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吾尔语形动词作形容词时的带宾现象——基于生成语法理论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Object-Taking Phenomenon of Uyghur Verbal Adjectives Functioning as Adjectives—Based on the Generative Grammar Theory
摘要: 动词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维吾尔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即形动词,它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语法特征。在维吾尔语教学实践中,形动词的双重角色——既可作动词又能充当形容词——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在形动词作为形容词又携带宾语时,其“一身二任”的特性更显复杂。本文旨在通过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探讨维吾尔语形动词作为形容词却能带宾语的现象。通过深入研究,帮助维吾尔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维吾尔语形动词。
Abstract: Verb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Uyghur language possesses a unique verb form, namely the verbal adjective, which exhibits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adjectives and verbs. In Uyghur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the dual role of verbal adjectives—functioning as both verbs and adjectives—poses comprehension challenges for students, particularly when verbal adjectives, acting as adjectives, also carry objects, rendering their “dual-duty” nature even more intricate. This paper aims to delve into the phenomenon of Uyghur verbal adjectives serving as adjectives yet carrying objects through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 theory. Through thorough research, we hope to assist Uyghur language learners in better comprehending and mastering Uyghur verbal adjectives.
文章引用:赵雅洁, 阿孜古丽·夏力甫. 浅析维吾尔语形动词作形容词时的带宾现象——基于生成语法理论[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9): 228-23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9778

1. 引言

维吾尔语形动词是维吾尔语言体系中极具特色且功能丰富的一种语法形式。传统上,对形动词的研究多聚焦于词汇层面,细致描绘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策略。然而,随着生成语法(Generative Grammar)这一理论框架的引入,维吾尔语形动词的研究迎来了新的曙光,它不仅为理解形动词的深层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还极大地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高莉琴教授(2008)在生成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个新颖观点:维吾尔语中的形动词所构成的主谓短语,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即无需经历传统意义上的名词化过程,直接融入句子结构,作为定语成分发挥作用。她通过使用乔姆斯基《管约论》中的格理论来解释由形容词构成的主谓短句进入句子后产生的双主语现象。高莉琴教授的工作不仅深化了对维吾尔语形动词本质的认识,也为后续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继高莉琴教授之后,力提甫·托乎提教授(2012)与木再帕尔学者(2014)等,进一步借鉴生成语法的精髓,运用树形图等直观而精确的分析工具,对维吾尔语形容词化短语的生成机制及其句法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的工作不仅揭示了形动词短语如何在句法层面进行组合与变换,还阐明了这些短语在句子结构中扮演的具体角色及其所承载的语义功能。通过这些研究,维吾尔语形动词的复杂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得到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展现。

传统的维吾尔语语法理论,只在词法层面研究维吾尔语构形词缀,认为其附加在单词末尾并起语法作用,但很多问题都得不到很好地解释。如我们在词法层面,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由形动词构成的短语“kitab oquwatqan oquɣuʧi”(正在读书的学生)。首先,在第一层次上,我们识别出“oquɣuʧi”(学生)作为中心语,“kitab oquwatqan”(正在读书的)则作为修饰这一中心语的定语。进入第二层分析时,“oquwatqan”(正在读书的)是动词“oqu-”(读)先附加“-wat”以表达现在进行时态,再缀接“-qan”使其获得形容词性,从而转变为一个能够修饰名词的定语成分。这里的“kitab”(书)作为“oqu-”(读)的直接宾语,在传统语法框架内看似乎与形容词性定语不兼容,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形容词通常不直接携带宾语。

然而,这正是维吾尔语形动词所展现的“身兼两职”特性的体现:它既是动词的变体,保留了动词的某些特征(如能带宾语),同时又具备了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如修饰名词)。这种双重身份在传统语法视角下难以得到全面而合理地解释。即便采用结构主义中的层次分析法,虽然能够清晰地展示短语内部的层次结构,但在解释形动词为何能同时携带宾语并作为定语使用时,依然面临挑战。这是因为层次分析法主要侧重于句法结构的静态分析,而对于词类功能的动态转变,其解释力相对有限。如果借用生成语法相关理论,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在生成语法理论下,维吾尔语构形词缀是在句法层面上研究的,即虽然构形词缀仅仅附加在其前面动词的末尾部分,但是构形词缀的语法功能是针对以该动词为中心而构成的整个动词短语,借用上述例子,也就是说,形动词词缀的形容词化作用是针对“kitab oqu-”这个短语的。由此可见,运用生成语法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决并解释这些在传统语法视角下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研究维吾尔语很有必要,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若适当引入生成语法理论及相关方法,也可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维吾尔语语法知识。

2. 维吾尔语形动词概述

维吾尔语形动词兼有形容词和动词的特征,可以和形容词一样修饰和说明名词;又可以和动词一样有体、语态等各种变化形式,在句子当中可以作各种句子成分[1]

维吾尔语形动词的分类有三种,分别是:过去时形动词、现在时形动词、将来时形动词。过去时形动词是在词干后附-ɣan\-qan\-gɛn\-kɛn,如kɵr- (看) + -gɛn = kɵrgɛn (看过的)、oqu- (读) + -ɣan = oquɣan (读过的)、aŋla- (听) + -ɣan = aŋliɣan (听过的)、bar- (去) + -ɣan = barɣan (去过的)。现在时形动词是在词干后附-watqan\-iwatqan\-ywatqan\-uwatqan,如kɵr- (看) + -ywatqan = kɵrywatqan (正在看的)、oqu- (读) + -watqan = oquwatqan (正在读的)、aŋla- (听) + -watqan = aŋliwatqan (正在听的)。将来时形动词是在词干后附-idiɣan\-jdiɣan,kɵr- (看) + -idiɣan = kɵridiɣan (将要看的)、oqu- (读) + -jdiɣan = oqujdiɣan (将要读的)、aŋla- (听) + -jdiɣan = aŋlajdiɣan (将要听的)、bar- (去) + -idiɣan = beridiɣan (将要去的)。由-ɣan\-qan\-gɛn\-kɛn构成的过去时形动词是一个例外,它可以独立作句子的谓语,表示过去时刻完成的动作。如Mɛn bejʤiŋɣa berip baqqan. (我去过北京。)。

3. 生成语法视角下的理论基础

笔者将运用生成语法相关理论来阐述维吾尔语形动词作形容词时的带宾现象。因此,先简单了解一下在描述时运用到的一些理论和操作手段。

首先是生成语法理论中的X-阶标理论。X-阶标理论是一种短语结构理论,揭示大于词的各种句法单位的内部结构和共有的结构特征,该理论不仅涉及各种短语成分,也涉及各种分句,包括句子这个最大的句法单位[2],见图1

Figure 1. Diagram of X-bar theory

1. X-阶标理论图示

在最简方案中,结构的生成过程是从下往上逐层进行的[3]。根据X-阶标理论,词项按照三个结构层次的模式构成词组:词处于最低层,称为中心语(Head);词组处于最高层,称为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居于词与词组之间的称为中间投射(Intermediate Projection) [4]图1中的X是短语结构中的中心语,是一个变量,它可以代替动词(V)、名词(N)、形容词(ADJ)、副词(ADV)等。因为短语结构具有向心性,所以短语的性质由中心语决定。比如形容词短语的中心词是形容词,动词短语的中心语是动词。如图1所示,X和补足语(complement)一起构成X的一级阶标投射(即X`),X`与指示语(specifier)一起生成X的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 XP (以X为中心语的任意短语)。

然后是空语类(empty category)理论。徐烈炯指出:“所谓空语类是指起语法、语义作用,但不具语音形式的语言成分[5]”。如句子“(siz)nɛgɛ bardiŋiz”(您去哪儿了),通过动词“bardiŋiz”(您去哪儿了),可以知道这句话的主语是“siz”(您),但是主语“siz”(您)可以省略,它就是起了语法、语义作用,不具有语音形式的成分,所以能表示为“(e)nɛgɛ bardiŋiz”。

再者是语迹。语迹是句子成分为了符合某种规则,移位到符合规定的位置,在原先的位置上留下的痕迹(trace),一般用t来表示语迹。

最后,在运用生成语法的过程中还要熟悉一个原则,即投射原则EPP。关于广义投射原则(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亦称EPP),Chomsky (1981, 1982)规定:句子必须有主语。这意味着句子的主语位置不能空闲,必须有句法成分所填补[6]

4. 维吾尔语形动词作为形容词时的带宾现象探析

在维吾尔语中,各种时态的形动词都可以修饰、说明名词,作定语。如:

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 (将要学习维吾尔语的学生)

Mɛn naχʃa ejtiwatqan qizni kɵrdym. (我看见了正在唱歌的女孩。)

U aʧʧiqlanɣan ʧaɣda heʧnemini aŋlimajdu. (他生气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进去。)

Alim jazɣan maqalini kɵrdyŋlarmu? (阿里木写的文章,你们看了吗?)

Bu kinoni kɵrmigɛn adɛm joq. (没有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

在这一部分,我们具体分析短语“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 (将要学习维吾尔语的学生)”。首先,我们观察到由形动词“ɵginidiɣan”(将要学习的)构成的形容词化短语“ujɣur tili ɵginidiɣan”(将要学习维吾尔语的)作定语修饰名词“oquɣuʧi”(学生),构成短语“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将要学习维吾尔语的学生)。但是,一些维吾尔语学习者也会注意到一个问题,即形动词“ɵginidiɣan”(将要学习的)具有形容词性质可以修饰名词,但为什么这样一个起形容词作用的词还可以像动词一样带宾语“ujɣur tili”(维吾尔语)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将借用生成语法理论和树状图,将由形动词构成的短语的生成过程展现出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这个“身兼两职”的形动词。

木再帕尔在《维吾尔语的静词化短语》中指出:维吾尔语的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是一个时态短语TP (tense phrase),时态成分T为其核心[7]。因而,可以认为“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将要学习维吾尔语的学生)这个短语,其实是“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u.”(学生要学维吾尔语)这个时态短语TP加上形动词词尾“-ɣan”转换构成的。由于一个合法的短语要求句法、语义都能搭配[8]。“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iɣan”(学生要学维吾尔语的)这个短语,缺少一个被修饰的名词,故而形成的这个短语并不规范,没有表达明确的意义。所以,把时态短语TP的指示语,即句子主语位置上的“oquɣuʧi”(学生),移到形动词之后才可以形成“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要学维吾尔语的学生)这个短语,这样才能形成意义明确的短语。

“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u.”(学生要学维吾尔语)这个时态短语转换成“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要学维吾尔语的学生)这个短语的生成过程如下:第一步,名词短语NP (noun phrase)“ujɣur tili”(维吾尔语)和动词V (verb)“ɵgɛn”(学习)合并构成V` (V的一级阶标投射短语)“ujɣur tili ɵgɛn-”(学习维吾尔语)。第二步,这个V` (V的一级阶标投射短语)“ujɣur tili ɵgɛn-”(学习维吾尔语)与名词N (noun)“oquɣuʧi”(学生)合并构成动词短语VP (verb phrase)“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ɛn-”(学生学维吾尔语)。第三步该动词短语“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ɛn-”(学生学维吾尔语)与时态T (tense)一般将来时第三人称词尾“-idu”合并构成T` (T的一级阶标投射短语)“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u.”(学生要学维吾尔语)。第四步,根据句子必有主语的原则,这个T` (T的一级阶标投射短语)“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u.”(学生要学维吾尔语),需要与句子主语合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即时态短语TP。由于名词(N) oquɣuʧi在T` (T的一级阶标投射短语)“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u”(学生要学维吾尔语)中不能获得句子主语的主格形式,所以要移位至时态短语(TP)的主语位置,获得主格形式,从而成为句子的主语。而处在原先位置上的“oquɣuʧi”被删除(见图2中① oquɣuʧi),留下t (trace)痕迹,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合法的时态短语(TP)“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u.”(学生要学维吾尔语)。第五步,该时态短语(TP)“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u.”(学生要学维吾尔语)与具有形容词性质的形动词词尾连接构成形容词化短语ADJLP (adjectivalizer phrase)“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iɣan”(学生要学维吾尔语的),由于该形容词化短语没有和被修饰语结合,没有表达明确的意义,这时,需要将时态短语(TP)“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u.”(学生要学维吾尔语)主语位置的“oquɣuʧi”移到形容词化短语(ADJLP)“oquɣuʧi ujɣur tili ɵginidiɣan”(学生要学维吾尔语的)的被修饰语位置,而处在原位的“oquɣuʧi”被删除(见图2中② oquɣuʧi),原处留下t痕迹,这就形成了名词短语(NP)“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要学维吾尔语的学生),见图2

Figure 2. Tree diagram of “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

2. “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的树形图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短语“ujɣur tili ɵginidiɣan oquɣuʧi (将要学习维吾尔语的学生)”生成过程,发现动词“ɵgɛn-”(学习)先和名词短语“ujɣur tili”(维吾尔语)结合构成一个带宾语的动词短语,形动词词缀的形容词化作用,具体地施加在“ujɣur tili ɵgɛn-”(学习维吾尔语)这一动词短语之上,从而合理地解释了维吾尔语形动词在作为形容词使用时所展现出的带宾现象。

5. 结语

传统语法视角下对维吾尔语形动词的研究,尽管为语言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仍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传统语法往往侧重于语言规则的描述与分类,在解释形动词这类复杂语法现象时,可能因过于静态和表面化的分析而难以触及其深层次的生成机制与变化规律。而生成语法的引入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解释维吾尔语形动词作为形容词时的带宾现象上,生成语法能够提供更为动态、灵活的视角,从而弥补了传统语法的不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生成语法在维吾尔语其他语法现象中的应用,以期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维吾尔语语法理论体系。同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引入生成语法理论及相关方法,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维吾尔语语法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适良. 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4: 271.
[2] 韩景泉. X-阶标理论作为普遍语法组件的兴起与衰落[J]. 社会科学家, 2015(2): 7-13.
[3] 石定栩. Chomsky句法理论的最新动向[J]. 当代语言学, 2003(1): 33-40+94.
[4] 李相群. 从X-阶标理论对英语歧义现象的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9): 94-96.
[5] 徐烈炯. 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J]. 中国语文, 1994(5): 321-329.
[6] 傅玉. 最简句法框架下的广义投射原则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4): 59-65.
[7] 木再帕尔. 维吾尔语静词化短语[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4: 135.
[8]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