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法化研究在语言学界是一个热点话题。而“语法化”在西方最早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eillet [1]提出的,指的是“自主词的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这里的“自主词”指的就是实词,也就是实词的语法成分发生改变。随后西方便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一话题并研究。然而,事实上“语法化”这一概念早在13世纪中国就提出来了,并称为“实词虚化”。元朝的周伯琦在《六书正伪》中指出:“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此外,关于“虚化”这一概念应该更早于13世纪。在11世纪宋朝时期,周辉的《清波杂志》卷七中就有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而实字少。在中国古代,“虚字”也就是“虚词”的意思。后来,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时期,中国的王力、沈家煊等语言学家逐渐关注语法化研究。至今,语法化研究仍然是语言学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语言学家会从共时或历时两种角度来分析英语和汉语中的语法化现象,同时也会探究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强化意为增强与加强,而在语言使用中一般是增强与凸显说话人的语气或语义。强化词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它能够修饰一些成分,从而有效地传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信息。而在英语中强化词的种类有很多,有常见强化词如very,quite,greatly等,也有特殊强化词如具有消极意义的terribly,awfully,desperately,dead等。这些词都有各自原本的意义,并非完全意义上的closed class words,因此,在语言学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逐步发现和增加一些类似的强化词。而国内也有很多语言学家从功能、构式、语法化等角度来研究英语强化词,并且不断地扩充与发掘其词汇与功能,这也表明本文对于英语强化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clean这一强化词至今没有被国内语言学家研究,其对英语强化词的词汇扩充以及强化词语法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本研究所基于的语料库语料在时间和数量上是有限的,可能会对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希望有更多的语言学家可以对clean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加以修正与补充。
2. 英语强化词的相关研究
国内对于英语强化词的研究可以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研究。首先在共时层面主要为强化词的功能特征、系统机制、构式及认知语义等研究。胡蕾[2]对英语学习者词典中形容词源强化词处理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发现许多形容词衍生而来的强化词往往呈现出多义性以及多功能特征,他们在保留基本词意义的同时产生额外的强化意义。郭鸿杰等[3]发现强化词使用频率、类别和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由建伟[4]剖析在某个具体位置上强化词的使用特点,由此揭示其表达话语意义的机制,进而说明强化词在正确理解说话人话语含义方面承载着重要信息。邵斌等[5]考察了英语形容词与“强化词 + 形容词”构式之间的关联强度。其次,强化词的认知语义研究大多以主观性和主观化为切入点。如由建伟[6]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认为强化词因涉及说话人的情感等因素,故可被看作具有内在的主观性。黄蓓[7]认为强化本身可能体现了副词的主导性语义走向。也有学者基于特定的语料库对强化词的系统结构和模式进行了考察。如郭鸿杰等[8]基于代表加拿大主流英语的渥太华英语口语语料库,系统动态地考察了英语强化词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变异机制。郭鸿杰等[9]又基于伦敦英语口语语料库,对英语强化词进行了类似的考察。
而历时演变研究大多以个案进行具体研究。如黄莹[10]结合强化词个案absolutely,分析其搭配构式语义趋向与语义韵的历时变异。常钰炫[11]基于语料库对英语消极情感强化词进行了历时演变研究。邢博凯[12]以pretty,really为切入点对英语形容词强化词开展了历时演变研究。邵斌等[13]分析了以dead为代表的英语消极情感强化词的语义演变过程以及dead + ADJ强化构式的形符频率和类符频率的历时变化。同时也有对历时研究的总结性梳理论文。如郭鸿杰等[14]对百余年来英语强化词的变异和变化研究进行梳理。
并且也有学者是基于中国学生或者英语学习者的强化词使用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以及一些个案研究。齐建晓[15]将强化词分为最高程度词和增强程度词两种类型,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过少使用最高程度词,过多使用增强程度词。然而张小宁[16]却得出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过度使用最高程度强化词,倾向于将强化词用作状语的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历时研究,对个案clean的语法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目前看来,国内学者对于英语强化词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但国内尚未有学者将clean作为强化词进行语法化的分析,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国内对于英语强化词的语法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3. 语料来源
本文以《牛津英语词典》(OED)、英语词源词典以及美国历史语料库(COHA)作为英语强化词clean的语料来源。COHA的库容为4亿词,收录从19世纪初至今近两百多年的美国英语样本,均衡分布于小说、杂志、报纸和学术期刊四大语类,且所收语料做到各个时代之间的平衡,本研究中用于考察200年来clean的词性、搭配、语义等的历时变化。OED以及英语词源词典主要用以收集clean在古英语时期的词性、形态以及词义等用法。从而拓展clean的语义演变的时间长度,增加研究的可信度。
4. 强化词Clean的语法化演变过程
英语强化词clean的语法化演变路径大体为:实义形容词 > 低强化副词 > 高强化副词。其发生语法化的主要体现首先是词性的转变:由形容词到副词;其次是语义的虚化或泛化:由“干净的、洁净的”到“完全地、彻底地”。Clean的语义和功能由实到虚,体现了其语法化的总体过程和趋势。并且其语法化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由实义形容词到低强化副词;二、由低强化副词到高强化副词。
4.1. 第一阶段:实义形容词 > 低强化副词
Clean在古英语时期的词性最初为形容词,一般位于系动词后作表语,或者作定语来修饰名词,意为“干净的,清洁的”。根据OED,其表示形容词义“干净的”最早出现于3世纪,如例(1)所示:
(1) Ðonne bið ðæt hus clæne. (Trans: Then the house is clean1.) (OED, 283)
从中可以看出,clean在表实词形容词义时最初是放在系动词后面,作为表语成分。这个用法符合形容词的基本语法位置与功能,非常普遍,并且在现代英语中依然保留这一用法。
随后在14世纪古英语时期,clean逐步演变成副词来修饰动词,意为“完全地,彻底地”。如例(2)所示:
(2) Þei chaced out þe Bretons so clene. (Trans: They drove out the British so clean.) (1330 OED)
在这句话中,clean是放在副词so后面,但是根据翻译的文本,可以看出clean在这句话中是做副词,来修饰动词drove的,表示“完全地、彻底地”。整句话的意思为“他们将英国人彻底地赶出去了”,具有一定的强化义。但是这句话中的clean如果我们将其译为“干净地”或者“干干净净”,即“他们将英国人赶走地干干净净”,似乎整句话意思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依然成立。所以这里的clean就是表示低强化义的副词,它仍然保留了形容词时期的“干净的、清洁的”的意义,有较为明显的语义滞留。
并且根据COHA中clean + V的构式检索结果,可以发现在现代英语中clean表示低强化义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而这一点在其译为中文之后尤为明显。如例(3)和例(4)所示:
(3) “He set there so quiet with a book in front of him I clean forgot he was in the room,” said Aunt Hitty apologetically.” (FIC Timothys Quest, 1890)
(4) He was clean shaven, with short, dark hair. (FIC Tea with terrorists, 2002)
从中,可以看出clean都是放在动词之前作副词来修饰动词的。第一句话中的“clean forgot”表示的意思是“完全忘记”。但是它也保留了“干净的”语义,也可以翻译为“忘得一干二净”或“忘光”。第二句话也是依据同样的低强化义,“clean shaven”可以指“完全剃掉”或者“剃得干干净净”、“剃光”。可以看出,clean表低强化义时,它的语义滞留在翻译为汉语之后更为明显,同时也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4.2. 第二阶段:低强化副词 > 高强化副词
Clean语法化演变的第二阶段就是由低强化副词转变为高强化副词。在clean演变成高强化义的副词后,语义滞留就基本不存在了。其位置特征与表低强化义时几乎一致,意为“完全地、彻底地”,完全脱离了“干净的”的实词义。根据OED,clean在14世纪时就出现了表高强化义的用法,如例(5)所示:
(5) Clene þanne þay turnde hure mod. (Trans: They clean turned their mood.) (OED, 1380)
在上句中,clean很明显是作为副词放在动词turned的前面,来修饰动词,意为“完全地、彻底地”,并且已经完全失去了“干净”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完全转变了自己的情绪”。假设此处clean依然有“干净”的语义残留,但是我们将低强化义中的“干干净净”代入到句子中进行翻译时,整个句子的语义是不成立的。同时,这里的clean也可以用英语中其他表同义的强化词来代替,如“absolutely”,“totally”,“completely”等,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此时的clean表示的是高强化义。
根据COHA,在现代英语中,clean作为高强化义副词的用法也逐渐频繁,甚至作为习语来使用。如例(6)所示:
(6) .... you clean up by telling me the whole truth. Are you ready to come clean? (MAG Harpers, 1920)
例(6)中的come clean是英语中的一个习语,意为“全盘托出、全盘招供”。这里的中文义“全盘”实际上就是指“全部、完全地、彻底地”,也就是clean所表达的意义。Clean这里虽然位置上处于动词之后,但依然是作为副词来修饰动词“come”的。因此,clean表副词时的“完全地、彻底地”之意至今依然保留。
此外,clean作为高强化副词时,除了可以修饰动词以外,也可以修饰形容词。在COHA中进行clean + ADJ的构式检索时,我们可以发现clean表高强化义的实例,如例(7)所示:
(7) a place where we were to get on board the rail-cars. This was a clean new sight to me. (NF/ACAD David Crockett, 1874)
在例(7)这句话中,根据前文的语境,我们可以知道此处的clean new sight指的是“全新的景象”。所以,这里的clean是作副词修饰其后的形容词new的,意为“全新的”,整体来修饰后面的名词“sight”。但是clean不可能作形容词修饰“sight”,因为clean表形容词的“干净的”在该语境中修饰“景象”无法成立。同时,此处的clean也没有“干净的”语义滞留,表示的是高强化副词。
以上即是clean在语法化中的大体的演变路径,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是由实义形容词转变到低强化副词,词义由原来的“干净的”转变为“完全地、彻底地”。但是在这一阶段clean在语义上依旧保留原来的“干净的”意义,语义滞留较为明显,因此有时也可以翻译成“干干净净”,如“忘得一干二净”、“剃得干干净净”。随后在第二阶段,clean由低强化副词转变到高强化副词,此时clean已经完全脱离了“干净的”语义,意为“完全地、彻底地”,可以和其他表同义的强化词相互替换,如“completely”、“absolutely”等。并且,此时clean不仅可以修饰动词,也可以修饰形容词,表强化义,如“全新”。副词功能逐渐凸显和完善,语义和语法功能逐步扩大。Clean的整个词义和词性的演变过程是从实到虚,符合语法化演变的路径趋势。
并且根据OED,我们也可以发现clean的语法化的两个阶段最早在古英语时期已经完成了。Clean最早表示低强化义副词时是1330年,而最早表示高强化义副词是在1380年,都是在14世纪,前后相差半个世纪。从中也可以看出clean语法化演变发展比较迅速,因此,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clean的语法化机制和动因。
5. 强化词Clean语法化演变的机制与动因
语法化演变的过程是由实到虚,再由虚到更虚。而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探究的是语法化运行的模式和机制以及发生的原因。目前学界对于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仍然有所争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同时也有学者不将二者区分开来,但本文就clean的语法化机制和动因将分别进行阐述。
5.1. 演变机制
Hopper和Traugott [17]认为语法化主要的演变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两种。但是随着语法化理论的不断探究与发展,语法化机制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其中包括隐喻转喻、主观性和主观化、语法复制等。从clean的语法化演变路径,笔者认为clean的语法化演变机制分为隐喻转喻和主观化两大主要机制。
5.1.1. 隐喻与转喻
隐喻和转喻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二者都属于映射,“隐喻”指的是不同认知域内概念之间的投射,即“源域”内的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投射到“目标域”内的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18]。并且这种投射具有一定的单向性,隐喻属于一种跨域投射,强调认知域内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转喻”是一种域内转换,它更强调事物之间的相邻性和相关性。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过程。而在clean的语法化演变的过程中,它从原来的形容词“干净的”到强化副词表“完全地”,也是符合语义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并且在clean语法化演变的两个阶段中分别体现的是转喻与隐喻机制。
在第一阶段主要体现转喻机制,clean的“干净的”语义映射到低强化的构式中如clean shaven、clean forgot。在这些结构中,clean与形容词所描述的状态具有相邻性和相关性。Shaven与forgot的程度与状态与“干净”特征相关,如“剃光、剃干净”“忘光、忘干净”。因此,这种低强化义是通过转喻的方法,投射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和相邻性,从而激活与赋予了其“干净”的相关含义与特征,使其具有一定的“干净的”语义滞留。
第二阶段中,主要体现隐喻机制。“干净”可以用来指“剃”“忘”的一种干净的极度状态,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认为“干净”可以用来形容“转变”“吐露”等更加抽象的动作行为。这一思维模式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基本思路。其隐喻的相似性在于抽象的概念也同样存在极性或极端的状况,表“完全地、彻底地”。因此,在高强化义的语义下,clean作为“干净的”的形容词实义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抽象,因为是修饰主体动词,clean的副词功能将更加突出,尽可能地将动词的极性状态凸显出来。此时,动词处于主要地位,词义得到前景化突出;而副词clean处于次要地位,使其词义被背景化了,从而衍生出“完全地、彻底地”之义。因此,clean在语法化演变过程的两个阶段,分别经历了转喻与隐喻的语法化机制。
5.1.2. 主观化
主观化是指语言为实现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语言结构和策略或者经历相关的演变过程,而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主要涉及话语中说话者的自我表达和说话者视角或观点的呈现[19]。从中可以看出,主观化机制更加重视说话者的态度和意志,而说话人的话语往往是受到大脑的主观意志所支配的,因此其所使用的词汇往往也会略微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在clean由低强化义演变到高强化义中,clean一开始是描述一个客观的事实,如例(2)中Þei chaced out þe Bretons so clene. (Trans: They drove out the British so clean.),clean在这句话中陈述的是一个事实,即英国人被他们赶走了。此时,clean所代表的低强化义指赶走的状态是“干净的,没有残留的”,如果再引申到高强化义则为“全部或彻底赶走”,此时,clean中主要蕴含的是客观事实之意。诚然,这句话也确实存在说话者的主观意图,只不过主要体现在修饰clean的另外一个副词“so”中。这里的“so”表现出说话者的赞叹与惊讶之情,说话者当时似乎无法想象英国人竟然被赶走得如此之彻底。
但到了clean的高强化义时,clean本身就逐渐暗含出说话者的意图,如例(5)中Clene þanne þay turnde hure mod. (Trans: They clean turned their mood.),clean turn中clean直接带有说话者的惊讶,说话者起初并没有想到他们竟然完全转变了自己的情绪。在例(6)中....you clean up by telling me the whole truth. Are you ready to come clean? (MAG Harpers, 1920),come clean意为“全盘托出”传达出说话者对于听话者的威胁与审讯,希望对方可以坦白。此外,在例(7)中This was a clean new sight to me,clean sight也表现出说话者在面对全新景象时的喜悦之情。从这些例子中,我们都可以看出clean在语法化演变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主观化的过程,逐渐地携带着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因此,clean的语法化演变机制主要包括隐喻转喻以及主观化这两大主要机制。前者包含两个阶段的机制转变,分为转喻和隐喻。后者则主要体现在clean的高强化义中。
5.2. 演变动因
语法化动因目前在学界依然没有定论,且其和语法化机制的界限也比较模糊,本文根据前人的语法化动因的总结和整理以及clean的语法化演变过程的特征,将动因分为语义泛化和效率性动因。
5.2.1. 语义泛化
语义泛化,顾名思义,是指将某一概念或词语拓展至其更广的含义,从而就可以适应不同的语境需求。它是语法化的典型动因之一。从clean的语法化演变过程中,也可以看出clean的语义由原先的比较具体的实词义,转化为具有更加抽象功能的强化性副词义。由具体到抽象的意义泛化能够让clean适用于更多的语境。当clean为实义的形容词表“干净的”时,它所修饰的词性只能是名词,并且大都是能够弄脏并打扫干净的实体名词。而当clean开始演变为低强化副词时,它可以修饰主体动词,自身的语义逐步发生泛化与背景化,只不过语义还没有泛化地十分彻底,依然可以表示“干干净净”或“一干二净”,如clean shaven、clean forgot。在后期演变阶段表示高强化义时,clean的语义彻底发生泛化,并且其作为功能性副词,既可修饰动词,也可修饰形容词,如例(7)中的clean new。足以可见其副词的功能愈发明显,适用的语用范围和语法范围也逐步扩大。
5.2.2. 效率性动因
效率性动因类似于经济性原则,人类在使用语言时,总是会偏向于用简单的语法去理解复杂的语法。使用那些本指具体的、易于理解和清晰描述的意义的语言形式,来表现不太具体、不易理解和描述不太清楚的意义内容[20]。这一点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clean作为低强化副词时期,例如在理解clean forgot时,因为此时clean已经是功能副词,表示“完全地”,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它的意思应该是“完全忘记”或“彻底忘记”。但是我们在理解的时候,forgot表示“忘记”,一般都是忘记某个具体的东西,后面需要接宾语,然而clean作为副词放在它的前面,表示的意思应该是“忘记”这一动作的程度或者“忘记”的宾语的状态。而这些理解起来都比较得抽象。但如果将clean原先的“干净的”意义放入这个词中,可以想象forgot的宾语的状态应该是“干净的”,引申则为“没有”,从而可以理解为“将某物或者某事忘记了,而且什么也没有剩下,干干净净”,即“完全忘记”。从具体的事物以及实义,逐步引申到理解抽象的状态与程度,这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倾向,也是效率性动因的主要体现。
6.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英语强化词clean的语法化演变过程及机制动因。以《牛津英语词典》以及美国历史英语语料库为主要语料来源,具体分析了强化词clean的语法化演变的两个阶段及主要的机制和动因。最终结论得出:clean的语法化经历了由实义形容词到低强化的功能副词,再由低强化副词转变为高强化副词两个阶段。整个词义由实到虚,逐渐泛化,语用和语义功能更加广泛,这体现了语义泛化的动因。第一阶段在演变过程中利用转喻机制,即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和相邻性,从而激活与赋予了“干净的”的相关含义与特征,使其具有明显的“干净的”语义滞留,故为低强化义;第二阶段则经历了隐喻,利用相似性来进行域外投射,符合人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路径。但是在语义逐步抽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辅助理解,这就体现了效率性动因。此时clean摆脱了原有的形容词实义,为高强化义,趋向修饰主体动词,具有较为明显的极限化趋势,意为“彻底地、完全地”。但同时也会受到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态度、观念和情绪的影响,体现了主观化的演变机制。
以上便是强化词clean的整个语法化演变过程及其机制与动因的具体分析。其中机制与动因大体上都是满足于语言使用者的使用以及认知需求的。但由于语料库和研究方法的有限,本文在分析上也可能有不足和错误之处,希望有更多的语言学学者可以运用更加多元的方法来继续探究英语强化词clean,补充与完善其语法化过程、机制与动因,促进英语强化词语法化历时演变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致 谢
感谢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大学及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的资助与支持;感谢本论文的指导老师及通讯作者张宏国教授,为论文选题、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提供悉心有效的指导;感谢共同收集与分析案例信息的其他三位同学的帮助:程梦洁、何辰、许斐然。感谢文章中所有给予转载与引用的参考资料、著作、文献、学位论文的作者以及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基金项目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句法–语义界面调适下英语边缘虚词的语法化研究”(AHSKY2021D152)。
NOTES
*通讯作者。
1注:本文所有来源于OED的语料翻译皆先由Chat GPT翻译,再经过人工修改完善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