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Zero-Discharge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Coal Mine Washing Wastewater
摘要: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煤矿洗选废水的处理与回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煤矿洗选废水处理难题,深入探讨了废水特性及其环境影响,系统研究了零排放处理技术,特别是高级氧化与膜分离等新技术。通过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技术在提升废水处理效率、实现零排放目标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煤矿洗选废水的零排放目标,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环保风险和经济成本,还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的研究为煤矿行业废水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对于推动煤炭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he treatment and reuse of coal mine washing wastewater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treatment of coal mine washing wastewater, deeply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stewater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systematically studies zero-discharge treatment technology, especially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dvanced oxidation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Through engineering case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echnologies in improv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achieving zero-discharge goals has been verifi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a variety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zero-discharge goal of coal mine washing wastewater, which not only reduces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economic costs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promotes the recycl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文章引用:贺红军, 吴国庆. 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 矿山工程, 2024, 12(4): 690-694. https://doi.org/10.12677/me.2024.124081

1. 引言

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与利用,煤矿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煤炭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对煤矿废水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煤矿洗选废水不仅含有大量悬浮物、溶解性无机物及有机污染物,还可能含有重金属离子等有害成分,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边水体、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实现煤矿洗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煤矿洗选废水特性分析

2.1. 废水来源与成分

煤矿洗选废水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洗选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水体,包括但不限于矿井排水、洗煤废水、煤泥水及选煤厂循环水等[1]。废水在形成过程中与煤炭及其伴生矿物密切接触,从而携带了大量的悬浮物、溶解性无机盐、有机物以及可能存在的重金属离子等。悬浮物主要由煤粉、煤泥颗粒及黏土矿物等组成,其含量高且粒径分布广泛;溶解性无机盐则包括钠、钾、钙、镁等离子的盐类,以及硫酸盐、氯化物等;有机物则可能来源于煤炭本身、洗选过程中添加的化学药剂或微生物活动等;而重金属离子如铅、镉、汞等,虽然含量相对较低,但其毒性大,对环境及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2. 废水特性

煤矿洗选废水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复杂性。在物理特性方面,废水浑浊度高,颜色深,悬浮物浓度大,直接影响了废水的透明度和处理难度[2]。化学特性上,废水中的离子种类多,浓度差异大,部分离子如硫酸根、氯离子等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处理设备和管道造成损害;同时,废水的pH值往往偏离中性范围,需要调节后才能进行后续处理。生物特性方面,废水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的存在既可能对废水处理过程产生影响,也可能成为废水处理的一种资源。

3. 零排放处理技术研究

3.1. 零排放处理技术分类

煤矿洗选废水的零排放处理技术[3]多样,根据处理机制的不同,可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组合工艺四大类。物理法主要通过物理过程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如沉淀、过滤、气浮等,具有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但往往难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化学法则利用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投加药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易去除或无害的物质,如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等,处理效果较为显著,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4]。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环境友好、运行成本低的特点,但处理周期较长,且对废水的可生化性有一定要求。组合工艺则是将上述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以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更佳的处理效果。

3.2. 新技术研究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级氧化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新兴处理技术在煤矿洗选废水处理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级氧化技术(AOPs) [5]通过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OH),能够无选择性地攻击废水中的有机物,将其氧化为低毒性或无毒性的小分子物质,甚至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高级氧化技术对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尤为有效,且反应条件温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然而,高级氧化技术的成本较高,且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自由基的生成效率与稳定性问题。膜分离技术[6]则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废水中的溶质与溶剂或不同溶质进行分离。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其中反渗透技术因其高效的脱盐能力和对有机物的截留作用,在煤矿洗选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方面得到广泛关注。膜分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膜材料的成本、耐用性及污染问题仍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选取

为了深入探讨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精心选取了某大型煤矿企业实施的废水零排放处理工程作为分析对象。该工程采用了先进的组合工艺,集成了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的优势,并创新性地引入了高级氧化和膜分离等新技术,实现废水的全面净化和资源化利用。该案例不仅代表了当前煤矿废水处理技术的先进水平,也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

4.2. 效果评估

(1) 废水处理量评估

具体数据表明,该煤矿废水零排放处理工程自投入运营以来,日均处理废水量稳定保持在50,000吨,远超其设计处理能力的42,000吨/日,实现了超设计规模约**19%**的高效运行。这一显著成就确保了煤矿每日产生的全部洗选废水都能得到及时且彻底的处理,有效缓解了矿区因煤炭开采活动而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出水水质评估

经过严格检测,处理后的废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表现优异。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平均降低至20 mg/L以下,远低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的40 mg/L限值;生物需氧量(BOD)降至5 mg/L以下;悬浮物(SS)浓度几乎为零,稳定在1 mg/L以内;氨氮浓度控制在0.5 mg/L以下;重金属离子如铅、镉、铬等浓度均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检测限。高级氧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高达98%,极大提升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再利用价值。膜分离技术的深度处理,则进一步将溶解性盐类(TDS)含量降至300 mg/L以下,确保了出水水质的极致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处理成本评估

虽然初期投资高达2亿元人民币,但通过不断优化工艺设计、提升设备效率及强化运行管理,该工程的单位废水处理成本已逐步降低至2.5元/吨。与同行业相比,这一成本降低了约15%。此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外部购水费用约1200万元。其中,回用于洗煤工艺的水量占总回用量的60%,用于矿区绿化灌溉的水量占比30%,其余10%则用于其他生产需求。长远来看,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效应的显现,预计处理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至2元/吨以下。

(4) 环境效益评估

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实现了煤矿洗选废水的完全零排放目标,每年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约1800万吨的污染废水。这一举措有效保护了周边河流、湖泊及地下水体的水质安全,减少了土壤盐碱化、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风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减少了因开采新水源而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5000吨。企业的环保行动赢得了政府、公众及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为煤炭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5. 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应用,在经济效益上展现出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通过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企业能够大幅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降低水资源的采购成本。特别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这一效益尤为突出。第二,废水的回用减少了废水排放和处理费用,避免了因违规排放而可能面临的环保罚款和法律风险。第三,高级氧化、膜分离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虽然初期投资较大,但长期来看,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和稳定的出水水质降低了后续处理和维护成本,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第四,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还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如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实现废水的增值利用。

5.2. 环境效益分析

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有效阻断了废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途径,保护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维护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减少了这些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废水的零排放缓解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3. 社会效益分析

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企业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的深刻体现。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技术超越了简单的污染治理范畴,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项技术不仅促进了社会对环保价值的重新认识,推动了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深化。企业不再是环境问题的被动应对者,而是主动成为解决方案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角色的转变激发了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促进了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形成了绿色供应链体系。企业在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注重环保和节能,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此协同效应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5.4. 政策效益分析

政策支持是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对煤矿废水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这些政策不仅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还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营风险。此外,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还促进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了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因此,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环保要求,还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诸多优惠和便利。

6. 结论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煤矿洗选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特性、分类、新技术应用及工程实践效果。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及高级氧化、膜分离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和资源化利用,不仅显著提升了废水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还促进了煤炭行业的绿色转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杜杨, 冯悦. 煤矿废水中砷排放量核算方法研究[J]. 铁法科技, 2023(2): 107-109.
[2] 李家莹, 陈亚婷, 安燕飞, 等. 亳州市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1(4): 641-647.
[3] 毛维东, 周如禄, 郭中权. 煤矿矿井水零排放处理技术与应用[J]. 煤炭科学技术, 2017, 45(11): 205-210.
[4] 马麟, 田浩, 寇俊亮, 等. 零排放技术在煤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展望探究[J]. 清洗世界, 2024, 40(2): 134-137.
[5] 刘臻, 刘浪, 郑鹏, 等.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再生活性炭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24, 44(5): 42-51.
[6] 秦宇, 李健鹏, 毛鑫, 等. 膜分离技术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23, 49(7):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