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及评价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摘要: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有效创新,对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上进、爱国敬业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秉承绍兴“胆剑”城市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基于新时代思政课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想,研究和探索了如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挖掘梳理课程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法,为《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的方法。
Abstrac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progressive, patriotic and professional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aking the spirit of Shaoxing’s “Danjian” city and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a great country, based on the school’s positioning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ased on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explicit and implicit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new era, we study and explore how to introdu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cavate and sort out the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of the course, fully utiliz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We have developed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method provides a new scientific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文章引用:万毅, 马新良, 孙攀军, 叶晓彤. 《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及评价探索[J]. 教育进展, 2024, 14(9): 1348-135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91805

1. 引言

《电子技术》是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在一起,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平台。

然而,大多数《电子技术》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很少将思政元素融入实验的授课过程中,都是片面追求学生专业知识的讲述和具体技能的训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关注度不高,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程教学在价值观教育上“脱节”或“两张皮”的现象。本文基于新时代思政课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想,研究和探索如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挖掘梳理课程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要使《电子技术》课程中达到“立德”与“求知”内在一致,知识传播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必须挖掘《电子技术》课程蕴含的丰富德育元素,揭开技能知识所含蕴的精神价值,这样既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又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及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了社会责任感,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

2.1.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电子技术》课程应采用“课堂教学–仿真实践–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的授课架构(如图1所示),在显隐中实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三个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四个环节:课堂、仿真、实验、设计。

(1) 以知识目标为主要融入点的思政元素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工程规范的认识,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 以能力目标为主要融入点的思政元素为: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以素质目标为主要融入点的思政元素包括工程伦理知识、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3]

Figur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ramework design f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s

1. 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框架设计

2.2. 专业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合

依据《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标准》,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并和思政目标有机融合:培养能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信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电子信息相关行业中从事工程设计与开发、科学研究、管理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理念和持续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专业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达到“三融入”,即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设计、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融入课程教学评价,如图2所示。

2.3. 以物喻理,润物无声,传承本土红色基因,挖掘思政元素

以绍兴“胆剑”精神为引领,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大国“工匠”的专业育人理念,紧扣“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绍兴精神内涵,结合“修德求真”的校训文化,对照《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深挖课程自身固有的思政元素,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胆剑”精神;针对器件识别、器件检测、电路原理等教学内容,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使得思政精髓完全由实验课程内生[4],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中时刻熏陶、滋养着学生,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基于项目模块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在实施课程教学评价考核过程中设置思政教学目标、渗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协同育人的作用,如图3所示。

2.4. 以入脑入心,完善教学实施策略

实验教学围绕以“胆剑”精神为引领,培育新时代大国“新工匠”这1条思政教育主线,在“温、导、政、新、做、绘、结、拓”8个教学环节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采用“虚拟仿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绘制导图”4个环节,形成BOPPPS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虚拟仿真过程,提高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思考分析器件作用和电路特性,先感性认识再理论学习,后实践操作器件检测和电路制作,最后虚–理–实结合绘制思维导图,提升综合能力[4]。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立体化考核方式,运用“1843”策略紧紧抓住课程教学“主渠道”,使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入脑入心,如图4所示。

Figure 2. An integration plan of professional goal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2. 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有机融合方案

Figure 3. Mi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ased on project modules

3. 基于项目模块思政元素的挖掘

Figure 4. A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843” for the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4.《电子技术》课程思政“1843”实施策略

2.5. 多措施并举,课程思政渗透教学全过程

在讲授理论和实验时,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导入工程规范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规范意识、严谨求实的专业素养[5]。在实验中采用项目案例融入法,在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设计、元器件选型、PCB板设计、实物调试和制作等环节进行分步骤讲解,进一步深化科学精神和工程伦理教育的结合,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胆剑”精神。

3.《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实施的模糊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最优的综合评判,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定量的评价模型[6]

3.1. 建立因素集

根据分析建立了模糊评价因素集, U={ u 1 , u 2 , u 3 , u 4 }= {学思结合、专业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合,以物喻理、润物无声、传承本土红色基因、挖掘思政元素,入脑入心、完善教学实施策略,多措施并举,课程思政渗透教学全过程}。

u 1 ={ u 11 , u 12 , u 13 , u 14 }= {知识目标融入思政元素,能力目标融入思政元素,素质目标为主要融入点的思政元素,专业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合};

u 2 ={ u 21 , u 22 , u 23 }= {根据电路设计挖掘本土红色精神,根据器件识别、焊接和检测挖掘本土红色精神,根据电路的调试挖掘本土红色精神};

u 3 ={ u 31 , u 32 , u 33 , u 34 }= {教学阶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u 4 ={ u 41 , u 42 }= {教学过程,考核方式}。

3.2. 建立评价集

把对某一事物的评价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将其称为评价集,记为V。根据《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评价等级要求, V={ v 1 , v 2 , v 3 , v 4 , v 5 }= {差,较差,较好,好,优}。

3.3. 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

取因素集U中第i个因素 u i 进行评价,对评价集V中第j个因素 v j 的隶属度为 r ij ,则对 u i 的单因素评价可得到模糊集 R i R i ={ R 1 , R 2 ,, R n } 对所有单因素都分别进行评价后,即可得到如下矩阵:

R i =[ R 1 R 2 R n ]=[ r 11 r 12 r 1n r 21 r 22 r 2n r m1 r m2 r mn ]

其中, 0 r ij 1 i=1,2,,m j=1,2,,n 。根据以上建立的模型,对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施进行了模糊评价,经几位教授评审得到的单因素评判矩阵如下:

R 1 =[ 0.25 0.3 0.2 0.1 0.15 0.15 0.25 0.2 0.25 0.15 0.15 0.25 0.2 0.15 0.25 0.15 0.1 0.2 0.3 0.25 ] , R 2 =[ 0.25 0.3 0.2 0.1 0.15 0.15 0.25 0.2 0.25 0.15 0.15 0.25 0.2 0.15 0.25 0.15 0.1 0.2 0.3 0.25 ]

R 3 =[ 0.25 0.1 0.2 0.15 0.3 0.15 0.2 0.1 0.25 0.3 0.2 0.25 0.25 0.2 0.1 0.2 0.3 0.1 0.25 0.15 ] , R 4 =[ 0.35 0.1 0.15 0.2 0.2 0.15 0.15 0.15 0.25 0.3 0.25 0.2 0.25 0.2 0.1 0.2 0.3 0.25 0.1 0.15 ]

3.4. 确定权重分配,进行综合评价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每个因素 u i 应赋予一定的权重,建立起对应于U的权重集A

A={ a 1 , a 2 ,, a m } ,并规定 i=1 m a i =1 ,在得出RA之后,则模糊综合评价为: B=AR={ b 1 , b 2 ,, b n }

根据各类因素的重要性,对它们进行权重分配,根据问卷调查和专家建议,取:

A 1 =( 0.4,0.3,0.2,0.1 ) A 2 =( 0.5,0.3,0.2 ) A 3 =( 0.4,0.2,0.3,0.1 ) A 4 =( 0.5,0.5 )

将以上数据代入,作出模糊决策:

B 1 = A 1 R 1 =( 0.240,0.185,0.210,0.195,0.170 ) , B 2 = A 2 R 2 =( 0.160,0.165,0.175,0.225,0.275 )

B 3 = A 3 R 3 =( 0.215,0.165,0.175,0.205,0.240 ) , B 4 = A 4 R 4 =( 0.190,0.300,0.160,0.170,0.180 )

最后根据单因素的重要性,确定它们的权重 AT ,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RT= [ B 1 , B 2 ,, B n ] T

则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

BT=ATRT

BT 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出评价集各等级占的比例,最后得出评价结果,设

AT=( 0.2,0.4,0.3,0.2 )

根据以上模型和数据,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施评价最终决策结果(归一化):

BT=ATRT=( 0.170,0.180,0.190,0.220,0.240 )

由计算结果可知,认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施等级差的占17%,较差的占18%,较好的占19%,好的占22%,优的占24%,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确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施等级综合评估结果为优。

4. 结论

课程思政实质上就是隐性的德育课程,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建立学生积极进取、爱国敬业的价值观。

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递层面,必须揭开学科知识所含蕴的精神价值,使“立德”与“求知”内在一致,知识传播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课程教学模式由“混合”式的嵌入变为“化合”式的融入。课程教学方法由粗放的“漫灌式”变为精细的“浸润式”。这样既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及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构建了《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法,为《电子技术》课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的方法。

通过本文的思政实施方案,作者所带的班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远远超过了大学本科的水准,不仅能够创造性地从事电子系统的设计,而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毕业学生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和提拔。在读学生和毕业学生取得成绩如下:学生获得国家级电子设计竞赛IT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获得省级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学生授权专利4项;学生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学生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毕业学生被提拔中层以上的干部15人。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龚一鸣. 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5): 77-84.
[2] 陆道坤. 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3): 25-31.
[3] 李丽. 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2022, 2(1): 7-10.
[4] 李研达. 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J]. 安阳师范学院, 2021, 5(2): 1-15.
[5] 罗芬. 课程思政四维度[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3(8): 53-55.
[6] 万毅. 《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 11(5):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