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食疗驻颜术
A Brief Discuss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 Therapy for Anti-Aging
DOI: 10.12677/tcm.2024.1310379, PDF, HTML, XML,   
作者: 周泳君: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伍景平*: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美容科,四川 成都
关键词: 中医食疗美容抗衰老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 Therapy Beauty Anti-Aging
摘要: 中医食疗养生融合了传统中医药知识和饮食文化习惯,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疗美容简便易行,寓美于养,易于坚持,对美容养生以及抗衰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中医对衰老的认识、食疗的内涵及源流、食疗美容抗衰的优势和依据以及常见食疗方的列举三个方面对中医食疗抗衰老进行论述,以帮助人们认识、应用中医食疗法进行养生美容。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od therapy health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and food culture habi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Food therapy beauty is simple and easy, it is easy to maintain,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eauty health and anti-aging.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anti-ag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ag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onnotation and origin of diet therapy, the advantages and basis of diet therapy and the listing of common diet therapy,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and app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 therapy for health and beauty.
文章引用:周泳君, 伍景平. 浅谈中医食疗驻颜术[J]. 中医学, 2024, 13(10): 2554-2559.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10379

1. 引言

中医食疗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医家著作中对“食疗”“食养”都有所提及,留下了大量的食疗经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食疗美容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因此本文就中医食疗在美容、抗衰老方面的理论及应用作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并实践中医食疗抗衰老。

2. 认识衰老

现代医学认为,衰老是指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各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机体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和恢复体内平衡的能力均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1]。有研究分析显示衰老在人类生命周期中呈非线性变化,在实际年龄约为44岁和60岁的两个主要时期,衰老进程明显加快[2]。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衰老机制包括自体中毒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差错灾难学说、自由基学说、基因程控学说、交联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免疫学说、端粒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微量元素缺乏学说、信号通路学说、细胞自噬等。基本共识是,衰老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参与的过程和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对衰老节律的认识,包括体衰老节律和性衰老节律[3]。《灵枢·天年》中写道“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可见人体衰老以十年为期,脏腑衰老的递进顺序为肝、心、脾、肺、肾。《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此讲男女衰老的区别,女子衰老七年为期,自阳明胃脉始;男子衰老八年为期,自肾气始。二是对衰老机理的认识,《黄帝内经》的衰老学说主要涵盖肾元虚衰、脾气亏虚和五脏虚损三种[4]。总的来说,是虚实夹杂,以虚为本。其虚者包括脏腑虚损、精神不足、气血津液亏虚等,所夹实者多为痰、瘀,最终致使元气亏耗、阴阳失调而衰老。

3. 食疗的内涵及源流

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阐述食物的性能特点,按照食物的性味、作用,结合食物的养生、防病治病特点,专门研究各种食物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为本草学的一个分支。

中医食疗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专设“食医”管理帝王饮食,至东汉《伤寒杂病论》提出猪肤汤、苦酒、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食疗方,唐代《千金要方》专列“食治篇”,将食疗方与传统方剂区别开来,同时期出现的《食疗本草》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食物学专著,至此中医食疗学已成一门独立学科。再至宋元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明清时期的《随息居饮食谱》《调疾饮食辨》等,显示出中医食疗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4. 食疗抗衰老

4.1. 优势与依据

现代医学界公认,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此外,干预衰老的主要手段是药物,具体包括抗氧化剂、微量元素、微生态调整剂、高多烯酸、大脑功能促进剂、免疫功能增强剂、中草药及中成药等[5]。而药物抗衰存在明显的劣势,药物种类过多,临床难以全面实施;且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对机体产生未知副作用。至此,中医食疗的优势凸显。

古代中国将食物、中药通称为本草。食物与中药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和偏性,可以补虚扶正、泻实祛邪、调和脏腑,故可通过长期疗养达到抗衰老的目的。从现代营养学来说,食物蕴含抗衰老必需的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生物素、脂质、蛋白质等营养素,还可以平衡人体酸碱性,达成抗衰老的目的。

4.2. 途径与特点

中医食疗抗衰老的途径,总结而言即调和五脏、补益气血、平衡阴阳。而特点有三,其一为整体调养,内外结合。人的颜面、皮肤、须发、五官、爪甲等状况均可反映身体的衰老状况,故需整体调养;有诸内必行于外,人体的形体、容颜状况与五脏的健康状况亦密不可分,故需内外结合。因此注重整体、内外兼调既是食疗抗衰的特点,也是指导思想。其二为多用汤羹,简便安全。食疗的选材以食物为主,辅以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这使得食疗抗衰老更具安全性。该法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多以汤羹为剂,脾胃负担小,营养易吸收,且操作简便。其三为寓美于养,防治结合。食疗抗衰老与食疗养生密不可分。食疗抗衰老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各种衰老症状的预防;其次是对于已产生的不同程度衰老,依病证特点选择适当的食物长期应用,以达到抗衰老治疗的目的[6]

4.3. 治法与原则

食疗抗衰老的治法颇多,美容常用治法主要包括祛风、清热、祛湿、化痰、化瘀、补益、理气等[7]。食疗原则有四点,一是食饮有节,即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二是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如尽量选用应季食材,多用当地食材,辨别患者体质、年龄等。三是辩证施食、辨病施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衰老进行改善,如乌发、明目、轻身、白肤等。四是平衡膳食,即食疗仍需要重视荤素搭配、主副搭配,避免偏嗜。

食疗的取材是以食物为主,药物为辅。食物是指凡能维护机体健康,能为机体提供生长、发育等一切活动所需营养成分的可食性物质,包括食用和饮用,如米饭、茶叶。而药物则选取药食同源的、无毒的中药材。

5. 抗衰老食疗方举例

抗衰老食疗方多选用常见食材及药食两用的无毒中药材,剂型多用汤羹、茶饮,操作简单,容易长期坚持。以下将以润白消斑、驻颜除皱、乌发生发、轻身排毒四类食疗方为例作简述,以指导实践应用。

5.1. 润白消斑类

此类针对面色暗黄、晦暗、色斑的衰老皮肤,消斑侧重于活血化瘀,润白则侧重于健脾除湿。《医学入门》的三白汤,取白芍、白术、白茯苓各10克,甘草5克,入锅中,加适量水煎汁,过滤去渣后温服即可。白术补脾气,白芍养血,白茯苓淡渗利湿。此“三白”也是美容养颜的常用材料,与甘草一起使用,可起到白净肌肤、延缓衰老的作用。此方适用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面色萎黄、皮肤多黄褐斑、色素沉着等。

《饮膳正要》的樱桃煎,取樱桃500克,冰糖适量。樱桃洗净,去核,切碎,果肉和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10分钟,盛出食用。《滇南本草》谓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久服延年益寿”。该方可用于血虚贫血、面色不华等,对面部黑斑等顽固性色斑可起到淡化作用,使皮肤更白嫩。而樱桃性温,故体热、上火及有热证者不宜多吃。

《圣济总录》的参苓粥,取人参、生姜各5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人参、生姜切成薄片,茯苓捣碎,倒入锅中,加适量水浸泡1小时后上火煮30分钟,滤去药渣,留取汤汁。汤汁中倒入淘洗净的粳米,补足水,煮至粥成。此粥适合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早衰多皱者及中老年人作为日常保健品食用。有实证、热证者不宜多吃。

5.2. 驻颜除皱类

此类针对皱纹、干燥的衰老皮肤,以补肝肾填精髓、健肺脾益气血为施食原则。

《金匮要略》的当归生姜羊肉粥,取羊肉50克,当归15克,生姜片5克,糯米100克,盐、鸡精各适量。羊肉洗净,切成丝备用;糯米淘洗干净。砂锅中放入当归、生姜片和适量水,煮30分钟,拣出当归。然后加入糯米和羊肉丝,继续煮至粥成,最后加盐、鸡精调味即可。原方是专治血虚内寒腹痛的经典方剂。羊肉能健脾补虚,《备急千金要方》谓其“主暖中止痛,利产妇”。当归补血调经,活血行滞以增强羊肉补虚之力,使该汤既补血活血,又能止痛。生姜温散,既助羊肉散寒暖胃,又可辟除羊肉的膻味。该方尤宜气血虚损不能上荣所致的颜面苍老、皮肤干皱、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舌淡白者。此外,贫血、体质虚寒、手脚冰凉、月经不调、倦怠乏力、形体消瘦、虚劳羸弱、女性痛经及产后腹痛者也宜常吃。此粥偏辛温,最宜体质虚寒者保养,而阴虚火旺、内热烦渴及有热病者不宜多吃。

《太平圣惠方》的枸杞地黄茶,取枸杞子10克,生地黄20克。生地黄捣碎,和枸杞子一起装入茶包,置于茶壶中,冲入沸水,焖泡15分钟后,代茶频饮。《药性论》谓枸杞子“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生地黄为散血药,《本草新编》谓其“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该茶饮可润肤消斑,改善血虚萎黄、面色暗沉多斑等症状。

《本草纲目》的猪蹄汤。取猪蹄1只。料酒、姜片、葱段各10克,白糖、盐、胡椒粉各适量。将猪蹄洗净,切成大块,焯水备用。将猪蹄块、姜片、葱段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料酒、白糖,改用小火炖煮1.5小时,至汤浓、肉烂。拣去葱段和姜片,撇净浮油,加入盐和胡椒粉调味,略煮即成。《本草纲目》谓猪蹄“煮清汁,洗痛疽,渍热毒,消毒气,去恶肉”。猪蹄以前蹄的胶原蛋白较多,润肤美容作用更好。本方常吃可保持肌肤润滑光泽,改善干燥粗糙、皱纹多生和松弛下垂状况,使皮肤细腻柔嫩,丰润饱满,年轻紧致,光彩照人,从而达到美化容颜、抗衰老的目的。然而猪蹄多食油腻,肥胖多脂、食积中满者不宜多吃。

5.3. 乌发生发类

此类针对脱发、白发以及毛发干枯的衰老表现。脱发多责之于气血,白发多责之于肾精。

《随息居饮食谱》的黑大豆粥,取黑大豆30克,粳米100克,盐少许。将黑大豆用盐水浸泡一夜;粳米淘净。锅中放入黑大豆,加适量水,小火煮20分钟,倒入粳米,继续煮30分钟即可。黑大豆可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本草备要》说它“甘寒色黑,属水似肾,肾之谷也,故能补肾镇心”“盐水煮食,尤能补肾”。《本草求真》说它“色黑体润。按豆形象似肾,本为肾谷,而黑豆则尤通肾,加以盐引,则豆即能直入于肾也”。黑大豆不仅食用可养发,也是传统的外用护发、染发品,内外兼用,可令头发乌黑亮泽。此粥尤宜脾肾虚弱所致的毛发失养枯黄、毛糙脆断、早白早脱者,对治疗身面浮肿、痘疮湿烂、肠燥便秘也有良效。黑大豆不易消化,多食易腹胀,故一顿不宜吃太多。

《饮膳正要》的双红乌鸡汤,取乌鸡250克,大枣30克,枸杞子20克。料酒15克,姜片10克,盐适量。将乌鸡处理干净,剁成大块,入沸水焊烫后捞出备用。大枣劈破,去核;枸杞子洗净。锅中放入乌鸡块,加适量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放入姜片、大枣、枸杞子,加入料酒。改小火再煮1小时,撇净浮油,加盐调味,略煮即成。乌鸡滋阴血,退虚热,以皮、骨、肉俱黑者为佳;大枣健脾胃,补气血;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三者合用,对女性美容养颜尤为有益。《本草纲目》说乌鸡“补虚劳羸弱。”《本草再新》说“平肝祛风,除烦热,益肾养阴”。该方适合气血不足所致白发早生、皮肤及毛发失养、干枯不润、容颜焦伴的早衰者常食。也适合老年体虚、腰膝酸软、瘦弱乏力、精力不足、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以及女性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虚弱、神经衰弱者食用。有实证及邪毒未清者不宜多吃。

5.4. 轻身排毒类

此类针对机体衰老后,基础代谢率下降而造成的单纯性肥胖。阳化气,阴成形,肥人多阳虚、多痰湿,阳虚、痰湿日久,亦可致血瘀。故以健脾除湿、利水消肿为施膳原则。

《仁斋直指方》的白茯苓粥,取白茯苓15克,粳米100克。锅中放入茯苓,加适量水,小火煮20分,滤渣留汤。汤中倒入粳米,继续煮至粥成。也可将白茯苓研成末,加入粥中煮食。白茯苓是常用的除湿药,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此粥适合痰湿内停、湿热内蕴所致的肥胖、水肿,尤宜湿气重浊者。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总服。尿多、汗多者不宜食用。

《备急千金要方》的桃花茶,取干桃花3克,置于杯中,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桃花可泻下通便,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常用于水肿、痰饮、积滞、二便不利。《备急千金要方》说它“美容颜,细腰身”。《唐本草》说它“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本草纲目》说它“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故该方不宜久服常用,每周1~2次即可。气血虚弱、腹泻便溏者及经期血量多者、孕妇忌用。

6. 小结

虽然目前饮食习惯、锻炼影响衰老进程的机制仍不清楚,缺乏生物标志物来衡量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的程度,但中医食疗法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的实践积累下了许多经验,食疗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食疗符合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不仅辨证施膳、因人而异,且取万物特性之长,顺应自然,与《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相符合,食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制作简易,便于坚持,对于美容养生、延缓衰老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在运用中医食疗抗衰老的同时,应当树立对衰老和中医食疗的正确认识,不盲目地跟风食补,而要合理配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医食疗抗衰老的养生方式,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吴越, 关磊, 黎秋杞, 等. 药食同源中药材抗衰老作用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 29(6): 1049-1055.
[2] Shen, X., Wang, C., Zhou, X., Zhou, W., Hornburg, D., Wu, S. and Snyder, M.P. (2024) Nonlinear Dynamics of Multi-omics Profiles during Human Aging. Nat Aging.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4-00692-2
[3] 刘洋, 吴新明, 白卫国, 等. 中医学人体衰老双节律理论初探[J]. 中医杂志, 2006(9): 704-705+710.
[4] 彭正玉, 韩燕, 王永炎. 中医视角下的老年养生策略[J/OL].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1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74.R.20240619.1620.018.html, 2024-08-27.
[5] 孙晓康, 张艳艳, 张晓元, 刘英梅, 张秀华, 孙新晓, 陈勉, 刘飞. 衰老机制及抗衰老治疗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 2022, 24(1): 74-80.
[6] 尹倩, 曾剑锋, 蒋力生. 中医食疗养生应用特点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4): 2378-2380.
[7] 刘宁, 主编. 中医美容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