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戈登“音乐听想”理论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s Based on Gordon’s “Auditory Imagery in Music” Theory
DOI: 10.12677/ae.2024.14101904, PDF, HTML, XML,   
作者: 党雅青: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埃德温·戈登音乐听想音乐教学Edwin Gordon Auditory Imagery in Music Music Teaching
摘要: 本文基于对埃德温·戈登的音乐听想理论的研究,阐述了其理论在小学阶段的应用价值,并且从结合律动、遵循音乐学习顺序、以学生为主体这三个方面提出关于音乐听想的教学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Edwin Gordon’s theory of auditory imagery in music,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theory in primary school, and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on auditory imagery in music from three aspects: combining rhythm, following the order of music learning, and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文章引用:党雅青. 基于戈登“音乐听想”理论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0): 569-57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1904

1. 引言

埃德温·戈登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心理学家,也是西方音乐教育史上最早开始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教育学者之一。近年来,戈登的教学理论也不断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关注,有不少学者将戈登教学理论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本文就戈登的“音乐听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音乐听想”理论对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启示。

2. 音乐听想概念论述

() “听想”的概念及内涵

“听想”(Audiaticm)—词虽是戈登本人自创的词汇,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人们曾通过心眼的能力冠以“心智表象”的说法,后来人们用“听觉表象”(Audiaticm imagery)来形容在声音不存在的情况下,大脑内部的听觉能力[1]。因此“听想”(Audiaticm)在早期也被戈登简略地描述为:“在物理声响缺失的条件下,大脑中出现音乐之声”。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概念界定,该词引起了一些学者们的争议,该词起初被学者们译为“音乐表象”“音乐认知”“音乐思维”等,但都不太匹配。随后戈登在进行长期的心理学与人类语言学研究后,对这一概念做出了具体的概述,他认为“声音本身不是音乐,声音成为音乐,是通过‘听想’而实现的……所谓听想,是人在倾听音乐的表演之后在脑海中同化和泛化刚才或以往所听的音乐之声。”

() “听想”的类型及阶段

戈登将音乐听想分成了八种类型,这八种类型体现在不同情境下对“熟悉”或“不熟悉”音乐的听想活动。涉及到对于熟悉或不熟悉音乐的聆听、识谱、记谱,对于熟悉或不熟悉音乐的回想与表演,对于不熟悉音乐则是在读谱和记谱中进行即兴创作[2]

音乐听想的阶段分为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听到音后,无意识的对音的音调高低或时值进行听想,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完整的构成对于音乐性质的听想;第二个阶段是模仿和听想音乐的节奏或曲调,并辨认出主音,在这一阶段是有意识地对于音的位置进行思考;第三个阶段是随着对主音和主拍的确认,在对音乐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对于调号和拍号的认知;第四个阶段是能够在听想中保持前阶段对音乐的音调模式和节奏模式的确认;第五个阶段是在聆听其他音乐作品时,基于音乐听想的习惯,能够有意识地回想起之前聆听的音乐片段;第六个阶段是我们在聆听音乐时逐渐建立起了“预测”能力,能够提前感知音乐的进行,如接下来的节奏和音调变化。

3. 音乐听想理论的应用价值

() 学生层面

1) 培养音乐的独立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上课的过程本就是聆听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必须首先学习“听想”这个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地确定在此阶段学生的精神特点,考虑实际措施,从适合他们心理年龄的方式入手。戈登把听想与音乐的关系比作思考和说话,孩子们是从最基本的单词中学习语言的,继而开始思考,这样他们就可以将单词组成句子,阅读书籍。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这样,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词汇(节奏、音调等),学生只有通过学习音乐词汇和要素,才能理解与表达音乐。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让学生进行音乐听想活动是必要的举措,让学生在听想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音乐思维,从而自主地思考、阅读和创作音乐。

2) 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目前小学阶段音乐课的模式是以模仿老师的唱歌和演奏为主,但模仿不是思考,而是为音乐听想做准备,这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大多数学生无法根据之前学习的经验从不同歌曲中推衍出熟悉或不熟悉的内容,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没有思考的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或演唱歌曲时,只是教授学生听想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听想音乐的感受。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听想能力,除了基本的语言学习外,还需要积累大量的音乐素材。在欣赏音乐时,只有当学生的音乐词汇量增加时,他们欣赏音乐和思考音乐的能力才会提高。通过听想,学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认知高度会提升,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提高音乐审美水平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而探索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技能,延长每次对于新学歌曲的听想过程,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歌曲的理解与感悟,获得鉴赏音乐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听想能力这一方面,努力平衡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与音乐能力倾向的关系。通过提高学生的听想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听音乐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品味,从而不断挖掘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潜力,扩展他们的音乐技能。

() 教师层面

1) 促进教师提升自我素养

想要培养学生们具备良好的听想能力,首先教师们要有教授听想方法的能力。例如,老师要求学生演唱或演奏,教师自己要有即兴创作和演唱演奏的能力,并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在教授音乐听想过程中,教师应具备音乐听想的理论知识和思考能力,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活动。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按照课程规划来组织安排每节课,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才能找到最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广泛查阅资料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充分运用听想理论,并引入其他理论知识,为音乐听想的教学环节提供更多可能。

2)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依据戈登的听想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目标要有更清晰的规划,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音乐听想教学环节的布置需要有层级递进,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将各种教学环节设计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保持好奇,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在音乐听想的过程中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理解音乐的内核,形成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思考。此外,音乐听想会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合理化,以正确的顺序组织音乐教学,以实现控制学生学习的进度,音乐学习不再是囫囵吞枣,在聆听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而不是只停留在聆听的表面教学。

4. 音乐听想理论在小学音乐课的实施策略

() 结合律动进行音乐听想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还在发展阶段,而律动是学生早期音乐发展的关键,因为这种运动促进了学生协调能力的发展。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会无意识地跟随音乐产生身体律动,这是种自然的、甚至是自发的反应。因此,在戈登的音乐理论中,他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儿童的一些动作上,教师需要理解为什么这些运动如此重要,在音乐课上,如何将这些动作与歌曲、音调、节奏结合起来[3]。教师可以利用戈登“七步听想教唱”来进行歌曲教授,第一步教师演唱整曲,学生在听想的过程中用拍手代表歌曲的大拍:第二步,教师演唱整曲,学生在听想的过程中用跺脚代表歌曲的小拍;第三步,教师演唱整曲,学生在听想的过程中,拍手打大拍,跺脚打小拍;第四步,教师演唱整曲,学生在听想的过程中演唱主音,用单音节来唱出来:第五步,教师演唱整曲,学生在听想的过程中结合身体律动;第六步,教师唱出歌曲的前奏,学生安静听想,听完最后一个音时举手;第七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七步听想法结合身体动作能够使学生对歌曲的发展有更加清楚地感知,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印象。

() 遵循音乐学习顺序进行音乐听想

顺序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音乐学习的效率。根据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音乐技能与音乐内容的学习顺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教授活动中要将所有顺序综合教学,只有完成了前一部分的内容才能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二者是层级的关系。

首先,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目前的音乐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测试。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完全了解学生目前掌握音乐知识的程度,才能提高对于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应该坚持面—点—面的原则,即先整体,再局面,最后整体的教学原则。例如,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们发现或学习一些新东西时,让学生将所学的新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整体的音乐体验,之后再通过学唱旋律、编创舞蹈、聆听和声、乐器即兴创作等体验音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音乐素材的积累。然后教师再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曲目类别划分,基于学生当前的音乐学习顺序,将音乐形式和节奏特点逐步进行教学。内容学习顺序在音乐学习理论中包括音调学习和节奏学习,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主要学习和识别不同的音调和节奏,掌握辨别音乐风格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们进行即兴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属性。最后,我们再对乐曲进行整体的概括与聆听,经过了之前细致的音乐分析,学生们会对音乐风格有更加清晰的定位,对于其中各项音乐要素也更加容易掌握。

()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音乐听想

戈登提倡的音乐教育理念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音乐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提供公平、开放的教育环境,而不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调整。往往教师在课堂只重视音乐的功能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价值,而戈登恰恰强调了音乐本体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出要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歌曲的音高和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并且他相信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潜力,要靠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挖掘,因此,音乐课程应该根据学生们的音乐能力水平来安排,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音乐潜力。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的综合性体现在他吸收了不同教学法的合理之处。例如,在启蒙音乐教育中,戈登吸收了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理念,将身体律动与音乐听想结合。在戈登所提出的音乐“听想”理论中的第二阶段,让学生们有意识地模仿所听到的音高和节奏,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听想”,这一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来自于铃木教学法。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继承了优秀教学法又在其教学法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良,具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但始终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其最终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想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核,发现音乐本身的价值,从而建立起生活与音乐的联系,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想要欣赏并理解音乐始终离不开聆听。戈登的听想理论将“听想”贯穿于学习音乐的始终,强调音乐的体验过程,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内心感知,从而实现美育的目的。“音乐听想”理论揭示了儿童音乐教学进行的顺序规律,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冰. 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邓雅楠. 戈登音乐教学理论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郑州大学, 2022.
[3] 李烁. 埃德温·戈登的幼儿“音乐听想”理论研究[J]. 北方音乐, 2013(4):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