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外文学作品中吝啬鬼形象对比分析——以“严监生”与“葛朗台”为例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Scrooge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Corpus—Taking “Yan Jiansheng” and “Grandet” as Examples
DOI: 10.12677/ml.2024.129809, PDF, HTML, XML,   
作者: 欧阳汐昱: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语料库人物形象吝啬鬼Corpus Character Image Scrooge
摘要: 将语料库语言学与文学作品结合是近年来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对中西方两大“吝啬鬼”代表人物《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以及《欧也妮·葛朗台》里的“葛朗台”的搭配词和主题词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两位人物形象和塑造手法的异同,浅析中西方文化对“吝啬鬼”形象的影响。
Abstract: Combining corpus linguistics with literature study is a brand-new reg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utilized AntConc to analyze the collocations and keywords of the two major Chinese and Western “scrooge” characters, Yan Jiansheng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ism and Grandet in Eugène Grandet,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haracters’ images and shaping method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so a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the image of “scrooge”.
文章引用:欧阳汐昱. 基于语料库的中外文学作品中吝啬鬼形象对比分析——以“严监生”与“葛朗台”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9): 441-44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9809

1.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语料库语言学就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方法[1]。语料库检索软件也凭借其强大功能在自然语言处理、词典编纂、翻译学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近期在文学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语料库软件的使用为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人物塑造,作品主题等方面提供了量化依据[2]。如赵烨和李正栓基于自建语料库,观察邓恩诗歌中口语化的语言及对常规的偏离,从而总结出邓恩爱情诗的语言风格[3];徐效军和陶友兰通过自建语料库,对英译小说人物《蛙》里的“姑姑”的形象重构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份不同译文中“姑姑”的搭配词及其语义韵,发现译者在译文中调整了叙述视角、叙述声音和人物话语[4];丁有德借助语料库软件,分析主题词、搭配词以及词丛,更为直观地展现《双城记》复仇、人道主义以及仁爱的主题思想[5]。由此可见,将语料库技术应用于文学作品研究,可以从真实语料入手,借助实证研究中的具体数据,挖掘人工分析难以察觉的语言风格或是行文手法,从而更好地展现文学作品的特质和价值。但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作品分析或同一作品不同译文对比分析,较少有针对相同的文学形象进行中外文学作品对比分析。

世界文学史上有多个吝啬鬼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都对金钱有莫大的嗜欲。其中,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以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最为典型。虽然诞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伟大作家笔下的典型人物却有着惊人的异同,这反映出中西方某些共性和差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与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是刻画得非常成功的两个守财奴形象。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对于我们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塑造人物不同方式具有启迪意义。鉴于此,本文挑选出《欧也妮·葛朗台》英译版本[6]中描写葛朗台的语句和《儒林外史》英译版本[7]中描写严监生的语句,以此作为语料,自建语料库。通过主题词,与检索词“yen”和“Grandet”搭配的特殊动词,形容词的探究,对比分析两个吝啬鬼人物形象,以期解决:

(1) 严监生和葛朗台分别呈现何种形象?

(2) 两位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上有何异同?

(3) 中西方“吝啬鬼”形象差异为何存在?

2. 研究方法

Rimmon Kenan提出,人物塑造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指使用形容词、名词等直接点明人物特征,而间接法则通过人物行为、语言、外貌、人物关系等维度来描述人物形象[8]。因此,基于语料库的人物形象研究可根据词语搭配展开。搭配是某些词语与另一些词语同时出现或共现的关系,其与节点词搭配强度越高,越能体现节点词的某些特征和形象[9]

本文收集《儒林外史》与《欧也妮·葛朗台》的英译版本,并将其导入Emeditor中,搜索“yen”以及“Grandet”将与之相关的句子采集并除噪后,将文本分别导入treetagger3中,对其进行词汇标注。之后,分别对其词性筛选,得到“严监生”以及“葛朗台”形容词词表、副词词表、动词词表。通过对比分析两篇文章所得词表,本文将展现两位相似人物的不同之处。此外,借助AntConc软件,通过将自建严监生与葛朗台语料库与英语国家语料库(BNC)进行对比,凸显出与严监生和葛朗台相关的主题词,从而更为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塑造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主题词

AntConc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计算相对于参照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的观察语料库(observed corpus)中的主题词(key word)的主题性(keyness)。运用AntConc的Keyword List功能,以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作为对照,使用Chi-Squared (4-term) + Yates作为统计方法,得出严监生与葛朗台的主题词如下图1图2

Figure 1. Yen’s keywords list

1. 严监生主题词词表

Figure 2. Grandet’s keywords list

2. 葛朗台主题词词表

对“严监生”语料检索结果显示,语料库中10个最高频的主题词及各自的主题性以及频次(单位:次,下同)分别为:yen (13157.66, 41)、wang (5266.38, 17)、taels (2311.67, 8)、jen (1657.3, 6)、brothers (1362.59, 15)、concubine (1331.15, 5)、the (1331.15, 5)、ancestor (58.16, 6)、chao (1006.39, 4)、silver (870.23, 12)。由此可见,严监生成为吝啬鬼这一人物形象主要由自己本身与财物之间的关系(taels、silver)以及自己与亲戚之间的金钱往来所体现(yen、wang、jen、brothers、concubine、teh、ancestor、chao)。这些主题词说明了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不仅只从人物本身出发,同时更多会注重于人物与其亲人之间的财物往来关系。其原因主要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儒学观念严重,严监生作为中国清代儒生之一,家庭观念对其影响很大,他主要注重于处理自己的亲族的关系以及亲族中所遇到的经济方面的困难。

Yen、Wang、Jen、brothers、concubine、teh、ancestor、chao这些词均代表了严监生的亲戚。在搜索与这些词相关的语境后,发现严监生经常给予这些人财物或是吃食。为了帮助哥哥摆平官司,严监生自掏腰包疏通关系。从不亏待自己妻子并且照顾妻子的娘家,即使是生重病也用名贵的药材给她治病,以及给妻舅大量银钱去摆宴席,给妻子用上好的棺椁,甚至在妻子病逝后,两位舅奶奶将其金银首饰一抢而空也未曾说什么。给儿子穿戴银项圈,给儿子吃肉。对比严监生平时都不舍得吃肉,生病也不肯给自己买名贵的药。这些都说明虽然严监生对自己平时生活节俭至极甚至到自虐的地步,但从不亏待亲族,说明此人仍有亲情人性的余留。此外,通过检索taels、silver这两个词的共现语境,发现严监生的财产去向除了亲戚之外,还有送往政府官员以求和平解决官司,减轻对自己名誉上的伤害,已经留存一些作为备用。这些都说明了严监生是一位胆小怕事的典型儒生形象。从后文中严监生临终托孤,恳求两位妻舅将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走科举之路。这说明严监生是一个被统治阶级捉弄的人,他靠惨淡经营、节俭来守财。他所留下的遗言除了挑掉一个灯芯外,便是封建儒生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加官进爵。

而对“葛朗台”语料检索结果显示,除去法语中表示先生、女士等称谓的词语以及代词之后,语料库中10个最高频的主题词及各自的主题性以及频次(单位:次,下同)分别为:grandet (9497.92, 284)、nanon (3086.4, 93)、eugenie (2952.16, 89)、saumur (1609.87, 49)、francs (1609.26, 50)、grassins (1240.79, 38)、nephew (1126.82, 43)、charles (987.94, 94)、cruchot (972.4, 30)、don (839.95, 34)。由此可见,葛朗台被塑造成吝啬鬼这一形象主要由自己本身的金钱支出(grandet, francs)以及动作描写(don),与仆人(nanon),与亲人(eugenie, charles, nephew),与生意朋友(grassins, cruchot)之间的金钱关系体现。这些主题词说明了西方塑造人物形象多从个人的行为动作以及金钱支出,附以与周围所有人关系包括与亲人、朋友、仆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来体现。其原因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对金钱的向往,使得葛朗台一家在当地有许多与生意上有往来的朋友的机会,自然塑造人物的方式也比塑造严监生的方式多。通过检索Grandet、francs的共现语境可以发现,葛朗台与法郎(francs)共现的句子有50处。葛朗台虽然拥有千百万家产但仍千方百计地节省家里每一笔开支,精确到每一分法郎,避免替哥哥偿还债务,并且从不请客。他通过一切方式敛财,完全不在乎他人看法,算计全城葡萄园庄主。他热爱、追逐金钱,连弥留之际都要让女儿把法郎铺在桌上,才能感到心安。

Don’t是葛朗台的口头禅,不论是在面对家人时或是生意场上的朋友时,“don’t”永远是他的保护牌。每逢生意场上探讨问题,他总装作口齿不清的样子,他也惯于应用四字口诀“I don’t know.”,从来不清楚告诉你“是”或“不是”,对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任何生意,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盘算半天。除开生意场上频繁使用的don’t,他在平时对家人、仆人也经常说don’t。常用命令句式的葛朗台,已然成为了一个专制独裁的刻板吝啬鬼的形象。

Nanon是葛朗台家中的仆人,从他开始用虚情假意雇佣了这位力气大却无处落脚的仆人Nanon时,单纯的Nanon就被他的谎言所骗成为了天下最卖力工作又忠心不二的奴仆。在Nanon与葛朗台的交流过程中,Nanon已跟这家人打成一片:格朗台笑,她也笑;她跟主人一起发愁、挨冻、取暖、干活儿。这说明葛朗台本人的奸诈与狡猾,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从而俘获一名忠实女仆的心。

Eugenie与Charles,一位是葛朗台的女儿,一位是葛朗台的侄子。葛朗台对这两人的态度几乎说明了他不具备一丝人性的温暖。葛朗台的哥哥因破产而自杀,本该由他去料理后事,抵偿债务,然而,他只是假惺惺地记下了债务,实际上是留给Charles去偿还。当女儿吩咐Nanon给悲痛欲绝的Charles做千层饼时,他气急败坏,和Nanon争吵起来。他给以泪洗面的侄子的安慰仅仅是一杯不值钱的红酒。在Charles出走前,他还接受了一贫如洗的侄子所赠的一枚金袖纽。这说明葛朗台对金钱的吝啬程度已经达到罔顾亲情与人伦的地步。

Grassins与Cruchot是能出入葛朗台家公馆的富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人,也是葛朗台所心仪的女婿人选之二。此二人不过是为了葛朗台的万贯家财而来,而葛朗台则一直在算计如何能将女儿嫁给一位得意夫婿,从而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在葛朗台的观念里,女儿的终身大事也不过是他敛财的工具。

3.2. 形容词

对《欧也妮·葛朗台》的检索结果显示,描写葛朗台的形容词按照频率排序前20由多到少依次为:(1) old、(2) grander、(3) good、(4) little、(5) own、(6) poor、(7) more、(8) young、(9) other、(10) last、(11) certain、(12) few、(13) whole、(14) first、(15) such、(16) able、(17) cold、(18) worth、(19) great、(20) long。

除去own、more、other、last等与人物形象关联不大的单词,以下着重分析“old, grander, good, little, poor, certain, cold”在文章中的功能。Old作为出现最多的形容词,在本文中多形容欧也妮·葛朗台为old man,起到了定位人物特性的作用。good频率排名第三,多在人物对话中出现,如:“good day, good night”等日常用语,但同时也用于描写葛朗台为“good man, good father”等,增添了文章的讽刺意味,反讽了葛朗台吝啬贪婪,他非但不是一位“good father”,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同意女儿的恋爱,断送了女儿的幸福,对她使用了刻薄专横的伎俩,还剥夺了她的财产。“good”还用于葛朗台自身夸张的语言,如他看到金钱,连连称赞道“very good”,通过人物对话,描绘了葛朗台见钱就眉开眼笑,无比贪财的形象。“little”此词在本文中同样多用于葛朗台的对话:“little girl”,他一方面显示出对女儿的百般疼爱,亲昵地称呼她,但在行动上却爱金更甚爱女,但在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他对女儿的疼爱,他虽然视财如命,但是他还是愿意为了放弃贵重的梳妆盒,反映出葛朗台复杂的人物个性。“poor”在文章中也用于葛朗台的对话,多形容葛朗台的妻子“poor dear, poor mother, poor wife”等,葛朗台虚伪刻薄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一边喊着“可怜的妻子”,一边将妻子折磨患病,不愿花钱给她看病,最终导致她的身亡。通过检索,也可得出葛朗台说话时也喜用“certain”这个单词,凸显了人物对话时笃定绝对的语气,起到了或求人信服,或表示态度的作用。“cold”抛除形容环境寒冷等,在文中多为叙述性描写,描绘了葛朗台的严峻冷酷:“cold and silent”。最后一次使用cold是出现在此吝啬鬼去世时,身体已然冰冷的凄惨景象,描绘出形似富翁、实如乞丐的葛朗台结局悲惨。

对《儒林外史》的检索结果显示,有关严监生的形容词按照频率排序前20由多到少依次为:(1) new、(2) great、(3) little、(4) next、(5) other、(6) red、(7) small、(8) big、(9) central、(10) few、(11) ill、(12) last、(13) lawful、(14) long、(15) more、(16) only、(17) private、(18) rich、(19) silly、(20) third。

与《欧也妮·葛朗台》相比,《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形容词使用方式明显不同。不像葛朗台中的形容词多为语言对话或者场景描写,中译英版本的《儒林外史》在形容词的使用上更多是事实性的描写,如“new”是写“new wife”或“new year”,great是“great hall, great thing”,“central”是“central hall”。“little”在文章的使用是“little land”用于严监生的对话,“我们家虽有些土地,但买猪肉太过奢侈”,显示出他的小气,对儿子也是极其节省的,即使是儿子生病,也只是买四钱的熟肉让他尝尝。“red”在文章中的使用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如描写严监生“red suit”、“red silk sash”一身红外套或红腰带,视觉化呈现人物形象。“rich”为人物定性,他是富有、家财万贯的,但与此同时又是吝啬节省的,令人啼笑皆非。

3.3. 动词

动词词表中,根据文本实际情况,删去be动词、said、told等研究价值较小的动词及have、would等语法性动词,筛选出两篇文本中,频率相对较高,且能体现人物性格,具有研究价值的特殊动词。利用Anctonc中Concordance和File View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出人物性格。

根据筛选,在《儒林外史》中与严监生相关的特殊动词和《欧也妮·葛朗台》中与葛朗台有关的特殊动词找出三组进行对比。

3.3.1. Invite

Invite一词在《儒林外史》中出现的频次为7次,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频次仅为1次。

首先,在《儒林外史》中,invite的语境如下:

(1) “A few days later, Yen Ta-yu invited the two Wang brothers to a feast to express his gratitude. When they made excuses and would not come, he ordered his servant to tell them that their sister was unwell and wanted to see them too.”

(2) Yen Ta-yu invited them into the front hall and offered them tea, then told a servant to inform his wife that they had arrived.

(3) “Presently a maid invited them to Mrs. Yen’s room, and they went in.” “Presently they were invited into the library to eat, but still they made no reference to the matter.”

(4) Presently they were invited into the library to eat, but still they made no reference to the matter.

(5) “In that case,” said Yen, who had been hoping for this, “I must invite my brothers−in−law tomorrow morning to settle the matter, in order that we may have witnesses.”

(6) “Accordingly, Yen Ta-yu sent to invite the Wang brothers to come early the next day.”

(7) “Give us a few more taels of silver, and tomorrow we shall act as hosts and invite over a hundred of your relatives to a feast.”

文本中invite的对象主要是严监生的两位妻舅。当严监生的妻子病危时,他邀请他们前来探病。从进门上茶、邀请进严夫人的房间、请客吃饭等情节可以看出,严监生对待自己的妻子和亲戚,仍是舍得请一杯茶和一顿饭的。他的吝啬主要针对自己及家中事务,面对外人和人情往来,他仍然大方。符合中国传统的“穷家富路”思想,也遵循了封建礼制中的待客之道。

在《欧也妮·葛朗台》中,invite一词仅出现一次:The creditor is a good deal like the sparrow on whose tail confiding children are invited to put salt。且这一次与葛朗台并无直接关联。书中有关欧也妮小姐生日宴的描写则是由客人们算准了葛朗台一家吃饭的时间,急急忙忙赶来。葛朗台对于客人们的早餐也只是吩咐几样便宜的菜,甚至认为做一个千层饼就要“毁掉自己的家”。invite一词在两个文本中的反差,很明显地体现出了严监生与葛朗台在对待客人、亲戚上态度的不同。

3.3.2. Cried

Cried一词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出现了17次,而在《儒林外史》中仅出现了一次。

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与葛朗台相关的情况有:

(1) “Excuse me, messieurs,” cried Grandet.

(2) “Who the devil is it?” cried Grandet.

(3) “It’s a theft,” cried Grandet.

(4) “By the shears of my father!” cried Grandet.

(5) “You have not got your gold!” cried Grandet.

Cried有哭、喊、叫的意思。文中老葛朗台多次大喊大叫,对他的妻子、女儿和仆人等态度十分粗鲁,会因为别人让他觉得自己损失了食物和钱而大怒,这说明他性格暴躁,情感外露,容易因小事而动怒。

而在《儒林外史》中,仅出现的一次为“Mr. Yen was acting as host in the great hall when his son’s wet-nurse burst in breathlessly, and cried,”“The mistress has passed away!”在夫人去世时,儿子的乳母都伤心大哭,可严监生却只是像主人一样站在大厅,毫无表情。在妻子病危时,面对两位妻舅,他也仅仅只是“said with tears”,向他们哭诉自己的不易。严监生在妻子办丧事时心中不想花钱,却又要遵循封建制度,顾及家中颜面,不得支出大笔开销,十分无奈。这也能反映出他内心被金钱腐蚀的冷酷。

同时,与遭遇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的葛朗台相比,严监生的情绪十分内敛,具有中国古人明显的“喜怒不形于色”的特征。这也是中西方一个明显的性格差异。

3.3.3. Give

首先,give在《儒林外史》出现了14次,主要搭配了钱、物等名词,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如下:

(1) He entertained them to a meal, gave them two thousand coins and sent them off. Then he hurriedly ordered a servant to ask his two brothers-in-law over to discuss the matter.

(2) Yen Ta-yu gave another fifty taels of silver to the Wang brothers, who then left, exuding righteousness from every pore.

(3) That was my first wife’s private property. It used to come every year just before New Year’s Eve, and I always gave it to her and let her do what she liked with it.

(4) As she was speaking, a cat under the table crawled up Mr. Yen’s leg, and he gave it a kick.

除最后一个场景与故事主干和人物性格关联不大外,从前三个语境我们可以看出,严监生在妻子病亡之时给了两位妻舅两千铜板、另外五十两银子。并且每年都会给妻子私房钱,让妻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里可以看出他并非时时刻刻都很吝啬,自己爱财如命,却会遵循封建制度,对亲人大方。尽管内心并非十分愿意,但却愿意为了亲情忍痛割爱。

而在《欧也妮·葛朗台》中,give共出现了37次,根据Concordance的功能,可以得知gave经常与never、refused to、seemed declare等否定词一同出现,表现出葛朗台内心十分不愿意给予他人财物,吝啬成性的特点。其中一次与“must”连用,是葛朗台对女儿欧也妮说“You must give me back your gold.”对于女儿梳妆匣上的金子,他如饿狼一般扑过去就再不肯放手,被女儿夺回后他命令女儿必须归还给他,贪婪、吝啬的本性毕露无疑,毫不掩饰。

4. 总结

通过对语料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严监生与葛朗台两大经典吝啬鬼形象的异同,而从中亦可以窥探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4.1. 二者形象异同点

严监生与葛朗台都十分贪婪吝啬,惜财如命。葛朗台会在乎早餐时的面包屑、严监生会在乎油灯里的灯芯。他们二人的吝啬早已跨越生死,深入骨髓,临终所想的都是与钱财相关的事物。

可是,严监生谋财,却并不害命。相反,他注重亲情,对亲人愿意慷慨解囊。但葛朗台会为了金钱对亲人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严监生遵循封建礼教,在必要时甚至为了亲情舍弃钱财,即使爱财也只是自己省吃俭用,儿子想吃猪肉时还是会买;但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守财奴,会克扣客人与女儿的食物,利用投资和高利贷敛财,丝毫不顾他人的利益[10]

4.2. 从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异同点

中国古代为封建制度,盛行科举。在《儒林外史》成书的年代,文人们崇尚通过科举做官,社会风气日益扭曲。通过经商致富为做官积累资本是当时盛行的做法。而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重视商业发展,以金钱至上,故而资本家们会因金钱泯灭人性[11]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书中人物的言行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文化重视大我和集体利益,西方文化则重视小我和个人利益。故而,严监生爱财,可只会牺牲自己,对待他人依旧大方。他顾及家族的名声与利益,大办丧事,对两位妻舅也赠银补贴,虽然心中未必愿意,但仍在表面上顾全大局,与亲友保持一个和谐的关系,也从、未因贪取财物而伤害他人。但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他的种种,均体现出西方文化中以个人利益为重的本质。与严监生的“节流”不同,他积极“开源”,为了金钱采取非法手段,不顾亲人的感受与利益。

第二,当时的中国文化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而西方的思想则日益自由。中国封建礼教中的重农抑商,让严监生对两位有功名在身的妻舅一辈子唯唯诺诺;受当时小农经济的影响,他生活恣睢、形象猥琐,却仍不敢忘记遵循礼制大办丧事,仍然重视亲友。可葛朗台冷酷无情,他没有受到西方所提倡的“民主平等”等正面思想的束缚,只是一味地贪图金钱,流露出病态的狂热与不近人情[12]

第三,中国文化内敛含蓄,西方文化外放张扬。受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影响,人们大多不直接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严监生在妻子去世时也没有表现得过分伤心,而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也多采用了侧面描写,借他人的言语与行为加以描绘。但西方文化中,在资本主义时期,人们强调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葛朗台性格急躁、对自己的吝啬、粗俗没有丝毫掩饰,作者也大多直接描绘,让读者直观地感受。

总之,严监生与葛朗台的形象,表面上存在着相同点,均是文学史上吝啬鬼的代表人物。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本质上,这是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所塑造的不同形象。严监生近乎苛刻的节约、葛朗台几近疯狂的剥削。所体现的都是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玉梅. 语料库方法下文学作品的人物性格解读——以《老人与海》主人公为例[J]. 英语广场, 2016(9): 34-35.
[2] 杨惠中. 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赵烨, 李正栓. 基于语料库的约翰·邓恩爱情诗语言风格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24(3): 34-39+113.
[4] 徐效军, 陶友兰. 基于语料库的英译小说人物形象重构研究——以葛浩文英译《蛙》中的“姑姑”为例[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4(2): 70-78+98.
[5] 丁友德. 基于语料库的《双城记》主题探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8): 21-24.
[6] de Balzac, H. (2002) Eugenie Grandet. A Penn State Electronic Classics Series Publication.
[7] 吴敬梓. 儒林外史[M]. 傅雷,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8.
[8] Rimmon Kenan, S. (2005) Narrati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ics. 2nd Edition, Routledge.
[9] 胡开宝. 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10] 彭江浩. 中西文化视野下的“吝啬鬼”——严监生与欧洲吝啬鬼形象之比较[J]. 平原大学学报, 2007, 24(1): 72-74.
[11] 田长元. 试论葛朗台与严监生[J]. 法国研究, 1993(2): 130-134.
[12] 赵利娟.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9(2):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