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多元化教学探究
Explor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Oral English Course
DOI: 10.12677/ae.2024.149176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黄 艳:四川轻化工大学外语学院,四川 宜宾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口语教学Diversified Teaching College Oral English Course Oral English Teaching
摘要: 由于网络科技的发达,丰富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等应运而生。但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却始终呈现传统教学的弊端,如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问题。由于现下市场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重要。由此,文章针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问题,探讨多元化教学,提升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有效性。
Abstrac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bundant teaching platforms and resources have emerged. Howeve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ramming and mute English have always been present in college English oral classes. Due to the high demand for versatile talents in the current market and the high demand fo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students, their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context. Therefor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oral teaching, explor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English oral teaching.
文章引用:黄艳. 大学英语口语多元化教学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9): 1024-102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91764

1. 引言

关于大学英语口语培养方案,早在1958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陈梅洁在《西方语文》上发表的“怎样改进我们的口语教学”和王佐良的“有关口语教学的几个问题”中都对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明确了口语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外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后蔡基刚教授将21世纪后我国的大学英语称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由此,高校不断结合市场需求和时代变化,提出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口语培养方案。如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培养具有思政能力的人才,以及“互联网 + 教育”新模式下人才。

2. 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化和教育政策改革背景下,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口语培养方案根据市场的多元需求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符合国家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大学英语口语培养方案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少学者指出其中弊端。

1) 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使用的英语口语教材中体现了许多跨文化交际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大学英语文化口语教程》《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教程》《跨文化交际口语》等教材涉及话题包括问候,家庭,大学生活,旅行,法律,环境等。然而在实际口语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一味注重教材,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书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从而也不能在交流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甚至出现跨文化交际失误。

2) 培养专业应用型的的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提倡和鼓励,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一大特点。英语人才的培养也强调学生具有较强专业应用型能力。专业应用型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研究也百花齐放,如旅游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口语课程教学,空乘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等。然而王晶晶等学者指出专业应用型培养目标下的英语口语课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专业应用型的英语口语教学效率并不高。学生在实际就业中仍然达不到市场需求[1]

3) 培养具有思政能力的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高校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学生在日后从事国际交流中,肩负着重要的传播中国文化的角色。将英语课堂与课程思政结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几年的把课程思政融入到英语口语教学中,却面临着如何将“课程思政”这种“隐性思政”融入到实际口语教学中,使得其作用润物细无声。

4)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

“互联网+”作为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特别是与英语口语学习的结合,形成了“互联网 + 教育”的大学英语口语多元化教学的新模式。但互联网技术下的英语口语教学却呈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黄超英指出,学生普遍自律性较差,英语学习移动端不够完善等问题,使得互联网技术和口语教学的融合效果往往差强人意[2]

3. 英语口语多元化课程教学探究

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广,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不应只专注培养具有一种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也不应只受限于一种培养方案。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多远化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提升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的复合型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其社会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下的学生,在全球化的职场环境中,无论是在计算机工程、市场营销还是国际商务等领域,拥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并体现多元的知识或自信的表达都能显著增加个人在求职市场上的优势。再者,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大学英语口语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与国际伙伴合作,扩展人际关系网络,提供跨境机会,从而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合作。另外,大学英语口语多元化教学不仅限于语言技能的提升,还包括文化理解和尊重、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等,这些都有助于个人在社交、留学、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3]

然而通过关键词“口语教学”,“多元化探究”搜索,此领域研究却寥寥无几。在仅有的两篇高度相关文献中,即《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其学者邓凯鹏提出多元化口语教学模式单调,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4]。孔庆慧指出英语教材单一以及评估方法不合理等也是多元化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大核心问题[5]。他们也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如加强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师生之间互动。但并未进行系统的多元化英语口语教学探究。而且在传统教育课堂的影响下,在大学课堂中有效践行多元化英语口本教学,难度颇深。如传统课堂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苦难重重。另学生在口语课堂上对“干货”的需求大于对逻辑思维训练需求。加之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依赖传统的书本教学等问题,导致大学口语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口语能力未能达到英语专业人才水平。针对以上单一型口语培养模式及多元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工具及教学评价方面入手,讨论有效及系统的多元化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此口语课堂研究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前期调研,并采用师生互评等方面进行多元化探究,以此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和专业实践能力,并讲好中国故事。

1) 多元化教学内容探究

此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将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生活实际需求和兴趣等,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需求。除此外,参与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将根据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并查询借鉴专业口语教材及网站,如British Council教学网,以此拟定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如旅游生存口语,跨文化交际内容,商务谈判,社会事实,环境问题等。另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鉴于学生“走出去”时,减负传播中国文化重任,教师应在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着重添加中国文化相关内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完成口语课堂中的“立德树人”的任务[6]

鉴于以上两项准备工作,本专业小组将根据话题设计每周教学内容。每周及整学期教学内容将根据难易程度不断递进,对于教学内容难度,在口语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将采用“模块教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模块教学是指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教学过程[7]。在口语教学内容上,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规范、技能要求,调整课程设置与结构,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专业模块,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8]。据模块教学的特点,在口语课堂中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可独立存在,但又与其他单元相互联系,动态发展。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体现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活动和学生反馈,教师也将不断打磨修改教学内容。

2) 多元化教学活动探究

为避免传统课堂中“满堂灌”形式,以及教师为主的课堂主导模式,在课堂活动设置上,应根据不同话题,在多种教学法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在设置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参考优秀课堂案例,总结讨论后应用于课堂。如魏婷婷等提倡在口语课堂中,可采用产出导向法运用到演讲中。但教师应考虑在驱动阶段,促成阶段和评价阶段中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设计[9]。任秋雅则强调任务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建议如何有效运用及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她建议根据任务型教学法,设置使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如教师课前分发相关资料,强调预习环节必要性,组织学生课堂上输出训练,以及课后加工整理。从而确保学生课堂上有词可用、有句可练、有话可说,课后整理复习,加强训练[10]。另一个影响教学活动设置因素,即学生分层问题。马郁建议采用分层教学法。首先在课前测试建立分层体系,从而设置差异性目标,优化教学,分层推进。在不分班前提下,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教学要求,鼓励学生相互帮扶。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层检查。例如对于基础教好学生,教师检查关注点在于其逻辑思维表达,内容丰富性和深刻性等。对于基础较薄弱学生,考核点应放在流畅性和语法正确性上[11]

鉴于相关学者运用不同教学法设置不同教学活动的讨论,此教学改革在实施中,教师在口语课堂中应整合不同教学方法,设置丰富教学活动,如辩论,演讲,课前展示,回答问题,邀请外教参与课堂等,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口语课堂中都能收获有效的口语练习,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专业自信,训练舞台表演及培养跨问价交际能力,传播中国文化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

3) 多元化教学工具探究

大学口语课堂中的教学工具不应只限于教材及相关影视材料,教学工具的多元化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有效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在口语课堂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已有学者对互联网在口语能力培养上进行了详细探讨,如包慧欣喜提出其对传统口语培养模式的冲击和其取得的良好效果。她指出,运用互联网教学工具,教师的角色也可以由单一的讲授,转变为引导、参与、协调等角色。人机交互可以使学习者借助互联网、APP在线练习口语语音,进行语音测评并得到学习软件及时反馈,进行自我纠错,根据提示反复强化训练,自我评估并自我激励[12]

互联网教学工具在口语课堂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不再禁锢于周围空间,练习伙伴及学习内容,并取得良好效果。此教学改革在采用常见的在课堂中利用教室投屏观看国外视频外,将运用学校已签约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内容和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寻找话题相关内容布置任务,学生进行每周课下配套练习,以此达到巩固和拓展效果。学生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语音训练,流畅度练习,英语角等模块,进行自主性练习。此教学工具中的不同学习板块,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将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实践运用能力。

另外,这种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翻转课堂的形式,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结构。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教学平台进行预习和测试,课堂上则通过互动讨论和多元化评价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应用能力。这种模式可大大提高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13]

4) 多元化教学评价探究

传统口语课堂采用的口语评测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僵硬,笼统的口语测试分数未能体现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缺点。另测试方式落后,测试内容主要提托教材,采用问答形式,学生机械记忆。此教学改革为有效提升学生口语能力和实际参与度,将采用多元化的课内课外双评测体系,并在测试环节增加不同考核方面,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针对性的加强练习。首先,为避免课内教师评测为主问题,课内评测主体将纳入学生进行自主式评价。除教师外,每周不同学生被指定为评测人,对参与课堂的同学进行多元化评测,在回答的问题中,对被评测者的参与度,逻辑,内容,和语言上进行多维评测。在课外练习和活动中,小组成员匿名评价。

除以上课内课外评测分数外,学生最终口语分数还将纳入期末测试和平时网络测评分数。期末测评将根据平时所学话题,拓展其内容和难度。评测模式除了单一的师生问答外,还将采用即兴小组对话,对学生进行灵活评价。期末测评分数也将从逻辑,内容,和语言上进行多维评测。对于网络测评分数,主要依托于学校签约的口语教学平台,将学生每周进行的自主测评内容以一定比例纳入最终口语评测分数。此教学改革所采用的教学评测,体现了发展性评价观。在多维多元化的评测内容和体系中,对学生所体现的个体化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改进意见[14]

4. 结论

此口语教学改革针对大学口语课堂中的传统教学内容,教学评测体系,和教学工具等方面提出了多元化探究。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应结合学生兴趣方向和实际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并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活动中,也应在课前课内课后环节设置不同活动,并考虑学生能力分层情况。课堂空间也不再受限于线下课堂,互联网等工具应被积极利用以此提升学习趣味性和有效性。此教学改革也将采用课内课外双评测体系来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测。此口语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和学习优秀国际文化,多媒体教学平台为辅助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和专业应用型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实施课内课外双评价体系,实现课堂互动式教学和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

基金项目

2023年四川轻化工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JG-2334。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巢湖学院为例[J]. 海外英语, 2022(12): 120-126.
[2] 黄超英. 论信息化手段下的大学语音教学模式[J]. 海外英语, 2019(11): 84-85.
[3] 王维雅.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0.
[4] 邓凯鹏.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校园英语, 2016(6): 59.
[5] 孔庆慧.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报, 2013, 6(33): 84-85.
[6] 苗春雨, 邓姗姗.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 海外英语, 2022(10): 181-182.
[7] 高丹. 模块教学——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及人发展的教学形式[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1(6): 111-117.
[8] 李君奇, 李苏平. 模块教学和高等法律职业教育[J]. 河北法学, 2001, 19(2): 158-160.
[9] 魏婷婷, 余析悯, 杨乐.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以英语演讲教学活动为例[J]. 教学实践, 2023, 1(23): 163-165.
[10] 任秋雅. 任务型教学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J]. 科技信息, 2013(13): 12-28.
[11] 马郁. 分层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7(2): 89-90.
[12] 包慧.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口语多元化教学建构[J]. 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 2018(4): 93-96.
[13] 曹冶.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
[14] 王雪燕, 孟国华. 口语评价多元化研究求知导刊[J]. 求知导刊, 2015(2):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