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研究——以某高校A学院为例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ies in the New Era—Taking the School of A at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9176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甜甜: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
关键词: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Universities 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y Implementation Effect
摘要: 在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背景下,资助政策实施效果成为评价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某高校A学院部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判学生资助政策的真实执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培训和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奖助学金使用监督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资助认定体系、树立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的对策,更好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成效。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ing more equitable and higher quality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funding polic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the funding work of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some students in A school of a university to analyze and judge the real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y. Based on this, 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publicity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ie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for the use of scholarships and grants, build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financial aid recogni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a developmental oriented financial aid and education concept, in order to bett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 work in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郭甜甜. 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研究——以某高校A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9): 995-100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91760

1. 引言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自2007年我国新资助政策体系颁布实施以来,高校目前逐步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为主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1],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顺利完成学业。202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全国累计资助普通高等教育学生4588.24万人次,相比2021年,资助人数上涨16.9%,累计资助金额1675.59亿元,同比上涨15.5%。在这样完善的资助政策顶层设计下,如此规模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益如何,如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更大的效用,是值得高校思政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2]。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校资助政策实施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借此对提升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 调查设计和样本情况

为有效调查某高校A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原始数据。问卷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研对象基本信息,涉及学生的年级、性别、家庭情况及受助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对资助政策认知情况,主要考察对资助工作的了解及资助奖励使用情况;第三部分是资助育人功能发挥情况,主要考察各类资助政策对学生的影响情况;第四部分是学生对资助工作的评价及期望。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7份,回收有效问卷48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13%。

3.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调研情况

3.1. 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现状分析

3.1.1. 学生对资助政策的认知情况

学生对于资助政策的认知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资助政策宣传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接受调研的学生中,有83.5%的学生知道奖学金和助学金,24.4%的学生知道社会奖助学金,31.4%的学生知道学费减免,17.1%的学生知道临时补助,另有7%的学生处于对资助政策不了解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资助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资助政策的深度认识。

从获取政策途径来看,超过70%的学生是通过辅导员的介绍和阅读随录取通知书寄发的资助政策宣传册的方式了解到资助政策,27.9%的学生是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获取信息,少数学生是通过学校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宣传知道的。从调查数据来看,学校和辅导员在资助政策宣传中发挥了有效作用,但是学校的宣传方式比较传统单一,学生几乎难以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方式来了解到相关资助政策,资助政策宣传力度还有所欠缺。

3.1.2. 学生对奖助学金的使用情况

学生在获得奖助学金后,能否真正将奖助学金用于学习和生活,是评价资助工作执行度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的484位学生中,有221人获得过奖助学金。调查结果显示,88.2%的学生表示拿到奖助学金后,会用于必要的生活开支,73.3%的学生表示会用于学费和住宿费,67.1%的学生表示会用于学习支出,10%的学生表示会用于娱乐活动。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把奖助学金用到了实处,具有使用奖助学金的自觉性和规划性,但仍然有部分学生缺乏对奖助学金的正确管理和使用,出现了乱花乱用的现象。

3.1.3. 资助政策对学生的影响情况

本次问卷调研了资助政策对学生学习、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三个方面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方面,89.5%的学生表示资助政策能够激发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动力,41.5%的学生表示奖助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让自己很受激励并决心以榜样为目标。这表明资助政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动力。感恩意识方面,94.4%的学生认为资助是国家对大学生的关怀,应心存感恩并用实际行动努力回报社会,5.6%的学生认为奖助学金是应得的。72.7%的学生表示受到资助后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少部分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或者不愿意参加。诚信意识方面,54.6%的学生认为周围有同学通过提供虚假材料获得资助,26.7%的学生认为有同学为了获取高额助学金,托关系办理建档立卡、低保等虚假材料。另外,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问题上,2.6%的学生表示根据自己将来的经济情况决定。由此看出,部分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3.1.4. 学生对资助工作的评价及期望

学生是资助工作的目标群体,他们对资助工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策执行的效果。在参与调研的学生中,对资助工作整体比较满意的学生占86.67%,表示难以确定的学生占9.07%,表示不满意的学生占4.29%。由此表明,学生对高校资助工作总体上是认可的,但资助工作的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此外学生也对资助工作的内容提出了期望,61.57%的学生期望得到学业辅导,提高学习能力,提升专业知识技能;48.55%的学生期望得到心理辅导,消除自卑心理,克服交往障碍;52.47%的学生期望得到就业指导,掌握就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这表明学生不仅需要物质资助,更希望得到精神扶助。

3.2. 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当前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是高校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投入规模有效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85.2%的受访学生表示现有资助政策的实施解决了他们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等支出。二是从总体宣传效果来看,高校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取得了不错的广度。在对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受访学生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率总体较高,对奖学金、助学金等重要资助政策知晓率超过80%。三是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对受访者的调查中,89.5%的受助学生表示,资助政策能够激发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动力。这说明现行资助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学生有机会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经济负担的减少有利于他们甩掉包袱投入到学习中去。

4.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4.1. 资助政策宣传不全面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仍有少部分学生对现行资助政策处于不了解的程度,学生了解较多的资助政策为助学金和奖学金,对临时困难补助等了解较少。其次,学生了解资助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录取通知书中寄发的资助政策宣传册和辅导员的宣传。可见高校虽进行了资助政策宣传,但缺乏对政策的充分解读。在实际宣传工作中,辅导员往往通过班会照本宣科地把政策读一遍或简单的通过聊天工具将文件传达给学生,而忽视了对政策设立的背景、目的及资助申请的条件、流程的深入讲解,使得宣传流于形式,学生听了等于白听,看了等于白看。另一方面,新媒体作为宣传方式中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方式未能被充分利用,高校仍沿用“集中班会”和“宣传手册”等传统方式,影响学生政策知晓率和宣传效果。

4.2. 奖助学金使用缺乏监督

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往往只重视资助政策的评选过程和结果,且认为奖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后就代表着资助工作已全部结束,对受助学生如何使用奖助学金缺乏相应的监督。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获得奖助学金后,其使用去向主要是学费、生活费等日常支出,但也存在少数学生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如用于外出旅游、购买奢侈品、追星等情况。这不但与国家资助政策的目的和意图严重背离,也会对周围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产生对资助工作实效性的质疑。但对于这种现象高校基本上是没有相应的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予以遏制,更未有对滥用奖助学金行为的惩处措施。

4.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不够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决定资助政策落实效果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和程序需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认定标准大多基于家庭收入、支出等财务指标,但这些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准确量化,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家庭收入的真实情况难以核实,存在隐瞒或虚报的可能。认定程序不规范,班级评议小组在对申请学生评定过程中,可能受到同学关系、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定结果不够公正。学院认定小组进行审核时,由于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较多,无法逐一审核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只能从总体上了解各班认定工作的开展情况。由于时间的限制,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也只是汇总各学院认定通过的名单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4.4. 资助育人实质内涵不足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资助育人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受助学生逐步走上“资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轨道。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在资助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重“物质帮扶”轻“育人发展”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校简单地将学生资助视为一种纯粹的经济援助手段,用于减轻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压力,忽视了对学生学业帮扶、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精神层面的帮扶,导致资助育人体系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在这样的资助背景下,部分学生养成了“等、靠、要”和“不拿白不拿”的惰性思维,缺乏感恩之心和诚信意识,不具备自立自强和积极进取精神[3]。同时,也导致由“经济贫困”衍生出来的“精神贫困”“心理贫困”未能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表现出自卑、敏感、焦虑等不良心理。

5. 提高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培训和宣传力度

首先,辅导员作为高校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学校应加强对辅导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宣传技巧的培训,辅导员自身也要学深悟透各类资助政策。通过学习和培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宣传。其次,学校在向新生寄发资助政策宣传手册时,既要宣传国家整体资助政策,又要体现学校资助特色。对于宣传手册的设计,要人性化和新颖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便于学生理解。最后,丰富资助政策的宣传媒介与传达方式。“00”后是新媒体的重要使用群体,高校要善用微博、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将政策叙述穿插在短视频、动画、图片中,让资助政策可听、可看、可感,融“育”于无形[4]。通过资助政策知识竞赛、资助政策宣传海报设计大赛等学生乐于参加的形式,增强资助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宣传效果。

5.2. 建立健全奖助学金使用监督机制

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奖助学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各高校可成立由财政、审计、纪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监督领导小组,对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及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并对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其次,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发动群众监督功能。通过设置举报箱,公布电话、电子邮箱等接受广大同学的投诉和举报,并进行调查了解。对滥用奖助学金的同学一经查实,学校可中止发放或追回已发放的奖助学金,同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再次,强化宣传教育。表彰合理使用奖助学金的优秀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最后,建立奖助学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申请、评审、发放、监督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奖助学金使用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5.3. 构建科学完善的资助认定体系

一是采取客观评定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参考学生原有提交的申请认定材料基础上,通过云家访、实地考察,电联当地民政、所辖社区,利用宿舍走访、与宿舍成员或班级同学谈心谈话等方式动态了解认定学生各方面信息,加强认定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二是开展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调整工作,每学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复核,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转好的学生可降低困难档次或调出困难生库等,对于家庭突遭重大变故的学生应第一时间认定纳入困难生库,真正实现资助更精准、全覆盖。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探索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银行的沟通渠道,通过合法的渠道收集学生的日常消费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具体消费频率和单次消费额度,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5.4. 树立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

学生资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应推动学生资助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凸显资助育人功能[5]。一是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抗挫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在校园内营造诚信守信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发掘表彰诚信典型人物及开展诚信知识竞赛等,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教育,培养诚信品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快乐,培养感恩之心。三是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资助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专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 结语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仍需不断探索与创新,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加强政策执行与监督,推动资助与育人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基金项目

池州学院校级人文一般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CZ2022RW01);池州学院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劳动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路径研究”(2022XLDXM03);池州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22XKSXM06)。

参考文献

[1] 朱玲, 卫军帅. “精准资助”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4): 100-102.
[2] 张媛.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9, 23(2): 103-107.
[3] 郑婷婷.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成效与优化对策——基于江苏省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18): 32-36.
[4] 祁洁.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宣传路径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4, 15(10): 128-130.
[5] 冯广辉. 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效果调查研究——以广西4所高校为例[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2, 14(3):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