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1]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在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对于推动新时代国防教育在高校中的改革发展和普及深入,增强高校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类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责任。“大思政课”视域下,要使艺术类大学生深入地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需在维护国家安全中肩负起独有的责任和使命,开好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军事理论课有充分的必要性。而面对艺术类高校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现存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抓住军事理论课程建设阵地,用好军事理论课堂教学渠道,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推动国防教育在艺术类高校的全面深化。
2. 进行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在此背景下,实施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首先,是进一步加强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军事理论素养的必然要求。通过改革,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同时,也是深化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更加坚定地表达和坚守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再者,通过教学改革也可以强化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强国强军的认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强国强军人人有责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通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们能够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每一个个体都有为国家的强盛和军事实力的提升做出贡献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军事理论课教学在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强国强军认同的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途经。
3. 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全国在高校普及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时间不长,在师资、课程建设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特别是由于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大部分为行政人员兼任,接受的军事方面专业培训不够,导致部分教师在军事理论教学方面存在方式单一,水平有待提升,难以引起学生足够兴趣的问题。且艺术类学生长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学科背景,使大部分学生对纯理论课呈现出较低兴趣,在课堂上精力集中程度较弱,甚至存在“低头族”比例偏高的情况,导致军事理论课学习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1) 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专业师资不足。军事理论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的专业师资需具备深厚的军事学科背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对军事课教师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研究表明“从事军事课教学研究的人员受限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军事课教学研究培训,导致各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4]。艺术类高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因此在师资配置上,更多地倾向于艺术专业领域的教师,且每年全国军事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有限,艺术类高校在引进军事理论相关专业教师方面存在一定的难题。艺术类高校现有教师群体中多数为艺术背景,从事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主要是从事党务工作、学生工作和武装保卫工作的行政人员,其专业背景也多为艺术背景,同时有少量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背景。如西南某艺术类高校,在从事过军事理论课教学的40余名教师中,三分之二以上人员专业背景为艺术背景,仅有3名武装部专职干部有一定的军事专业背景。
2) 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吸引力不足。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各高校需按照36学时来安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以西南某艺术高校为例,其在安排有36学时的军事理论基础上,将《国家安全》单列2学时,总计为38学时,其中网络学习16学时,面授22学时。在课时安排上,已经完全符合《大纲》要求。但目前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面授课时,主要采取传统的讲授模式,所讲授内容主要来源于由上级部门指导制定的统一教材和课件,因为课件的通用性,其对艺术类学生特点的针对性不强。同时。囿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5],传统的授课模式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吸引力偏弱,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课教学及爱国主义教育在军事理论课程中潜移默化融于课堂的效果。
3) 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低,学习动力不足。因艺术类学生本身文化课成绩低于一般综合类高校情况的普遍性,艺术类大学生对非专业技能课程之外课程的关注度比较低,特别对纯理论课的兴趣不浓厚,时常在理论课上表现出兴趣索然,“低头率”偏高的问题。另有专家也指出“艺术类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危机感,尤为重视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但对政治缺少关注”[6],在这两类因素的影响下,以纯讲授模式为主的军事理论课相对较难提起艺术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获取知识点,汲取课程养分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不足,课程的授课效果也相对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 结课考评形式单一,考评效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军事理论课的结课考评主要采取卷面考试的方式进行,对艺术类高校学生来说,此类方式未能充分发挥考评深化教学的作用,并非是深化学生学习成效的最有效方式。
4. 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综合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存的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的课程定位,完成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7]课程目标务必要提升师资水平,优化教学体系、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一) 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水平,不仅要提升教师的军事理论专业素养、课堂授课技能,特别重要的是在思想政治上提升教师对军事理论课的认识。
1)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培训,提升对军事理论课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的认识。“以历史观为基础的国防意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和目标,核心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8],为进一步提升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授课水平,尤其是要强化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使授课教师重视并深化对军事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这不仅关乎对课程定位的精准把握,也包括对课程目标的深入理解。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们应能清晰地理解军事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还要帮助教师明确,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家的军事战略,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和安全稳定做出贡献。因此,加强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的提升,还能帮助提升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成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加强教师军事理论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因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授课群体的特殊性,精力主要投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全面掌握了解最新军事知识的时间精力相对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品质,必须重视并强化教师在军事理论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艺术类高校可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研讨会,激励教师深入挖掘军事科学的深层知识,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教师们应紧跟军事理论的最新进展,掌握最新的军事动态和军事理论,以便在课堂上能够熟练、准确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才能。如,近年来,某艺术类高校通过邀请专家到校做专题辅导,设立授课教师工作群及时分享最新军事动态等方式,帮助军事理论课授课教师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使授课教师更好地掌握最新前沿知识。
3) 加强教师授课技能培训,提升课堂感染力。教师教学技能对课堂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为深入提升艺术类高校教师在军事理论教学领域的专业技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需对教师在军事理论方面的授课技能进行重点强化和针对性培训。通过结合艺术类高校学生特点的授课技巧培训,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将掌握的军事知识高效地传递给学生。这不仅要求教师们对军事理论知识进行深入透彻地讲解,还要求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特别是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艺术元素融于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通过实施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们将能够以更加自信和专业的态度进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二) 优化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升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还需结合艺术类高校特点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通过设立专门的教研团队、开展针对性集体备课、提供针对性的教案,设置适应艺术类学生特点的特色课程,有助于构建一个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体系。
1) 组建教研团队,提升军事理论课在艺术类高校课程建设的质量。针对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多数由武装部或学工部牵头负责的现状,要增强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品质和课程建设水平,设立专门的教研团队有其特定的必要性。该教研团队的成员,需重点选用在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对军事理论及艺术类高校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并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教研团队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对艺术类高校现有军事理论课教学计划的制定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和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军事理论课教学目标融汇于艺术类高校课堂教学中,同时对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时时地分析和审视,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优化提升教学效果。
2) 开展集体备课,针对艺术类高校专业及学生特点设置教案。通过集体备课,精心设计符合艺术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的教案是提升教学效果有效途经。艺术生往往具有更为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独特需求和兴趣所在,制定出既符合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案内容,如,可以引入一些与军事历史相关的艺术作品案例,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对军事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军事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兴趣。教案内容应当注重军事理论与艺术的结合点的创新,探索将军事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或将艺术的审美和表现手法应用于军事教育之中。这样的创新点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提升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 创新授课形式,强化课程吸引力。为了增强艺术类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应当积极倡导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艺术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军事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此外,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的军事案例,了解军事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创新军事理论课结课考评方式,激发艺术类学生学用融通的创作动能
对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考评方式的创新性的改革,是对教学效果的再一次提升。通过激发艺术类高校学生将所学军事理论知识与实际专业创作相结合的热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具体而言,对课程学习的考评不再单一地依赖传统的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引入更为多元化的考评手段。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创作与军事理论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朗诵、歌曲、微视频等形式,来展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样的考评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考察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鼓励学生们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文艺项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将军事理论知识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考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军事理论,还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找到新的灵感和表达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对军事理论的学用融通,深刻理解军事理论中融汇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创新精神和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真挚情怀。
面对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不一、授课方式单一、课程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加强师资培训、优化教学体系、创新课程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而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艺术类高校可以在提高教师授课技能、优化教学体系、创新考评方式上进一步发力,鼓励学生创作与军事理论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实现学用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艺术类高校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深化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作用。
项目支持
广西艺术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艺术类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JGY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