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安大运河漕运文化视觉设计中的符号运用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Use of Symbols in the Visual Design of the Huai’an Grand Canal Water Transport Culture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淮安大运河漕运文化中的符号意蕴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淮安大运河漕运文化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且深刻的符号意蕴,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淮安作为漕运中心,在中国古代物流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漕运文化涉及运输技术、民俗、仪式和艺术等多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设计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文化元素和符号进行创新,将漕运文化中的符号意蕴应用于现代视觉设计,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通过挖掘淮安漕运文化元素,利用现代视觉设计能够更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淮安漕运文化符号。漕运文化符号作为淮安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并应用这些符号有助于提升淮安的文化辨识度和地域品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和多样性。此外,漕运文化中的符号意蕴为视觉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创新空间,进而推动设计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c meanings in visual design of the transportation culture of the Huai’an Grand Canal. The transportation culture of the Huai’an Grand Cana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contains rich and profound symbolic meanings, and has hig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alue. Huai’an, as a transportation cent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ncient Chinese logistics and economy. Its transportation culture involves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ustoms, rituals, and 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dern design needs to constantly seek new cultural elements and symbols for innovation. Apply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ransportation culture to modern visual design helps to express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y exploring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Huai’an transportation and utilizing modern visual design, we can more effectively inherit and protect the cultural symbols of Huai’an transport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ai’an’s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ransportation cultural symbols can help enhance Huai’an’s cultural identity and regional brand, strengthen national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diversity. In addition, the symbolic connotations in the transportation culture provide rich creative inspiration and innovative space for visual design, thereby promoting design innovation.
文章引用:邓一帆. 浅谈淮安大运河漕运文化视觉设计中的符号运用[J]. 设计, 2024, 9(5): 94-9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5537

1. 引言

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其漕运文化最为突出,当地遗留着大量的关于漕运文化的文物以及建筑。本文旨在探讨淮安漕运的历史发展及其留存的文化遗产,以期对淮安漕运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分析和挖掘漕运文化,提取视觉符号,探索其特有的符号意蕴,助力淮安文化发展。

2. 淮安漕运文化概述

淮安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历史上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南北运输的关键节点,尤其在漕运历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淮安作为漕运的集散地,其漕运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当时已有小规模的粮食运输活动。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大运河的挖掘和使用,淮安的漕运活动达到了顶峰。大量的粮食、盐和其他物资在此装卸和转运,使得淮安成为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地区[1]。淮安漕运文化的遗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漕运枢纽的功能使得淮安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漕运特色,如淮安的老运河沿岸就布满了古仓库和商行。所遗留的历史建筑也有很多,包含:清江浦楼、漕运总督府遗址、码头古镇、河下古镇、板闸古税关码头和石驳岸、清晏园、高家堰、中国漕运博物馆、清江大闸等历史建筑[2]。其次,漕运带来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如戏剧、曲艺在漕运工人中非常流行,这些文化形式中往往包含了大量描述漕运生活和劳动的内容。此外,漕运还促成了淮安的饮食文化发展如淮扬菜中的许多传统菜肴就源于漕运工人的日常饮食。

3. 淮安漕运文化符号的内涵分析

淮安漕运文化是中国水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符号象征。其符号内涵深远,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多重层面和价值观念。通过对淮安漕运文化的文化考察以及研究,结合历史建筑和人文资源,我们发现关于漕运文化视觉符号众多,由淮安境内古运河、古桥、古城墙、码头建筑、官署府邸等物质文化以及其淮剧、淮扬菜系等非物质文化组成,每一部分都代表着不同的视觉符号,蕴含着不同的意蕴。淮安段内运河历史悠久,造就了不同的分支文化,作为连接长江与淮河的重要水道,它贯穿了整个淮安地区,某种程度来说是淮安的母亲河。淮安的古桥众多,见证水运文化的辉煌。最知名的便是清凉桥,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全桥用青石砌成,是淮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青峰桥也是淮安市内的著名古桥,建于明代。桥身采用花岗岩石砌筑,造型古朴雅致,桥面平坦,两侧栏杆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是淮安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之一。另外还有寿亭桥、寿华桥等。淮安古城墙是淮安历史的重要遗迹之一,虽然如今大部分已经消失或遭到破坏,但仍有一些残存的古城墙遗址可以被发现。它们分布在淮安市区的四个方位,研究其遗址,可以进一步了解淮安在漕运文化影响下古代城防工程以及当时的军事防御体系。在现存的历史建筑方面就更多,如漕运总督公署及其遗址、河道总督公署遗址、淮安府衙、淮安钞关、镇淮楼、清江督造船厂遗址、古末口遗址、古清口遗址、清江大闸、清江浦楼、河下古镇、御码头、码头古镇等。各式建筑反映着淮安大运河漕运文化的兴盛繁荣[3]。在漕运文化的影响下,淮安的非物质遗产也异彩纷呈。首先就是享誉大江南北的淮扬菜系,古代淮安和扬州是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和经济的中心,也是漕运点的中心,因此淮扬菜吸收了南北菜系的精华,并受到了官府文化和商贸文化的深刻影响。第二是淮剧,淮剧紧密地反映了淮安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包括当地的方言、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等,这使得淮剧成为淮安地区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第三为淮安木版年画,淮安木版年画以其简洁明快的线条、鲜艳明快的色彩和朴实自然的风格而著称。其图案造型简练而富有力度,色彩鲜艳明快,线条流畅自然,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和地方特色。年画内容通常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是人们迎接新年、祈求好运的象征。第四是金湖刻纸。金湖刻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的瑰宝之一。金湖刻纸常常用作节庆或宗教仪式中的装饰品,例如在春节、婚礼、寿辰等重要场合,人们会将刻纸作为礼品赠送或贴在家中墙壁上,以求祈福吉祥。最后便是淮安折扇。淮安折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折扇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被用作送礼、拜贵、表达祝福之用。淮安折扇的图案常常寓意着幸福安康、吉祥如意,例如常见的莲花、牡丹、孔雀等图案,都是吉祥祝福的象征。最具著名的当属淮安砖雕,淮安砖雕大多存在于古民居的门罩、照壁等位置上,在烧制好的青砖上刻着丰富逼真的花鸟鱼虫、风俗故事等,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其雕刻方法与木雕一样,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如平雕、线雕、浮雕、透雕、圆雕等。主要应用于祠堂、寺庙、牌坊、桥梁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石狮、抱鼓石等部位,多以淮安民间故事为主,具有很强的叙事性[4]

4. 漕运文化在视觉设计中的符号意蕴解析

符号学是一门涉及符号、符号系统和符号使用的跨学科领域。它探讨了符号在人类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被用于传达意义、构建认知模型以及塑造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观念。意象符号是指通过感知和想象产生的符号,通常涉及到对感觉和情感的表达。意向符号分为六大类,分别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意向符号、情感意向符号和象征性意向符号[5]。前四种顾名思义都是与五感有关,后者的情感意向符号指人们表达情感、情绪的心理状态,并探索内心想法将其化作情感符号融入艺术、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象征心理学则代表着更深层次的概念和意义。例如,火可以象征着热情或毁灭,水可以象征着生命或清洁等。象征性意象符号在文学、宗教、艺术等领域中常被用来传达抽象的概念和价值观。符号在视觉设计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们可以用来传达信息、引导行为、建立品牌识别和创造情感连接。

在淮安漕运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可以对于已知的文化符号进行意向化思考。水元素便是漕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在不同文化中都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通常与生命、清洁、流动、情感和变化等概念相关联[6]。在漕运文化中,水更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因为漕运是指以水路为载体进行货物运输的活动,与水的联系更为密切。基于漕运水文化的理解,将水元素转换为意向符号进行视觉设计上的点线面重组,水元素的形状可以是自然流畅的曲线,也可以是简洁的几何形状,将它与其他元素,如鱼、船、海浪等结合起来,可以增加设计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将水元素与漕运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融合,可用以表现出自然之美以及人文之美。此外,将水元素化作隐喻符号,也可增强设计的深度和内涵(见图1)。另一元素船舶视觉元素在漕运文化中也得以深刻体现,淮安有着“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船舶和漕运互相影响,考虑淮安大运河的漕运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将漕运文化元素例如水波纹、鱼纹、植物纹样等传统图案加上在淮安拥有悠久历史的木雕和砖雕,织物纹样等装饰样式以及地方色彩等具有地域性和本土化特色融入到船舶的设计中(见图2)可用以突出当地品牌文化。在淮安漕运文化的影响下,淮安在各个时期都诞生出一批优秀的人物,总理周恩来、军事家韩信、西汉辞赋大家枚乘、抗金女将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等。因此利用名人符号效应来进行视觉设计也可以为漕运文化传播助力。针对名人元素,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将其形象进行设计和艺术化处理,并结合漕运文化,通过讲故事的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插画、肖像或卡通形象等。这些形象可以作为品牌的吉祥物或形象代言人,与品牌的产品、服务相结合,呈现出品牌的个性和特色。将历史名人的形象和故事融入到漕运品牌文化的视觉设计中,与品牌的标志、图案、包装等进行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代表淮安漕运名人文化品牌。也可以运用传统绘画、手绘艺术、数字艺术等技术,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品牌形象。漕运文化遗留了大量的精美建筑,这件建筑视觉符号反映着淮安大运河地区漕运文化的繁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和演变。漕运文化遗留的古建筑受到水运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许多与水相关,如古码头、水门、运河堤岸等,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生活气息。其具有典型的有木质结构、砖瓦建筑、悬山顶、雕梁画栋等特点。建筑风格简洁典雅,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结构的稳固(见图3)。常常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装饰元素,如门楣、窗棂、梁柱等处的雕刻。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淮安建筑的布局通常以庭院为中心,围合式的建筑群围绕着庭院布置,形成了独特的院落景观。庭院式布局蕴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家庭生活方式和人文关怀。基于以上建筑的特点和意蕴,在设计上可以提取相关特色元素,例如建筑的线条、窗棂、梁柱等,将其简化并转化为易于识别和应用的图形符号或图案。还需要利用古建筑的色彩方案,将其主色调或装饰色彩应用到漕运文化的视觉设计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漕运文化品牌的视觉吸引力,同时强调品牌与古建筑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此外它们还可以应用在品牌标识、包装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以体现漕运文化与古建筑的关联性。色彩符号作为辅助视觉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每一种色调都充满着不同文化的气息。淮安位于水乡地区,水是淮安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首先就是水系色彩蓝色和绿色,它体现在漕运文化的方方面面。淮安漕运相关的建筑,如老码头、古运河沿岸的建筑、仓库等,常使用与水相协调的色彩,如灰蓝色、深绿色等。蕴藏了建筑与水环境的和谐共存的理念。总之,色彩符号围绕着漕运文化,诉说着漕运文化的故事。

Figure 1. Water element design diagram

1. 水元素设计图

Figure 2. Fish pattern design element diagram

2. 鱼纹设计元素图

Figure 3. Design element diagram of Huai’an ancient architecture

3. 淮安古建筑设计元素图

5. 总结

通过视觉符号运用来体现淮安大运河漕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内涵是一种文化传播方法和手段,是淮安漕运文化视觉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视觉符号,可以有效地传达文化信息,唤起人们对淮安漕运文化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此外,视觉符号运用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内涵、审美需求和传播效果。深入了解淮安漕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挖掘符号背后的意义和象征,从而在设计中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符号的运用应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审美偏好和文化背景,使设计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注重创新和时代感。尽管淮安漕运文化源远流长,但在视觉设计中,应该注重创新和与时俱进。有效的符号运用不仅仅是对文化元素的简单展示,更是一种情感与信息的传递。将传统符号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意义和生命力,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强调了符号运用在传达文化价值、引发情感共鸣和塑造品牌形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恰到好处的符号运用,可以为淮安漕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注 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曹娟, 吴艳. 浅谈漕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 中国水运, 2018(4): 73-74.
[2] 于坚, 徐清. 淮安漕运文化保护开发现状及对策[J]. 治淮, 2021(6): 95-96.
[3] 董菁, 奚敏. 淮安漕运文化遗迹探微[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3(2): 17-19+24.
[4] 沙美, 徐雷. 漕运文化影响下的淮安砖雕[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3): 36-37.
[5] 彭舟浩, 柴凝. 符号学视角下湘西当代地域建筑之美[J]. 城市建筑, 2023, 20(20): 142-146.
[6] 高山, 谈磊. 漕运文化标志符号的设计表现研究[J]. 戏剧之家, 2018(35):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