2013)一致地将领属结构分为名词性领属结构和谓词性领属结构[13]-[15]。名词性领属结构具有名词属性,在句法层面属于短语,主要包含两个要素:领有者和被领有者。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看,每种语言都有一类包含领属关系的名词性短语,如英语中的“the surgeon’s knife”或“the trunk of the tree”,还有汉语中的“医生的手术刀”、“大树的枝干”。

2.1. 编码方式

不同的语言对领有者和被领有者的顺序安排不一样,例如在Angami语中领有者居于被领有者前(Tibeto-Burman, Nagaland; Giridhar, 1980: 48),而Indonesian语中被领有者居于领有者前(Sneddon, 1996:144) [16] [17]。语言中领有者和被领有者的顺序安排与其基本语序有关联。据Dryer (1992)所言,主宾谓型语言倾向于将领有者置于被领有者前,而主谓宾型语言则相反。此外,基本语序影响并制约非基本语序,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语言关系(Hawkins, 1983) [18]。名词性领属结构属于非基本语序的一种,它的顺序安排与基本语序相关。日语属于主宾谓型语言,其名词性领属结构中领有者居于被领有者前。如例(1)所示,从语义上来看,小野さん/-onosʰaŋ/“小野小姐”和中国/-tɕjɯːgokʰɯ/“中国”是领有者,カギ/-kʰagi/“钥匙”和名産品/-meiːsʰaŋçiŋ/“特产”是被领有者。从句法上来看,小野さん/-onosʰaŋ/和中国/-tɕjɯːgokʰɯ/分别位于カギ/-kʰagi/和名産/-meiːsʰaŋçiŋ/之前。

(1) a. 小野さんの カギ

Onosʰaŋ-no kʰagi

小野小姐–领格1 钥匙

小野小姐–的 钥匙

“小野小姐的钥匙”

b. 中国の 名産品

Tɕjɯːgokʰɯ-no meiːsʰaŋçiŋ

中国–领格 特产

中国–的 特产

“中国的特产”

如例(1)所示,领有者与被领有者不是简单地并列,它们中间有一个词素の/-no/。正如Dixon (2010)所言,有时候这两个成分只是简单地在名词短语中并列,但更多的时候,会有一个形态过程要么作用于领有者要么作用于被领有者要么同时作用于两者[19]。这里的の/-no/是一个跟着领有者的形态标记,意味着它所跟着的名词是这个名词短语的领有者,也被称为“领格附缀”。根据Nichols (1986),日语的名词性领属结构属于附从标记,领格附缀属于从属成分的标记。因此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看,日语遵循世界语言的共性规律。

在有些语言里,领格标记可以根据语境而省略,如汉语中“我的家”和“我家”,后者省略了“的”,但意思不变。但在日语名词性领属结构里,领格标记不可以轻易省略,个别固定表达除外。如例(2)a,の/-no/在“私”和“家”之间建立了一种领有关系,表示“家是属于我的”。而例(2)b里没有领格标记建立这种领有关系,这违背了日语领属编码的规则。

(2) a. 私の 家

ɰatʰaɕi-no ie

我–领格 家

我–的 家

“我的家”

b. *私 家

ɰatʰaɕi ie

我 家

我 家

“我家”

但是在一些固定短语中省略领格标记の/-no/暗示着一种修饰关系,如“北京の大学”(北京的大学)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前者含有领有关系意为北京的所有大学,而后者不含领有关系只是一个专有名词。

在一些语言中编码方式会随着领有者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鄂伦春语名词性领属结构会因为领有者的不同而改变人称后缀(丛珊,2021) [20]。然而在日语中,不论领有者是什么样的人称名词,名词性领属结构都不变。在例(3)中,这四个名词性领属结构除了领有者不同外几乎都一样。即使这些领有者是不同的人称代词,但是整体都遵循一样的编码方式。

(3) a. 私の かぎ

ɰatʰaɕi-no kʰagi

我–领格 钥匙

我–的 钥匙

“我的钥匙”

b. あなたの カギ

Anatʰa-no kʰagi

你–领格 钥匙

你–的 钥匙

“你的钥匙”

c. 彼の カギ

Kʰaɹe-no kʰagi

他–领格 钥匙

他–的 钥匙

“他的钥匙”

d. 彼らの カギ

Kʰaɹe-ɹa-no kʰagi

他们–领格 钥匙

他们–的 钥匙

“他们的钥匙”

2.2. 名词性领属的特殊形式

一般的名词性领属结构通常包含三要素,领有者、被领有者和领属标记,但是受经济原则的影响,这三要素往往会被省略其中一个,要么省略领有者、要么被领有者、要么领属标记。

上文提到领属标记の/-no/不可以省略,但一些固定表达除外,如屋根/-jane/“屋顶”和豚足/-tʰoŋsʰokʰɯ/“猪蹄”,它们的完整表达分别是是“屋の根”和“豚の足”。相似的情况也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如“鸡腿”和“鸡毛”。

如果仅从被领有者就能判断出其领有者,那么领有者和领属标记就可以省略。根据孙亭亭(2018),仅从键盘就能得知其领有者是电脑,那么就可以直接用表达キーボード/-kʰiːboːdo/“键盘”,而不用パソコンのキーボード/-pʰasʰokʰoŋnokʰiːboːdo/“电脑键盘”,除非特定的语境限制。

另外,当领有者是人称代词,被领有者是亲属称谓时,领有者和领属标记可以省略,因为日语中不同的亲属称谓已经暗含特定的人称(见表1)。

Table 1. Part of kinship terminologies in Japanese

1. 日语部分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

自己的亲属

别人的亲属

祖父

祖父(そふ)

sʰoɸɯ

おじいさん

oʑiːsʰaŋ

祖母

祖母(そぼ)

sʰobo

おばあさん

obaːsʰaŋ

父亲

父(ちち)

tɕitɕi

お父さん

otʰoːsʰaŋ

母亲

母(はは)

haha

お母さん

okʰaːsʰaŋ

儿子

息子(むすこ)

mɯsʰɯkʰo

息子さん

mɯsʰɯkʰosʰaŋ

女儿

娘(むすめ)

mɯsʰɯme

娘さん/お嬢さん

mɯsʰɯmesʰaŋ/oʑjoːsʰaŋ

错误地使用人称代词会导致语用失误,如“*あなたの祖父”/-anatʰanosʰoɸɯ/“您的祖父”和“*私のおじいさん”/-ɰatʰasinooʑiːsʰaŋ/“我的祖父”,正确形式应该是“私の祖父”/-ɰatʰasinosʰoɸɯ/“我祖父”和あなたのおじいさん/-anatʰanooʑiːsʰaŋ/“您祖父”。

在日常对话中,亲属称谓的领有者及领属标记可以省略,如例(4)。

(4) (あなたの) おじいさんは おいくつ ですか。

(Anatʰa-no) oʑiːsʰaŋ-ɰa oikʰɯtsɯ desʰɯ-kʰa

(你–领格) 祖父–主格 多少岁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疑问

(你–的) 祖父 多少岁 啊

“您祖父贵庚啊?”

(私の) 祖父は 84歳 です。

(ɰatʰasi-no) sʰoɸɯ-ɰa hatɕidʑjɯːjoŋsʰi desʰɯ

(我–领格) 祖父–主格 八十四岁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我–的) 祖父 八十四岁 是.

“我祖父八十四岁了”

然而,若仅从被领有者不能明显看出其领有者,那么领有者不能省略。如例(5),询问者不清楚那个人是谁,所以回答者应该完整地表达出领有者和被领有者。

(5) この 方は どなた ですか。

Kʰo-no kʰatʰa-ɰa donatʰa desʰɯ-kʰa

这–个 人–主格 哪位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疑问

这个 人 哪位 是

“这是哪位啊?”

(私の) 祖父 です。

(ɰatʰaɕi-no) sʰoɸɯ desʰɯ

(我–领格) 祖父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我–的) 祖父 是

“是(我的)祖父”

例(4)和例(5)中可以省略的领有者要么是第一人称要么是第二人称,但当领有者是第三人称时不可以省略,如例(6),因为おじいさんです/-oʑiːsʰaŋdesʰɯ/的默认领有者是第二人称。

(6) この方は どなた ですか。

Kʰo-no-kʰatʰa-ɰa donatʰa desʰɯ-kʰa

这–个–人–主语 哪位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疑问

这–个–人 哪位 是

“这是哪位啊?”

彼の おじいさん です。

Kʰaɹe-no oʑiːsʰaŋ desʰɯ

他–领格 祖父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他–的 祖父 是

“是他的祖父”

有时候,名词性领属结构的被领有者也可以省略,如英语中表达“这个相机是史密斯先生的”时,可以用“this camera is Mr Smith’s (camera)”。由于主语部分已经强调了相机,那么可以省略后面的被领有者,避免重复。日语也是如此,如例(7)a省略了被领有者,(7)b没有省略,但是二者的语义完全一样,因此出于经济原则考虑,省略被领有者更方便交流。

(7) a.この カメラは スミスさんの です。

Kʰo-no kʰameɹa-ɰa sʰɯmisʰɯsʰaŋ-no desʰɯ

这–个 相机–主格 史密斯先生–领格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这个 相机 史密斯先生–的 是

“这个相机是史密斯先生的”

b.この カメラは スミスさんのカメラ です。

Kʰo-no kʰameɹa-ɰa sʰɯmisʰɯsʰaŋ-nokʰameɹa desʰɯ

这–个 相机–主格 史密斯先生–领格–相机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这个 相机 史密斯先生–的–相机 是

“这个相机是史密斯先生的相机”

2.3. 领有标记の/-no/的其它用法

领格标记の/-no/不仅可以建立两个名词间的领属关系,还可以建立方向关系以及位置关系。

根据言者和听者间的空间距离的不同,日语中有三个指向性代词。音节こ/-kʰo/暗含“这、这儿”的意思,用于指代距离言者较近的事物;そ/-sʰo/暗含“这、这儿”的意思,指代距离听者较近的事物;あ/-a/暗含“那、那儿”的意思,指代距离言者和听者都较远的事物(Dixon, 2010)。这些暗含指向性意义的音节和の/-no/一起组成指示词结构,后再接一个名词,即是完整的指示代词,如例(8)所示。

(8) a.この カメラ

Kʰo-no kʰameɹa

这–个 相机

这个 相机

“这个相机”(靠近言者)

b.その 自転車

Sʰo-no ʑitʰenɕja

这–个 自行车

这个 自行车

“这个自行车”(靠近听者)

c.あの ノート

A-no noːtʰo

那–个 笔记本

那个 笔记本

“那个笔记本”(远离听者和言者)

当例(8)中的代词短语作主语、宾语或者补语时,可以被单独的代词替代,これ/-kʰoɹe/意为“这个”,それ/-sʰoɹe/意为“这个”,あれ/-aɹe/意为“那个”。例(7)中提到当主语部分已经强调了被领有者,那么可以省略后面领属结构中的被领有者,避免重复。然而,当主语是指示代词且补语是名词性领属结构时,被领有者不能省略,因为此时的被领有者解释了前面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如例(9),これ/-kʰoɹe/、それ/-sʰoɹe/和あれ/-aɹe/是句子的主语兼话题,分别指代后面的カメラ/-kʰameɹa/“相机”、自転車/-ʑitʰenɕja/“自行车”和ノート/-noːtʰo/“笔记本”。

(9) a.これは 私の カメラ です。

Kʰoɹe-ɰa ɰatʰaɕi-no kʰameɹa desʰɯ

这个–话题 我–领格 相机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这个–关于 我–的 相机 是

“这个是我的相机”(靠近言者)

b.それは あなたの 自転車 です。

Sʰoɹe-ɰa anatʰa-no ʑitʰenɕja desʰɯ

这个–话题 你–领格 自行车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这个–关于 你–的 自行车 是

“这个是你的自行车”(靠近听者)

c.あれは 彼の ノート です。

Aɹe-ɰa kʰaɹe-no noːtʰo desʰɯ

那个–话题 他–领格 笔记本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那个–关于 他–的 笔记本 是

“那个是他的笔记本”(远离言者和听者)

然而,当被领有者是已知信息并且在句子前面以及被提及了,那么被领有者可以被省略。日语中,小品词は/-ɰa/可以作话题标记,暗示已知信息。如例(10)中,被领有者属于已知信息,可以被省略,而领有者属于新信息,应该被强调。

(10) a.この カメラは 私の です。

[Kʰo-no kʰameɹa]-ɰa ɰatʰaɕi-no desʰɯ

[这–个 相机]–话题 我–领格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这个 相机]–关于 我–的 是

“这个相机是我的”(靠近言者)

b.その 自転車は あなたの です。

[Sʰo-no ʑitʰenɕja]-ɰa anatʰa-no desʰɯ

[这–个 自行车]–话题 你–领格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这个 自行车]–关于 你–的 是

“这个自行车是你的”(靠近听者)

c.あの ノートは 彼の です。

[A-no noːtʰo]-ɰa kʰaɹe-no desʰɯ

[那–个 笔记本]–话题 他–领格 是.系词.一般现在时

[那个 笔记本]–关于 他–的 是

“那个笔记本是他的”(远离言者和听者)

综上所述,日语名词性领属结构领有者前置于被领有者,领属标记跟着领有者,属于附从标记,符合跨语言的共性。另外,领属标记の/-no/不仅可以建立领属关系,还可以建立方向关系。当の/-no/和暗含指向性意义的音节组合时,又可以被独立的指示代词これ/-kʰoɹe/“这个”、それ/-sʰoɹe/“这个”和あれ/-aɹe/“那个”替代。

3. 日语谓词性领属结构

谓词性领属,也称为动词性领属,是通过谓语动词建立领属关系,如英语中的“have”,法语中的“avoir”,德语中的“haben”。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看,学者们(Clark, 1978; Heine, 1997; Stassen, 2009)识别了在谓词性领属中常使用的四种类型:方位领属、介词(with)领属、话题领属和领有领属[21]。本文发现在日语中存在三种谓词性领属:方位领属、话题领属和领有领属。

3.1. 方位领属

从语义上来看,方位领属结构可以被看作存在句,表达“关于/在某地(领有者),存在某物(被领有者)”。Stassen (2009)给出了方位领属的详细的定义特征:

① 该结构中包含一个方位性/存在性的谓语动词,大致意思为“存在”;

② 被领有者在该结构中被标记为谓语动词的语法主语;

③ 领有者在该结构中被标记为离格或副词格形式。

日语中具体的方位领属总结下来就是:与格标记に/-ni/提示领有者(存在的地点)、主格标记が/-ga/或は/-ɰa/提示被领有者(存在的事物)、及物动词ある/-aɹɯ/或いる/-iɹɯ/充当方位性/存在性谓语动词(ある/-aɹɯ/提示无生命主语,いる/-iɹɯ/提示有生命主语),如例(11)所示。

(11) a.部屋に 机が ある。

Heja-ni tsɯkʰɯe-ga aɹɯ

房间–与格 桌子–主格 存在.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房间–里 桌子 有

“房间里有张桌子”

b.部屋に 猫が いる。

Heja-ni nekʰo-ga iɹɯ

房间–与格 猫–主格 存在.有生命.一般现在时

房间–里 猫 有

“房间里有只猫”

c.机の上に 猫が いる。

Tsɯkʰɯe-no-ɯe-ni nekʰo-ga iɹɯ

桌子–领格–上面–与格 猫–主格 存在.有生命.一般现在时

桌子的上面–在 猫 有

“在桌子的上面有只猫”

は/-ɰa/和が/-ga/在方位领属结构中功能一样,都提示被领有者。需要注意的是,当提示被领有者时,は/-ɰa/必须位于句首。因为在日语中は/-ɰa/一般提示已知信息而が/-ga/一般提示未知信息,这也符合语言学中主位和述位的功能——已知信息往往前置于未知信息。因此,当例(11)中的が/-ga/被替换成は/-ɰa/时,可以表达为如(12)所示。

(12) a.机は 部屋に ある。

Tsɯkʰɯe-ɰa heja-ni aɹɯ

桌子–主格 房间–与格 存在.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桌子 房间–里 在

“桌子在房间里面”

b.猫は 部屋に いる。

Nekʰo-ɰa heja-ni iɹɯ

猫–主格 房间–与格 存在.有生命.一般现在时

猫 房间–里 在

“猫在房间里面”

c.猫は 机の上に いる。

Nekʰo-ɰa tsɯkʰɯe-noɯe-ni iɹɯ

猫–主格 桌子–领格–上面–与格 存在.有生命.一般现在时

猫 桌子–的–上面–在 存在

“猫在桌子的上面”

当被领有者既有无生命的事物又有有生命的事物,谓语动词的选择应当遵循“就近原则”,即以最靠近谓语动词的事物的性质为准。如例(13),当桌子最靠近谓语时,选择ある/-aɹɯ/;当猫最靠近谓语时,选择いる/-iɹɯ/。

(13) a.部屋に 猫と 机が ある。

Heja-ni [nekʰo-tʰo tsɯkʰɯe]-ga aɹɯ

房间–与格 [猫–和 桌子]–主格 存在.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房间–里 [猫和 桌子] 有

“房间里面有猫和桌子”

b.部屋に 机と 猫が いる。

Heja-ni [tsɯkʰɯe-to nekʰo]-ga iɹɯ

房间–与格 [桌子–和 猫]–主格 存在.有生命.一般现在时

房间–里 [桌子和 猫] 有

“房间里面有桌子和猫”

谓语动词的存在句除了表示存在还表示“拥有”。此时,に/-ni/提示领有者(通常是有生命的个体)、が/-ga/或者は/-ɰa/提示被领有者、及物动词ある/-aɹɯ/或者いる/-iɹɯ/译为“拥有”,如例(14)所示。

(14) a.弟に ナイフが ある。

Otʰoːtʰo-ni naiɸɯ-ga aɹɯ

弟弟–与格 小刀–主格 存在.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弟弟 小刀 有

“弟弟有把小刀”(Martin, 1975; 647) [22]

b.彼には こともが いる。

Kʰaɹe-ni-ɰa kʰotʰomo-ga iɹɯ

他–与格–对比强调 孩子–主格 存在.有生命.一般现在时

他 孩子 有

“他有个孩子”

3.2. 话题领属

除了对领有者的编码不同外,话题领属与方位领属基本相似(Stassen, 2009)。

① 话题领属包含一个方位/存在谓语,意为“存在”;

② 被领有者被编码为谓语动词的语法主语;

③ 领有者被编码为句子的主语。

在日语、韩语和满语中,方位领属是它们的最常用的领属结构,其次是话题领属。在话题领属结构中,领有者会被标记上名词格或者被添加一个话题格的标记(Stassen, 2009)。例(15)a展示了标记在领有者上的名词格,这个句子也被称为“双が/-ga/句”,也建立了领属关系,与(14)a有相同的语义。例(15)b展示了在领有者上加入话题格标记。

(15) a.弟が ナイフが ある。

Otʰoːtʰo-ga naiɸɯ-ga aɹɯ

弟弟–与格 小刀–主格 存在.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弟弟–关于 小刀 有

“弟弟有把小刀”(Martin, 1975: 647)

b.あの人は 金が たくさん ある。

A-no-hitʰo-ɰa kʰane-ga tʰakʰɯsaŋ aɹɯ

那–个–人–话题 钱–主格 很多.形2 存在.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那个–人–关于 钱 很多 有

“那个人有很多钱”(Plaut, 1904: 259) [23]

は/-ɰa/除了可以作为句子主语的标记外,还可以作话题标记,同样是提示领有者。在例(16)中,真理子/-Maɹikʰo/“真理子女士”和小野さん/-onosʰaŋ/“小野女士”被は/-ɰa/提示,充当句子的话题。

(16) a.真理子は 東京へ 行きます。

Maɹikʰo-ɰa tʰoːkjoː-e ikʰimasʰɯ

真理子–话题 东京–介词 去.一般现在时

真理子–关于 到东京 去

“真理子女士去东京”

b.小野さんは 教師 です。

Onosʰaŋ-ɰa kjoːɕi desu

小野女士–话题 教师 是.一般现在时

小野女士–关于 教师 是

“小野女士是名教师”

上文提及,主格标记は/-ɰa/和が/-ga/在方位领属结构中可以互换,但是在话题领属中不可以,因为が/-ga/没有提示话题这一功能。在例(17)的两个句子中可以看出,は/-ɰa/和が/-ga/可以共存,实现不同的功能,は/-ɰa/在这里是话题标记,提示领有者この部屋/-kʰonoheja/和あの人/-anohitʰo/,が/-ga/在这里是主格标记,提示被领有者大きな窓/-oːkʰinamado/和金/-kʰane/。

(17) a.この部屋は 大きな窓が ある。

Kʰo-no-heja-ɰa oːkʰina-mado-ga aɹɯ

这–个–房间–话题 大的.形2–窗户–主格 存在.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这个–房间–关于 大的窗户 有

“这个房间里有大大的窗户”

b.あの人は 金が たくさん ある。

A-no-hitʰo-ɰa kʰane-ga tʰakʰɯsaŋ aɹɯ

那–个–人–话题 钱–主格 很多.形2 拥有.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那个–人–关于 钱 很多 有

“那个人有很多钱”(Plaut, 1904: 259)

在话题领属结构中,に/-ni/可以和は/-ɰa/互换,同样是提示已知信息,如例(18)所示。

(18) a.この部屋に 大きな窓が ある。

Kʰo-no-heja-ni oːkʰina-mado-ga aɹɯ

这–个–房间–与格 大的.形1–窗户–主格 存在.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这个–房间–在 大的–窗户 有

“在这个房间里面有大的窗户”

b.あの人に 金が たくさん ある。

A-no-hitʰo-ni kʰane-ga tʰakʰɯsaŋ aɹɯ

那–个–人–与格 钱–主格 很多.形2 拥有.无生命.一般现在时

那个–人 钱 很多 有

“那个人有很多钱”(Plaut, 1904: 259)

3.3. 领有领属

领有领属主要分布在印欧语系的西部语支,如日耳曼语、罗曼语、西部和南部的斯洛伐克语、现代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东部语支也有分布,如现代波斯语(Stassen, 2009)。印欧语系外的语言中也有领有领属的分布,只不过是少数(Heine, 1997: 50)。前人学者Dixon (2010)认为日语中不存在像英语“have”、法语“avoir”、德语“haben”这样的表领属的及物动词,但本文发现日语词持つ/-motsɯ/“拥有、持有”具有这样的功能。在领有领属中,领有者是动作的实施者,被领有者是动作的受施者。与其它谓词性领属结构不同的是,领有领属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Stassen, 2009):

① 包含一个及物动词;

② 领有者被编码为句子的主语或动作的实施者;

③ 被领有者被编码为句子的宾语或动作的受施者。

在领有领属中,は/-ɰa/依然是主格标记,を/-ɰo/是宾格标记。与英语及物动词“have”相似,持つ/-motsɯ/的实施者是有生命的,而受施者是无生命的。

在例(19)中,森さん/-moɹisʰaŋ/是句子的主语且是动作的实施者,車/-kʰɯɹɯma/和家/-ie/是句子的宾语且是动作的受施者。

(19) a.森さんは 車を 持つ。

Moɹisʰaŋ-ɰa kʰɯɹɯma-ɰo motsɯ

森先生–主格 车–宾格 拥有.一般现在时

森先生 车 有

“森先生拥有一辆车”

b.森さんは 大きい 家を 持つ。

Moɹisʰaŋ-ɰa oːkʰiː ie-ɰo motsɯ

森先生–主格 大的.形1 家–宾格 拥有.一般现在时

森先生 大的 家 有

“森先生拥有一个大房子”

这时,は/-ɰa/可以和が/-ga/互换,都是主格标记,因此例(19)可以被例(20)替换。

(20) a.森さんが 車を 持つ。

Moɹisʰaŋ-ga kʰɯɹɯma-ɰo motsɯ

森先生–主格 车–宾格 拥有.一般现在时

森先生 车 有

“森先生拥有一辆车”

b.森さんが 大きい 家を 持つ。

Moɹisʰaŋ-ga oːkʰiː ie-ɰo motsɯ

森先生–主格 大的.形1 家–宾格 拥有.一般现在时

森先生 大的 家 有

“森先生拥有一个大房子”

4. 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的语法化

在体形式的语义结构和领有动词的典型用法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Langacker, 1991) [24]。从历史演变来看,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的语法化过程与体形式てある/-tʰeaɹɯ/和ている/-tʰeiɹ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前者语法化结果日本学者金水敏(2006)提到体形式演变过程有六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的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的存在意义逐渐减弱,最终只作为助动词的形式存在于体形式中。

4.1. ある/-aɹɯ/的语法化

语法化是指语言中某一过程或现象——含有名词性意义的单词转换成没有名词性意义的成分而只有语法功能。体形式てある/-tʰeaɹɯ/是从存在动词ある/-aɹɯ/发展而来,随着ある/-aɹɯ/对主语控制的减弱,其存在意义也逐渐消失,只作为助动词而存在(见图1)。

在6世纪至14世纪中期,存在动词ある/-aɹɯ/既可以提示无生命的事物也可以提示有生命的事物(金水敏,2006)。在例(21)中,桜花/-sʰakʰɯɹa/“樱花”和男/-otʰokʰo/“男子”是句子的主语,后面的あり/-aɹi/是ある/-aɹɯ/的变体。

(21) a.のこりなく散るぞめでたき桜花ありて世の中はてのうければ。

——古今和歌集(905)

b.去病数カギリモナク匈奴ヲコロイテアル者ン。

——史記抄(1477)

从12世纪至17世纪中期,由于受ある/-aɹɯ/的影响体形式也可以既可以提示无生命的事物又可以提示有生命的事物(金水敏,2006)。在例(18)中,雨/-ame/和匈奴/-kjoːdo/是句子的主语,テアル是てある/-tʰeaɹɯ/的片假名形式。

(22) a.此間久ク雨フリテアルガ。

——四河入海(1534)

b.去病数カギリモナク匈奴ヲコロイテアル者ン。

——史記抄(1477)

在18世纪初,てある/-tʰeaɹɯ/只能提示无生命主语。这是由于在14世纪中期和15世纪初出现了另一个存在动词いる/-iɹɯ/,它开始提示有生命事物,后来至17世纪中期,受いる/-iɹɯ/影响ている/-tʰeiɹɯ/也开始提示有生命主语。在例(23)中,主语耳/-mimi/由てある/-tʰeaɹɯ/提示,わし/-ɰasi/由てゐた/-tʰeita/提示(是ている/-tʰeiɹɯ/的过去式)。

(23) a.おふりどうぢや、かうぢやと愛想らしい声付が、耳に残ってあるやうな。

——近松·卯月の潤色(1706~1718)

b.わしや一日いてゐた

——近松·ひじりめん卯月の紅葉(1706~1718)

在现代日语中,体形式中ある/-aɹɯ/的存在意义已经几乎消失,不再区分主语是否有生命。如例(24),てある/-tʰeaɹɯ/强调开窗的状态,是某人在过去有意实施动作的结果。

(24) 窓が 開けてある

Mado-ga akʰe-tʰeaɹɯ

窗户–主格 打开–现在完成体

窗户 打开着

“窗户开着”

对于ある/-aɹɯ/存在意义的减弱并最终在体形式里作表状态的助词,本文有两种解释。第一,Anderson (1971)和Lyons (1977)认为,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表示空间的词是派生其它词的基础。这种派生通过隐喻或引申从空间认知领域转换到其它认知领域,如时间域、目的域等[25] [26]。ある/-aɹɯ/的本身意义是“某人/某物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空间里面”,因此具有向其它认知域转换的条件,这里是转换成状态认知领域。第二,须军(2014)提到“显著性差异”,一般来说,大的事物比小的事物更显著、看得见的比看不见的更显著、动态的比静止的更显著、近的比远的更显著、具体的比抽象的更显著[27]。日语体形态包含两个动词,て/-tʰe/前面的动词和之后的存在动词,那为什么虚化了存在动词而不是前面的词?这是因为て/-tʰe/前面的动词更靠前、行为更加的具体、且是动态的,而ある/-aɹɯ/位置更靠后、意思更抽象、且是静态的,因此为ある/-aɹɯ/语法化提供了条件。

4.2. いる/-iɹɯ/的语法化

存在动词いる/-iɹɯ/来自于动作动词居る(ゐる/-iɹɯ/),体形式ている/-tʰeiɹɯ/基于いる/-iɹɯ/发展而来。与ある/-aɹɯ/一样,体形式中いる/-iɹɯ/的存在意义逐渐减弱并最终虚化为助词而存在(见图1)。随着ている/-tʰeiɹɯ/进一步虚化,它在现代日语中成为了使用范围最普遍的体形式。

12世纪前,てある/-tʰeaɹɯ/是唯一的体形式。12世纪时,新的体形式て居たり/-tʰeitʰaɹi/出现,它通过增加て/-tʰe/和たり/-tʰaɹi/把动作动词居る/-iɹɯ/转化成静态动词(金水敏,2006)。上文提及居る/-iɹɯ/最开始提示有生命的主语,因此て居たり/-tʰeitʰaɹi/的主语也是有生命的。例(25)中,猟師“猎人”是テ居タル(て居たり)的主语。

(25) 猟師、奇異也ト見テ居タル間ニ。

——今昔物語集(1106)

14世纪,动作动词居る/-iɹɯ/完成了向存在动词的转变,并开始提示有生命的主语,因此出现了相应的体形式ている/-tʰeiɹɯ/。由于语形的变化总是滞后于语义的变化,直到17世纪,ている/-tʰeiɹɯ/才开始出现并支配有生命的主语,与てある/-tʰeaɹɯ/共存(金水敏,2006)。此时てある/-tʰeaɹɯ/和ている/-tʰeiɹɯ/都可以提示有生命的主语,此外てある/-tʰeaɹɯ/还可以提示无生命的主语。例(26)两个句子的主语某“我”和天下ノ民“人民”都是有生命的,分别由てある/-tʰeaɹɯ/和ている/-tʰeiɹɯ/提示。

(26) a.某は三面の大こくにてあるが、なんじら毎年それがしをしんじて、年をするほどに、福をあたようと思ふて是まで出てあるよ。

——虎明本狂言·大黑连歌(1642)

b.射安东山ニ隐レテ居タ時、天下ノ民ガ云コトハ、「コノ人ノ出テ政リゴトヲセラレイデア、苍生ハナニトナルベキゾ」ト言テ、渴望シタゾ。

——中华若木诗抄(约1650)

18世纪时,ている/-tʰeiɹɯ/开始成为提示有生命主语的唯一体形式,てある/-tʰeaɹɯ/退出有生命主语领域,如例(27),主语是わし/-ɰasi/“我”,由てゐた/-tʰeitʰa/提示。

(27) わしや一日いてゐた

——近松·ひじりめん卯月の紅葉(1706~1718)

在现代日语中,体形式中いる/-iɹɯ/的存在意义消失并失去对有生主语的控制,ている/-tʰeiɹɯ/不再区分主语是否有生,都可以提示,且有多重意思。例(28)中,主语分别是森さん/-moɹisʰann/“森先生”和雨/-ame/“雨”,都由ている/-tʰeiɹɯ/提示。(28)a表示动作结果的存续状态,(28)b表示动作的持续进行。

(28) a.森さんは 車が 持っている

Moɹisʰann-ɰa kʰɯɹɯma-ɰo motːeiɹɯ

森先生–主格 车–宾格 拥有.现在完成体

森 车 有

“森先生拥有一辆车”

b.雨が 降っている

Ame-ga ɸɯtːeiɹɯ

雨–主格 下–现在进行体

雨 下着

“雨正在下”

在体形式ている/-tʰeiɹɯ/的语法化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动作动词居る/-iɹɯ/向存在动词いる/-iɹɯ/的转变,二是いる/-iɹɯ/在体形式中的存在意义的消失。第一个变化原因与人们的认知能力有关,动作动词居る/-iɹɯ/的意思是“坐、停留”,存在动词いる/-iɹɯ/的意思是“存在于”,而存在是以停留在某地为前提,因此动作动词的意义是向存在动词转变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变化的原因与上文てある/-tʰeaɹɯ/中ある/-aɹɯ/的存在意义的消失原因是一样的,首先是从空间域向状态域的转变,其次是受事物显著性差异的影响,て/-tʰe/前面的动词比て/-tʰe/之后的存在动词更显著,因此是存在动词いる/-iɹɯ/进一步虚化。语法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现代日语中体形式ている/-tʰeiɹɯ/的用法只是前一阶段语法化的结果,而不是最终结果。

总体而言,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的语法化过程以及与体形式的关系可用图1来解释。

Figure 1. Grammaticalisation process of ある /-aɹɯ/ andいる /-iɹɯ/

1. 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的语法化过程

5. 结论

日语有两种领属结构:名词性领属结构和谓词性领属结构。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编码方式是领有者前置于被领有者且领格标记の/-no/跟着领有者,属于附从标记类型。除了一些固定表达外,领格标记一般不省略。日语谓词性领属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方位领属、话题领属和领有领属。除领有领属的谓词是及物动词之外,其余两类领属结构的谓词都是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ある/-aɹɯ/提示无生命主语,いる/-iɹɯ/提示有生命主语。从日语的历史发展来看,体形式てある/-tʰeaɹɯ/和ている/-tʰeiɹɯ/与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的发展关系密切。体形式是在存在动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存在动词的存在意义逐渐消失,其最终作为助动词的形式存在于体形式中。随着语法化程度加深,存在动词ある/-aɹɯ/和いる/-iɹɯ/失去存在意义,对主语有生与否的控制也逐渐消失,因此在现代日语中,体形式てある/-tʰeaɹɯ/和ている/-tʰeiɹɯ/不再区分主语有生与否。由于语法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现代日语中体形式ている/-tʰeiɹɯ/的用法只是前一阶段语法化的结果,而不是最终结果,语法化会一直持续下去。

NOTES

1本文例句中出现的语法标注语的缩写总结如下:

领格–领格标记;主格–主语格标记;宾格–宾语格标记;话题–话题格标记;形1–一类形容词;形2–二类形容词;对比强调–表示对比强调的标记;现在完成体–现在完成体形式;现在进行体–现在进行体形式。

参考文献

[1] Aikhenvald, A.Y. and Dixon, R.M.W. (2013) Possession and Ownership: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https://doi.org/10.1093/acprof:oso/9780199660223.003.0001
[2] Nichols, J. (1986) Head-Marking and Dependent-Marking Grammar. Language, 62, 56-119.
https://doi.org/10.1353/lan.1986.0014
[3] Stassen, L. (2009) Predicative Possess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https://doi.org/10.1093/oso/9780199211654.001.0001
[4] Muromatsu, K. (1997) Two Types of Existentials: Evidence from Japanese. Lingua, 101, 245-269.
https://doi.org/10.1016/S0024-3841(96)00051-4
[5] 戴和冰. 也谈存在句中的“にある”与“在” “有”的对应关系[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0(4): 68-71+78.
[6] 赵蓉. 浅析日语存现句的内部关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33(4): 36-39.
[7] 赵蓉. 论日语“に-が”构式及其谓语的语义特征[J]. 外语研究, 2019, 36(2): 59-63.
[8] 王勇, 周迎芳. 存在句主语的类型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43(2): 163-182+319.
[9] 杨凯荣. 受益表达的使用条件和领属结构——汉日对比研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5): 27-35.
[10] 孙亭亭. 英日名词性领属结构比较的认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18.
[11] 葛娜娜. 领属范畴的类型学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12] 金水敏. 日本語存在表現の歴史[M]. 东京: ひつじ書房, 2006.
[13] Heine, B. (1997) Possession: Cognitive Sources, Forces, and Grammaticiz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581908
[14] Mc Donnell, B.J. (2008)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in Ende: A Language of Eastern Indonesia. In: Studies in Philippin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Vol. 18, SIL International, Dallas, 108-118.
[15] Dixon, R.M.W. (2010) Basic Linguistic Theory. Vol. 1 Method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6] Giridhar, P.P. (1980) Angami Grammar. 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n Languages, Mysore.
[17] Sneddon, J.N. (1996) Indonesian Reference Grammar. Allen and Unwin, Sydney.
[18] Hawkins, J.A. (1983) Word Order Universals.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 Dixon, R.M.W. (2010) Basic Linguistic Theory. Vol. 2 Grammatical Top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 丛珊. 鄂伦春语的领属结构类型研究[J]. 民族语文, 2021(4): 29-41.
[21] Clark, E.V. (1978) Existential, Locative,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In: Greenberg, J.H., Ed., Universals of Human Language, Vol. 4,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85-126.
[22] Martin, S.E. (1975) A Reference Grammar of Japanese.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23] Plaut, H. (1904) Japanische Konversations Grammatik mit Lesestucke und Gesprache. Julius Groos, Heidelberg.
[24] Langacker, R.W. (1991)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25] Aderson, J.M. (1971) The Grammar of Case: Towards a Localistic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26] Lyons, J. (1977) Semantics. 2 V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7] 须军. 日语存在型体形式的语法化机制[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4(5): 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