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披肩为例:浅谈东西方传统设计思维的现代设计应用
Taking Shawl as an Example: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 Desig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Eastern and Western Design Thinking
摘要: 云肩是中国古代女性服饰的一种装饰性肩部饰品,其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蕴含深厚的东方传统设计哲思,而法国克什米尔披肩以名贵的羊绒原料和精湛的手工技艺著称,其色彩和图案设计均展现了西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本文通过对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的形制进行对比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设计理念和美学法则,深入理解东西方传统设计思维的特点和价值,并探析它们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从而为当代设计提供一些创意灵感与理论支撑,拓宽设计思维的边界,使设计作品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
Abstract: Cloud shoulder is a decorative shoulder accessory of ancient Chinese women’s clothing, with rich pattern connotations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containing profound Eastern traditional design philosophy. The French Kashmir shawl is famous for its precious cashmere raw materials and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its color and pattern design showcase Western aesthetic concepts and artistic traditions.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studies the shapes of cloud shoulders and Kashmir shawls, explores the design concepts and aesthetic principles contained therein, deeply understa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traditional design thinking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explores their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in modern design. Thus, it offers creative inspiration an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for contemporary design, expands the boundaries of design thinking, and ensures that design works excel in both aesthetic value and practical functionality.
文章引用:舒言. 以披肩为例:浅谈东西方传统设计思维的现代设计应用[J]. 设计, 2024, 9(5): 262-273.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5557

1. 引言

在东西方服饰文化中,云肩与克什米尔披肩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中国明清时期的文献《大金集礼·與服志》、《清稗类钞》等详细记载了云肩的纹样和制作工艺,现代学者也据此对传统服饰的艺术语言多有研究。西方18世纪法国杂志和文献中有对克什米尔披肩的详尽介绍与记载,国外学者也对其在欧洲的流行历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尽管如此,将云肩与克什米尔披肩进行比较研究,并从中分析东西方设计思维差异的研究并不多见。云肩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克什米尔披肩则展现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它们都承载着各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本文运用文献查阅法与对比研究法从造型、色彩、题材、工艺等方面分析中国云肩与法国克什米尔披肩的异同,研究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更好地理解传统服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东西方传统设计思维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灵感和方向。

2. 东西方典型肩饰概述

(1) 中国云肩

云肩是中国是古代早期的肩部装饰物,通常由布料或丝织品制成,并带有精美的刺绣或图案,具有装饰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哲理深远的特点。它的设计注重与服装的整体搭配,强调装饰性和艺术性而非实用性,兼顾到空间层叠效果和艺术意境相互融合,它们通常与长袍或外衣搭配,用于正式场合或特殊节日。从最初简单的披肩一直发展演变到唐代后期造型变化各异的云肩,形成了中国女性服装传统与装饰形式上各自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古代衣冠等级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因而有着极高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2) 法国克什米尔披肩

克什米尔羊毛披肩,是一种用克什米尔地区非常名贵的羊毛为编织原料,用金、银线条加以装饰,经过纯天然植物染色,手工拣毛、手工纺纱、手工织造,最终用匠人们精湛的手工织造技术制成的肩饰。其颜色和图案种类繁多,图案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多种多样,设计风格深受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体现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感受到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所在,使得克什米尔刺绣羊绒披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手法闻名于世。现如今,克什米尔披肩已在欧洲各国流行,被法国时尚女皇约瑟芬所追捧,有了“欧洲软黄金”的美称,在欧洲的肩饰文化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3. 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发展史概述

(1) 中国云肩的发展历程

云肩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彼时已呈现出披肩的服饰风格。自五代十国时期起,文献中开始出现关于云肩使用的明确记载。至汉代,此类服饰已被命名为“帔”,学界普遍认为其形成可能受到了游牧民族传统观念的影响。云肩的初始形态源自唐代莫高窟壁画,其造型灵感源自佛教壁画中菩萨肩上的披肩,由此与佛教文化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其设计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和传统化处理,融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而成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典范。至元代,随着宗教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被纳入官方服饰体系,同时为中原百姓所用,《元史舆服志》载:“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但严格限制了象征皇权的图案使用,如日、月、龙纹。明清时期,开始成为女性日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在普通中老年妇女群体中得到普及,并成为女性传统礼服的必备装饰。然而,民国以后,云肩逐渐退出日常服饰领域,转而成为特殊场合的装饰,如戏曲服饰和婚服等。

(2) 法国克什米尔披肩的发展历程

14世纪,一位名为Sayeed的人最先发现了克什米尔羊绒的独特珍贵性,他在拉达克山羊产区发现了这种质地卓越的羊绒,从而成为了世界上首位发现超级柔软克什米尔山羊毛的记录者。至18世纪,羊绒披肩开始流入欧洲市场,最初抵达英国,继拿破仑复辟时期后扩展至法国,相传1796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对克什米尔披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一条最为珍贵的披肩带回法国,赠予其爱妻约瑟芬皇后,由此缔造了一段美满的爱情神话。到19世纪,法国时尚偶像约瑟芬皇后对克什米尔披肩的推广,使其在时尚界声名鹊起,进而引发了法国社会对这种奢华饰品的热烈追捧。时至今日,法国奢华的宫廷服饰仍影响着世界的时尚,现代法国设计师通过先进的纺织技术,将原本仅限于古典平面艺术作品中的图案和纹样转化为可收藏和日常穿戴的克什米尔披肩的,使得古典风潮成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

4. 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形制研究

(1) 披肩款式及寓意的对比研究

云肩的款式中,尤以“四合如意式”与“四方柳叶式”为最典型的代表。云肩平铺展开后呈现的外方内圆形态,被古人赋予了“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而其披戴时四垂的形态,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1]

“四合如意式”由四片如意形绣片构成(图1),不仅象征着四季和四方,而且因“四”与“事”谐音,寓意着事事如意。“四方柳叶式”通常由八片柳叶形绣片组成(图2),其双数条数符合传统文化中对吉祥双数的崇尚,就像我们常用来表达鸿福的成语为“双喜临门、成双成对”等,且“八”字反映了中国的八个重要节日,分别是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腊八节、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除夕,所以也有着团圆、祥和的美好寓意。此外,云肩的层次设计亦富含深意,有单层、双层和多层的不同处理,多层圈甚至能达到66片,寓意着“六六大顺”,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克什米尔披肩的经典款式主要分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大类。正方形披肩通常通过对角线折叠成三角形(图3),长边披于肩上,两角自然垂落,或通过一角翻折披搭。相对而言,长方形披肩的佩戴更为灵活(图4),可披于肩上或缠绕于腰间,两端自然垂挂。这些佩戴方式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对服饰的需求,而且体现了设计上的整体性和实用性。

19世纪初期,法国女性偏好长方形披肩,其两端通常饰以流苏,因为此时期女装的设计着重于高腰身、瘦长轮廓以及低开领口,轻盈通透的裙装整体是很流畅、柔美、贴身的风格,与此风格相得益彰的是长方形披肩,其自然下垂的形态不仅符合裙装风格,亦不破坏服装的整体廓形,反而增强了层次感。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女装风格转向华丽繁复,夸张的蓬松袖子使得长方形披肩显得累赘,从而促进了向正方形披肩的转变,此后正方形披肩迅速流行起来。可见,克什米尔披肩的设计体现了功能性与实用性,其款式和佩戴方式均顺应了当时服装风格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反映了理性设计的理念[2]

Figure 1. Fourfold harmonious style

1. 四合如意式

Figure 2. Quadrangular Willow leaf style

2. 四方柳叶式

Figure 3. Wear square shawl

3. 正方形披肩佩戴

Figure 4. Wear a rectangular shawl

4. 长方形披肩佩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款式上,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设计思维的差异性。云肩更讲求美好的寓意,比如“四边”是“事(四谐音)事顺心”,“八边”是八个美好节日,“六层”是“六六大顺”,可见其款式与寓意息息相关,寄托着人们的祈福心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反映了精神层面的感性信仰和信念,因此在造物理念上,中方倾向于赋予物品以感性思维的深刻内涵。而克什米尔披肩无论是款式还是佩戴方式,均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其设计深受当时流行裙装样式的影响,体现了功能性的装饰原则。这种“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揭示了西方在造物思想中对理性思维的侧重。

(2) 披肩色彩及寓意的对比研究

受中国传统五行五色学说的影响,云肩在造物制式上所使用到的色彩都以五色为正色调,即赤、青、白、黑、黄,其他间色调做为陪衬,它们象征着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由五行所构成(图5)。云肩的色彩运用通常对比鲜明,体现出古代审美中对鲜艳色彩的偏好,这种色彩搭配不仅增强了服饰的视觉冲击力,而且通过大胆的用色和冷暖协调,赋予了服饰更丰富的层次感。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强调:“云肩,须与衣同色,近观则有,远视则无。”就是说云肩的色彩与外衣的色彩要协调统一起来,使它符合整体美的基本审美需求,所以尽管云肩色彩鲜艳,古人仍强调视觉上的一致性和整体美的审美要求,仍强调着装的整体美学原则。

Figure 5. The five colors of the cloud shoulder

5. 云肩的五色

在早期,克什米尔披肩的色彩选择受到技术和审美限制,呈现出较为统一的暗红色调,其色彩明度和纯度均较低(图6)。然而,自19世纪起,随着先进纺织设备的引入和技术进步,克什米尔披肩的纹样色彩增至15套,色彩明度和纯度有所提升,尽管如此,整体色彩仍保持柔和且饱和度不高。有学者提取19世纪法国披肩纹样的色彩,通过PCCS分析,发现克什米尔披肩的色彩以暖色调为主,且主要分布在低、中彩度区域,根据色调分布的十二个区域,披肩的多数色彩位于柔色调区域,少量分布于浅灰色调、灰色调和黑色调区域,从而营造出一种柔和且雅致的总体色调。

Figure 6. The soft hues of the Kashmir shawl

6. 克什米尔披肩的柔和色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色彩上,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的设计思维有其共性,他们都注重运用整体美的法则,注重每个部分的和谐,强调色披肩色彩与衣服色彩的统一,云肩的五色与衣服五色协调,克什米尔披肩为了与衣服和谐使用中、低饱和度的柔和色调,他们都达到了整体的、统一的美,符合基本审美需求。

(3) 披肩纹样及寓意的对比研究

云肩的纹样无所不有、包罗万象,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类别,但总体上可归纳为四种类型:象征性、比拟性、谐音性和文字性纹样[3]

象征性纹样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等图案来象征某种美好的愿望,将这些自然界的生物取其形态和功用的特点,象征某种美好寓意,如以梅兰竹菊寓意高雅,荷花象征高洁,桃代表长寿,蝴蝶象征富贵;比拟性纹样是将某种题材进行拟人化,将生活场景或动植物特征融入图案,如以孩童嬉戏娱乐来比拟家庭幸福;谐音性纹样是用事物名称的同音字、词来表达吉祥寓意,如蝙蝠取其谐“福”之音,来表达有福气,鹌鹑取其谐“安”之音,来表达平安;文字性纹样就是把汉字作为图案,直接表达如“福”、“禄”、“寿”、“喜”等吉祥寓意。

Figure 7. Peach of Immortality

7. 寿桃

云肩纹样的寓意也可归纳为四个主要类别:长寿、富贵、功名和得子。第一类是祈愿长寿,自古以来长寿就是中国人最为根深蒂固的祈愿之一,所以以长寿为主题的纹样时常出现,如常见的寿桃纹、还有直白的“寿”字纹样(图7)。第二类是祈愿富贵,反映了人们对经济保障和财富的追求,例如元宝、铜钱、招财蝴蝶兰等(图8)。第三类是祈愿功名,人们认为名和利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了寻求财富而渴望功名,如鲤鱼跃龙门(图9),展现了社会对名誉和地位的重视。第四类是祈愿得子,古人受传统伦理纲常的影响,追求子孙后代的繁衍、渴望生生不息,如荷花因莲子而象征多子(图10),表达了古人对家族繁衍和生命延续的愿望。

Figure 8. Copper coin

8. 铜钱

Figure 9. Carp

9. 鲤鱼

Figure 10. Lotus flower

10. 荷花

克什米尔披肩的纹样呈现出一定的统一性,大致可以分为“植物花草纹”和“建筑纹”两大类。

植物花草纹(图11)在早期披肩中占据主导地位,最初为水滴型轮廓内填充植物的图案,后期发展出脱离水滴形状的独立植物花草图案,此外还有水滴形轮廓与小型动物如蝴蝶、鸟类等组合的纹样。建筑纹(图12)则在中后期出现,其构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筑与水滴纹的结合,二是以建筑为主的街景描绘,其中哥特式建筑纹样尤为显著,能看到尖顶和圆拱门,这种中世纪城堡的造型是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特征。

在克什米尔披肩的纹样无论是早期、中期、后期还是植物纹、建筑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现大量“水滴形”或者说是“逗号形”的图案,即佩斯利纹样(图13)。该纹样起源于印度教中的生命之树,其形状类似于菩提叶,成为克什米尔地区独具特色的设计元素,这种元素不止被应用于披肩,还广泛出现在各类服饰和日用品中。学者们认为,这种生命树树叶的纹样有着十分传奇的神秘色彩,生命树与佛教中的菩提树有着一定的联系,二者均象征着生命与永恒,因此,该纹样蕴含着生命延续不绝的吉祥寓意。

总的来说,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在纹样上,都寄托着美好的寓意。但显然,云肩纹样的寓意更复杂、涵盖范围更广,几乎能满足人们任何方面的祈愿,同时它大量运用的象征性、比拟性、谐音性纹样,都是一种借代、比喻和间接的表现手法,使它更像是一种对美好祈愿的含蓄的表达。而克什米尔披肩的寓意则呈现出显著的直观性和统一性,教派公认的生命纹样,使其在愿望表达上更为明确和直接。由此可见在设计的表达上,东方文化倾向于含蓄和隐喻,而西方文化则倾向于直接和明了,这种差异在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的纹样寓意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Figure 11. Botanical plant pattern

11. 植物花草纹

Figure 12. Architectural pattern

12. 建筑纹

Figure 13. Paisley pattern

13. 佩斯利纹样

5. 东西方设计思维在现代设计的应用

5.1. 感性与理性思维对现代设计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东西方披肩款式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设计思维的差异,其中东方设计更偏向于“感性思维”,强调情感表达和吉祥寓意的寄托,而西方设计则更倾向于“理性思维”,注重设计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在现代设计中,应在继承优秀传统设计思维的同时进行创新性设计,所以可以将这种感性思维应用到设计中,增强与受众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还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将东方的感性思维与西方的理性思维相结合,注重设计的适用性、实用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视觉感性化”手法,如形态、色彩和材质的感性设计,以增强受众与设计师之间的情感联系,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形态上的感性设计,例如进行趣味性的设计。德国拜耳杀虫剂广告的设计就十分具有趣味性(图14),它展现的是人们“咬牙切齿”杀蚊的情景,这种“咬牙切齿”就是受众对于蚊虫厌恶的一种心理,而这则海报将这种心理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受众能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能够以幽默方式缓解虫害带来的精神压力。同时,这种设计亦蕴含理性思维,尽管采用了夸张幽默手法,却能直接抓住受众诉求,明确展示产品功能,通过蚊虫必死的形象,实现了功能性的设计表达。

其次是色彩上的感性设计,色彩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影响感情的一个因素。例如,以呼吁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公益海报,通常会使用醒目的鲜红色,受众看到红色会想到血、危险和死亡,这能激起受众的同情心和保护欲,当他们的内心被作品触动时,设计就能更有力的传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根植于每一个受众的内心,这种设计通过情感共鸣强化了信息的传达。所以说良性的感性互动能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好的设计作品的标志。同时,这种感性设计中也蕴含着理性思维,因为不同的颜色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甚至在同一颜色下,不同的情境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另一则献血公益海报中用红色代表生命而非死亡,设计师用一半白色来展现人体死亡后的苍白灰败,用一半红色代表有血有肉的生命,去体现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这种对比鲜明的设计,通过理性分析不同情境下色彩传达的理念,使设计更精准地传达信息。因此设计在感性的同时要理性,理性分析不同情境中设计可以传达的理念以及可能带来的误区,从而使设计更恰当、更鲜明。

最后还有材质上的感性设计,通过对材质的调整或对特殊材质的应用,可以增加产品温和的情调,也可以令人深省,产生情感共鸣。例如一款名为Llegado的纸浆三角凳的设计(图15),受众远看像石头,近看或者触摸便能瞬间得知是纸浆,这种视觉与触觉的强烈反差,可以引发人们对自然界石材与人工纸浆材料转变的思考并激发环保意识,使人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这种设计在感性表达的同时,也具有理性的一面,因为它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同时其仿生外观设计增加了产品的审美价值,使得设计作品在环保和美观之间取得了平衡,展现了高度的功能性和创新性。

Figure 14. Bayer Germany insecticide advertising design

14. 德国拜耳Bagon杀虫剂广告设计

Figure 15. Llegado pulp triangle stool

15. Llegado纸浆三角凳

5.2. 整体美对现代设计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东西方披肩色彩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设计思维共性,即对“整体美”的追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设计都强调各部分之间的和谐统一,以达到整体美的效果。

这一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版式设计为例,整体美法则的综合运用使其成为清晰传达信息并具有美感的设计范例,版式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多图、多字、信息复杂的情况,整体美的法则要求随着形状和结构而排版,可以让图随文或文随图,二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既美观又清晰的设计作品。

海报设计和字体设计同样需要遵循整体美的设计原则。字体设计应根据标志和海报主题的需要,适当展现其个性色彩,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且与众不同的字体,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传达效果。如文物海报设计中,可以将文物对应时代的中国传统字体与手写书法体结合运用,不仅体现了文雅和传统感,还与主题的国风相契合。再如,在以自然为主题的宣传册设计中,整体设计风格偏向清新和自然,字体设计可以选用手写体或木刻体,颜色可以选用与自然相关的绿色或棕色,使字体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与整个设计作品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与此同时,海报设计也应遵循整体美的原则,确保设计元素如字体、图形和色彩均与主题相匹配,以创造视觉上令人愉悦且清晰传达信息的作品。例如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大师黄海的作品,其中所有的排版和字体设计都紧密围绕主题,随主题变化而调整,随主图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展现了整体美法则的综合运用。

5.3. 现代设计中含蓄美的设计理念的运用

“抽象高于具体,婉约胜于直白。”含蓄其实是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和审美品位高超的表现,因为抽象的、象征的、间接的表达更加婉约,这种不轻易流露的美具有更深的艺术内涵,能够引发观者深思和寻味,并长久地触动内心。与之相反,过于直白的表达往往显得肤浅和粗糙,缺乏审美上的精细。“含蓄之美”往往通过象征性、对比手法或暗示来展现,它是艺术作品中深层美的体现。

Figure 16. Marlboro cigarette poster design

16. 万宝路香烟海报设计

Figure 17. Smoke-free public service poster design

17. 禁烟公益海报设计

第一种是象征性手法,它通过大众认可的象征物来传达隐含的寓意,展现了含蓄之美。例如,万宝路香烟的海报设计(图16),通过描绘英俊潇洒的西部牛仔形象,无论是骑马在沙漠中驰骋,还是手持马鞭的威武姿态,都象征性地传递了万宝路品牌所代表的男人味、英勇无畏和直率豪放的形象,从而加深了受众对品牌特质的认知。第二种是对比手法,亦即反差手法,在设计中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来增强信息传达的效果,在设计中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来增强信息传达的效果。例如,一幅描绘老妇人在高档时装店门前乞讨的海报,通过内容与背景的鲜明对比,不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引发了深刻的思考,从而间接传达了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第三种是暗示的手法,在设计中通过事物的外在特征隐喻某种结果,从而给予受众心理暗示,引发共鸣。例如,一则禁烟海报并未直接表达“禁止吸烟、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图17),而是通过展示被香烟影响的面容苍老而暗淡,以及被香烟侵蚀的五脏六腑如同脆弱的气球,暗示了香烟的巨大危害,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受众的恐惧,达到宣传禁烟的目的。

6. 小结

云肩与克什米尔披肩,两者属于分属于东西方肩饰,在造型、色彩、工艺和寓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云肩的款式与寓意息息相关,在造物理念上倾向于赋予物品以“感性思维”的深刻内涵,同时大量运用象征性、比拟性、谐音性的纹样,以借代、比喻和间接的表现手法体现对“含蓄美”法则的运用,而克什米尔披肩的款式则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体现出西方造物思想中对理性思维的侧重,其寓意也呈现出显著的直观性和统一性。与此同时,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的设计思维又有其共性,尽管他们在色彩运用上有较大差异,但究其本质都是“整体美”法则的运用。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可以综合运用东西方设计思维,如运用“视觉感性化”手法增强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的同时兼具理性思维,使设计抓住受众诉求、更精准地传达信息,从而实现功能性的设计表达;同时注重设计各部分之间的和谐统一,以达到整体美的效果;还可以运用象征性、反差、暗示等手法来体现对含蓄美的追求,使设计有更深的艺术内涵。通过对云肩和克什米尔披肩设计思维的分析和运用,能够为现代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与灵感,使设计作品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旨在推动对视觉艺术美学法则探索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的探索与传承提供帮助。

注 释

①图1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1eES_qG8kCPu1-2iyqQamQ

②图2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1eES_qG8kCPu1-2iyqQamQ

③图3来源:https://www.sohu.com/a/294308627_526635

④图4来源:Monique Levi-Strauss, Cashmere: AFrench Passion 1800-1880, London: Thames& Hudson Ltd, 2003

⑤图5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1089bf0f3834

⑥图6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057535/

⑦图7~10图源:纹藏https://www.wenzang.cn/element/search?text=云肩

⑧图11,图12图片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10209356

⑨图13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10347217

⑩图14来源:https://www.bigbigwork.com/tupian/image/20131357082.html

⑪图15来源:https://www.sohu.com/a/424194244_99949144

⑫图16来源:https://www.bigbigwork.com/tupian/image/20197641118.html

⑬图17来源:https://www.bigbigwork.com/tupian/image/20128460157.html

参考文献

[1] 董欢娇. 从云肩的色彩和图案浅谈民族服饰的审美观[J]. 纺织科技进展, 2009(5): 76-78.
[2] 殷婷玉. 19世纪法国克什米尔披肩形制与纹样研究[J]. 装饰, 2016(4): 102-104.
[3] 孙辉. 论云肩纹饰的深层寓意[J]. 大观, 2019(6):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