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公费师范生管理工作的路径探究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th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Funded Normal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4.1491808,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谢怀光: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南 怀化;张晓宇: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湖南 怀化
关键词: 美育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Aesthetic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摘要: 促进美育与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融合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两者是互促互补的关系。美育是学校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一项重要工作,与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具有高度契合性,但目前高校美育仍存在重视程度较低、作用尚未有效发挥以及美育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美育工作力度,积极推动美育进宿舍,大力开展美育活动,提高美育师资队伍质量,通过美境、美行、美心的“三美”途径使美育与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促进高职师范生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two being mutually reinforcing and complementary.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 crucial task for schools to foster fundamental values, enlighten wisdom, and enhance knowledge. It is 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However, current aesthetic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till faces issues such as low emphasis, in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nd a weak faculty team. There is a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aesthetic education efforts, actively promo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dormitories, vigorously carry out 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aculty. Through the “Three Beauties” approach of beautiful environment, beautiful actions, and beautiful mind,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with the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promo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谢怀光, 张晓宇. 美育融入公费师范生管理工作的路径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9): 1370-137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91808

1. 引言

美育重在提升高职师范生对美的认识和感知,是内在素质能力培养的一环,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同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高职师范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美育融入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高职师范生管理水平,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值得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和研究。

2. 美育的社会重要性

美育,即美学教育,是通过艺术、美术、音乐等形式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教育。美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外通过艺术形式调解人的情绪缓解压力。美育推动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普及,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提升了社会的整体文化氛围带来愉悦和满足感,提高人的幸福感。美育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对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公民美育素质的培养。

3. 师范生美育培养的必要性

在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多个理论依据显示美育在师范生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美学理论等方面。教育理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智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等。美育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形式,有助于发展师范生的多元智能。美学家认为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美育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师范生形成美的感受能力和美的判断能力。美育能够激发师范生的创造性思维。

4. 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和美育

高职师范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就业以及日常生活管理、需要围绕高职师范生、关爱高职师范生、服务高职师范生,把握高职师范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高职师范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高职师范生清醒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态度,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传统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的重复性和枯燥性在育人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弊端,因此改变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创新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是必要的。

美育则是学校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工作。“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狭义的美育主要是指“艺术教育”,侧重专业性[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作出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因此将美育融入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是培养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5. 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与美育的高度契合

5.1. 培养内容的融合性

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和美育在培养内容多样性方面是一致的,两者培养的内容均包括高职师范生心理、行为和思想道德等。美育不仅涉及美学理论,或是书面上、课堂上的美学教育,更包含生活中任何形式的富含美的内容。同时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和美育培养内容的意识形态一致,两者都强调对高职师范生思想政治的培育,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潜在指导,对引导高职师范生形成高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5.2. 培养途径的互补性

如今,部分高校的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方式缺乏创新,习惯于为高职师范生提供保姆式服务,容易导致高职师范生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相较而言 ,美育的教学方法更加侧重于艺术教学,注重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将美育的特性灵活性、触动性、形象性融入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师范生,以美为载体,能够更好地开展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无论是精美的绘画、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都可以体现在高职师范生的活动中和课堂上,都可以感染高职师范生、滋养高职师范生,培养高职师范生良好的品质,更有利于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的展开。

5.3. 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022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基计划》提出,坚持师德为先,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和美育工作都是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美育课程提供了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可以成为高职师范生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途径,培育高职师范生健康的心理。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和辅导员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高职师范生解决情感问题,增强心理韧性,引导高职师范生认识情感、表达情感,提升情商,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能力,培育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职师范生为目标。美育以电影、文章、音乐等为载体,歌颂伟大时代和伟大人物,传播真善美,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高职师范生,在高职师范生心中埋下一颗好种子。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引导高职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激发他们的爱心、善意和同情心。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和美育意识形态上是一致的,美育促进高职师范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两者的关注问题都是在培育什么样的人。

6. 高校美育面对的挑战

6.1. 资源投入不足

“重专业与技能、轻美育”成为当前高校的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制定清晰的美育工作规划[4]。许多学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高。管理层通常将重点放在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上,而忽视了高职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导致美育在学校管理和规划中的地位较低。尽管国家和教育部门不断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执行层面,许多学校仍然未能给予美育应有的关注和资源投入。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支持,美育课程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融入到高职师范生的学习生活中。

6.2. 课程设置不完善

美育课程的完善需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方法、课程内容构成,而不是简单的几门课程的堆砌。目前师范高职院校没有一套完整的融合美育的师德养成教育选修课,同时美育实践课程缺乏对师范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分层细化的评价体系。

6.3. 高职师范生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高高职师范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高职师范生对美育课程和活动的参与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功利性较强。此外,部分美育课程缺少实操内容,趣味性较低,高职师范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发挥美育课程应有的作用。

7. 美育融入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的路径

7.1. 美境

美境是指创造美好的物质生活环境。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包括高职师范生寝室事务的管理。寝室不仅是高职师范生的生活空间,更是他们交流、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将美育融入寝室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打造干净整洁的寝室装饰。鼓励高职师范生参与寝室环境的美化,教授高职师范生如何利用艺术元素装饰宿舍,创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二是承办艺术沙龙交流。定期组织寝室内的艺术沙龙交流活动,让高职师范生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心得体会,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寝室文化的凝聚力;三是建立美育主题宿舍楼。设立美育主题的宿舍楼或楼层,将寝室环境与美育教育相结合,为高职师范生提供更多展示和发挥艺术才华的机会,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这样在高职师范生寝室管理当中,可以减少说教式、惩戒式来管理高职师范生寝室卫生,让高职师范生主动关心关注寝室环境的美,自觉维护寝室环境的美,自主传播寝室文化之美。在寝室的美逐渐沁入人心,使高职师范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格。

7.2. 美行

美行是指培养高职师范生良好的言行举止。蔡元培强调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他提出:“其最必要而为人人所能行者,清洁与整齐。其他若鄙陋之辞句,如恶谑与谩骂之类,粗暴与猥亵之举动,无论老幼、男女、主仆,皆当屏绝。”[5]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当中,教辅人员对高职师范生的行为引导起着一定程度上的作用。目前,大部分规范高职师范生行为的准则都是通过校纪校规的奖惩制度,很少有通过美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美育来促使高职师范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一是展开主题工作坊。组织以美育为主题的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坊,通过艺术形式引导高职师范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沟通,增强情商和人际关系能力;二是组织文化节庆活动。在校园内举办以美育为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高职师范生参与并加深对美育的认识和兴趣,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的培养;三是扩展美育活动。比如定期组织高职师范生去展开帮扶行动,帮扶学习困难和家庭困难的同学。

7.3. 美心

美心是指培养高职师范生美的思维和美的心灵。美育通过陶养感情,从情感入手来改造高职师范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塑造美好心灵[1]。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关注高职师范生的身心的发展。一是鉴赏艺术作品。一个具有时代性、美好的艺术作品往往会鼓舞人心,让人自省,通过鉴赏艺术作品,提升高职师范生审美能力水平和思辨能力;二是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关注高职师范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也可以帮助高职师范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三是组织高职师范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职师范生定期去探望五美老人,让前辈用先进的事迹材料来感化高职师范生的内心;四是提倡榜样的力量:鼓励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来影响高职师范生。在教育过程中,美育还擅长使用榜样和情感的力量,使受教育者对意识形态产生自发的认可,从强制被动的接受转向积极主动的赞同和拥护[6]

8. 路径实施的具体效果

8.1. 美境实施效果

提高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美的环境沁入心、沁入行,熏陶师范生的一言一行;增强师范生对美的关注。

8.2. 美心实施效果

促进师范生内在心灵的成长,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培养师范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关爱他人和社会;提升师范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

8.3. 美行实施效果

使师范生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美的素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气质;提高师范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作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培养师范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

9. 结语

将美的特性融入到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当中,通过美境、美行、美心“三美”的途径,全方位地将美融入到高职师范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然要求。将美育融入到高职师范生管理工作中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创新方式方法,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美育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现状调查与推进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号ND232217。

参考文献

[1] 赵淑红. 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机理及路径研究[J]. 林区教学, 2024(2): 83-87.
[2] 马啸. 新时代背景下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文化视角, 2024(2): 221-223.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21/content_5442890.htm, 2019-03-29.
[4] 苏芊芊, 王鹤. 高校美育建设的当下化策略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9): 142-144.
[5] 蔡元培.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111.
[6] 崔晋文.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教育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