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以统计软件课程为例
Exploring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Practical Teaching—Tak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Cours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4.12958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丽莎:中南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统计软件课程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Path Statistical Software Course
摘要: 在统计软件课程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使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层面探索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提出了“学科竞赛驱动–课程思政沉浸–教学改革–学生思政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并应用到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应用统计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升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效果。
Abstract: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in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course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political thinking, clarify their miss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We explore the reform path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from the level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 and rai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subject competition driv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immersion-teaching reform-students ideolog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apply it to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college applied statistic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course education method and effect.
文章引用:郭丽莎. 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以统计软件课程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9): 75-7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9587

1. 引言

统计软件课程是一门注重上机操作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辅助统计相关学科的专业课实验教学,是用于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工具。对于丰富学生统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意义重大。秉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方针,将思政资源与统计软件课程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余晓美、孔令十(2019) [1]针对统计学课程提出了以“数据量化、背景解析”为核心理念的课程规划设计路径。潘鸿、张立芳、魏思琳(2020) [2]对“课程思政”理念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德育元素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林珊屹(2019) [3]在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道德水准。但以上研究大多没有针对某一门专业课程展开讨论。

黄昱、李双瑞(2018) [4],陈晓坤、宋朝红(2020) [5]探索在传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设计。杨锦伟(2020) [6]对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构建和自然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并给出了若干教学实践案例。关静(2023) [7]在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合方面分析和研究了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法。

目前,统计软件教学引入课程思政的研究较为少见。惠姣姣、吴保玉、李晓娟(2023) [8]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五个层面提出了加强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于海姝、苑延华、刘龙、姚君、张秋杰(2023) [9]以专业竞赛作为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将统计软件课程思政建设逐步向第二课堂延伸,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演练设计,改进教学过程。

在统计软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文旨在探讨统计软件实践教学环节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与实践,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融入课程思政的作用和意义

在统计软件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实现润物细无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思维,为学生的政治觉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统计软件课程与思政的结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在统计软件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角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3. 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3.1. 教学方法层面

在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居多的背景下,我们希望形成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统计软件实践课程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论体系,探索出一套合适的有一定特色的教学方法。

首先,改变教师观念。广大教师要学习新的思想政治理论,积极参加思政课程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了解课程思政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注重价值引领,通过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可以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将共同讲授这门课的老师联合起来,召开教学团队会议,交流方法和经验,总结形成一套有效的思政方法。

此外,还可以积极拓展思政育人渠道。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慕课、微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翻转课堂、雨课堂,也可以引入学习通、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在线直播平台等新型教学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结合统计软件课程的实践性,可以探索将实践案例与思想政治结合起来。进一步地,还可以将思想政治建设引入到学科竞赛中,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报告,并且学生自己阐述对实验的理解以及对科学家追求真理精神的感悟,最后教师点评和提问,师生间展开讨论。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软件中的思政元素,我们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项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2. 教学内容层面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如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以及数据分析的伦理道德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政价值。同时,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第一,整理素材编写案例。积累学科发展史、科学家事迹、名人名言、时事热点等材料,搜集视频、动画、图片等相应的素材,并进行挖掘和整理,建设课程思想政治案例库。

第二,教学内容融入渗透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案例,综合运用讲授、提问、讨论、启发、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素材渗透融入教学中,以实现“润物细无声”。下面给出三个具体案例:

案例一:在讲授实践案例《基于水色图像的水质评价》时,有经验的渔业人员可通过观察水色变化调控水质。但是用经验和肉眼判断,存在主观性的观测偏差,使观察结果的可重复性降低,不利于推广。图像处理技术为水质评价提供了更丰富的方法。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我国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发展状况,从而知悉对某区域的环境质量如水质、大气质量等的综合评价一般涉及较多的评价因素,且各因素与区域环境整体质量关系复杂,因而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无法客观准确地反映各污染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水质的评价,可以及时采用手段来调控,从而维持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微生物类、浮游动物等合理的动态平衡,提高鱼的产量,提高渔民的经济收入。通过此案例的设计,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也了解到了一些环保的知识,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二:在讲授实践案例《电力窃漏电用户自动识别》时,可以先简述窃漏电对电力行业、社会经济乃至国家安全的负面影响,强调诚信用电的重要性。让同学们了解到全国每年因窃电造成的损失在200亿元左右,但被查获的窃电案件不足总窃电案件的30%。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通过监测用电数据自动识别出窃漏电用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又能顺势给学生科普节约用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自觉做到爱护国家资源。在介绍数据分析模型如何实时监测窃漏电情况时,可以讨论数据收集、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同时,展望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创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案例三:在讲授实践案例《信用卡用户评分和违约预测模型》时,首先介绍案例背景,强调信用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信用卡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如信用卡违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责任和道德的思考。再请同学们搜集信用卡相关术语知识,如个人信贷额度、逾期次数、月收入、负债比率等等,充分思考信贷违约对个人和对社会的危害。让同学们讨论如何加强个人信用建设,提高个人信用评级;如何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如何培养社会诚信意识,思考个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应承担的责任,如合理消费、按时还款等,构建和谐社会。在案例分析中,可以强调金融机构在信用卡业务中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讨论银行如何通过信用卡违约预测模型来降低违约风险,保护客户的利益;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防止金融风险的扩散。最后,在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思政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模拟银行工作人员,对信用卡用户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预测;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项目,了解信用卡违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信用卡业务中的思政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3. 课程评价层面

在以往的学生评教体系中,课程思政往往以一道简单的单选题:“该课程是否进行了课程思政”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反应课程思政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因此,表1设计了一种综合评价体系:

Table 1. Questionnaire design for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1. 学生评教问卷设计

评教问题:

答案:

1) 教学内容上引入的思政元素丰富吗?

请给出0~10分。

2) 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是否能激起你的家国情怀?

请给出0~10分。

3) 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是否能增强你的文化自信?

请给出0~10分。

4) 教师是否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请给出0~10分。

5)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你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请给出0~10分。

6) 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是否有了更明晰的规划?

请给出0~10分。

7) 谈谈你对这门课印象最深的触动或感悟。

开放性答案。

3.4. “学科竞赛驱动–课程思政沉浸–教学改革–学生思政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第一,学科竞赛作为一种实践教学的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专业知识技能,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二,学生思政能力培养是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核心目标。通过学科竞赛驱动和课程思政沉浸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三,在教学内容方面改革,引入热点内容,如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专业知识,以及环保、公共卫生、经济、民生等社会热点。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所得实验结论转化为各种成果,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统计建模大赛,“泰迪杯”全国数据挖掘挑战赛等,申报各级项目,如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对于一些理论成果,也可以撰写科研论文,发表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习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心。

第四,将上述实践成绩融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如学科竞赛、实习实训、校企合作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研究论文等,改革以往单一的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评价主体,综合线上线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与思政并存,引领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勇于担当,致力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4. 总结

统计软件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设置实践环节等方式,我们可以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统计软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统计软件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统计软件课程教学中,从教学方式层面,教学内容层面,课程评价层面,以及“学科竞赛驱动–课程思政沉浸–教学改革–学生思政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层面,探讨了教学改革的路径。从我院应用统计专业本科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升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效果,以期对后续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基金项目

中南民族大学校级一般教研项目(JYX20063)。

参考文献

[1] 余晓美, 孔令十. 统计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 21(6): 119-125.
[2] 潘鸿, 张立芳, 魏思琳. “课程思政”理念下《统计学》课的教学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3(9): 54-55, 60.
[3] 林珊屹. 高校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 艺术科技, 2019, 32(13): 219.
[4] 黄昱, 李双瑞. 课程思政理念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J]. 教育现代化, 2018, 5(53): 109-111, 124.
[5] 陈晓坤, 宋朝红.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7(9): 148-150.
[6] 杨锦伟.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办公自动化, 2020, 25(11): 55-57, 54.
[7] 关静.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的研究[J]. 大学教育, 2023(12): 112-115.
[8] 惠姣姣, 吴保玉, 李晓娟. 统计软件与计算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J]. 大学教育, 2023(12): 131-133, 141.
[9] 于海姝, 苑延华, 刘龙, 姚君, 张秋杰. 实验类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统计软件课程为例[J]. 经济师, 2022(1): 213,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