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以广西民办职业院校教师为例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Ways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eachers—A Case Study of Teachers i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xi
DOI: 10.12677/ae.2024.149180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 琳:广西演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施雨杉*: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认同感高校教师影响因素Identity College Teachers Influence Factor
摘要: 针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的因素展开分析,包括职业属性、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明确的职业倾向不仅有助于教师建立明确的职业追求,从而增强教师自身职业的归属感。本文针对广西民办职业院校进行问卷调查,从年龄、教龄、性别和职称等因素分析了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度的情况,为了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度和情感认同,学校需要通过改进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职业成长机遇,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学校内部的核心作用,使得他们得到更广泛的尊重和认同。此外,需要努力改进工资结构,确保教师得到适当的经济支持,从而增进他们的生活品质,并为他们提供职业的满足和稳固的服务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广西民营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issue of the impact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multiple factors, including professional attributes, social levels, and individual levels. Clear career tendencies not only help teachers establish clear career pursuits, but als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ir own profession.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xi,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eachers from age, teaching experience, gender, and professional titl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 and emotional identity of teachers, schools need to improve their working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provide them with rich career growth opportunities, further enhance the core role of teachers within the school, and make them more widely respected and recognized. In addition, 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improve the salary structure, ensure that teachers receive appropriate economic support, enhanc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provide them with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 and a stable service found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eachers i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xi.
文章引用:吴琳, 施雨杉. 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以广西民办职业院校教师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9): 1355-13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91806

1. 引言

随着高等院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其教师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职业的认同与重视成为妨碍教学实践成效的因素。教师职业归属感涉及情感上的共鸣,这种身份认同不仅直接决定了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工作的热情,也与教学的品质和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认同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驱动,这主要涉及到职业身份、社交方面以及个人层面。从职业的身份来看,例如教师职业特性、其职业成长前景,以及工作所处的环境等都会对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产生作用。从社会方面看,主要涉及到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接受程度、教育法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教师的影响。2015,肖明玉认为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反馈和认可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1]。在个体的层次上,教师需要考虑其价值取向、职业追求以及对自我效能的认知,2022年,苏红,彭迪云等教师认为职业角色的期望如果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会导致职业认同感降低,例如,过高的行政任务和工作压力会削弱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认同感[2]。为了深入探究这些因素对教师职业认同感,本文针对广西民办职业院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职业属性、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

2. 职业认同感的内涵

从20世纪中叶开始,职业认同这一概念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其中Meyer认为职业认同感是由情感、持续性以及规范性认同这三个主要元素共同形成的。而Smith在1999年提出,人们的职业认同不仅仅是一个固定和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过程,其中人们需要明确识别自己与他人或环境的相互作用[4]。1998年,Volkmann & Anderson指出,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在多个角色中进行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职业认同体现为个人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正面看法,代表着这个人深信他们的工作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并可以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5]。我国对于职业认同的研究稍微较晚,2019年魏淑桦,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包括教师对于其所从事职业的认知、感受、期待、决心、价值观,以及对其专业能力的深入了解和认识。2020年于慧慧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意味着教师从内在深处接纳所从事的职业,并对其进行全面、积极方面的心理感知和积极评估。关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内涵,当前的定义并没有达到一致性,但研究表明了教师的职业身份感会直接影响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实践和授课效果。

3.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3.1. 高职教育的特点

教育部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要求高职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即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素质,还要拥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同时,教育部还强调要将双师素质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挂钩,以确保教师能够真正具备并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2. 个人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行业实践经验

教师的核心在于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校内外实践实习,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职场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技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其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不仅会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相反,若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还会削弱其工作信心和积极性,影响其对职业的肯定。

3.3. 社会评价

高职院校在社会的认可度较低,其高职学生的录取是最后一个录取批次,从而导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地理位置、建校历史、院校性质、办学水平、管理体制、组织关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优势院校因其较高的声誉和资源,对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其教师在这些院校的职业认同感也更高。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政策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更多挑战,导致教学效能的效果较低,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为了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同时改善生源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积极性,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3.4. 职业前景与培养机制

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高,年龄与学历的优势促使青年教师对职业生涯具有良好的憧憬,导致职业规划意识逐渐加强。但是,由于青年教师往往因经验不足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师生沟通和同事交往方面,缺乏经验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困难,增加了工作压力,从而削弱了教师的自信心,进而影响职业认同感。因此,组织应重视为青年教师提供职业规划引导,通过丰富的培养途径,帮助他们提升教学经验和沟通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导师制度和工作坊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师生沟通上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此外,通过促进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也能有效减轻工作压力,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

3.5. 物质回报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职业生涯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压力期(25~35岁)、稳定期(36~50岁)和自我享受期(50岁以后)。在压力期(25~35岁),青年教师面临家庭事务复杂度增加和家庭经济投入加大的双重压力,他们正处于职业发展的初期,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导致生活压力较大。这一时期获得的薪酬水平直接影响青年教师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的满意度,从而关联对职业的认同感。进入稳定期(36~50岁),随着职业发展逐步稳定,家庭事务和经济压力相对减轻,生活逐渐趋于平稳。最后的自我享受期(50岁以后),青年教师的职业和家庭生活都已趋于成熟,更多地关注个人兴趣和自我实现,对职业的认同感较高。

4. 广西民办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及特色

4.1. 广西民办职业院校教师情况分析

在过去的5年之内,广西地区的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从2020年的7.1万名专任教师,到2024年数量已经增加至11.2万,这种增加不仅在师资规模方面得以体现,同时也体现在教育队伍趋向年轻化的趋势中,如图1所示(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网站)。据统计,年龄在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所占的份额超越了65%,逐渐崛起成为了大学教师团队的核心力量,从而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Figure 1. Teachers i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xi province

1. 广西民办职业院校任职老师

4.2. 广西省民办职业院校条件分析

本文针对桂林山水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该校成立于2003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学院设有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了35个专业,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在科研建设方面,桂林山水职业学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至目前,学院共获批74项各级科研项目,包括院级项目15项,区级项目59项,教育部课题4项。同时,学院与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多样化的海外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师资队伍方面,拥有一支相对稳定和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在编在岗教师共有14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有74人,博士学位的教师有9人。

5.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5.1. 教师状况分析

在发放的150份调查问卷中,其中117份可以作为参考研究对象,根据有效的调查问卷数据,女性年轻教师占据的比例偏高,共有68位,占整体的58.12%;男性教师有49名,占比高达41.88%。根据年龄分布,年龄在30岁或以下的青年教师群体占比达到了29.06%;在31至35岁的年龄段里,年轻教师的比重最为显著,比例高达45.3%;在年龄介于36~40岁的年轻教育工作者中,他们占据了整体的25.64%。同时,在教师的学历组成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高达63.25%;研究生或更高学历的青年教职员工占总体比例的27.35%,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正在逐步提升。根据教龄分布进行统计,有3~5年教龄的青春教师比例为47.83%,教龄为3年或以上以及3年以下的年轻教师数量较少,说明大多数青年教师正处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初中期阶段。在教师职称的分配结构中,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构成了57.26%的比例,持有副高级或更高职称的年轻教师在总数中的比例是11.97%,这表明年轻教师在职务晋升方面具有较大的潜能。教师特征统计表如表1所示。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1. 教师特征统计表

人口学特征

指标

频率(nm117)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性别

49

41.88

41.88

41.88

68

58.12

58.12

100.00

年龄

30岁以下

34

29.06

29.06

29.06

31~35岁

53

45.30

45.30

74.36

36~40岁

30

25.64

25.64

100.00

教育

大专

11

9.40

9.40

9.40

本科

74

63.25

63.25

72.65

研究生及以上

32

27.35

27.35

100.00

教龄

≤2年

18

15.38

15.38

15.38

3~5年

56

35,777.86

47.86

63.25

6~10年

28

23.93

23.93

87.18

≥11年

15

12.82

12.82

100.00

职称

初级

36

30.77

30.77

30.77

中级

67

57.26

57.26

88.03

副高及以上

14

11.97

11.97

100.00

5.2. 职业认同感分析

(1) 整体职业认同度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在桂林山水职业学院中,117名青年教师中,对非常认同的占21.81%,比较认同的占58.26%,80.07%,这两者占比达到问卷调查的80.07%。其中,不清楚自己想法的占到整体的10.67%,其他的为不太认同的,这种情况或许是由于教学的压力、学术竞争压力或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的迷茫所导致的。

(2) 职业认同感分析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教师工作具有很高的认同度,主要是因为高校教师在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同时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导致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在访谈过程中,许多人所面对的职场压力较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教学、科研和学生的日常管理等任务的繁重。此外,教师普遍对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评估考核体系认可度较低,他们认为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职责重压和工作负担。同时,40岁以下的教师对于工作的收入认可度较低,这种状况主要由于教师承受的经济负担较大,并且在职称、行政职称以及工作年限上都处于下风的情况。而且因职称和行政岗位较低,在职业晋升方面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而他们短工作经验也意味着在工作经验和资质上也没有优越性。但是,年轻的教师们对学校的设备、校园的环境装饰以及与同事的关系都能较好的地对,学生们能够获得了一个既舒适又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这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对工作满足感。另外,同事之间的相处也相对和谐,高等院校的教师更多地展现的是团体合作,这种共同努力的氛围可以帮助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减少了教师工作的压力和矛盾。

(3) 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认同受到时间尺度、年龄段、教龄、性别和职称等多因素的影响,年龄和教龄是决定职业认同感的核心因素,年龄小和教龄短的教师在个人成长、管理体制、人际互动及学校氛围等领域展现出较高的认同度。但是,对于薪资结构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因为年轻教师在生活上经济压力相对较大。其次,性别同样被视为影响个体对职业的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女性青年教师相比,男性青年教师在制度安排、工资待遇、个人成就、人际互动及职场压迫等领域的认可度都要高出很多,即男性可能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同,而女性则倾向于面临更加复杂的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最后,职称也对职业认同感具有较大影响,具有中至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在如管理制度、薪酬结构、工作态度及人际交往等领域能够得到较高的认同感,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通常不仅具有丰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还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优质的工作环境,在职业生涯中也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

6.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途径

6.1. 依托青年教师自身,提升教师的素质

随着社会持续发展和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得更为多元,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高等院校教师需要持续地提高自身的品质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不断演变的教育和职业生涯需求。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需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实践。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参与教学技术竞赛和职位技能展示活动,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也能够增强他们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实践技巧。行业的企业操作和实际工作经历能够为教师带来不可估量的经验,有利于深入地把握行业趋势和职位需求,进而更有力地塑造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适应能力。通过这方面的积极努力,教师能够有效满足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方便学生获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6.2. 完善职业规划管理,加强职业规划引导

职业规划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管理部门,可以为高等职业教师提供系统性的职业规划方法。职业规划的核心在于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和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应当认识自己的长处、兴趣爱好及职业趋势,并明确个人的职业方向。因此,职业规划管理部门应指导教师将各自的职业愿景与整个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这种方法使得教师不仅能够开阔职业方向,而且能够为整体的教学带来积极影响。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例如,需要培育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和技能等多种专业技能的人才,不仅有助于满足教职员工个人成长的需求,也能在更高层次上强化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

6.3. 重视高职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培养教师具备双向教育的能力,通过设立专门针对双师的教师培训中心,为教师提供有计划和专业性的培训。接着,强化和完善岗前的培训流程,丰富培养方法与途径,加强教学改革的培训进修、骨干教师的培训、国培、同类院校的参观学习,重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帮助教师改善教育观念以提高教学质量。

6.4. 改善管理模式,重视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和技巧的场所,应当构建一个绩效评估制度,将工资分配倾向于双师素质的教师,并适当提高物质的回报。同时,除了合理地增加物质的回报之外,也应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通过成立教师心灵健康中心,对其进行周期性地心理状况测评,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在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心理辅导和技能训练课程,以及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工会活动,甚至提供家庭支援,关注他们家庭的实际状况,主动给与教师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6.5. 重视宣传,提高就业率,改善社会评价

高等职业院校不仅需要注重课堂内外的教学,更需要网络宣传和实地宣传的有机结合,这样能够拓展其在社会中的认知度,使更多人了解其特色、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同时,加强高职教育特征、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宣传,有助于提升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和好感。此外,重视校企合作及订单班的推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能够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口碑。

7.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普遍较高,年龄、教龄、性别和职称等因素对其职业认同感具有较大影响。高职教师掌握的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越熟练,教学效果越好,从而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年龄小和教龄短的教师在个人成长、管理体制、人际互动及学校氛围等领域展现出较高的认同度。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需要确保教师得到适当的经济支持,从而增进他们的生活品质,并为他们提供职业的满足和稳固的服务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基金项目

《广西民办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KY1953;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教师组织认同的实证研究》(编号:2023ZJY2265)的研究成果;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职教师职业认同、组织认同与弘扬教育家精神关系研究》(编号:2024KY1342)的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肖明玉.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探究[J]. 船舶职业教育, 2015, 3(5): 7-9.
[2] 苏红, 彭迪云. 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生发机理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3, 41(6): 103-109.
[3] 李方裕. 职业认知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21): 32-33.
[4] 宋广文, 魏淑华.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相关因素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1): 80-86.
[5] 靖雪玉, 常国良. 职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J]. 科教导刊, 2022(16):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