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职学校管理的角度改善师生关系
Improv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anagement
DOI: 10.12677/ve.2024.135233, PDF, HTML, XML,   
作者: 陈晓玲: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 南充;杨月贵: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桃园初级中学,广东 佛山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校管理师生关系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chool Manage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摘要: 在日益庞大的中职学校队伍中,教师作为其中的灵魂人物,无疑是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和就业岗位的风向标,然而,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与学生友好相处,面面俱到的。因此,本文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中职师生互动的困境,提出如何构建和改善师生关系的管理办法,旨在帮助中职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加和谐的校园生活。
Abstract: In the increasingly large tea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 as the soul of them, are undoubtedly the vane leading students to the society and employment positions. However, not every teacher can get along with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iming to help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a more harmonious campus life.
文章引用:陈晓玲, 杨月贵. 从中职学校管理的角度改善师生关系[J]. 职业教育发展, 2024, 13(5): 1480-1484.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5233

1. 引言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积极影响[1]。然而,中职学生常常面临来自社会的偏见,这些偏见可能源自对他们能力的低估和对他们潜力的忽视。社会、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家长往往对中职学生持有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在学术上不具天赋,生活上只要遵纪守法便足够[2]。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文献和观察生活,对中职学校管理的缺漏进行补充,希望能够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添砖加瓦。

2. 相关概念

2.1.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在学校既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由学校领导者、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学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作。它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估等环节,旨在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学校领导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更应深刻理解自己作为教育者的特殊社会角色和责任[3]。学校领导要努力了解教育对象、社会发展方向及社会需求,以引导教育对象。同时,督促教师和班主任制订工作计划,因为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对学校的适应能力,中职学校应注重两个要点,即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学校的适应性。学校必须吸收有效、先进的管理制度,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心理、经济消费等方面,因为创建和谐校园可以直接和间接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2.2. 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教师的教学活动离开学生的学习活动时,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失去了沟通和教学的本质。当学生的学习活动离开教师的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变成了自学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毫无意义。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和学生互动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了建立和谐的教师关系,必须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流两个方面对教师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估。简单地说,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标准应该是,老师在课堂外还愿意多与学生沟通,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学校的氛围中学习更有探索精神,也更有满足感。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相互欣赏,积极与他人交流。本研究中的和谐师生关系主要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去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听从教师的指示,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实现目标。

2.3. 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中职学校的教师指导和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必备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中职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双向互动教学活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时,主要面向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未直接进入普通高中的青少年学生[4]。这些学校紧密对接劳动力市场的具体需求,精心设计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通过专业对口的技能培训,中职教育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通往高等职业教育的坚实基石,确保了人才的有效培养与输送。

3. 中职师生互动的困境

3.1. 学校教育氛围不浓厚,实训基地建设跟不上时代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环境中,学生通常展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这被视为中职教育的显著优势[2]。然而,这一优势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实训设备条件的限制。如果实训设备不能与时俱进,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那么它将成为制约学生能力发挥和技能提升的瓶颈。据观察,许多中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因资金和师资的不足,其设备资源质量并未得到充分保障。这种现状不仅限制了学生技能的有效训练和提升,而且可能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教育氛围的不浓厚和学生对教师教育理念及方法理解的不足,也导致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障碍,这在学校的日常行为管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4]

3.2. 教师安于现状,教学质量难提升

在当前中职教育体系中,教师队伍的构成和专业发展状况对教育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据研究显示,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众多,而教师队伍相对老龄化,其中以中级职称教师为主体,高级职称者相对较少。这种职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空间[5]。由于职称结构的限制,许多中职教师可能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这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可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甚至表现出一种被动的教学态度,即所谓的“佛系”状态。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6]

3.3. 学生学习基础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普通高中往往优先选拔优秀生源,而中职学校则面临着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7]。由于中职学生在成绩上可能不如普通高中学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加之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些外部因素可能会加剧学生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从而导致他们对学校和自身能力感到失望。这种情绪和态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能对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可能会因为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失望,而不愿意与教师建立积极的关系,这无疑会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构成障碍。

4.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4.1. 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相关教育资源建设

学校管理层是学校体系的核心,负责制定总体方案并进行协调。他们应该遵循教育部的指示,在必要时对教育基础设施进行改善,为教学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以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技术支持的氛围集中体现了教育技术学维度对师生互动的要求,最基本和常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多种形态的呈现,视频、音频等丰富了学生的认知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前期的预习工作、课上的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都有技术支持。在线资源分享也为师生间信息交换共享提供了条件。所以,技术支持的氛围全方位体现了教育技术学维度对师生互动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资源丰富、认知途径多样、教学内容呈现生动等特征,对于激发学习动机也有重大的意义,反映了学习科学对兴趣与动机的要求。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可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与学的效益。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学校管理层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这可能包括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逐步构建一个更加积极、有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师生共同参与课内外活动

学校必须是一个关心人的社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学校出于价值观和安全管理的需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发放试卷测试教师的行为是否得当,组织教师相互讨论学生时代老师做过什么伤害自己自尊心的行为举止,从师师互动过渡到师生互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否已过关,有则改正,无则加勉。

开设课内外活动,培养教师与学生情感,一方面,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表达自己的权利,教师通过正面激励和合理的纪律措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检验效果,比如校园文化节、美食节、公益组织宣讲会等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在这些富有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活动中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并完成任务,得到好评与劳务报酬,实现价值,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推进师生关系的良好构建。

4.3. 成立就业社团,着力提升内容的专业性

学生社团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补充教育形式,即“第二课堂”,其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搭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于课堂教育的辅助与补充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肯定。此外,学生社团在学校文化塑造、德育教育工作深化以及促进学生创业与就业等方面,亦展现出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可以成立由教师带头,学生干部和一个班至少有一名学生是社团成员的社团,其他同学如果有就业方面的疑惑可以询问,就业社团定期开展“五险一金知识会”,“求职简历我会写”等活动,比如,美甲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美甲职业工作方面的客户服务营销活动,护理和幼教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急救知识的交流互动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社团活动中扩展就业参与感、帮助中职生增长就业知识的同时,规划就业生涯,对自己清晰定位,提升自我认同感。中职学校大多数开设了教育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却忽视了学生走上就业岗位的工作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激发。因此,学校在社团的建设管理中,一方面要完善社团的外部保障,即学校既要有明确的建设共识和明确的发展规划,又要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科学的激励制度,还要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对社团活动进行精心指导、设计高效可行的计划。另一方面,激发社团的内生力量,即学校要明确学生在社团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社团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管理,倡导健康的社区文化,提升社区的感召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完善社团活动平台。

4.4. 增加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完善中职教师薪酬管理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个是“薪酬制度”因素,低收入不仅来自于学校内部的横向比较,也来自于同类学校与公立学校的纵向比较,是教师反映离职的普遍因素。第二个因素是“福利待遇”,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重视。与公立学校相比,学校在“五险一金”和“节日补贴”方面的竞争力明显较弱,这成为教师流失的特殊因素。第三,与公立学校“体制内差异”和“教师培训”因素导致技校教师职业发展有极强的限制,而学校缺乏有针对性、有效的专业培训则增加了教师流失的可能性。第四个因素是“激励制度”因素,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常见因素。基于考核指标、考核方式和激励方式的独特性,教师会因为激励不符合主观预期而选择离职。第五是“绩效考核”因素,这是教师离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考核的不完善,考核结果缺乏相应的“可信度”,导致教师对绩效考核的不满。第六,“社会声誉”因素。对于私立学校来说,社会声誉往往成为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社会声誉一般来自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也来自于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视程度。第七是“人际关系”因素。部分教师认为中职学校人际关系比较复杂,这与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密切相关。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社会服务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同时,要重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相关支持力度的投入,并积极鼓励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以及具备精湛技艺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职务,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学校的教学资源及教学质量。影响教师队伍是否有优质人才的因素有很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服务功能,要树立薪酬管理理念,出台指导学校薪酬改革的文本教育,为学校薪酬改革搭设配套平台。同时,要深化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学生“三支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

5. 总结

本研究针对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与管理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管理策略和实践措施。文章首先指出了中职学校在教育氛围营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包括加强学校技术支持、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成立就业社团以及完善教师薪酬管理等。这些策略旨在从多维度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职业成长。总结来看,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我们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入手,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努力,我们可以期待中职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 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综述[J]. 教育导刊, 2012(6): 47-49.
[2] 张建人. 中职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33): 5-9.
[3] 陈玉琨. 当代中国学校管理改革的走向[J]. 教育研究, 2010(1): 4-9.
[4] 黎玲. 新时代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10): 85-88.
[5] 任占营. 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意义、政策路径和成效表征[J]. 职教论坛, 2021, 37(8): 14-20.
[6] 裴乐. 中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3.
[7] 雍莉莉. 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23(11):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