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着力点。本文以广州市黄埔区现代种业产业园为例,探讨功能性农业产业园在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发生机制及实践路径。通过分析创新转化机制、产业集群与协同效应、组织学习效应等方面,提出从全阶段、全链条和全要素角度推进园区发展、产业能级提升及招商引智的具体路径。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has become a core focus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modern seed industry park in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funct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in foster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agriculture. By analyzing aspects such as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synergy effect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effects, the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paths for advancing park development, enhancing industrial capacity, and attracting tal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entire process, the entire chain, and all elements.
1. 引言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以来,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作为一种新的知识框架体系,目前学者们已经从内涵演进[1]、生成机制[2]、实践路径[3]、赋能高质量发展[4]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特别是论证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从实践上看就是要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动颠覆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要素创新性配置。
近年来兴起的功能性农业产业园,围绕服务主导产业,按照“核心技术 + 产业融合 + 场景实践 +示范推广”要求,探索建设现代种业、加工服务、设施装备、数字农业、品牌培育等功能性产业园,提升主导产业整体效益[5]。广州市黄埔区现代种业(农作物)产业园就是在此背景下启动建设的功能性产业园。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围绕水稻、油料、蔬菜、南药等方向建设水稻低镉品种选育及育繁推体系建设、品种栽培及汇展圃、大豆、花生、辣椒、茶树资源圃等种质资源圃5个。选育及申报了新品种合计17个;其中:华夏2号、华夏21号、华春12号等3个南方优质大豆品种完成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博辣天骄2号、博辣天骄3号、博辣天骄4号等3个辣椒品种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广粤丝苗、先香优698、昇香两优517、昇香两优桦香等4个水稻品种已提交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材料;仲恺花13号、仲恺花826号等2个花生品种及炎甜、炎遇等两个草莓品种正在推进品种审定(新品种登记)。这些品种已经不仅在广州、而且通过协作方式在省内佛山、东莞、清远及贵州、四川、黑龙江等省份开展了推广种植,初步展现出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本文试揭示功能性农业产业园在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作用的发生机制,并以黄埔区现代种业产业园项目为例探讨其实践路径。
2. 发生机制分析
催生新质生产力最终要归结于全面作用于生产力各要素。在笔者看来,功能型农业产业园在催生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可以被归结如下几方面:
2.1. 创新转化机制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环节。科学技术具有“乘数效应”。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6];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与产业存在诸多融合不足,体现在创新活动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脱节、创新型技术人才匮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数字经济赋能不足等方面。
功能性农业产业园着眼于解决生产一个或一系列特定环节,较传统产业园更易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引入和研发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产业集群与协同效应
产业集群的内涵为通过聚集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要素,保障集群内的企业均可以平等地应用这些资源要素,……达成利润最大化目标[8]。由于功能性农业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一般具有跨领域的特点,所孵化的产业项目所链接的产业范围较于农业产业园而言更广,因而其不仅促成了园区内的发展资源形成积聚,且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增加链条企业精准集聚资源的可能性。
2.3. 组织学习效应
学习示范是农业产业园的重要功能[9]。功能型农业产业园在此方面更具有优越性。以黄埔区现代种业产业园项目为例,不同企业、项目间虽存在品种方向差异,但在技术手段、轮作协同、综合应用等方面存在广泛联合工作的可能性。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创新,也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同时,功能性产业园的链接能力也有利于建立行业内的学习、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创新活动的效果,推动这个链条的创新发展。
3. 实践路径探索
新质生产力虽然是一个新的理论概念,但其生命力总是已经历史地蕴含在实践之中。黄埔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充分利用自身条件,试图探索出一条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路径。
3.1. 从全阶段角度推进园区发展
明晰功能定位,是产业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农业产业园拥有一定体量的功能空间,这是发展的基础条件。从牵头实施主体角度,运用好这些条件,要重点塑成“股东 + 房东”“地主 + 链主”模式,主动承担起产业链整合者的角色,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动与合作,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协同效应。一方面做实落地服务职能。黄埔在谋划这个产业园时,有意识以国企平台作为牵头实施主体,优化了主管部门、牵头实施主体、实施主体的关系,有效助力项目的政策兑现。另一发面,深度参与市场培育、优化运营赋能职能。以企业交流活动和专业顾问辅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难题;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和投资机会,推动企业进入高成长阶段。
3.2. 从全链条角度推进产业能级提升
从地方政府角度看,在推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有意识搭建了如下工作平台,并通过产业园的集聚效应予以适度放大,推动了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能级提升。
一是规划咨询平台。园区充分利用高水平专家资源和由政府、院所、国企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形成了从常态化咨询服务到专项专家规划咨询机制。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规划发展、项目挖掘、行业推广、政策指引等专业咨询,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和科研创新氛围。
二是成果转化平台。成果转化是功能性农业产业园的根本职能,也是新质生产力真正形成的关键环节。为入园企业搭建高效成果转化渠道,通过支持牵头实施主体发起设立行业协会为提供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评估、合作洽谈等服务,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迅速培育市场,推动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三是顶尖人才引育平台。联合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相关协会等组建顶尖人才引育平台。利用与相关新型事业单位协同,加强与科研机构、院校的联动,吸引国内外顶尖农业科研人才;在院士港、大吉沙等基地持续开展高素质农业人才实践培训,建好“人才库”、培育“新农人”。建设过程中,各类主体已经引入和培育高层次种业科研团队12个、培训人数逾2000人次。
3.3. 从全要素角度推进招商
高质量招商引智是产业园实现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为新质生产力的催生凝聚力量。一是充分挖掘“功能性”以点带面的作用,实现产业链招商,挖掘产业链上下游潜在企业,强化“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的纵向合作推进招引;二是瞄准金融支持农科创新的痛点,组建了广州黄埔农投农科创业投资基金,积极搭建“基金 + 项目”对接服务平台;三是把源头培育落到实处,与各类科研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物色项目,推进项目招引和人才招引深度融合。
4. 结束语
高水平建设农业产业园已经成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功能性农业产业园通过创新转化、产业集群与协同效应、组织学习效应等机制推动了农业农科的集聚发展,为主动催生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条件;通过黄埔区种业产业园的例子也初步探讨了通过园区、产业、招商等方面全面优化展示了相关机制在实践中的现实性。但限于笔者水平和当前的工作阶段,仍存在相当不足。随着功能性农业产业园实践的不断深入,相关工作机制的揭示也将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