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农村的三产融合是指农村第一、二、三产业通过资本、技术和资源的调配,创新生产、经营和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农村三产的有机整合,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扩大农村产业范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是我国推进农村振兴、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1]-[3]。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吻合,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2. 价值分析
2.1. 理论价值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高质量社会发展时期,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吻合,在促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中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1) 农村社区教育使我国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终身教育制度在广大的农村得到理论上的充实和完善。
终身学习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必然措施。但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需要广大的城市居民参与,还需要人口众多、但基础薄弱的广大农村居民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作为农村三产融合主体的农民,知识与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村基本生产力就得到了解放和发展[4]。
(2) 农村社区教育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不断地赋予新农村文化建设更新的内容。
农村的常住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及新型社会主义农民的培育更加迫切,更加要充分重视和开展农村社区教育。通过开展农村社区教育,能够使新时期的农民在一种全民学习、文明向上的良好环境与氛围中得到锻炼,农民素质提高了,技能提高了,农村三产的融合进程更加顺利。
(3) 农村社区教育理论在促进农村三产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时刻体现现代农村对农村社区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较高要求。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村社区教育,转变农民的思想,提高农民技能,是农村三产融合顺利开展的人力和技术基础。农村社区教育理论客观上反映着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其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过程中,伴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表达着现代农村对农村社区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较高要求。
(4) 农村社区教育理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保证了党的农村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建设中,要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往往需要村委、乡镇党委牵头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随着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全面推进,社区教育真正地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从而使农民主动地投身到社区教育中去,把自己的一份责任落实到社区教育中去,切实贯彻了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和方针。
2.2. 实践价值
农村社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三产融合”、“农村振兴”提供了道德与规范、人才与技术、文化和制度等的要素供给,为农村生态建设和文明治理提供了实践基础和人力资源,为农村三产融合战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开辟了一条范式的、实践的现代化农村建设新路径。
(1) 农村社区教育赋能农村的人才培养与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村三产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提高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竞争力。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进行了农村范围知识技能教育的普及,增强了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农作物生长、农产品加工等基础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使农业三产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提升,带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 农村社区教育强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支持并贯彻了党和国家关于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各项措施与政策。
农村社区教育一方面孵化出一批大型农场、职业农民和三产融合集团等新型经营主体,这些主体示范带动面广、技术装备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升了普通农户、个体农民等原主体的参与能力。在党和国家关于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各项措施与政策指引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均离不开农村社区教育的参与与实践。
(3) 农村社区教育培养建立了以农民及其农产品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利益更多地倾向于农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扎实推进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富裕。
农村三产融合主体通过返还收购量或二次结算等方式,从工商资本、产业化龙头企业、利润等方面进行分成。各种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现代农业产业联合等各种维护农民利益的合作和利润分配机制,使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带来的利益更多地向农民倾斜[5] [6],价值创造于农民,利益也倾向于农民。
(4) 农村社区教育健全了农村劳动者的人才培养与支持机制,培养了大批合格、先进的农村三产融合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农村社区教育通过支持农业三产技术人员创办或参与产业融合项目开发,加大对农村产业人才的培训支持力度;通过多种现场培训、实地操作等方式提高现代农业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养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后续接班人等,打开了农村孩子涉农的新认知。因此,农村社区教育为农村三产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合格先进的农村三产融合的主力军。
3. 路径探讨
如图1所示,农村社区教育能够驱动并赋能农村三产的人才培养、技术发展、产业培育以及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因而,以下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社区教育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路径阐述。
Figure 1. Four aspects of empowering and driving the rural tertiary industry through community education
图1. 社区教育赋能驱动农村三产的四个方面
(1)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提高农民政治思想与文化教育素养,培养农民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农民科学技术素养,强化人才培养,致力解决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第一生产力低下的难题。
农村三产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科技人才是重要支撑。“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部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三产融合深度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乡村发展缺少必要的人才支撑。因此,要注重培养乡村人才,激发其主体意识,引导其投身乡村建设、投身产业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7]。
通过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技术培训、夯实发展基础、壮大发展实力、增强人才素质;引导人才向基层集聚,农村人才资源不断充实;强化激励措施,保障人才安居与创新、发展环境的优化。
(2)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素养,加强农业三产技术指导,引进、培育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夯实三产融合基础。
农村三产深度融合,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带来农业三产融合的效益加成,通过产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自我发展和进化,获得消费者的肯定。农村社区教育能够结合农村本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以农技推广为重点,设计培训课程和科学辅导,以点带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实践,带动农村农业生产。
(3)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助力提升农村三产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三产融合的突破口。
农村社区教育发挥自身指导作用,充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从市场发展和技术革新两个方面助力提升农村三产产品质量,着力塑造品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与发展。
(4)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价值共创共享,保障农村三产的深度融合。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过程是价值创造、利益共享的过程,要确保三产的主体在选择农村三产融合,加入利益共同体的同时,都能享受到价值增值、共创共享的成果。农村社区教育既能保证和实现产业链条参与主体间保证价值创造的良性竞争、协作和协同创新,又需要确保共享价值增值。
通过上述四条社区教育,赋能农村三产融合的路径实践,农村三产能够在人才、技术、产业上获得发展和突破,充分实现农村三产的价值共创和利益共享。
4. 社区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增强农村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促进农村三产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可供评价的社区教育效果简述如下。
(1) 在人才培养方面,社区教育是否加快加强了农村专业技术、管理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致力解决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时的人才匮乏难题。
(2) 在技术创新方面,社区教育是否促成或驱动了良好的农村三产技术创新与集聚,基本解决了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时,技术基础培育不够的问题。
(3) 在投资融资方面,社区教育是否拓宽了农村三产融合投资与融资渠道与规模,基本解决了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融资难题。
(4) 在利益分配方面,社区教育是否驱使农村三产融合利益更多地流向农民,代表农民大多数的利益共同体是否形成,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完善。
5. 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三产的深度融合需要高端农业人才、自主创新技术、良性资金融入、充足土地资源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支撑。但农村现行的人才、技术、资金、设施、服务基础等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严重制约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农村社区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帮助农村三产在人才、技术、产业上获得发展和突破,减缓、减小城乡差距的逐步扩大,形成上述关键生产要素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互补流动的动态平衡,构建利益共同体,不仅达到城、乡互补,共同进步,而且能够大力促进农村三产的深度融合和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早日实现。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重点课题(SCX23013),2023年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2023JSETKT063),常州工学院“金课”建设重点项目(xxjk2022-3),常州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项目(31020300100-23-yb-sfzy-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