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upport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DOI: 10.12677/ar.2024.115262, PDF, HTML, XML,   
作者: 沈理想: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lderly Car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步加深,农村面临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的养老服务基础薄弱以及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而乡村振兴与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是一致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推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契机,推动乡村振兴本身就是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提升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农村的老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is essentia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presen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China, rural areas are facing increasing pressure on old-age care,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weakening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old-age care function, the weak foundation of rural old-age care services, and the imperfect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is consist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promote the solution of rural elderly care problems.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tself i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must enhance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famili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lderly care security system, and promo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vide higher quality elderly care services for rural elderly.
文章引用:沈理想. 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5): 1810-1815.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5262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近几年,在社会各界的扶持下,乡村振兴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很多地方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目前的养老服务还十分落后,一些地方的养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这对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乡村振兴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振兴,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有利资源将进入乡村,这对农村的养老服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随着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等方面的逐步发展,农村的养老服务也将快速发展,农村的老年人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

2. 乡村振兴与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我国农村的养老服务存在很多不足,这也是民生保障领域的缺失,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同时乡村振兴的推进也为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很多有利条件,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1. 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从整体与局部的角度来看,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本身是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需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是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卫生、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更是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核心部分,同时这些领域的发展也能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各种资源、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村的养老问题提供更多支持。其次,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农村民生保障的需要。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为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保障。乡村振兴的效果最终要靠农村民生事业的发展程度来检验,农村民生保障得越好,乡村振兴的成果就越大。农村的养老保障是农村民生保障的重点,因此乡村振兴要重点关注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让农村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不断增加他们的幸福感。最后,农村养老的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增加农村村民的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求农村不同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并且不仅在物质层面要实现共同进步,而且在精神层面也要实现共同提升。因此,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扶持,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同时还要关注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尤其要注意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2.2. 乡村振兴为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很多有利条件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会有很多的有利资源会来到乡村,包括一些资金、技术和人才力量等,这将助力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需要统筹乡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这些方面的发展进步将有效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并且能够激发出农村养老的内生动力,协调运用农村的各种养老资源,从而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主要包括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的养老服务基础薄弱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3.1.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方式上的不可替代,决定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农村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2]。传统的家庭养老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剧烈的震荡。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持续提高,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地进城务工,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使农村老龄化尤为严重,养老压力随之扩大。同时,当下农业生产的收入也大大降低,根本不足以维持日常的生活需要,土地对农村养老的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农村的养老压力日益增加。此外,由于以往家庭规模小型化,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以前多子女一人养一位老人的局面,如今已转变为多子女一人养多位老人的局面,子女养老负担明显加重。随着年轻人大量进城务工,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深受城市生活的影响,这也造成了年轻人之间越来越多的代沟,年轻人聚少离多,孝老爱亲的意识也在逐渐淡化。当前生活压力的增加,年轻人自顾不暇,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去照顾老人,老年人只能依靠自养,同时精神上也更为孤寂,他们在身心方面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养老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冲击,比如功能逐步弱化,农村养老越来越凸显。

3.2. 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薄弱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农村的养老压力也随之增加,但是我国农村的养老服务基础薄弱,这就制约着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过去,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更加偏重城市的养老服务建设,而农村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很多社会资源流入城市,城市的养老服务逐步完善起来。相比之下,农村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发展都十分落后,因此农村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的能力偏弱。同时,政府职能在农村养老保障政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这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3]。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投入很多,农村的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也逐渐多元化。在中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虽然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养老的扶持政策,农村的养老服务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城市和乡村在公共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平衡,城市养老服务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农村。最后,农村吸引市场的能力不足,且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量少、质量低等。虽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是追求利润的,这使得它更多会流入能产生更高经济利益的城镇地区。而在农村,由于居民收入较低,因此大家的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养老资源多数不会进入农村,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在供需上存在矛盾。

3.3.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面临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这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农村养老问题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立法方面,农村养老的立法工作是比较滞后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与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保险法》等,但与农村养老问题相关的立法工作还比较滞后,缺乏一部系统完整的农村养老法律。实际上,迫于形势的需要,我国各地农村已经探索出了很多农村养老的模式,这也说明在农村养老方面的法治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严重偏低,在养老保险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我国在部分省份进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到2012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最终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但是,农村老人的人均基本养老金比城市老人低得多。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但农村老人实际领取的养老金远远不足以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见,国家仍需下大力气将资源向农村倾斜,如加大养老保障、增加农村养老补贴等。在养老服务方面,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基础薄弱,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农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起步较晚,而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大多优先向城市倾斜,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所以农村的养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很多地方的基本养老机构都不具备,所以中国农村的养老基础设施缺乏,农村的养老基础设施缺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养老的重视,不少地方相继建立了公办或民办养老机构,但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很不健全,无法满足养老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存在设备不足、人才缺乏的问题,而农村也缺乏老年活动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少地方的养老机构因此名存实亡。此外,农村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养老服务的内容仅停留在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上,而忽略了对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视。由此可见,公共财政在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上还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也导致很多制度层面的设计落实不到位,农村的养老状况得不到真正的改善。

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要提升农村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二是要加强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三是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4.1. 提升农村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

现阶段,符合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在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养老作用的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予以鼓励和支持。在家庭层面,要建立家庭养老的支持政策,引导人们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要对家庭成员有足够的引导和约束。具体来说,要从法律上明确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完善老年人的监护制度,进一步保护老年人的基本权益[4]。社会上应该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对于善待老人的家庭,可以评选出道德模范予以表彰,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以提高全社会的养老意识,但对于那些不赡养老人的反面典型,甚至是虐待老人的行为,也应该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制定相应的家庭政策。比如对承担养老责任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补助和相应的优惠,包括照料假、津贴等,这些能够大大减轻家庭照顾老年人的负担,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家庭养老中来,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和作用。另外,农村养老服务要走出一条内生式的发展路子,要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村多元主体主动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减少对中央财政的过度依赖,通过提升农村的乡土能力,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农村的产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回流农村。

4.2.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政策顶层设计,面对农村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5]。当前,国家宏观上出台了一系列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制度,但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还有待完善,同时,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独立的法律制度对农村的养老问题进行系统性规划,为各地开展农村养老提供制度遵循和法律保障。其次,政府应当出台一批针对农村养老的政策体系,为农村养老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面对农村基础养老金偏低的现状,政府应把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工作重点,适当提高农村地区的补助标准,对高龄补贴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将资源更多地倾斜到农村来。同时,政府要注重农村的兜底保障工作,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解决农村中特殊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最后,政府还要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相关扶持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改善农村养老的困境。

在养老服务方面,对于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投入不足,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更是十分落后,很多地方没有基本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致使农村的养老能力十分低下。当前,在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的现实情况下,政府应在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首先,各地要建设一批基本的养老机构,比如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为农村养老提供场地。其次,乡村还要建设配套的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护理中心等,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保障。最后,农村还必须建设一批具备专业能力、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最优质养老服务的养老服务人才。此外,各地要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各地要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要加强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4.3. 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养老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模式[6]。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激活农村的各种资源,这将为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支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现象,这使得农村的很多宅基地等成为闲置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闲置的土地资源可以用来为农村的养老服务,这需要各地根据中央的相关文件要求,同时结合各地区自身的特点,出台相关的实施办法。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会吸引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这就为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加快推动农村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型养老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原有的养老资源,当前农村的养老院、老年活动场所等有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着数量少、质量低等问题,这对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产生阻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利用引进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提升农村现有养老资源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建设和发展,从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另一方面,农村要利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积极将各种资源运用于农村养老服务,拓宽农村养老服务领域,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加大对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5. 结语

乡村振兴和农村的养老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快速发展,这将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很多有利条件。乡村的产业振兴能够为农村养老奠定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增强农村的养老能力;乡村的人才振兴能够为农村养老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乡村的文化振兴能够激发农村养老的内生动力,使得农村的孝亲文化生发出活力;乡村的生态振兴能够为农村养老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乡村的组织振兴能够为农村养老提供组织保障,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元.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11): 1-7.
[2] 张燕娥, 李艺欣. 农村“养儿防老”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J]. 人民论坛, 2017(6): 74-75.
[3] 阳旭东, 王德文. 从缺位到归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与政府责任的再思考[J]. 学术界, 2019(1): 101-108.
[4] 梁文凤.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经济纵横, 2022(10): 82-88.
[5] 陈睿, 边恕. 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农业经济, 2023(9): 91-93.
[6] 刘智勇, 贾先文. 传统与现代融合: 农村养老社区化模式研究[J]. 江淮论坛, 2019(3):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