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策略探析
An Analysis of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Economy
摘要: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基本路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包括信息网络和物流体系的完善。提升电商服务能力,通过农民培训和建设电商服务中心,提高农村地区的电商运营水平。此外,推动农业、旅游和手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拓宽农村电商的应用范围,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产品品牌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些路径为浙江省农村电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undamental path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drop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ptimizing infra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rural e-commerce,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logistics systems. Enhancing e-commerce service capabilities through farmer trai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mmerce service centers elevates e-commerce operations in rural area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such as agriculture, tourism, and handicrafts expand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rural e-commerce and increases farmers’ income. Building an 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 system improve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added value. Perfecting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provides strong guarantees for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These pathways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and clear direction for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Zhejiang Province.
文章引用:马乐. 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策略探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38-4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119

1. 研究背景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经济形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兴起,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具备发展农村电商的良好基础。尤其是“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浙江省的农村电商不仅实现了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线上销售,还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有效提升了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水平[1]

2. 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农村电商价值分析

2.1. 农村电商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农村电商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表现尤为显著。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直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从而调整生产计划,减少盲目种植和库存积压的问题。同时,电商平台提供的农业技术和农资供应信息,帮助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质农资,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浙江省农产品电商销售情况报告》中显示,浙江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农产品中,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比例逐年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显著提高[2]

2.2. 农村电商对农产品市场拓展的推动

农村电商大大拓展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解决了传统销售模式中渠道狭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浙江省的农产品可以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例如,浙江的知名农产品如西湖龙井茶、金华火腿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年销售额持续增长。据浙江省商务厅《2022年浙江省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浙江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的农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200亿元,同比增长15%。这种销售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3]

2.3. 农村电商对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

农村电商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下,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初级农产品的销售,收入结构单一。通过电商平台,农民不仅可以销售初级农产品,还可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推出农产品衍生品,增加收入来源。例如,浙江省的许多农村地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加工品,如水果干、果酱等,实现了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到深加工产品销售的转型升级。这种经济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4]

2.4. 农村电商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农村电商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参与电商,农民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现代生活服务和便利。电商平台提供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购物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例如,浙江省许多农村地区通过电商平台引入在线教育资源,农民可以在家中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此外,在线医疗服务的普及,使得农村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优质的医疗咨询和服务,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浙江省农村互联网与电商普及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浙江省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5%,电商普及率达85%,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5]

2.5. 农村电商对城乡差距的缩小

农村电商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电商平台,农村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更便捷地进入城市市场,获得与城市产品同等的市场机会。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人才流向农村,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例如,浙江省许多农村地区通过电商平台吸引了大量的返乡创业青年,他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推动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政府对农村电商的大力支持,如提供电商培训、建设电商服务中心等措施,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市居民,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6]

2.6. 农村电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

农村电商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而农村电商在这些方面都有显著的贡献。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实现产业兴旺,增加收入;通过电商平台,农村地区可以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提升农村治理水平;通过电商平台,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如《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农村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浙江省农村电商示范村建设情况报告》显示,浙江省已建成农村电商示范村500多个,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7]

3. 数字经济背景下制约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的因素

3.1. 基础设施薄弱

尽管浙江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依然存在明显短板。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速度和稳定性较城市地区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根据浙江省统计局颁布的《浙江省互联网2022年行业统计报告》显示,尽管全省光纤宽带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但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宽带普及率仍低于60%。这种信息基础设施的薄弱直接影响了农民对电商平台的使用效率,限制了电子商务在这些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此外,物流配送体系在农村的覆盖和服务水平也存在不足。尽管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在农村建立了物流网点,但整体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8]

3.2. 农村电商人才匮乏

电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电商不仅需要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还需要具备电商运营、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育水平较低、年轻劳动力外流严重的现象,导致本地缺乏具有综合能力的电商人才。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浙江省农村地区人口教育水平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足15%,远低于城市的35%。这种人才匮乏不仅影响了农村电商业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也制约了电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9]

3.3. 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在浙江省农村电商中,品牌建设仍然相对滞后。许多农产品缺乏统一的品牌和标准,市场认知度低,附加值不高。农户和电商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投入,导致品牌建设进展缓慢。据浙江省品牌协会的《浙江省农产品品牌发展报告》统计,浙江省拥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比例仅为30%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认证机制,一些农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消费者信任度低,进一步影响了品牌建设的效果。品牌建设不足不仅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了农村电商的长远发展。

3.4.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量资本和企业涌入这一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浙江省,电商平台、农业合作社和个体农户纷纷进入电商市场,导致市场供给过剩,价格战频繁,利润空间被压缩。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给农户和小型电商企业带来了生存压力,也使得市场秩序混乱,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凭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垄断了主要市场资源,进一步压缩了中小型电商企业的发展空间。

3.5.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力度不足、覆盖面有限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农户和电商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例如,浙江省政府出台的《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中,虽然提出了多项支持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农户和电商企业在政策获取和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此外,政策支持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补贴方面,而在人才培训、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无法全面满足农村电商发展的多元化需求[10]

3.6. 生态环境压力

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加。农村电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问题突出。浙江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其中一些企业的环保设施不完善,废水、废气排放超标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农村电商物流配送频繁,增加了碳排放量,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报告》显示,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所加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对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4. 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农村电商发展的基本路径

4.1. 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浙江省应加大对光纤宽带和5G网络的投资,确保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能够享受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服务。高质量的信息网络不仅能够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还可以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信息化服务。此外,政府应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农村的应用,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全流程的监控和管理,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为农村电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助力其在数字经济时代取得更大发展。

4.2. 提升农村电商服务能力

提升电商服务能力是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电商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商培训,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和电商操作技能。通过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电商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物流配送和金融服务等。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农民进入电商领域的门槛,帮助其解决在电商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政府和电商平台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提高农村电商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4.3.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电商拓展应用场景和提升价值的重要路径。浙江省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电商 + 农业”、“电商 + 旅游”、“电商 + 手工业”等模式,实现产业间的深度融合。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高效化。旅游方面,借助电商平台推广乡村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服务质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手工业方面,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扩大其市场覆盖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提升农村电商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4. 构建农产品品牌体系

农产品品牌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关键。浙江省应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和企业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品牌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还能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此外,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通过严格的质量认证和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农户和企业可以通过质量认证,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优质和安全,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购买意愿。品牌营销方面,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品牌营销效果,实现精准营销和品牌传播。品牌体系的构建将为浙江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市场保障。

4.5.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政策支持体系是农村电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浙江省政府应根据中央政策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电商发展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和专项补贴等措施,降低农村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发农民和企业的电商发展热情。此外,政府应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确保政策红利及时惠及农村电商主体。政府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政策合力,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监管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电商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应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如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和纠纷调解,帮助农户和企业解决电商运营中的问题,提升电商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5. 结语

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省农村电商的发展依赖于多方面的路径优化。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关键,包括信息网络和物流体系的提升。其次,提升电商服务能力,通过农民培训和服务中心的建立,提高农村地区电商运营的水平。此外,推动农业、旅游和手工业等产业的融合,拓宽农村电商的应用领域和经济效益。构建农产品品牌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亦是重要举措。最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这些策略共同作用,为浙江省农村电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和现代化进程。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浙江省农村电商将继续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琳, 赵刚. 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40(2): 55-62.
[2] 顾佳, 沈明. 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 农村经济, 2017, 25(4): 78-84.
[3] 朱小云, 刘伟. 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政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 45(7): 102-1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M].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8.
[5] 胡明, 张华.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分析[J]. 中国数字经济, 2020, 38(5): 112-118.
[6] 王飞, 李强. 浙江省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 物流科技, 2019, 22(3): 45-51.
[7] 李雪, 刘涛. 浙江省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 高等教育科学, 2018, 36(4): 92-98.
[8] 赵娟, 周勇. 浙江省农村电商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17, 29(2): 55-61.
[9] 刘伟, 王芳. 浙江省农村电商环境保护政策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19, 28(6): 78-84.
[10] 陈明, 张晓. 浙江省农村电商税收政策研究[J]. 税务研究, 2020, 41(1):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