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微山湖,位于中国山东省微山县南部,是山东省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1]。微山湖与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首尾相连,水路沟通,合称南四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其中[2]。微山湖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游击队纪念碑底座上有3座年轻的铁道游击队队员雕像,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地区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微山湖文化,是以微山湖为中心,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它融合了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其中,红色文化,作为微山湖文化中最为耀眼的内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运河文化见证了古代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3]。而总的来说,微山湖文化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遗迹和革命传统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系。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子前来探寻历史、体验文化等。
微山湖文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渔家文化、红色革命遗址等为主要特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团结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风貌。这些文化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道德价值,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文化“两创”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对于微山湖文化而言,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4]。通过“两创”,可以使微山湖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爱国情怀等得以现代表达,增强其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同时,微山湖文化的“两创”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生动的案例,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微山湖文化与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契合点
2.1. 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微山湖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微山湖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豪感、建立文化认同感。首先,微山湖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学习微山湖文化,大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和这片土地的深厚历史渊源,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另一方面,微山湖文化是济宁市的一张名片,展现了这座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魅力。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深入了解微山湖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将其融入自己日常的生活当中。通过参与微山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大学生可以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学习中使大学生不仅仅是传承者,更是开拓者和创新者。通过微山湖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激发大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热情,激发他们对创新创造的激情,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微山湖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创新创造的激情,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同时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2.2. 历史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传承是微山湖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契合点之一。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担负着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6]。通过对微山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唤起大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微山湖文化蕴含着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爱国情怀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微山湖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底蕴,还可以让他们深刻领悟到祖国曾经的辉煌和艰辛。铁道游击队等革命队伍在微山湖地区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形成了独特的红色微山湖精神。通过学习微山湖文化精神,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为了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这种历史感和责任感将激励大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历史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是微山湖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历史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可以更好地运用微山湖文化资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3. 当代价值与社会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微山湖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更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发展需求。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推广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山湖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首先,微山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微山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理念,这些文化元素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和传承微山湖文化,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其次,微山湖文化的传统智慧与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互契合。微山湖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建设者,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而微山湖文化正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3. 文化“两创”视域下微山湖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首先围绕微山湖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探究“两创”视域下微山湖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以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实现微山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新时代微山湖精神的塑造为核心推动微山湖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其次是,文化“两创”视域下微山湖文化的传承路径。针对“两创”视域下传承微山湖文化提出合理的对策,主要有丰富“两创”视域下微山湖文化传承的形式,创新“两创”视域下微山湖文化传承的方法,加强“两创”视域下微山湖文化传承的保障机制建设。
3.1. 微山湖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问题探究
在文化“两创”视域下,微山湖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然而,目前微山湖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认知程度:调研发现,大学生对微山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认知程度普遍较为薄弱,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和简单历史故事上,对微山湖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认识尚浅。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高校在微山湖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上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融入情况:部分高校在思政课程中已经开始尝试融入微山湖文化,如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文化讲座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微山湖文化的魅力。然而,融入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部分课程仍停留在表面介绍阶段,未能深入挖掘微山湖文化的教育价值,导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接受度与效果:调研发现,大学生对微山湖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接受度普遍较高,认为这种方式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方式了解和学习微山湖文化,如利用网络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手段进行沉浸式学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种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应用还较为有限。
3.2. 文化“两创”视域下微山湖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3.2.1. 教育教学路径创新
为以提升教育效果,微山湖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创新教育教育路径。基于微山湖文化特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思政教育路径:构建“沉浸式”育人模式、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项目化”实践活动、打造“融媒体”传播平台。
构建“沉浸式”体验育人模式是将微山湖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微山湖文化,如在讲授爱国主义主题时,可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沉浸式”体会铁道游击队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可利用VR、AR等技术,开发微山湖文化数字博物馆、3D电子沙盘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开发“微山湖文化VR”体验馆,方便学生通过VR设备虚拟漫游微山湖,了解微山湖文化历史变迁,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设计“项目化”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借助传统节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点,开展微山湖文化调研、实地考察创意设计等项目。如“微山湖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将微山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既培养了创新能力,又传承了微山湖文化。
打造“融媒体”传播平台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创新举措。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微山湖文化传播矩阵。如策划“微山湖文化+”系列短视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2.2. 微山湖文化多样化融入思政教育
要想更好地将微山湖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优化教育内容,以达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并举。首先,优化课程设置,将微山湖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在思政课程中增设微山湖文化专题,通过情境教学、案例等方式,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其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进而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微山湖文化认识体系,同时通过举办微山湖文化专题培训班或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和讲解,增强教师对微山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播运河文化。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专题讨论与演讲比赛,围绕微山湖文化的某个主题或精神内涵,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和演讲比赛。通过演讲,可加深大学生对微山湖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或者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如民俗活动体验,组织学生前往微山湖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民俗活动体验。通过参与制作草船、观看地方戏曲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微山湖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最后,沉浸式、体验式微山湖文化育人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微山湖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线上 + 线下融合的学习平台。如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微山湖文化的文章、图片和视频。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建立“微山湖文化微课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线上授课和答疑,营造微山湖文化育人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3. 深入融合微山湖文化与思政教育
基于文化“两创”理念,微山湖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构建微山湖文化课程体系。根据微山湖文化元素,设计“微山湖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铁道游击队精神”等主题课程,将微山湖文化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机结合。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既涵盖微山湖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基础内容,又深入探讨微山湖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例如,通过观看优秀电影《铁道游击队》精彩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组织微山湖文化实践活动。与微山湖地区的政府、学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深入了解微山湖文化的机会和平台。如寒暑假时间,学校可组织大学生前往微山湖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微山湖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实价值,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微山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微山湖文化创意大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推动微山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构建微山湖文化育人共同体。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微山湖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如与济宁市文化旅游局合作,共建微山湖文化研究基地;邀请微山湖文化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和工作坊。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拓展思政教育资源,提升育人实效。
创新微山湖文化传播方式。依托新媒体信息化平台,打造微山湖文化传播矩阵。开设“微山湖文化+”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微山湖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原创内容;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微山湖文化短视频,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开发微山湖文化主题小程序,设置趣味问答、文化地图等互动板块。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传播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总之,将微山湖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教育实践,不断提升微山湖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
4. 结语
微山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微山湖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这一地域特色鲜明且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济宁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资助(JYSZY2023008)。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