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临床检验路径教学法在实验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Path Teaching Method of Syphilis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Experimental Diagnosis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4.149177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高雪伟, 莫 展, 陈 余, 张继旺, 张 丹, 蒋雪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检验科,重庆
关键词: 梅毒临床检验路径实验诊断教学模式Syphilis Clinical Examination Path Experimental Diagnosis Teaching Model
摘要: 目的:建立涵盖梅毒分类、实验诊断方法、诊断流程以及梅毒治疗后监测的临床检验路径,并应用与教学中,探求基于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实验诊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根据梅毒相关行业标准与指南,建立梅毒临床检验路径,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检验科2022年和2023年实习生、新入学研究生及规培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学生课后测试成绩为考量指标。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建立梅毒临床检验路径,通过该路径临床实验诊断教学,2023年临床教学考量指标均有较大的提升(P < 0.05)。结论:梅毒临床检验路径有利于临床实验诊断教学,增强了检验与临床交叉融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clinical test path cover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philis, experimental diagnosis methods, diagnosis process and post-treatment monitoring of syphilis, and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linical path-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experimental diagnos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of syphilis,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path of syphilis was established. The interns, newly enrolled graduate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of Yongchuan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in 2022 and 2023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and students’ after-school test scores were taken as the consideration indicator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test with SPSS 19.0 software. Results: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path of syphilis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linical experimental diagnosis teaching of this path, the clinical teaching considerations were greatly improved in 2023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path of syphilis is beneficial to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experimental diagnosis, which enhances the cross-integration of examination and clinic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Its method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文章引用:高雪伟, 莫展, 陈余, 张继旺, 张丹, 蒋雪坷. 梅毒临床检验路径教学法在实验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进展, 2024, 14(9): 1091-109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91774

1. 引言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90年代末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当患者感染梅毒时,大多数患者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但也存在隐匿性感染。TP的诊断筛查试验诸多,但试验结果会由于患者年龄、生理期、自身免疫情况等出现假阳性或假阳性,这给TP筛查带来了挑战。TP检测方法在《实验诊断学》中均有详细的介绍,但在临床实验诊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方法原理的教学传授,更要注重检测结果与临床信息相结合。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梅毒相关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以临床症状为中心建立完整的临床检验路径,贯穿疾病特征、检测方法、诊断以及治疗后监测全流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系统性理解TP检测临床意义,更能较高地提高医学检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助力医学检验从“技”到“医”的角色转换,探究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检验路径教学,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22年、2023年实习生、新入学研究生及规培生为研究对象,2022年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共16人,2023年研究对象为试验组共15人。两届学生在上课前均未参加临床检验诊断路径教学,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

2.2. 梅毒相关诊疗指南及规范

本文建立梅毒临床检验路径参考的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包括: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梅毒螺旋体治疗指南[1];2020年国际性病控制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USTI)欧洲梅毒管理指南[2];2022年亚洲梅毒指南[3];2018年梅毒诊断行业标准[4];2020年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5];2012年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6]

2.3. 建立梅毒临床检验诊断路径

为使学生更加了解以及方便学习梅毒诊疗环节,掌握梅毒各期临床特征、实验方法以及诊断标准,根据梅毒国内外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等构建了梅毒临床检验路径(见图1)。具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性伴有感染史或多伴史、胎传梅毒患者以及有输血史等都是梅毒筛查的重点人群。感染梅毒后,不同时时期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隐性梅毒,其不具有任何临床表现,不易被发现。TP的检测有诸多方法进行选择,在诊断过程中为避免假阴/阳性,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选择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正反验证,本实验室通过文献查阅发现,梅毒螺旋体酶颗粒凝集试验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可校准最后的实验结果,作为梅毒特异性诊断的“金标准”[7] [8]。梅毒监测包括妊娠梅毒监测以及疗效监测。妊娠梅毒监测包括妊娠孕妇以及新生儿,妊娠孕妇在梅毒治疗后、分娩前期间应每月进行监测,对于孕妇合并梅毒并且未进行有效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所分娩的婴儿以及血清学监测阳性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0、3、6、12个月严格进行梅毒监测,并在需要时进行脑脊液、血液以及X光等检测。

Figure 1. Diagnostic pathway of syphilis clinical examination

1. 梅毒临床检验诊断路径

2.4. 教学评价方法

根据上述梅毒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将梅毒分期特点、诊断方法、诊疗流程以及诊疗前后监测等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建立梅毒检验路径。

2022级采取传统教学方式,2023级采取临床检验路径教学。两年级授课均为4学时,分2次授课,使用相同教材,相同老师授课;通过2次随堂调查问卷以及2次随堂测试评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各项评估指标满分为100分,包括学生学习能动性、临床问题解决能力、课堂表现、课堂小结有效性、知识点与临床结合程度、章节疑难点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满意度;教学方法评价包括教学计划10分、教学组织15分、教学创新20分、教学方式20分、教学效果20分和教学氛围15分,总分100分,均在授课结束后由学生匿名打分。

2.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x ¯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教学质量评估

不同方式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估如下(见表1),通过梅毒临床检验路径教学法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提高了课堂总结有效性以及课堂效果满意度(P < 0.001)。通过教学质量评估,2023级学生较2022级学生学习能动性、问题解决能力、课堂积极性显著提高(P < 0.01)。

Table 1.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 x ¯ ±SD ), score]

1. 教学质量的评估[( x ¯ ±SD ),分]

评估内容

满分

2022级

2023级

t

P

学习能动性

100

86.00 ± 3.86

90.40 ± 3.33

3.38

<0.01

问题解决能力

100

81.69 ± 6.15

91.20 ± 3.14

5.37

<0.001

课堂积极性

100

90.81 ± 2.64

93.47 ± 2.39

2.93

<0.01

与临床结合效果

100

78.50 ± 3.90

83.60 ± 4.42

3.41

<0.01

课堂小结有效性

100

77.31 ± 4.25

91.80 ± 2.93

10.97

<0.001

章节疑难点掌握

100

82.44 ± 3.46

90.40 ± 2.77

7.04

<0.001

课堂效果满意度

100

82.00 ± 3.65

89.27 ± 3.17

5.90

<0.001

3.2. 教学方法评

通过传统教学和临床检验路径两种方式教学后,两年级学生围绕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学氛围等内容进行评价(见表2)。各项评价内容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提升显著,2023年教学方法评价总分较2022年显著升高(P < 0.001)。

Table 2.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 x ¯ ±SD ), score]

2. 教学方法的评价[( x ¯ ±SD ),分]

评估内容

满分

2022级

2023级

t

P

教学计划

10

4.69 ± 1.01

7.20 ± 1.47

5.56

<0.001

教学组织

15

9.00 ± 2.22

11.13 ± 2.23

2.67

<0.05

教学创新

20

11.13 ± 3.28

14.27 ± 2.84

2.84

<0.01

教学方式

20

13.88 ± 2.13

16.13 ± 2.07

3.00

<0.01

教学效果

20

13.19 ± 2.48

16.47 ± 1.68

4.27

<0.001

教学氛围

15

10.19 ± 1.94

11.73 ± 1.39

2.54

<0.05

总分

100

62.06 ± 3.91

76.93 ± 5.54

8.69

<0.001

3.3. 随堂测试结果

通过随堂测试进一步评价教学效果(见表3),第一次随堂测试2022级学生平均成绩为77.00 ± 4.34分,2023级学生平均成绩为88.47 ± 4.44分,2023级学生成绩显著高于2022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第二次随堂测试2022级学生平均成绩为85.75 ± 3.71分,2023级学生平均成绩为88.73 ± 2.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able 3. Test scores of in-class test [( x ¯ ±SD ), score]

3. 随堂测试考试成绩[( x ¯ ±SD ),分]

组别

第一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

2022级

77.00 ± 4.34

85.75 ± 3.71

2023级

88.47 ± 4.44

88.73 ± 2.69

t

10.11

2.58

P

<0.001

<0.05

4. 讨论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提出,2025年在国家层面消除由乙肝母婴传播导致的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检测率达95%以上[9]。检验学科在临床工作中,不仅作为辅助学科,更作为临床医学发现疾病、消除疾病的一把利剑。传统《实验诊断学》教学是以检测项目为中心并逐渐展开介绍检测项目的方法、原理、参考区间、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检验结果不仅影响医生的判断,更影响每一份样本背后的家庭。如何提高样本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才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同时,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传输,疲于记忆疑难点,无法以临床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临床批判思维。

本研究提出,根据国内外梅毒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通过归纳、总结梅毒分期、特征、检测方法、检测流程以及治疗前后指标检测等内容建立梅毒临床检验路径。本研究将梅毒临床检验路径应用于临床实验诊断教学中,比较2022级学生(传统教学方式)与2023级学生(临床检验路径教学)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2023级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路径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动性、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课堂表现情况以及随堂测试成绩等均有显著提高,对教学方法评价也较高,说明梅毒临床检验路径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5. 结语

本研究利用临床检验路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以疾病进展为导向,在了解疾病不同时期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外,将梅毒相关检测方法、检测流程、检测频次等与临床诊断结合,加强临床检验指标的理解,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是研究对象较少,调查问卷时存在主观性。此外临床检验路径教学是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疾病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部分内容超出了传统教学的范围,要求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扩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或互相点评等方式监督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

基金项目

2022年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院级教改研究项目(2022030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WHO Guidelines Approved by the Guidelines Review Committee (2016) WHO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reponema pallidum (Syphili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 Janier, M., Unemo, M., Dupin, N., et al. (2020) 2020 European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Syphili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JEADV, 35, 574-588.
https://doi.org/10.1111/jdv.16946
[3] Nikhil, M., Neetu, B. and Somesh, G. (2022) Asian Guidelines for Syphilis.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hemotherapy, 28, 1084-1091.
https://doi.org/10.1016/j.jiac.2022.04.023
[4] 卫生部. 梅毒诊断(WS 273-2018) [S].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 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 53(3): 168-179.
[6]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樊尚荣.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2): 158-160.
[7] 马丽玲, 徐俊驰, 朱启泰. 4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和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滴度的相关性分析[J].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2): 1712-1716.
[8] 金善英, 余美玲. 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诊断价值[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 33(24): 3759-3761.
[9]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 2022(12):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