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助推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Health Tourism Boosted by Digital Economy—Taking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ecl.2024.1341151, PDF, HTML, XML,   
作者: 咪 纳, 何秉坤, 赵予宁: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康养熵权法数字经济Health Care Entropy Weight Method Digital Economy
摘要: 康养旅游作为同时推动农业、林业、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能够为康养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资源与环境、康养旅游数字化基础、康养旅游发展基础的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趋势,据此指出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数字经济助推山西省康养旅游发展路径。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business tha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health tour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ddi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hich can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ourism. Taking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space-time evolution trend of health tourism digital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by constructing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health tourism digitalization bas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bas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ourism digital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by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by digital economy.
文章引用:咪纳, 何秉坤, 赵予宁. 数字经济助推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292-299.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151

1. 前言

康养旅游作为推动农业、旅游业、医疗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它的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民的消费观念较十年前大为不同,人民更加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长寿,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健康的消费比重逐步上升;其次,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农村人口老龄化更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老龄化问题必然会带动康养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有超过75%的人口有亚健康问题,而康养产业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身体和心理上的亚健康问题,帮助人们实现健康工作。最后,数字经济以其高知识密集形态和强大生产力,正在引领旅游业向更加快捷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旅游业的生产模式将继续发生深刻变革,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关于康养旅游的概念,国外学者对康养旅游运用较多的是Goodrich [1]在1987年提出“healthcare tourism”以及Mueller和Kaufmann [2]提出“wellness tourism”,认为康养旅游是出于健康目的进行的旅行和旅居;国内学者王赵[3]首先界定“康养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文化教育基础上,结合观赏、文体、娱乐、康养等形式,实现健康长寿、修身健体等目的旅游活动;2016年,国家出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在广义上定义了康养旅游的方式、目的、范围;后续学者就康养旅游的资源评价、模式分类做进一步讨论,部分学者从环境、气候、社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康养旅游资源吸引力[4]、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进行研究,还有部分学者以某省或某景区为例,总结康养旅游的主要模式,包括森林康养[5]-[7]、医疗康养[8]、民俗康养[9]、运动康养[10]等。

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经济对康养旅游发展影响深远,主要通过促进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和推动康养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两个方面影响康养旅游。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康养旅游服务更加智能化[11],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为康养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经济推动了康养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康养旅游与医疗健康、体育运动、文化创意等产业相结合,推动康养旅游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

2. 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分析

2.1. 评价指标构建

康养旅游是多产业融合的业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涉及生态、文化、人文、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首先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其次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得性的原则进行构建。本文基于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特点及山西省各地级市的发展情况,参考相关文献[12]-[14]指标选取方法,从资源与环境、康养旅游数字化基础和康养旅游发展基础三个维度对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共选取22个正向指标,具体见表1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igital development level of health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1. 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属性

w

山西省康养旅游 数字化发展水品评价

资源与环境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0.02944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0.01787

生活污水处理率(%)

+

0.01094

康养旅游 数字化基础

R&D内部经费支出(万元)

+

0.20842

专利授权数(件)

+

0.10464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0.05108

R&D人员(人)

+

0.03935

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户)

+

0.02070

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户)

+

0.01866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从业人员占比(%)

+

0.01797

人均电信业务总量(万元)

+

0.01709

康养旅游 发展基础

体育场馆数(个)

+

0.11769

境内公路总里程(公里)

+

0.05493

国内旅游收入(万元)

+

0.04827

博物馆数(个)

+

0.04782

医院、卫生院数(个)

+

0.04651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万人)

+

0.03532

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

+

0.03448

剧场、影剧院数(个)

+

0.02974

公共图书馆(个)

+

0.0280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0.01525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

0.00579

2.2. 熵权法

熵权法是一种用于确定权重的方法,适用于多属性决策分析中各属性权重不确定情况,可以避免主观赋权误差,基于信息熵的概念,通过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量来确定其权重,信息熵越大的属性权重越小,信息熵越小的属性权重越大。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X ij * = X ij min X ij max X ij min X ij (1)

X ij = X ij * +C (2)

X ij 为原始数据, X ij * 表示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标准化之后的数值, max X ij min X ij 表示在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中的最大、最小值,C为平移幅度。

计算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所占比重 P ij

P ij = X ij i=1 n X ij (3)

计算指标熵值 E j 和冗余度 D j

E j = 1 lnn i=1 n P ij ln P ij (4)

D j =1 E j (5)

计算各指标权重:

W j = D j j=1 n D j (6)

综合评价指数:

T j = j=1 m W j X ij (7)

2.3.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7~2020年、2022年共计15年的统计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山西省统计年鉴》以及各地级市统计年鉴。

2.4. 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水平时空演化分析

表2汇报了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的山西省及其各地级市2007~2020、2022年的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测度综合指数,指数越大则说明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越高。

从山西省整体来看,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指数从2007年的0.165增长至2022年0.308,增加了0.143。从各地级市来看,太原市、晋中市、大同市临汾市的增加值高于山西省整体水平,分别为0.409、0.248、0.162,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吕梁市的增加值均大于0.1,而长治市、阳泉市、忻州市、朔州市的增加值小于0.1,据此可知,山西省各地级市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Table 2. Measurement results of digital development level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22

2. 山西省2007~2022年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山西省

太原市

大同市

阳泉市

长治市

晋城市

2007

0.165

0.254

0.205

0.173

0.220

0.107

2008

0.167

0.255

0.185

0.177

0.187

0.165

2009

0.179

0.247

0.239

0.185

0.229

0.154

2010

0.180

0.267

0.227

0.182

0.224

0.155

2011

0.189

0.290

0.222

0.182

0.228

0.169

2012

0.201

0.289

0.235

0.138

0.289

0.156

2013

0.203

0.331

0.236

0.175

0.257

0.163

2014

0.229

0.353

0.293

0.203

0.265

0.169

2015

0.240

0.365

0.282

0.180

0.255

0.180

2016

0.240

0.356

0.254

0.257

0.271

0.182

2017

0.240

0.354

0.293

0.236

0.279

0.197

2018

0.259

0.544

0.276

0.232

0.249

0.187

2019

0.282

0.593

0.297

0.208

0.261

0.247

2020

0.291

0.598

0.350

0.214

0.251

0.231

2022

0.308

0.663

0.368

0.224

0.311

0.232

朔州市

晋中市

运城市

忻州市

临汾市

吕梁市

2007

0.128

0.106

0.197

0.156

0.161

0.104

2008

0.101

0.133

0.192

0.158

0.166

0.115

2009

0.125

0.122

0.195

0.166

0.173

0.130

2010

0.125

0.124

0.190

0.169

0.183

0.136

2011

0.114

0.164

0.192

0.171

0.198

0.146

2012

0.124

0.171

0.236

0.202

0.209

0.162

2013

0.128

0.184

0.219

0.190

0.215

0.138

2014

0.140

0.187

0.240

0.227

0.268

0.175

2015

0.200

0.208

0.267

0.266

0.231

0.201

2016

0.180

0.190

0.273

0.223

0.257

0.199

2017

0.210

0.198

0.240

0.222

0.212

0.197

2018

0.179

0.251

0.249

0.220

0.262

0.198

2019

0.183

0.352

0.293

0.190

0.271

0.204

2020

0.199

0.359

0.277

0.236

0.285

0.203

2022

0.174

0.354

0.320

0.204

0.314

0.224

此外,本文将山西省分为四大地区(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晋北地区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晋中地区包括太原市、吕梁市、阳泉市、晋中市,晋南地区包括临汾市、运城市,晋东南地区包括长治市、晋城市。根据各地区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均值绘制折线图(如图1),直观分析山西省不同地区之间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的差异。

据图所示,山西省四大地区的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按增加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晋中地区、晋南地区、晋东南地区、晋北地区,增加值分别为0.157、0.138、0.108、0.085。

从空间角度进一步分析山西省各地级市之间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差异,本文使用ArcGis10.8绘制了山西省2007、2014、2022年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可视化地图(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07~2014年之间,晋中地区和晋南地区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晋北地区和晋东南地区,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为分散,在2014~2022年之间,明显看出省内康养旅游数字化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经过15年的发展,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水平整体得到提升。从地级市角度来看,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在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引领地位,发展水平高,增加值大;大同市和长治市的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在2007年虽然处于较为领先地位,但后期增长动力不足;而朔州市在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中始终处在较低水平的发展状态。

Figure 1. Digital development level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22

1. 2007~2022年山西省分地区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

Figure 2. Spatial evolution of digital development level of health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2. 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水平空间演变

3. 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

尽管山西省在文旅康养产业上有所发展,但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例如,在康养旅游区域,智能导游、智能导览等数字化服务尚未普及或完善,这会影响游客的康养体验。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和维护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便更好地为游客提供线上预订、导览、信息查询等服务。

3.2.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山西省文化内涵丰富,种类较多,但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挖掘不充分,康养旅游产品开发处于较低水平,现有产品体系以观光、休闲为主,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的融入可能还不够深入,未能形成各乡镇独特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且康养旅游产品与自媒体、大数据等新型数字化产业融合发展缓慢,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文旅产品,且产品以自有价值为主,附加文化价值、品牌价值、知识产权价值不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西省康养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3. 数字化及康养产业高质量人才短缺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支持,但目前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导致数字化项目的开发、运营和维护困难,影响山西省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此外,康养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山西省缺乏高层次管理、策划、创新以及各类医养、规划、文创人才;康养旅游发展需要更多有康养服务能力相关职业资质的人才加入,涉及专业包括但不限于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康复师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可以有效抵消山西省康养旅游受季节的影响,延长康养产业有效营业服务时间。

3.4. 数字化发展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够

山西省的康养旅游数字化发展尚未与其他相关产业形成紧密的融合关系。与农业、文化、健康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度还不够高。山西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如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等,但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中缺乏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融入康养旅游项目中;文创产品是文旅康养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但目前来看,山西省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还存在不足,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

4. 数字经济助推山西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4.1. 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投入,增进数字技术成果转化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康养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建设,如发行数字化转型专项债券,以解决数字化财政资金问题;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数据模型、算法设计、模拟训练等领域集成数字技术。对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等成熟技术,进行持续投入,以推动康养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15];针对不同地域优势、资源禀赋、产业业态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数据信息共享、产业协同发展指导意见,推动数字化素养工程建设、数字化技能培训工程建设,实现大健康文旅产业数据协同共享[15]

4.2. 加强数字化资源整合,创新文化表达形式

利用数字技术,对山西省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整合,包括历史文献、文物、民俗、传说等,形成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库;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数字文化资源库进行深入的内容挖掘,提取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元素;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将挖掘出的文化内涵以数字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游客,增加其直观感受和参与度;结合山西省的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如数字博物馆、在线互动展览、数字游戏等,通过数字产品的方式传播和传承当地文化。

4.3. 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实现数字经济转型

整合人才教育资源[16],形成全面化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与康养产业相关企业、高校康养旅游相关专业增强合作交流,高校应调研和分析区域性康养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制定培养方案,确保人才与产业的衔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包括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氛围、与绩效相匹配的薪酬体系、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等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数字化专业人才;推动数字化转型,在人才培育、使用、保障的服务进程中采取数字化手段和智能工具,推动专业人才团队的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4.4. 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

加强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提升山西省的信息通信网络覆盖率和速度,确保数字化应用的基础条件;打造智慧康养旅游平台,建设集旅游信息、在线预订、智能导览、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康养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创建乡村旅游的官方账号),发布旅游资讯、活动信息和旅游攻略,吸引游客关注;拓展线上营销渠道,与旅游电商平台合作,将乡村旅游产品纳入其销售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乡村旅游的短视频内容或直播,展示乡村风光、文化特色和民俗活动,吸引用户观看和分享。

参考文献

[1] Goodrich, J.N. and Goodrich, G.E. (1987) Health-Care Tourism—An Exploratory Study. Tourism Management, 8, 217-222.
https://doi.org/10.1016/0261-5177(87)90053-7
[2] Mueller, H. and Kaufmann, E.L. (2001) Wellness Tourism: Market Analysis of a Special Health Tourism Seg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Hotel Industry.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7, 5-17.
https://doi.org/10.1177/135676670100700101
[3] 王赵. 国际旅游岛: 海南要开好康养游这个“方子” [J]. 今日海南, 2009(12): 12.
[4] 李凌雁, 杨婉婷, 梁杰. 长江经济带康养旅游吸引力时空演变及因子解释力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4, 33(4): 758-772.
[5] 张彩红, 薛伟, 辛颖.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4): 769-777.
[6] 陈心仪.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 43(S1): 50-52.
[7] 李济任, 许东. 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林业经济, 2018, 40(3): 28-34.
[8] 江泽慧, 张俊, 徐铁龙. 江西省中医药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医院, 2024, 28(1): 70-72.
[9] 王瑞, 单莉莉. 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4, 45(2): 27.
[10] 曹瑞丽. 森林康养与体育旅游的耦合发展——以“第六届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为例[J]. 林产工业, 2023, 60(11): 93-94.
[11] 何红, 拓守恒. 数字经济驱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耦合协调关系——基于西北五省的实证[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20): 78-83.
[12] 王海飞, 钱茜. 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 2024(2): 196-205.
[13] 刘英基, 邹秉坤, 韩元军, 等. 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机理、渠道与经验证据[J]. 旅游学刊, 2023, 38(5): 28-41.
[14] 张贝尔, 王红, 李元. 康养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调查与提升策略[J]. 经济纵横, 2022(12): 112-117.
[15] 王伟杰. 智慧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以贵州智慧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为例[J]. 理论月刊, 2022(12): 83-93.
[16] 任宣羽. 康养旅游: 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J]. 旅游学刊, 2016, 31(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