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erianal Abscess
DOI: 10.12677/tcm.2024.1310372, PDF, HTML, XML,   
作者: 程光明, 彭作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中医药肛周脓肿术后进展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erianal Abscess Postoperative Progress
摘要: 肛周脓肿是肛周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缓慢,创面疼痛明显,以及复发率较高的问题备受关注。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在调节机体、促进伤口愈合和抗炎抗菌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治疗肛周脓肿术后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几年与此相关的研究较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未能及时总结归纳,为众多同仁的文献查询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本文从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以及中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等三个方面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提供参考。
Abstract: Perianal abscess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round the anu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incidence of this diseas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problems of slow wound healing, obvious wound pain, and high recurrence rate in patients after perianal abscess surgery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Multipl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eatment exhib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regulating the body,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an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s, demonstrating great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erianal absces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ny related studies, but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have not been timely summarized, causing inconvenience for many colleagues in literature inquir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elevant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oral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erianal absces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文章引用:程光明, 彭作英. 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4, 13(10): 2511-2516.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10372

1. 引言

肛周脓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其由于肛腺感染导致脓液积聚形成,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1]。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且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若治疗不及时,大约三分之一的肛周脓肿可能表现为肛瘘,给患者带来更长期的痛苦和治疗负担[2]。肛周脓肿的传统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手术排脓,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但术后恢复过程繁杂,不仅包括疼痛管理、创面护理,还需注意预防复发。传统治疗手段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术后疼痛、患处愈合缓慢和较高的复发率仍然是制约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3]。因此,探索更有效的术后处理方法,以促进患处快速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质量,是当前肛周脓肿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调节机体、促进伤口愈合和抗炎抗菌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4]。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2. 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主要以汤剂内服为主,在肛周脓肿术后运用颇为广泛,在减少创面分泌物、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李松柱等[5]发现,千金内托散优化方可明显提高生长因子水平,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和炎症反应。唐磊等[6]通过临床试验指出,肛痈促愈汤可以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长,减轻术后创面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房栩丞等[7]发现,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予以自拟圣愈汤口服治疗可使患者 CD 4 + CD 8 + 指标上升,并且高于对照组。苗建强等[8]通过临床试验指出,仙方活命饮联合黄连解毒汤口服可以有效降低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创面疼痛感,并且可以使创面上的腐肉快速脱落,加速创面愈合,使临床治疗效率大大提高。

3. 中药外用

3.1. 中药熏洗坐浴

中药熏洗,即利用中药煎汤后趁热和蒸气于患处进行熏蒸、淋洗或浸浴的治疗方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孔窍、经穴等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9]。肛周脓肿术后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热力作用,可以清洁创面,辅助减轻术后创面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创面炎性分泌物析出,促进术后创面水肿消散,减轻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长[10]。舒芳等[11]研究指出,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可以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肛门功能恢复,降低肛周脓肿复发率。崔雷等[12]发现清热解毒燥湿方熏洗治疗能明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冯上新等[13]通过研究指出,荆芥消肿汤坐浴可使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门肿胀感明显减轻,炎性因子水平降低。陈红霞等[14]发现,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可以改善肛门功能,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术后创面疼痛、水肿等并发症。

3.2. 中药膏方、散剂外用

中药外用是指将中药制作成膏方、散剂等剂型,在外科手术术后换药时外用于创面表面,起到去腐生肌,益气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15]。曾子荣等[16]研究结果显示,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换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创面组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术后并发症。薛忠海等[17]研究发现消炎生肌膏可以有效缩短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长,减轻术后创面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唐昆等[18]研究发现,肛周脓肿患者术后使用白竭散换药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利于肛门功能恢复。杨新玉等[19]发现,如意金黄散序贯外治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可以减轻患者创面局部疼痛,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加速创面生长,提高创口细菌清除率,提高临床疗效。

3.3. 中药箍围法

中药箍围法,又称为箍围疗法,临床上即根据病情选药,研为细末,并酌取相应辅料调敷于患处四周,起到清热消肿、散瘀定痛、去腐生肌等治疗效应[20]。郑雪平教授认为在肛周脓肿的治疗中护场理论非常重要,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善于运用箍围法,达到了“散–围–收”的治疗效果[21]。朱莉等[22]通过研究发现,仙方活命饮免煎颗粒醋调外敷箍围法在治疗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抑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降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感染的风险。

3.4. 中药栓剂纳肛

中药栓剂纳肛是一种通过肛门给药的治疗方式,通过肛门给药,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面临的肝脏首过效应,减少了药物在肝脏的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3]。肛周脓肿术后的患者所用的栓剂具有抗炎、镇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缓解便秘的功效[24]。李浩[25]一项研究发现,马应龙痔疮栓换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孙发起等[26]经研究发现,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接受麝香痔疮栓换药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的抗菌功能,对创面肉芽组织的细胞恢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5. 药线引流法

药线引流,指的是用吸水性较强的棉线,外粘或内裹去腐生肌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通过引流作用去除腐肉,促进疮口愈合。谢彦宇等[27]临床实践发现,五味消毒饮药线引流治疗小儿肛周脓肿术后可以明显减轻创面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速度,改善肛门功能,且复发率较低。张磊等[28]研究发现,仙方活命饮药线引流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可以缩短创面愈合用时,减轻术后痛苦,改善血清中生长因子水平,提升疾病整体治疗效果。

3.6. 灸法

灸法,简称艾灸疗法,肛周脓肿术后的患者使用艾灸疗法可以有效调节创面微环境,抗炎抗菌,减少创面分泌物的渗出,减轻创面疼痛与水肿,加速创面愈合。田浩等[29]通过临床实验发现葫芦灸疗法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分泌物较多等不适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手术疗效。张明慧等[30]研究指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接受雷火灸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消散创面水肿,减少创面渗出液,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改善生长因子水平。陈海龙等[31]发现艾熏灸疗法可以显著缓解创面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渗出,加速腐肉脱落,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改善生长因子和胶原蛋白水平,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3.7. 中药液换药冲洗

中药液换药冲洗是一种结合了中药液的药理作用与冲洗的物理作用的治疗方法,两者相结合,达到清洁伤口、去除腐肉、促进愈合的效果[32]。吴顺阳[33]通过研究指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经过复方黄柏涂剂冲洗脓腔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炎症反应减退。徐兆宇等[34]通过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予以五黄生肌汤创腔冲洗治疗发现,患者创面疼痛感减轻,创缘水肿情况缓解,创面渗液减少,创面愈合周期缩短。

3.8.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肛周脓肿术后的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有利于患者术后排尿顺畅,降低患者导尿的概率,降低创面疼痛感,从而减少患者痛苦。陈平等[35]通过临床研究指出,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程度,降低创面水肿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康雪芬[36]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予以穴位贴敷八髎穴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创面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创缘水肿显著减轻,患者满意度较高。

3.9. 联合运用

对于肛周脓肿术后的患者,临床上往往不只是采取一种治疗方法,常常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疗效较一种治疗方法更为显著。吴士雄等[37]经临床研究发现,蛋黄油纱条外敷联合清热解毒中药外洗能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减少创面分泌物,减轻患者术后创面水肿,改善创面瘙痒程度。尤春怀等[38]发现,马应龙痔疮膏联合复方黄柏液熏洗治疗可患者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刘慧泽等[39]通过使用痔瘘洗剂联合肛泰软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发现,患者疼痛感降低,创面炎症反应减退。位艳赏等[40]研究发现,生肌止痛方坐浴联合紫草纱条创面引流可以降低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疼痛介质释放,提升肛门功能。

4. 中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

中药口服和中药外治联合运用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了中医内服和外治的优势,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提高治疗效果。王燕燕等[41]研究发现,托里透毒汤口服联合紫草纱条引流可以降低患者术后血清SP、5-HT、TNF-α、CRP及IL-6炎性因子水平。赖日昌等[42]通过临床研究提出,自拟消肿溃痈方联合中药坐浴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张欢等[43]对肛周脓肿术后的患者予以葛根清肠颗粒口服联合痛痒消洗剂坐浴治疗,结果发现,葛根清肠颗粒口服联合痛痒消洗剂坐浴可以有效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水肿等创面不适感,减少创面分泌物,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刘贝贝等[44]通过研究提出,消肿溃痈方联合湿润烧伤膏可以提高肛周脓肿术后患者血清生长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5. 小结

肛周脓肿作为肛周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且若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肛瘘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更长期的痛苦和治疗负担。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术后疼痛、创面愈合缓慢、创面易污染等术后并发症和较高的复发率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临床工作者。本文梳理总结出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中医药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口服、中药熏洗坐浴、中药膏方、散剂外用、中药围箍法、中药栓剂纳肛、药线引流法、灸法、中药液换药冲洗、中药穴位贴敷、外治法联合运用、内外治法联合运用等。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调控机体、创面促愈、消肿止痛和抗炎抗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目前,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与动物试验,其机制研究不够清晰;此外,还存在中药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问题等诸多挑战。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行大样本、长期的高质量机制研究与临床试验,以验证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加强中医药疗法的标准化和中药的质量控制,确保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可重复性,共同推动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领域的研究进展。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Amato, A., Bottini, C., De Nardi, P., Giamundo, P., Lauretta, A., Realis Luc, A., et al. (2020)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erianal Abscess and Anal Fistula: SICCR Position Statement.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24, 127-143.
https://doi.org/10.1007/s10151-019-02144-1
[2] Malik, A.I., Nelson, R.L. and Tou, S. (2010) Incision and Drainage of Perianal Abscess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Anal Fistul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No. 7, CD006827.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6827.pub2
[3] 陈巧玲, 夏航校, 庞宇龙, 等. 双黄液熏洗坐浴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 7(19): 16-19.
[4] 王影, 黄凤. 痔病术后的中医治疗进展[J]. 新疆中医药, 2023, 41(3): 105-108.
[5] 李松柱, 郑雪, 张侨, 等. 千金内托散优化方治疗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炎症期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 19(6): 1182-1186.
[6] 唐磊, 刘永海, 王娟, 等. 肛痈促愈汤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7): 180-184.
[7] 房栩丞, 杨影, 杨淑雯, 等. 自拟愈合汤对肛周脓肿根治术后患者、水平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23, 50(12): 98-101.
[8] 苗建强, 陈瑞红. 仙方活命饮联合黄连解毒汤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24, 43(3): 70-71.
[9] 韩海涛, 柳越冬, 张双喜, 等. 肛瘘术后外用中药与其促愈机制的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 2024, 44(6): 739-744.
[10] 张开君, 程贤霖, 田雲, 等. 中药分期熏洗联合复方黄柏液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菌群创面渗出和创面愈合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24, 28(20): 147-149, 153.
[11] 舒芳, 吴书清, 曾珊, 等. 中药熏洗联合肛瘘挂线治疗肛瘘合并肛周脓肿患儿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4, 31(16): 77-81.
[12] 崔雷, 袁秀莉, 任行龙. 清热解毒燥湿方熏洗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4, 56(11): 64-68.
[13] 冯上新, 郭霞霞, 曾华, 等. 荆芥消肿汤坐浴改善肛周脓肿术后肛门肿坠的疗效及对血清IL-6、TNF-α、VEGF、PDGF水平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24, 42(2): 131-134.
[14] 陈红霞, 陈朝晖, 张瑞芳, 等. 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对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的影响[J]. 山东中医杂志, 2023, 42(10): 1080-1085.
[15] 贠建军, 李亚亚, 高传鹏. 生肌类中药膏方在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探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24, 43(3): 140-142.
[16] 曾子荣, 陆正明, 罗祖平, 等.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症状控制、肛门功能及Col-Ⅰ、TGF-β1、VEGF、EGF水平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 2024, 37(7): 85-90.
[17] 薛忠海. 痔疮膏联合生肌膏对肛周脓肿手术患者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 39(5): 128-130.
[18] 唐昆, 陈力, 李明, 等. 白竭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2): 24-27.
[19] 杨新玉, 杨会举, 崔世超, 等. 如意金黄散序贯外治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及细菌清除率的影响[J]. 新中医, 2023, 55(19): 38-42.
[20] 亓雪, 张玥, 孙磊. 箍围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3, 29(4): 561-563.
[21] 周雨婷, 郑雪平. 郑雪平教授运用箍围法治疗肛周痈疡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12): 146-149.
[22] 朱莉. 仙方活命饮箍围法治疗肛周炎性肿块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2, 30(9): 650-654.
[23] 赵洋, 许贵军, 苏发丽, 等.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23, 45(2): 493-498.
[24] 程苏圣, 王立柱, 荆淑红, 等. 普济痔疮栓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概述[J]. 光明中医, 2022, 37(1): 171-176.
[25] 李浩. 手术引流联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45): 21, 25.
[26] 孙发起. 麝香痔疮栓联合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13): 86.
[27] 谢彦宇, 陈莹璐, 毛敏. 五味消毒饮药线引流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 39(2): 262-263.
[28] 张磊, 姜在龙, 魏利飞. 仙方活命饮药线引流对肛周脓肿的疗效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5): 145-148.
[29] 田浩, 姜自胜, 王玉鑫, 等. 葫芦灸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 2023, 32(5): 72-74.
[30] 张明慧, 刘满君, 刘博, 等. 雷火灸对肛周脓肿术后肛门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1(22): 3122-3126.
[31] 陈海龙. 艾熏灸联合红外线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9(34): 67-70.
[32] 陈慧芳. 中药液冲洗结合护理干预对肛瘘拖线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1(5): 1016-1018.
[33] 吴顺阳. 复方黄柏液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中对肉芽生长评分及创面渗出评分的改善研究[J]. 北方药学, 2023, 20(2): 94-97.
[34] 徐兆宇, 郅重阳. 多间隙肛周脓肿等压引流联合五黄生肌汤创腔冲洗疗效观察: 倾向评分匹配法[J].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24): 3208-3212.
[35] 陈平, 张金梅, 李晓燕. 穴位贴敷干预对改善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效果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 43(16): 1593-1596.
[36] 康雪芬. 穴位贴敷八髎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 2023, 32(4): 49-51.
[37] 吴士雄, 温丽辉, 刘满君, 等. 蛋黄油联合清热解毒汤外洗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53(5): 446-450, 457.
[38] 尤春怀, 王晓情. 马应龙痔疮膏联合复方黄柏液熏洗治疗对肛周脓肿手术后伤口愈合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 30(7): 52-54.
[39] 刘慧泽, 孙曦. 痔瘘洗剂联合肛泰软膏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J]. 新中医, 2024, 56(12): 71-75.
[40] 位艳赏, 刘红振, 袁义朋, 等. 生肌止痛方坐浴联合紫草纱条创面引流对小儿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 2024, 46(1): 121-125.
[41] 王燕燕, 梁想, 李玲玲, 等. 托里透毒汤口服联合紫草纱条引流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42(4): 243-247.
[42] 赖日昌, 陈汉生, 黄丽芳. 自拟消肿溃痈方结合中药坐浴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 37(11): 1882-1884.
[43] 张欢, 宿亚宣, 师晨松, 等. 葛根清肠颗粒口服联合痛痒消洗剂坐浴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OL]. 辽宁中医杂志, 2024: 1-13.
[44] 刘贝贝, 袁畅, 邹琴, 等. 消肿溃痈方联合湿润烧伤膏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肛门功能和血清生长因子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4, 24(10): 1965-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