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视《西游记》英文版字幕翻译研究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Vers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摘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英语影视作品通过字幕和配音进入英语市场。字幕翻译不仅需要精准传达原文的内容,还要考虑观众的文化背景、认知习惯和观影体验。因此,字幕翻译需要在忠实原文和适应目标观众之间找到平衡。本文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从文化、内容、语境与表达四个层面研究《西游记》的字幕翻译。通过这四个层面的分析,本文希望揭示字幕翻译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总结出有效的翻译策略,以期对其他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non-English films and series are entering the English-speaking market through subtitles and dubbing. Subtitle translation not only requires accurate conveyance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but also consideration of the audience’s cultural background, cognitive habits, and viewing experience. Therefore, subtitle translation need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fidelity to the original text and adaptation to the target audience. This paper employ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from four perspectives: culture, content, context, and expression. Through these analyses, the paper aims to uncover challenges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to outline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insights for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other film and series works.
文章引用:牛亚倩, 李丽华.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视《西游记》英文版字幕翻译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9): 422-42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9806

1. 引言

影视作品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西游记》是由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等主演,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等担任编剧的古装神话电视剧,于1986年02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1986版《西游记》是中国经典文学在影视界的代表之一。央视制作了其英文版,这进一步帮助了《西游记》在国外的传播。影视字幕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纽带,是增强传播中国文化能力的重要部分。字幕翻译的成败往往决定着一部影视作品在目的语国家的接受效果。如何产出非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影视作品由动态画面、背景音乐、字幕等元素组成,是一个多模态的载体。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克服传统话语分析中以语言为唯一研究对象,忽略了图像、声音、颜色以及语气等非语言层面意义表现形式的局限性。

本文选取1986版《西游记》英文版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分析其字幕翻译,旨在探讨字幕翻译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这种分析,观众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该影视作品,从而更好地传递观点和表达含义。

2. 文献综述

2.1. 多模态话语分析

国内学者在多模态话语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涵盖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多模态话语社会符号学分析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依托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张德禄[1]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尝试建立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探讨了非语言模态的语法结构的构建、语法结构与语篇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法结构如何体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汪燕华[2]通过分析Halliday和Kress的符号学理论,探讨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符号学基础,指出多模态语篇研究是以语言研究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此外,多模态话语分析也可以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多模态隐喻视角。赵秀凤和苏会艳[3]阐释了多模态隐喻性话语整体意义的认知构建。李毅和石磊[4]通过综述多模态隐喻的定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探讨了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多模态话语的两个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是具有互补之处。正如张德禄和郭恩华[5] 表明这两个研究视角在理论范式上可相互连接,在话语分析实践中可相互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有力地促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

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看,应用研究包括不同语类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多模态话语在教学中的应用。叶起昌[6]关注多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选自人民网的实例,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超文本的多语式,阐述了图文之间的表征意义以及观察者与图像之间的社会关系。王梅[7]基于多模态探讨了高校应如何改革综合英语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读写能力,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学习兴趣,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教学目的,论证了多模态对培养高校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吴安萍和钟守满[8]选择了图文关系语篇,以视觉语法和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西方报道的政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其如何向世界传达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以及视觉元素与语言元素之间如何通过互动构建意义,揭示所报道国的形象。李泽芳[9]以淘宝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多模态话语的动态语料为研究对象,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视觉语法理论,分析直播带货过程中语言和图像等非语言模态符号的匹配运用,探讨了多模态话语手段在拉近社交距离、激发消费意愿过程中的规律性表现。

2.2.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字幕翻译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语言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翻译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并取得了巨大进展。雅各布森是最早尝试用多模态定义翻译的翻译理论家之一,他提出的“符际翻译”可以说是多模态翻译的里程碑。Boria & Tomalin [10]指出,以语言为中心的翻译活动应考虑多模态维度。换言之,翻译研究应与多模态理论相结合。多模态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应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尤其是涉及多模态元素的文本类型的翻译研究。

如今,许多学者倾向于在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中使用多模态分析方法。吕健和吴文智[11]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四个方面分别对《金陵十三钗》电影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张曼[12]在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依据Martinec和Salway建立的图文关系分析模式,通过分析字幕与影像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伍钢[13]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出发,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对本土题材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字幕翻译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

2.3.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浓厚异域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东方世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有学者从典籍翻译的角度研究了《西游记》的英译本。罗娜和陈亚杰[14]以詹纳尔的《西游记》英译本为例,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出发,探讨译者如何有效采取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做到指称意义的准确传递、言内意义的巧妙再现以及语用意义的忠实关照。王伊然和王启龙[15]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以及交际维度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余国藩对《西游记》中诗歌的翻译。“忠实”一直以模糊、多义且演化的样态主导着翻译实践与研究。刘深强[16]则是指出《西游记》英译者余国藩关于翻译的思与行之道,为我们研究忠实翻译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解析了余国藩奉行异于其他译者的求真务实原则。朱嘉春和罗选民[17]对《西游记》节译本之代表蓝诗玲的英译本进行了细读,分析了译者蓝诗玲运用译述的翻译策略,产出了面向英语世界读者且广受其赞誉的译本。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选择研究《西游记》的不同英译本,旨在深层解读我国的典籍翻译,让不同读者更清楚地理解典籍的涵义,从而促进中国典籍文化更好地走向海外。然而,很少有学者研究《西游记》影视的英译版。影视改编的《西游记》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多模态资源,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择影视《西游记》英文版为研究对象,以其英汉字幕为语料,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从不同层面分析影视《西游记》的字幕翻译。

3. 理论基础

张德禄[1]对多模态话语研究动态进行了简单述评,随后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尝试建立了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该框架主要由四个层面的系统及其次级范畴组成,分别是: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文化层面是使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分析话语中显现的文化符号、象征及文化价值观念等元素,以及它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语境层面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所决定的语境因素,分析话语的具体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内容层面包含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研究话语所传达的具体内容。表达层面是指媒体层面,是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

4. 影视1986版《西游记》英文版字幕翻译

本文将选取该影片中猴王初问世、大圣取兵器、大圣闹天空三个片段的字幕翻译,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进行分析。

4.1. 文化层面

国产影视作为展示我国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影视翻译工作者不仅需关注翻译原则和策略,还应重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例1. 中文:法名悟空 英文:a dharma name called Wukong

祖师为孙悟空取法名时,考虑到在中国,法名是出家僧尼或道士另起的名字,是佛教的一种称谓。在英语中,佛教的教法和一切事物可以称为“dharma”。由于中国和西方在佛教文化方面的不同,译者在翻译时选择了与不同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使得目标语言的观众更能理解其意义。

例2. 中文:上仙 英文:exalted immortal

孙悟空去找东海龙王寻求合适的兵器,东海龙王称呼孙悟空为上仙。在中国,天上的神仙通常被称为仙人,这属于本土信仰。而在西方,人们的信仰更倾向于神。因此,译者在翻译“仙”时选择了英语中的“immortal”,这一选择体现了中西方信仰上的差异。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译者采用了归化策略,选择了更容易让目标语言观众理解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文化,同时传递了文化信息,促进了文化交流。

4.2. 语境层面

在具体的语境中,语境因素包括话语方式、话语基调和话语范围,对交际起到了制约作用[1]。翻译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语境因素,不仅包括情境语境和上下文语境,还需考虑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

例3. 中文:齐天大圣 英文:the Great Sage Equaling Heaven

玉皇大帝对孙悟空想要成为齐天大圣感到惊讶。孙悟空心怀雄心壮志,希望取代玉皇大帝,掌握天界的主导地位,显示出他渴望与玉皇大帝享有相等待遇和地位的愿望。译者根据孙悟空追求像玉皇大帝一样统治天界的情节,将“齐天”翻译为“Equaling Heaven”,生动地体现了孙悟空的雄心壮志,使得外国观众能够清楚感受到孙悟空的抱负和野心。

例4. 中文:我的仙丹 英文:My immortality pills

太上老君突然想到孙悟空可能会偷吃他的仙丹。这种仙丹指的是能使人长生不老的药丸。因此,译者将其翻译为“immortality pills”,意即永生的药丸,这样一来,外国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仙丹的含义及其功效。

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接近目标语言的观众。译者考虑了字幕翻译中的语境因素,使译文更具体、更有意义,帮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影视中特有的人物和物品。

4.3. 内容层面

张德禄[1]在内容层面上将其分为话语意义和形式两个层面。前者包括人际意义、谋篇意义和概念意义,受话语方式、话语基调和话语范围的限制。形式层面则涉及不同模式的形态及其联系。由于篇幅和时长的限制,影片的字幕翻译应尽可能简洁、清晰,使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例5. 中文:弟子是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英文:I am from the Water Curtain Cave on the Mountain of Flowers and Fruit.

当孙悟空去拜师学艺并向祖师介绍自己时,在汉语中,“人氏”指某人的籍贯。英语中对应的词可以是“native place”。为了简洁清晰地表达,译者选择了“be from”来翻译“人氏”。对于“花果山水帘洞”的翻译,译者则采用了直译,这有助于外国观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影片中介绍的人物信息。

例6. 中文:如意金箍棒 英文:As-You-Will Gold-banded Cudgel

“如意金箍棒”是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取得的兵器。译者为了让外国观众直接理解“如意金箍棒”的概念意义,选择了直译的方法。在英语中,“As-You-Will”可以理解为“如你所愿”,从而对应于“如意金箍棒”中的“如意”。而“Gold-banded Cudgel”可以解释为“镶着金边的短棒”,进而对应于“金箍棒”。

译者巧妙地运用了异化和归化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同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和句子,帮助目的语观众跨越语言障碍,更好地理解影视内容。

4.4. 表达层面

根据张德禄[1]的观点,语言传播信息主要通过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两种媒介进行。影视字幕属于书写符号,翻译成的译文也是以书写符号的形式呈现。优秀的翻译结果能够有效增强影片的观赏效果,与电影中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相辅相成,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信息。

例7. 中文:你这猴子,竟敢冲撞师父。 英文:You cheesy ape, you’ve offended Master.

弟子在影片中对孙悟空冲撞师父后怒气冲天。译者巧妙地将“猴子”翻译成了“ape”,这个词在汉语中指猴子的祖先——猿。这种表达生动有趣,有效地传达了弟子对孙悟空的不满和愤怒。此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省略了前半句的谓语,保留了弟子辱骂孙悟空的主要信息。这种处理更好地体现了弟子的情绪反应,更有效地传达了其对孙悟空冲撞师父的不满和愤怒。

例8. 中文:小小妖猴,能成多大气候。 英文:He is just an insignificant monkey fiend.

在另一场景中,太白金星为了避免惹怒玉皇大帝,嘲讽孙悟空是个不成气候的妖猴,表情非常不屑。汉语中的“成气候”意为“有出息”,指出孙悟空不会有多大成就。太白金星对他无视如此明显。译者选择了“insignificant”,意为“无足轻重”,生动地体现了金星对孙悟空的轻视态度。

这位译者运用了省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使得字幕简洁易懂。同时,译者抓住了主要信息,有效地传达了原文的核心意思,帮助目标语观众迅速理解影片情节。

5. 结语

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国产影视作品走向国际舞台,字幕翻译也因此显得愈加关键。作为中国典籍的影视版本,《西游记》同样向全球传递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选取影视《西游记》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分析了其如何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不同层面进行字幕翻译,探讨了字幕翻译工作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研究发现,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者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及省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均符合字幕翻译的口语化和简明扼要原则。由于本研究仅选取了影视中的三个片段进行分析,其他可能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希望能为广大电影字幕翻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 6(1): 24-30.
[2] 汪燕华.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社会符号学理据[J]. 外语学刊, 2010(6): 145-147.
[3] 赵秀凤, 苏会艳. 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18-24, 30.
[4] 李毅, 石磊. 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隐喻研究的新方向[J]. 外语电化教学, 2010(3): 47-49, 56.
[5] 张德禄, 郭恩华.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双重视角——社会符号观与概念隐喻观的连接与互补[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3): 20-28.
[6] 叶起昌. 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8(6): 437-442, 480.
[7] 王梅. 多模态与多元文化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 2012(1): 66-69, 80.
[8] 吴安萍, 钟守满. 视觉语法与隐喻机制的多模态话语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4(3): 23-28.
[9] 李泽芳. 网络直播带货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 文学教育(下), 2022(1): 173-175.
[10] Boria, M. and Tomalin, M. (2020) Translation and Multimodality: Beyond Words. Routledge, 1-23.
https://doi.org/10.4324/9780429341557-1
[11] 吕健, 吴文智.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 2012(4): 36-38.
[12] 张曼. 多模态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基于图文逻辑语义关系的研究[J]. 济宁学院学报, 2018, 39(2): 70-74, 79.
[13] 伍钢.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字幕翻译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5): 509-515.
[14] 罗娜, 陈亚杰.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典籍英译研究——以《西游记》英译本为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2, 30(4): 58-64.
[15] 王伊然, 王启龙.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西游记》余国藩英译本诗词翻译探析[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0(2): 58-65.
[16] 刘深强. 忠实之道的译者行为批评解析——以余国藩英译《西游记》为例[J]. 外语教学, 2022, 43(5): 96-101.
[17] 朱嘉春, 罗选民. 《西游记》蓝诗玲英译本中译述策略的运用——兼论译述对典籍外译的意义[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 45(3): 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