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和策略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DOI: 10.12677/isl.2024.8304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心芸:杭州医学院康复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摘要: 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领导力薄弱、凝聚力不足以及自我修复力欠缺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党组织的组织效能与长期发展潜力。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可以从增强党组织的“六力”着手。通过这“六力”的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将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学校与社会中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Abstract: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counter several challenges, including weak leadership, insufficient cohesion, and a lack of self-repair mechanisms. These issues significantly impede th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these party organizations. To effectively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six forces”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By comprehensively enhancing these “six forces”,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better positioned to fulfill their leadership roles within bot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ociety, thereby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文章引用:李心芸.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和策略[J]. 交叉科学快报, 2024, 8(3): 393-397. https://doi.org/10.12677/isl.2024.83049

1.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定义与功能愈发显得重要而突出。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的基础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在高校中的战斗堡垒,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等党的基本工作,而且还在推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它们通过积极参与高校治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高校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和问题

2.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呈现出积极发展与特定挑战并存的态势。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1. 组织建设持续加强且细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组织架构,从院系党委到班级党支部,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党建工作有序进行。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

2.1.2. 党员队伍规模扩大且多元化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党员队伍也随之壮大,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师生。党员队伍中既有教职工党员,也有学生党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党员队伍中年轻党员占比增加,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2.1.3. 党建工作逐步深化且创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加大力度,通过举办廉政教育讲座、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党课、建立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注重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2.1.4. 融合业务趋势明显且加强

高校基层党组织越来越注重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业务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建带动业务、业务促进党建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鼓励党员在业务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先进性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2.1.5. 品牌建设初步探索且初见成效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始尝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品牌,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提高党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党建品牌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激发了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党建品牌的成功打造还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在探索与业务融合、品牌建设等方面展现出新的气象,但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领导力、凝聚力和自我修复力等挑战。

2.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问题

2.2.1. 领导力薄弱,组织效能受限

在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组织效能的发挥。领导力的薄弱使得党组织在科学决策和顺利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由于领导力的不足,党组织在制定发展战略、解决重大问题以及应对复杂局面时往往缺乏坚定的引领和有效的指导,这直接制约了组织的整体效能和执行力。

更为严重的是,领导力的缺失还进一步妨碍了组织覆盖力的发挥。在领导力不足的情况下,党组织难以构建起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组织体系,也无法实现组织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有效渗透[1]。这不仅影响了党组织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削弱了党组织在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整体效能,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2.2. 凝聚力不足,号召力和影响力难以彰显

凝聚力的不足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号召力和影响力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凝聚力是党组织内部形成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关键力量,它关乎着党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然而,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凝聚党员之间、形成团队协作的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使得党组织在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社会服务时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党组织在推动各项工作时往往难以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导致师生参与度不高,党组织的影响力也因此大打折扣[2]。同时,凝聚力的不足还使得党组织的自我修复力受到影响。在组织内部凝聚力不足的情况下,党组织发现和纠正问题的能力会受到制约,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进一步削弱党组织的整体效能和战斗力。

因此,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加强凝聚力建设、提升号召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只有通过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2.3. 自我修复力欠缺,组织长期稳健面临挑战

自我修复力的欠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领域,党组织时常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缺乏强大的自我修复力使得党组织在这些问题面前难以及时调整和纠正,这无疑影响了组织的长期稳健发展。自我修复力不足不仅关乎党组织自身的健康与活力,更会影响到整体党建工作和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党组织面临困境或错误时,如果无法迅速进行自我修复,那么这些问题就可能会逐渐累积,最终对党组织的整体效能和学校事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3]

此外,自我修复力的不足还与领导力、凝聚力等密切相关。这些力量的不足往往会妨碍自我修复的实施和效果。如果党组织缺乏坚定的领导力,就无法准确判断形势、制定有效的修复策略;而如果凝聚力不足,党组织内部就难以形成共识,无法共同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修复。

3. 基于上述问题个人认为可从党组织“六力”提升出发寻找策略

3.1. 优化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要求的领导力发展策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明确提到了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等重要内容,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4]。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面临着全球竞争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双重挑战,其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积极提升领导力,努力成为引领学校走向创新的中坚力量。这要求党组织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党组织还要引领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确保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基层党组织更要体现出科学决策和务实执行的能力。这意味着党组织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准确判断形势,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党组织还要确保这些规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通过扎实的工作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只有具备这样的领导力,高校党组织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改革创新,促使高等教育与时代同步发展。这样的党组织才能成为高校师生的坚强后盾,引领他们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3.2. 建立全方位的组织架构,强化组织渗透与覆盖能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力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新时代,高校的师生规模庞大,组织的广泛覆盖是推动党的任务的前提。党组织应积极构建全覆盖的组织网络,强化基层党支部的功能作用,确保党的工作触达每一位党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只有通过全覆盖,党组织才能更好地传递政策信息,动员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形成强大的组织合力。

3.3. 增强内部凝聚力,推动师生协同共进与团结奋斗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学校凝聚师生、促进团结奋斗的核心力量。在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要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全体党员的思想基础。通过共同的理念、信仰和责任感的凝聚,形成师生间的共同奋斗目标,增强学校凝聚师生的精神力量。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引导学校发展、汇聚人心的核心,通过塑造共同认同,推动学校事业繁荣兴盛。

3.4. 增强感召力量,引领高校精神文明的共建与共享进程

在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以更强的号召力,充分发挥其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党组织应当成为引领全体党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建共享高校精神文明的旗帜,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学校的文化传统,结合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赋予高校文明建设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组织需要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引领活动,如文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餐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生动的活动形式,推动高校党员争做文明模范,发挥他们在师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5]。同时,党组织还应当注重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处处绽放,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有效地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文明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局面。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文明水平,还能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风尚的新时代青年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5. 拓宽影响力范畴,促进高校社会责任的全面践行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拓展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成为引领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坚力量。通过建设更加开放的校园环境,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公益活动,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党组织应引导党员发挥专业优势,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行动,推动高校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通过拓展影响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员在社会中的引领作用,实现高校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形象相辅相成。

3.6. 加强自我修复力,确保党组织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自我修复力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保持活力和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党组织应当高度关注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与纠正。通过建设定期的组织学习和思想教育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同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党组织始终保持健康有序的状态。通过强化自我修复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领导力薄弱、凝聚力不足以及自我修复力欠缺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党组织的组织效能和长期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提升党组织的“六力”出发,即适应高校改革创新需求的领导力、构建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以增强组织覆盖力、强化凝聚力以促进师生团结奋斗、强化号召力以引领共建共享的高校精神文明、拓展影响力以推动高校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强化自我修复力以保障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这“六力”的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并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基金项目

杭州医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DS202409),杭州医学院党风廉政建设专项。项目题目:“辨证论治、未病先防”——建设清廉单元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经辉.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2, 30(4): 63-66.
[2] 李静. 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6): 90-95.
[3] 郑景云.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1(2): 60-63.
[4] 王冬晓, 周可.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探析[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2): 271-283+356.
[5] 邢丹. 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团组织凝聚力及号召力途径探析[J]. 吉林教育, 2021(26):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