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Desig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摘要: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构建,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在于依据学情指导教学策略,并利用评价机制促进学习成效。此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可经由精心规划的任务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以及即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来具体落实。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培育框架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深入剖析了从任务设计、课堂活动到评估反馈三个维度,如何系统性地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建设,以期优化教学流程,提升学习效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learning-evaluation Integration model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lasses, as an innovative educational concept, is centered on gui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student conditions and using assessment mechanisms to promote learning outcomes. This model can be specifically implemented in the practice of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rough carefully planned task design, interac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immediate and effective feedback mechanis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deeply analyzes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ask design,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assessment feedback, and how to systematical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classroo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文章引用:张娇媛, 王爽.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9): 530-53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9655

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要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衡量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指标[1]。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学、学习与评估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方向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整合教学活动、学习过程和评估标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持续的评估来监控和调整学习进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通过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支持。此外,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阅读语篇进行活动设计,把教学评一体化落在实处。

2. 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综述

在探讨教育、学习及评价(简称教、学、评)的综合性研究时,国际视野下的多数研究起始于对教、学、评三者间一致性的深入探索。这一理念被引入我国后,不仅在理论架构上得到了深化与拓展,而且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其中明确倡导构建“教、学、评”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体系,我国的研究重心也随之发生了显著转移,集中聚焦于如何实现并优化这一“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2.1. 国外研究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掀起了对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热潮。国外关于教、学、评的研究首先是从一致性开始。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想法。Anderson学者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多维度考量,包括学习焦点、教学策略及评估标准三大核心要素。具体而言,学习焦点聚焦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策略则围绕如何高效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展开;而评估标准则旨在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达成度。此外,Anderson还着重指出了匹配性的重要性,即确保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运用及学习评价实施三者间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与连贯性[2]。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上逐渐聚焦于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流程中的核心地位。Cohen,S. A.深刻洞察到教学、学习成效及评估机制作为教学流程中紧密相连的三个关键环节,进而提出了“教学一致性”(Instructional Alignment)的核心理念,旨在强调这三者间的高度协调与统一[3]。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知名学者水越敏行于其著作《新学校教育语料库17:教育引导与评估的整合》中,率先引入了“教学评估一体化”的理念,该理念强调评估的成效应直接反馈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主张教学活动与评估过程应实现深度融合与相互依存[4]

在综合上述文献脉络的基础上,国外对于“教、学、评”三者的研究轨迹展现了一个清晰的演进过程:它始于一致性理念的提出,随后转向对教学评价功能的深度探讨,最终凝聚成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构建。此一体化框架尤为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估,以及教学过程本身的持续发展与优化,体现了对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的深刻洞察。

2.2. 国内研究综述

在深入剖析国内近二十载的相关学术文献后,笔者观察到,国内教育界对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探讨,其核心聚焦于两大维度:一是其深刻的内涵特性与本质解析,二是围绕该理念提出的具体实施策略与建议。这一分析揭示了学术界在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重点,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推动教育评价体系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陈娟(2010年)在国内率先倡导了“教学评一体化,评价驱动学习”的核心理念,她特别强调,评价作为一种即时且关键的教学调节机制,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即时性,更在于它应当无缝融入师生日常的教与学的交流互动之中,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教学、学习及评价三者间的紧密融合与相互促进[5]。卢臻(2016)通过引领教师团队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教学成效低下的根源,并着重指出,教学设计的精髓在于维系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流程以及评估体系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正是对这一核心要旨的精炼概括与深刻诠释[6]。随着“教学评一体化”研究领域的持续深化与拓展,广大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构建该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之中,同时,他们针对具体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实施策略与建议,以期推动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与升级。唐云波(2013)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评应从分离走向融合[7]。郑长龙(2018)立足于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视角,对如何高效贯彻并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8]。宋卫、丁亮及张顺清等人(2019)指出,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施层面,教学评一体化与逆向教学设计展现出显著的共通性。他们进一步阐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框架根植于“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规划教学活动”这一连贯且循环的三个阶段之中[9]

通过详尽的文献综述,可以清晰看出,国内外学者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普遍共识在于将评价与教学进程深度融合,并特别强调即时反馈评价的核心价值。尽管当前研究在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切入视角上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同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不容忽视。这一共识促使学术界逐渐从单一依赖终结性评价的框架中解脱出来,转而更加聚焦于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以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动态化。

3.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核心在于目标导向与评价体系构建,它深化了教学、学习及评价三者相互融合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该理念倡导先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随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个人经验进行深入剖析,最终依托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在实践中的实现。

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可细化为三大层面:首先,教学相长,即教学活动与学习过程的紧密结合,是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核心路径;其次,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旨在辅助师生精准定位学习进展,进而实施针对性地调整与优化策略;最后,一致性强调构建一个整合教、学、评的体系框架,通过三者间的协同进步,保障课堂教学成效的最大化。

因此,在秉持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英语阅读课堂上,明确目标是首要任务,它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精髓所在。同时,教师应当依据既定目标及学生具体学情,灵活选择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化。

4. 新课标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说明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要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开展评价活动时,教师不仅要说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还应给出活动评价的标准[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实施”部分明确提出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倡导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10]。“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学”主要体现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依据。教师要注重各教学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建立相互间的关联,通过评价检测教学,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的教育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评价,通过反馈和调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核心在于超越传统教学与评价的分割,使评价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的基础教育如何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评价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指导思想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成为了中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5.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高中英语课堂应用的意义

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深度融合,即教学评一体化构想,作为当代教育思潮的精髓,着重倡导将评估与即时反馈机制无缝衔接至教学流程之中,旨在优化教学成效并加速学生知识掌握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引入此理念,其深远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动态调整,通过即时反馈机制,教师能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需求。

2)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自主性,因为持续的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 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难题,减少无效教学时间,使教学更加高效且富有成效。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检测,也可以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评估,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促进了教育公平,通过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体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与指导,有助于缩小学习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不仅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更是推动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

6.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涵盖较长篇幅的语篇,教师应当依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并紧密依托语篇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全面审视与分析,从三个核心维度——What (文本主题和内容)、Why (主题和作者观点)、How (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解读语篇,这一过程旨在深入挖掘文本的核心主题,进而精准地设定并确立教学目标,以满足学术论文对逻辑严谨性和表达规范性的要求[11]。下面以北师大新版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第十一单元“Conflict and Compromise”中的阅读文章“Grandpa Arrested after One Shower Too Many”为例来研究。

【What】本单元的话题是“冲突与妥协”,在“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下,讲述了邻里之间矛盾的新闻报道。主要讲述了上下楼邻居Smith与James之间的矛盾。80岁的James夫妇住在30岁的Smith楼下,Smith在阳台上种了植物还养了鱼,导致James一家无数次被Smith家浇花和洗鱼缸的水淋湿。周六傍晚,James夫妇在阳台庆祝生日,而Smith从楼上倒了一大鱼缸的水,破坏了James的生日,James忍无可忍便提着拐杖上楼打了Smith的脑袋,结果Smith受伤,而年迈的James也因打人而被拘留。

【Why】作者希望借助这篇报道,引导学生多维度地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如冲突的原因,冲突双方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等),并基于对冲突的反思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学会和解,学会换位思考并恰当地应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学会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How】本文为新闻报道,具有鲜明的文体特点:1) 有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标题:2) 首段交代故事梗概,从第二段开始以记叙文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详细介绍来龙去脉:3) 叙述方式较为客观真实。

基于上述分析,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能够做到有以下五点:

1) 总结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对文章中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进行点评。

3)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矛盾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4) 流利运用与本文相关的词汇。

5) 了解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维持和谐关系的正确做法。

a) 学习理解类活动在课堂教学的推进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前一节课程中探讨的“冲突”主题作为切入点,辅以精心挑选的图文并茂素材,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感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好奇心。这一教学策略不仅促使学生主动调动起与冲突主题紧密相关的已有知识储备,还进一步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背景知识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成功地在课堂环境中营造了一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在教学的深化过程中,教师致力于辅助学生汲取新颖的知识养分,引导他们逐步构建起个人独有的知识体系网络。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还强化了其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Step 1: Lead-in:头脑风暴。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词汇描述如下图片。

Q1: What are they doing? (见图1)

Picture 1. Lead in

1. 导入

Q2: What are they fighting for?

Step 2:观察课本上的标题“Grandpa Arrested After One Shower Too Many”和图片(如图),预测文本内容,并回答问题(见图2)。

Picture 2. Predicting

2. 预测

Q3: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Q4: Why?

【设计意图】在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唤醒并激活他们围绕特定话题的既有知识储备,进而鼓励他们采取一种主动探索与求知的姿态,深入探索新领域。分析文章标题所蕴含的信息,能够启发多重见解与推论。随后,巧妙地利用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馈作为桥梁,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核心主题,以此为基础展开条理清晰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也确保了教学内容的自然衔接与深入。

Step 3:快速浏览第一段,找出主题句并回答问题。

Q5: What is the problem?

快速浏览剩下的部分,完成时间轴。并且在时间轴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复述(见图3)。

Picture 3. Mindmap

3. 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被鼓励聚焦于新闻报道的不同类别,迅速捕捉每篇报道的核心议题即主题句。随后,运用时间线工具对报道内容进行有条理地复述,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演进轨迹的理解深度,还能有效彰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多元化探索。同时,此方法积极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技能的双重提升,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b) 应用实践类活动。这一层次应聚焦学生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的能力。

Step 4: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呈现(pair-work),分析这个事件的原因。

Q6: What caused their conflict?

【设计意图】学生在研读并领悟此篇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整合新习得的词汇与既有的知识体系及迁移性知识,进而深入剖析事件的核心缘由,并客观评价事件中双方主体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此过程不仅促进了词汇的灵活应用,也加深了对复杂情境下问题本质的理解能力。

c) 创新迁移类活动。创新迁移类活动包括评价、推理、想象、创造等超越文本的活动。本课时着重聚焦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

Step 5:假设学生自己在真实的冲突情境中,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Group work)

Q7: If you were James, Laurene or Keith, what would you do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文本内容,旨在唤醒其内在的知识储备,进而促使学生在当前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语言技能进行迁移应用。为了增强学生的表达精准度与细腻度,教师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表达策略,这些策略有效助力学生更精确地阐述个人观点及情感倾向,实现了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深化理解与创造性运用(表1表2)。

Table 1. Teaching procedure

1.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Step 1

教师提问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are they fighting for?
引入主题。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进行
回答。

激发学生对于已有知识,以积极探究的姿态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能够检索已有信息并流利表达。

Step 2

教师呈现课本上的标题Grandpa Arrested After One Shower Too Many和图片,
引导学生预测文本内容。

阅读标题及
看图片预测
文章内容。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
处理信息的能力。

1) 能感知与理解图片、
文字等素材传递的意图与
情感态度等信息。

2) 能根据标题图片关键词等
信息,预测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Step 3

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找出主题句并获得文章的
故事线。

运用扫读技巧,寻找主题句,通读文章分析出故事的发展脉络。

锻炼学生对新闻报道文体特点的把握,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1) 能总结文章大意,
找出主题句。

2) 能通过快速浏览理解文章大意并通过扫读文章获取具体信息。

Step 4

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故事
主人公产生冲突的原因。

学生细读
文章,分析
冲突的原因。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词汇用来表达已有的知识,并迁移
知识。

能够根据文本获取多种信息。

Step 5

教师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
情境中,让他们针对出现的
冲突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进行
讨论,提出
建议,表达
自己的情感
态度。

锻炼学生的分析
能力,迁移运用
所学语言知识来
描述自己的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Table 2. Evaluation criterion

2. 评价标准

核心素养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语言能力

能感知与理解图形,
符号等素材所传递的意图与情感态度等信息

A

B

C

A

B

C

A

B

C

能概括文章大意,挖掘主题,
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及各段落与主题关系

能根据语篇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意图和态度

一周总分:

注:A = 3分,B = 2分,C = 1分。

7. 结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已实现了显著的优化与升级。然而,构建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并非一帆风顺,其必将遭遇诸多挑战与考验。在此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深入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主动担当,致力于当前教学方法的持续精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崭新探索中,教师应当坚定不移地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并将此理念精准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通过评价驱动教学、促进学习,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同时,教师应当不断深化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理解与学习,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成效总结,力求通过持续的教学优化策略,且需持续强化其评价观念,革新阅读教学观念,并致力于教学策略的优化升级。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环节,通过不断试错与反思,灵活调整与完善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推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飞跃,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L.W., Krathwohl, D.R. and Airasian, P.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Longman Publishing, New York, 232-259.
[2] Cohen, S.A. (1987) Instructional Alignment: Searching for a Magic Bullet.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6, 16-19.
https://doi.org/10.2307/1175370
[3] 水越敏行, 奥田真丈. 新学校教育全集17∙教育指导的评价[M]. 东京: 行政株式会社, 1995: 86-241.
[4] 陈娟. 澳大利亚: 教学评一体化 以评促学[J]. 基础教育课程, 2010(7): 61-63.
[5] 卢臻.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揭秘[J]. 基础教育课程, 2016(7): 8-11+28.
[6] 唐云波. 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化学教育, 2013, 34(6): 50-54.
[7] 郑长龙.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化学学习评价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11): 3-5.
[8] 宋卫, 丁亮, 张顺清. 基于新课标案例论“教、学、评”一体化操作[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9(5): 8-10.
[9]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0]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11] 王涛.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研究——以“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为例[J]. 校园英语, 2023(43):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