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显著变革。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在时效、内容、交互性等方面已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移动端App承载着各种便捷的网络服务,新闻资讯类App的出现则标志着数字阅读时代的正式到来。
在众多新闻资讯类App中,澎湃新闻App以其独特的视觉设计、丰富的原创内容和新颖的界面交互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界面设计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视觉综合体,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信息接收效果和使用互动体验。优秀的版面布局能够引导用户更高效地浏览新闻,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合理的色彩搭配、字体选择能够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提高用户的阅读兴趣和满意程度。此外,界面设计还承载着品牌传播的功效,是App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综上所述,本文旨在通过对澎湃新闻App的界面设计进行系统分析,进而为新闻资讯类App的界面设计注入新的灵感与思路。
2. 概念界定
2.1. 新闻资讯类App定义及类型
新闻资讯类App是指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时事新闻和资讯信息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目前,市面上的新闻资讯类App数量庞大,按照内容生产方式可将其分为传统媒体类、门户网站类以及内容聚合类三种新闻资讯App [1]。
传统媒体类新闻资讯App,是指由传统媒体机构(如报纸、杂志、电视台等)通过互联网转型开发出的新闻App,传承了传统媒体团队在新闻采编、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例如澎湃新闻、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门户网站类新闻资讯App,是以互联网门户网站或科技公司为基石,借助其市场优势步入新闻客户端市场,例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内容聚合类新闻资讯App主要通过算法、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抓取互联网上的多源新闻内容,并进行整合、编排推送给用户,主要代表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新闻等。
2.2.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它于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是一家以原创新闻为主的时政思想类全媒体新闻资讯App [2]。《东方早报》作为澎湃新闻的“前身”,在传统媒体处于销量下降和经营困难的环境中,面临着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严峻挑战,澎湃新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上海报业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应运而生。澎湃新闻定位于时政新闻领域,目标是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实现路径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它是中国国内首家主打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生产并聚合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其鲜明定位让澎湃新闻和其他新闻类产品形成明显区隔。
3. 新闻资讯类App界面设计需求分析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92亿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高达99%,共计10.91亿人[3]。由此可见,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移动手机端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渠道,新闻资讯类App是用户了解时事新闻的理想化软件。与过去的纸质报刊、书籍不同,新闻资讯类App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新媒体属性。
视觉大师马西莫·维涅里(Massimo Vignelli)在《设计的准则》里提到:清晰的设计意图会孕育出简明的设计成果,复杂而迷惑的设计往往反映出背后的设计思绪纷繁复杂,无法集中思考。在新闻资讯类App设计中,商业目标、客户需求和功能要求是设计的指导思想[4]。
3.1. 视觉设计:清晰精准,简约美学
App界面视觉设计主要是对文本、颜色、图标、动效、布局等进行设计,当这些内容独立美观、相辅相成时,整体界面会呈现出一种舒适美观的视觉感受。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移动阅读以其高度的便捷性成为纸质阅读的有力竞争者[5],在使用新闻资讯类App的过程中,用户所有的交互活动都紧密依附于手中的设备屏幕。因此,在设计此类App时,设计者需充分考虑这一使用场景并致力于创造出既清晰直观、又大方简洁的界面。因此,App界面设计需确保阅读界面的清晰度与设备屏幕分辨率的匹配程度,同时精简界面布局,剔除例如冗长的广告、推送等相关干扰元素。此等设计策略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纯净的阅读环境,最大化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满足其对高品质阅读服务的专业需求。
3.2. 交互设计:简化操作,优化排版
新闻资讯类App作为用户了解时事、阅读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应遵循用户体验至上原则。为使用户能够在碎片化阅读中尽可能获取更多信息,App的交互设计应力求最大限度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多运用直观易懂的自然语言设计,降低用户阅读门槛和成本。此外,在内容的排版布局上可以借鉴传统纸质书,采用统一的的排版标准[6]。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性能已经不再是掣肘设计师发挥想象力的短板。因此,电子阅读App应完善阅读界面的操作和排版,从而使用户最大限度地获得接近于传统纸质书的阅读体验。
3.3. 用户体验:个性化推荐,增强互动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已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用户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见闻和心情也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生活态度。新闻资讯类App通过个性化推荐技术,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及阅读模式,为其精准推送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新闻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通过点赞、分享及参与话题讨论等互动功能,强化用户与内容、用户与用户的互动与交流,使阅读新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成为一种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社交体验。
4. 澎湃新闻App界面设计创新
4.1. 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觉呈现创新
澎湃新闻作为我国主流媒体之一,始终站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前沿,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现出高度重视。在视觉呈现的创新上,澎湃新闻App推出了24节气系列主题皮肤(见图1),每一款都经过精心设计,将节气中富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文化寓意等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从春分时节生动精致的红燕剪纸,到大寒节气热闹非凡的灯笼舞狮,每一个节气都被赋予了鲜活且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使得用户在使用App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流动的传统文化画卷之中。
Figure 1. The 24 Solar Terms themed skins launched by The Paper App
图1. 澎湃新闻App推出的24节气主题皮肤①
通过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在价值,结合巧妙的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现代视觉设计手法,澎湃新闻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造出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视觉作品。这些创新性的文化表达不仅令人眼前一亮,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能量。
4.2. 留白版式设计的美学创新
澎湃新闻App采用了扁平化设计原则,巧妙融入留白艺术,实现少出错、高效率、通用化传播效果。留白设计不仅能够增强界面的简洁与清晰度,减少视觉干扰,还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的阅读环境。
在图标logo上,澎湃新闻App的图标设计融合了“澎湃”二字,采用米芾毛笔字体[7],经典白底为衬,黑色墨迹遒劲有力,通过适当的留白使得logo图标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感,使得“澎湃”二字更加突出,既简洁大方又彰显档次,完美契合其为中高端用户群体服务的市场定位;在首页的版式设计上,澎湃新闻App的界面设计简约大气,主界面以“大幅头图 + 新闻标题”的组合模式进行编排布局,同时读者可以通过左右滑动屏幕,查看澎湃新闻App不同版块的新闻内容;在色彩运用上,澎湃新闻App注重色彩的层次感,底部蓝色导航栏与主页黑色文本巧妙分割,引导用户快速区分应用功能区域与新闻主体内容,增强新闻信息辨识度[8]。此外,基于对内容表达质感的严格把控,澎湃新闻App始终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原则,杜绝冗余及过度装饰性文字的出现,通过采用以浅色背景为基底、搭配大小适中的黑色宋体文字作为统一文字布局,确保了信息的清晰呈现与阅读的舒适性。同时,引入用户阅读完成并退出后新闻标题颜色自动变暗的交互设计,有效提高了用户阅读效率,并进一步优化整体使用体验(见图2)。
Figure 2. Homepage and article layout of The Paper App
图2. 澎湃新闻App首页及文章版式布局①
4.3. 用户社交互动的功能创新
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社交网络行业深度报告》指出,社交网络行业近年来在互联网行业中迅猛崛起,2022年全球社交网络平台市场规模激增至1754.43亿美元,年度增长率高达16.93%。在此背景下,缺乏社交功能的软件已难以满足当代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即便是如电子阅读App这类看似功能专一的应用,也需适当融入社交元素以增强用户互动体验。针对这一点,澎湃新闻App在用户社交互动方面作出的功能创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用户与媒介互动中,澎湃新闻App首创新闻追问、新闻跟踪功能,用户能对每一条新闻进行自由提问并寻求优质解答,同时,新闻跟踪功能帮助用户告别烂尾新闻,通过系统自动检测帮助用户持续关注最新动态。这些功能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反馈渠道,还极大程度方便了他们长期追踪感兴趣内容,推动媒介与用户之间的深入互动与交流。在用户与用户互动中,澎湃新闻App配置了高效的互动机制,包括点赞、评论与分享功能,每篇文章的结尾和界面底部固定位置均设置了对应按钮(见图3),这一设计使得移动端用户能够迅速地将感兴趣的新闻资讯扩散至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促进信息的广泛传播。同时,用户亦能在新闻下方发表见解,与其他用户进行观点的交换。
Figure 3. User interaction buttons on the interface of The Paper App
图3. 澎湃新闻App界面用户互动按钮①
2019年7月,澎湃新闻App推出全新互动社区——“澎友圈”(见图4),用户可以在这个社区里随时随地发表自己创作的内容,并对已有讨论进行叠楼再讨论,以此打造集互相关注、评论分享、追踪热点资讯、新闻问答等功能于一体的优质新闻社交平台。“澎友圈”重塑了澎湃新闻客户端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纽带,在平台内形成了阅读、分享、讨论、提问的闭环[9]。
Figure 4. The “Pengyou Circle” section of The Paper App
图4. 澎湃新闻App“澎友圈”版块①
5. 澎湃新闻App艺术设计的现实意义
5.1. 强化品牌形象
界面设计远不止于产品的外在视觉呈现与人机交互机制的构建,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看,它还是品牌个性化、差异化竞争的设计策略[10]。精心策划的界面设计能够成为独特品牌形象重要载体,通过差异化的视觉语言与交互体验,吸引并留住目标用户群体,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澎湃新闻App通过其独特的界面艺术设计,如协调的色彩搭配、风格显著的图标设计、清晰有序的界面布局等视觉元素,向用户传递出一种专业、权威、可信的品牌形象,不仅有助于增强用户对其新闻内容的信任,还提升了澎湃新闻在新闻资讯领域的专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
5.2. 促进内容传播
澎湃新闻作为以生产原创新闻为核心的新闻资讯App,秉持着“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口号,将所有新闻内容整合成不同栏目,其中包括视频、时事、国际、财经、科技、智库思想、生活。在当今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读者通常只能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阅读,这就要求界面设计必须更加聚焦于内容的简洁直观性,同时融入记忆性提示元素,以便读者能够迅速捕捉信息要点,并在短暂停留间留下印象。澎湃新闻App的阅读历史功能,使用户能够浏览曾经阅读的文章页面,根据自己所需迅速锁定未读完的内容。而具有留白艺术的版式设计,可以通过简单直接的界面高效表达新闻报道的主题,减轻用户交互认知的负担。
5.3. 满足市场需求
《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5.7亿,同比增长7.53%,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占网民规模的比例首次超过50%,19岁至45岁用户群体占比为62.7%,由此可以看出,中青年群体是数字阅读市场的主力军。为迎合这一用户群体对高品质、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澎湃新闻App在界面设计上进行了精心调整,采用浅色作为背景主色调,营造出简洁高雅的视觉氛围,传递品牌的公正与专业形象;同时,新闻内容采用黑色宋体呈现,既保持了文字的清晰易读,又与浅色背景形成强弱对比,这种设计能够深化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与记忆,使其在数字阅读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6.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闻资讯类App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工具。本文以澎湃新闻App为例,深入探讨了新闻资讯类App在界面设计方面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分析澎湃新闻App在视觉美学、用户体验、阅读排版、色彩运用及互动反馈等多个维度上的表现,让我们见证了其在数字阅读领域展现出的非凡成效,也为整个数字阅读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注 释
①图1~4来源:澎湃新闻App作者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