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与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ve.2024.13524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董一林: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就业与创业优化对策Rural Revita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摘要: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及各地区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条例,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之中。文章将大学生人才发展置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现状、意义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state and various regions have issued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encourage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ur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talent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alyzes in detail the current situation, significance, and difficultie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文章引用:董一林.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与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 职业教育发展, 2024, 13(5): 1553-1558.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524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战略的制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描绘了开创新事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1]。这项措施不仅能推动当地产业的增长,还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制约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需要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支持,从而来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1) 就业创业环境有所改善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总体就业创业环境逐步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扶持和各种政策的出台,各地区在就业创业的条件、人们对创业的意愿、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社会文化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迅猛的进步。不仅包括政策支持、金融扶持,还涵盖了创业指导、市场资源等多方面的辅助,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为大学毕业生返回家乡进行自主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和环境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这些进步不仅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他们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2) 乡村青年人才大量流失

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不足,以及教育和基础设施资源匮乏,导致大量年轻人流向城市寻求更好的职业和生活条件。这种现象加剧了乡村地区的人才短缺和经济活力不足。乡村教育资源匮乏也加剧了这一问题,许多乡村地区的教育设施老旧,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这使青年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机会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他们更倾向于迁往城市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3) 高校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压力加剧

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34万,2020年为874万,2021年为909万,2022年为1076万,2023年为1158万,2024年为1179万,较上年增加21万[2]。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市场上的就业岗位供给却未能同步增长。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许多行业面临裁员或招聘冻结,导致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当大学生走出校门迈向社会求职时,不少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际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4) 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回乡就业创业对大学生极具吸引力,选择回乡进行就业创业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这不仅是大学生们的职业选择,更是一种对家乡、对社会、对自己未来的积极回应和实现。随着政府对农村发展投入的增加和扶持政策的实施,农村就业环境的逐步改善优化为年轻人在家乡实现梦想提供了有力支持。各级政府通过实施减税政策、提供就业创业补贴、加强贷款支持等多种措施,积极支持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见表1,降低了大学生创业门槛,使他们创业更加便利,还为其减轻了初期财务压力,如各地推行的高等人才安家费等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5) 新兴产业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机会的增加

随着乡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乡村就业创业机会的增加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诸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为返乡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和创业机会。这些新兴产业不仅有效利用了乡村资源,还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大学生的返乡就业创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大学生在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实践经验的获取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农村高校和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市场指导等方面的联合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和资源保障。尽管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享有许多有利条件和资源支持,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创业资金的筹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技术创新的推广应用以及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稀缺、竞争激烈等问题仍然限制着他们的就业前景和创业进程。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需社会共同努力为其提供更多支持。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农村创新活力,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Table 1. Related policies for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2019年6月6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72号)

2020年7月2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发布就业补贴类政策清单及首批地方线上申领平台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44号)

2022年3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2〕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2〕13号)

2023年3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 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国办发〔2023〕11号)

2023年6月27日

《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5号)

2023年7月28日

《关于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23〕75号)

2023年12月20日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回归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学生的返乡不仅带来了专业知识,还引入了现代管理、营销及科技应用的新理念和方法,这些都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政策支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乡村就业创业的机会和潜力。这些回乡创业者不仅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动能,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对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4.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困境

1) 家乡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大学生返乡意愿不足

返乡的意愿不仅依赖于经济条件,而且还受到了社会的深刻的文化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城乡发展差异,进入城镇就业是乡村大学毕业生实现社会阶层跃迁、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途径[3]。随着城乡统筹的深化,尽管城乡收入差距在显著缩小,但城镇的高质量生活仍吸引着许多高校毕业生留在城市。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理论与实际脱节、应用技能不足及“高分低能”等挑战,农村现如今提供给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对于技术的要求较低,大多都为村级干部等岗位且与大学生的专业不对口,也没有名校毕业的准入门槛。因此,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些岗位无法发挥他们在高等教育中所获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此外,许多学生受到家庭和朋友的影响,认为返乡就业创业会显得没有面子,甚至没有前途。在个人价值实现和经济追求方面,农村地区往往无法对大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大学生返乡意愿不足。

2) 农村地区经济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向城市集中

农村地区经济吸引力较弱,许多农村企业无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和职业发展前景,导致人才流失向城市集中。首先,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及城市。城市拥有更为发达的基础设施、更丰富的就业机会以及更高的薪资水平,这些都使得城市在经济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对而言,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职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上都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大学生对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缺乏足够的兴趣。

此外,城市中存在着更多的创新和创业机会,能够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和职业成长空间。而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或低端制造业,缺乏对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这种差距使得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更高收入的城市。由于农村地区在经济水平和职业发展上存在的这些限制,吸引优秀大学生的难度自然增大。

3) 大学生返乡创业缺乏融资支持

尽管农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机会和潜力,但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创业项目的融资审批往往较为谨慎且流程繁琐,这使得许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望而却步。此外,农村地区的融资环境相对不成熟,缺乏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项融资政策和支持机制。以电商助农为例,尽管目前对资本需求较低,但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须在生产、营销、物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加强品质控制,这些方面的投资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技术和管理的持续创新,以确保整个运营链条的高效运转和服务质量的提升[4]。大学生自身在创业初期往往缺乏足够的信用记录和抵押物,这也增加了他们获得融资的难度。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如特殊金融支持计划、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专项扶持基金,旨在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但实际操作中,资金短缺仍然是主要障碍。因此,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创业规模和速度,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具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因资金问题而夭折。

4) 政策支持不够,政策宣传有待加强

在促进返乡青年就业创业过程中,各级政府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和实践者。当前,政府尚未全面思考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方向,支持措施大多停留在切入点和最终目的阶段,与返乡创业相关的优惠措施则相对滞后,常常是应激性制定。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支持性政策多集中于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政策覆盖范围较窄,导致政策效应不均衡,农村创业者难以享受到同样的支持和保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技能受限,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导致措施常为模仿,缺少明确的责任主体,影响了实施效果[5]。此外,由于高校、政府之间存在着沟通与对接不够、缺乏相关企业的知识等问题。如高校在培养学生和开展科研时,往往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难以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企业在参与政策实施和创业支持时,可能对政府的政策导向和高校的科研成果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导致政策和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当前,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政府在指导和推进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缺乏有效制度,未能有效发挥作用[6]。这导致大学生在返乡就业创业时难以获得到全面、及时、系统的支持和指导。尽管中央和地方相继推出了多项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和城镇建设的政策,但政策宣传仍显单一,覆盖面不广,未能深入到每个人心中。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对高校毕业生加大政策宣传,促进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从而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优化对策

1) 加强就业服务系统建设

除了少数出于对家乡建设热情和责任感而回乡的大学生,多数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回到家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提升农村就业创业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农村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以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这就需要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颁布具体法律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全面支持,为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乡镇政府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吸引力、采取更多措施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应当持续增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资本扶持,以此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2) 加强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教育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教育的开展较为有限,尤其在返乡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体系仍不够完善。高校需开发针对返乡就业创业的具体课程和教育引导,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高校可以依托专业特色和优势来调整专业结构以促进乡村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增强其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的目的。通过对课程设置和实践教育的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发展的需要。如高校针对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专业,可以开设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管理、农业工程等专业课程,培养具备现代农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还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如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进行实习和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乡村的实际需求,并掌握解决乡村农业问题的技能。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满足乡村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还能为大学生的返乡就业创业之路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 建立有效的人才共享机制

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提供实习机会,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就业优先支持。同时推动跨区域人才流动,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和加强实践教学、科研合作,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资源和发展机会。此外,企业和高校可以建立更紧密的人才共享机制,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以及科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

4) 加强政策支持

应加强对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财政支持,提供多种形式的资助,包括创业补贴、贷款支持和担保服务,以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资金问题。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创业者在初期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并提高创业成功率。可以设立专项创业补贴,用于支持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的设备购置、原材料采购以及运营开支。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低息或无息的创业贷款,并简化贷款审批程序,使资金更容易到达有实际需求的创业者手中。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创业者的资金压力,可以设立创业担保基金,帮助返乡大学生获得必要的银行担保,从而增加其融资的可行性。这种担保服务不仅可以减轻创业者的财务负担,还能提高他们的信贷额度,支持更多的创业项目顺利启动和运营。通过这些综合性财政支持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激励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回乡创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6. 结语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仍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就业服务系统建设、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教育、建立健全人才共享机制来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工作环境,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

武汉工程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与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项目编号:CX2023463)。

参考文献

[1] 李怡. 高校农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77): 24.
[2] 新华社. 从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曲线看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EB/OL].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12/content_6918995.htm, 2023-12-07.
[3] 刘涛.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湖北大学, 2019.
[4] 罗晓林.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困境及对策[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17(6): 117-120.
[5] 潘伟男, 邓水秀, 张燕琴, 李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探究[J]. 智库时代, 2018(23): 25-27.
[6] 林龙飞, 陈传波. 返乡创业青年的特征分析及政策支持构建——基于全国24省75县区995名返乡创业者的实地调查[J]. 中国青年研究, 2018(9): 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