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研究
A Study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PEP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摘要: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英语教材不仅要全面呈现英语国家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也要全面呈现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本研究结合Byram的教材文化内容评价框架和新课标中的文化知识分类,以及参照张虹编制的文化呈现分析框架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呈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材呈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各类别内容分布不均;教材呈现的中国文化以显性呈现为主,但显性呈现方式主要以图片、引言和背景文化信息为主,很少通过语篇和知识板块呈现。本研究为未来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以及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些启示。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English textbook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an important way of students’ cultural learning. English textbooks should not only fully present t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other cultures in the world, but also comprehensively present Chinese culture,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and spreading the voice of China widely.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of Byram’s textbook cultural conte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knowledge adopted from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framework of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ways compiled by Zhang Hong to analyze th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EP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It is found that the textbooks represent rich Chinese culture,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cont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s uneven. The dominant representation way of Chinese culture is explicit representation. The explicit representation ways are mainly based on pictures, introduction and backgrou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s are rarely represented through discourse and knowledge sect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implications on the compil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future English textbooks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front-line teachers.
文章引用:水俊辉.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0): 625-63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1912

1. 引言

教育部2019年12月印发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指出,“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教材是实现教学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课程产品,也是文化产品[2]。外语教材的文化要素不仅影响语言学习者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而且关乎意识形态等政治问题和国家战略利益[3]。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其教材不仅要客观、全面地呈现英语国家文化和其他外国文化,更要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准确呈现中国文化,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突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外宣传的要求,英语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重要的国际语言,而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因此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呈现研究也就十分重要。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定义

2.1.1. 文化

文化的概念丰富而复杂,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学界对文化的界定尚未统一。Kramsch指出,文化是存在于共同社会和历史时空的,是某一话语社团成员在感知、相信、评价和行为方面遵守的共同的准则体系[4]。Cortazzi & Jin认为,文化是包含观念、预设和信仰的框架,根据该框架可以分析和理解他人的话语、行动和思维模式[5]。Cortazzi & Jin强调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互动传播特性。Kramsch强调文化的群体性、社会历史空间和时间维度以及共同行为标准等成员共性特征,这两个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外语教材蕴含的文化内容特点保持一致[3]

2.1.2.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6]。其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类型。

2.1.3. 文化呈现

“呈现”即显现、展示,翻译自英文representation。文化呈现是指文化通过某种载体如教材以多种方式显现、展示文化内容。文化呈现方式的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周小兵等指出,显性呈现方式包括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介绍板块或明显以文化为主题的课文或阅读材料,隐性呈现方式主要指通过练习来呈现文化内容[7]。张虹和李晓楠借鉴周小兵等对文化呈现方式的划分,将显性呈现方式定义为文化内容在语言输入材料部分呈现,包括明显以文化主题的阅读语篇、听力语篇和视频语篇,以及专门呈现文化知识的板块等。隐性呈现方式定义为文化内容在练习中呈现[8]

2.2. 理论框架

2.2.1. 文化内容分类理论

Byram提出了外语教材文化内容分类评价框架,该框架包含八个主题:社会身份与社会群体、信念与行为、社会互动、社会化与生活圈、社会与政治体制、文化定势与国家认同、国家历史和国家地理[9]。新课标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以及相关的发明与创造。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10]。本研究将参照Byram提出的跨文化外语教材中文化内容分析框架[9],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知识分类[10],自下而上地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必修1,2,3和选择性必修1,2,3,4)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构建起更贴切国内高中英语教科书中国文化内容的分类框架。

2.2.2. 文化呈现方式框架

本研究运用张虹和李晓楠编制的文化呈现方式分析框架[8]。文化呈现方式指文化内容在教材中如何呈现,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7]。借鉴周小兵、张虹等对文化呈现方式的划分[7] [8],本文将显性方式定义为文化内容在语言输入材料部分呈现,包括明显以文化为主题的阅读语篇、听力语篇和视频语篇,以及专门呈现文化知识的板块等。隐性文化指文化内容在练习中呈现。在张虹和李晓楠编制的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方式分析框架中,显性呈现和隐性呈现的不同方法分布给出了不同的权重,以权重和频次相乘的分值来看文化呈现的强度[8]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过去十年,国外对外语教材的文化研究主要聚焦于文化分析的内容构成、不同分析工具的应用以及外语教材文化内容对外语学习者个人成长和国家安全的影响[3]。如Ookawa从跨文化理解的视角(四个方面:文化知识领域、文化地区、文化目的、文化的具体与抽象性)分析了日本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发现教材除了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外,也涉及许多有关日本本土文化,强调对自己本土文化理解的重要性[11]。Syahri & Susanti依据文化的地域分析了印度尼西亚巨港市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融入情况,发现本土文化呈现比例较高[12]。Gunantar采用Byram的教材文化内容分析框架分析了印度尼西亚某所初中使用的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发现教材呈现了大量印度尼西亚本土文化,这有利于本土的学生用英语讨论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而不是英语国家的文化[13]。Abdul Rahim & Jalalian Daghigh根据马来西亚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跨文化技能的培养要求,参考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来对比研究马来西亚本土英语教材和进口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发现马来西亚本土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幅度比进口英语教材要广,更贴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14]。Bose & Gao研究分析了印度四个州的十套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内容以及有关不同种族、性别和国籍人的特点,发现教材呈现了大量英国文化,白人种群,显著的性别偏见以及较浅的文化内容[15]

国内对外语教材的文化呈现研究近年来开始逐渐受到关注,研究发文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研究语料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材。如张鹏以Risager的语言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比较研究了中外各两套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呈现[16]。李加军参照以往研究对教材中文化的分类,从教材呈现的文化国别、文化主题、文化层面和文化呈现路径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通用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信息[17]。张虹和于睿研究分析了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的内容和方式[6]。史兴松和万文菁研究分析了大学商务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元素[18]。张军和刘艳虹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考察了我国英语专业教材《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中的文化内容选择及特征[19]。相对来说,研究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呈现的文献数量较少。如何丽芬从文化内容、地域、实施和评价对我国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20]。如张虹、常文哲和苏晓俐从文化地域、文化形式和文化呈现方式三个维度比较研究了中德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呈现[21]。张虹和李晓楠依据其提出的教材文化呈现框架从文化地域、文化形式和文化呈现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某套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呈现[22]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研究都尝试着用不同的分析视角和工具来研究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国外研究除了研究教材中的各国文化内容外,还重视对本土文化内容的研究。但研究内容主要聚焦文化的内容类别,较少关注文化的呈现方式。教材的文化呈现方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影响与培养也很重要。国内研究近年来对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有了初步的研究探索,相较于国外,进步在于除了研究文化内容外还关注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但从研究的对象范围来看,主要聚焦于大学英语教材,目前对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并且聚焦于英语教材本土文化(中国文化)的研究也较少。目前只有少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如何丽芬对我国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20],张虹和于睿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分析[6]。张虹和李晓楠研究了我国某套高中英语教材[22],但没有参考新课标对其中的中国文化进行细致探究。目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多,中国需要发声,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因此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研究也就十分重要。鉴于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长处与不足,本文在参考Byram的教材文化内容分析框架和张虹的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再融合新课标中对文化知识的分类,构建出新的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以更好地贴切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来开展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

1) 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内容如何?

2) 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方式如何?

3.2. 研究语料

本研究选择我国现行主流高中英语教材之一: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选取其中的必修一、二、三和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四,共七本教材。

3.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分析教材中的文化呈现内容时,参考Byram的外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框架和新课标中的文化知识分类[9] [10],对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自下而上地进行编码,形成一级编码,再对这些编码进行归纳形成二级编码,构建起更贴切我国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分类框架。其共有14个一级编码和2个二级编码(见表1)。在分析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呈现方式时参考张虹和李晓楠编制的文化呈现方式分析框架[8] (见表2)。第一步先确定文化内容出现在教材中的位置,如果是在输入材料部分即归为显性,如果是出现在练习部分,即归为隐性。第二步再看具体是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了文化内容。本研究将语篇出现的位置作为决定显性和隐性的一个要素,即显性方式指在向学生输入知识的语篇和文化知识板块中呈现文化的方式。隐性方式指在任务或练习位置呈现文化的方式。

Table 1. The analyzing framework of Chinese culture representation in PEP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1.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内容分析框架

二级编码

一级编码

文化内容

物质文化

自然地理

人文景观

生态资源

饮食风俗

科技成就

精神文化

名人名言

价值观念

道德素养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社会群体

文学艺术

神话典故

传统习俗

Table 2. The analyzing framework of Chinese culture representation ways in PEP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2.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方式分析框架

呈现方式类别

具体呈现方式

权重

文化内容呈现方式

显性呈现

1 单一文化语篇

10

2 多元文化语篇中的主要文化

9

3 多元文化语篇中同等比重的两种或多种文化

8

4 多元文化语篇中的次要文化

7

5 单一文化知识板块

6

6 多元文化知识板块中的主要文化

5

7 多元文化知识板块中同等比重的两种或多种文化

4

8 多元文化知识板块的次要文化

3

9 图片/引言

2

10 背景文化信息

1

隐性呈现

1 练习中单一文化语篇

5

2 练习中多元文化语篇中的主要文化

4

3 单一文化表达

4

4 多元文化表达

3

5 练习中多元文化语篇中同等比重的两种或多种文化

3

6 练习中多元文化语篇中的次要文化

2

7 文化理解练习

2

8 练习中的图片/引言

2

9 背景文化信息

1

10 语言练习

1

3.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填入Excel中,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各类文化内容的数量和频率,以及各文化呈现方式的强度。强度 = 权重*数量。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内容情况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内容情况如下表3所示。

Table 3. The results of Chinese culture representation in PEP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3.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内容情况

二级编码

一级编码

数量

占比

文化内容

物质文化

自然地理

24

11.82%

人文景观

36

17.73%

生态资源

4

1.97%

饮食风俗

22

10.84%

科技成就

10

4.93%

精神文化

名人名言

3

1.48%

价值观念

2

0.99%

道德素养

0

0.00%

历史事件

3

1.48%

历史人物

32

15.76%

社会群体

10

4.93%

文学艺术

42

20.69%

神话典故

2

0.99%

传统习俗

13

6.4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呈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各类内容呈现不均。在物质文化方面,教材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内容主要是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和饮食风俗,可以发现这些文化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被学生理解,是文化教学最直接的内容[23]。其中人文景观最多,占比17.73%。而有关生态资源和科技成就的内容很少。在精神文化方面,教材呈现的中国文化内容主要是历史人物和文学艺术,其中文学艺术最多,占比20.69%,这些内容也贴进学生生活,便于理解。而有关名人名言、价值观念、道德素养、历史事件和神话典故的文化内容极少。

在自然地理方面,教材中涉及有中国丽江、天山、四川九寨沟、玉龙雪山、蓝月谷、牦牛草坪,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可以看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呈现了中国丰富的自然地貌和景观,体现了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的形象,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在人文景观方面,教材中呈现了我国丰富的历史建筑和遗产。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城墙、丽江古城、长城、圆明园、紫禁城、敦煌莫高窟和山西平遥古城等。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能自信地对外输出中国文化。

在饮食风俗方面,教材呈现了中国各地丰富的美食文化。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山东水饺、山东煎饼卷大葱、新疆烤肉羊肉串、广式茶点、河南特色烩面、剁椒鱼头、干锅炒鸭金黄杂粮包和北京烤鸭等。教材向学生呈现了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自信地对外介绍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在历史人物方面,教材呈现了丰富的古今著名人物。如古代人物秦始皇、孔子、曹雪芹、白居易、苏轼和范仲淹等。近现代人物如医学家林巧稚、药学家屠呦呦、呼吸病学家钟南山、女排教练郎平,篮球明星姚明、航天员杨利伟、刘洋,中国航空航天之父钱学森和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等。教材为学生呈现了许多历史伟大人物,为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不断奋斗。

在文学艺术方面,教材呈现了我国丰富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如《西游记》《红楼梦》和《青玉案–元夕》等。艺术形式有京剧、剪纸、书法、太极和中国功夫等。乐器有古筝、琵琶,少数民族乐器芦笙。还有水墨画《牧童的笛子》,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等。这些文学作品和艺术的呈现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丰富的文化瑰宝和艺术作品,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时能自信地向外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输出中国文化。

4.2.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方式情况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方式情况如下表4所示。

Table 4. The results of Chinese culture representation ways in PEP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4.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方式情况

呈现方式类别

具体呈现方式

权重

数量

文化内容呈现方式

显性呈现

1 单一文化语篇

10

13

2 多元文化语篇中的主要文化

9

0

3 多元文化语篇中同等比重的两种或多种文化

8

2

4 多元文化语篇中的次要文化

7

0

5 单一文化知识板块

6

12

6 多元文化知识板块中的主要文化

5

0

7 多元文化知识板块中同等比重的两种或多种文化

4

2

8 多元文化知识板块的次要文化

3

0

9 图片/引言

2

67

10 背景文化信息

1

82

总强度(权重*数量)

442

隐性呈现

1 练习中单一文化语篇

5

11

2 练习中多元文化语篇中的主要文化

4

0

3 单一文化表达

4

1

4 多元文化表达

3

1

5 练习中多元文化语篇中同等比重的两种或多种文化

3

0

6 练习中多元文化语篇中的次要文化

2

0

7 文化理解练习

2

0

8 练习中的图片/引言

2

18

9 背景文化信息

1

30

10 语言练习

1

57

总强度(权重*数量)

185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方式以显性呈现为主,隐性呈现为辅。在显性呈现方面,有单一文化语篇、多元文化语篇中同等比重的多种文化、单一文化知识板块、多元文化知识板块中同等比重的多种文化、图片/引言和背景文化信息共6种呈现方式。其中图片/引言和背景文化信息为中国文化显性呈现的主要方式。在隐性呈现中,有练习中单一文化语篇、单一文化表达、多元文化表达、练习中的图片/引言、背景文化信息和语言练习共6种呈现方式。其中背景文化信息和语言练习中的文化信息为教材中国文化隐性呈现的主要方式。

4.3.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呈现的不足及建议

4.3.1. 中国文化呈现内容方面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所呈现的中国文化中,物质文化方面涉及科技成就和生态资源的文化内容较少。其中科技成就方面的内容应适当增加。因为当今世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该版本教材中,有关科技成就内容的呈现较少。教材中只提及神舟系列火箭;长征系列火箭;东风导弹;东方红一号卫星;“玉兔号”月球车;天空二号实验室;嫦娥四号探测器等航空航天科技成就。这些都是现代科技成就,但古代的科技成果却没有提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与教材编者的观念有关,考虑到目前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在许多的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应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进步与成就,增进其民族自豪感。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也有辉煌的科技发明成果,因此未来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可以适当加入中国古代优秀科技或者现代其他方面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蛟龙号”载人潜水艇,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列车等。此外,一线教师在进行教授科技成就和生态资源等方面的文化内容时,也可以进行适当补充,从网上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源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内容补充,以弥补教材呈现的不足。

在精神文化方面,教材中有关名人名言、价值观念、道德素养、历史事件和神话典故等文化内容很少。教材中只涉及三句名言;在价值观念方面,在提到儒家思想和汶川地震大家团结一心的精神;历史事件方面,也只提及汶川、唐山大地震和郑和下西洋;神话典故只提及了嫦娥。这一现象可能与教材编者的观念有关,因为名人名言、价值观念、道德素养等这些文化内容都属于深层文化,对学生来说相对难以理解,所以教材编者在编写时减少了这类深层文化的呈现。但是感知、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等这些深层文化决定着文化的根本特征[24],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0]。未来教材的修订以及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适当增加这些方面的中国文化内容。名人名言方面,可增加国内外优秀名人名言,有利于激励学生努力奋斗;价值观念可方面,可以弘扬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素养方面,可以增加体现道德修养的文化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历史事件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历史事件,让学生牢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神话典故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人天马行空的智慧。这些文化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让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更加自信地进行文化输出。此外,一线教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积累和表达,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积极探索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融合培养的教学实践,注重文化育人[22]

4.3.2. 中国文化呈现方式方面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的呈现方式以显性呈现为主。但文化的显性呈现方式存在不均衡。大多数以图片/引言和背景文化信息的方式呈现,而以文化语篇和文化知识板块的呈现方式数量较少,这可能是因为教材编者考虑到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即使了解中国文化,但不知如何更好地用英语表达出来,因此在未来教科书的编写与修订中,应将中国文化的呈现方式多向文化语篇和文化知识板块倾斜,因为这样才能更直接、更形象、更深刻、更好地向学生呈现文化内容,学生就能学到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能更加自信,而不是仅呈现涉及中国文化的图片。在隐性呈现方式中,主要以练习中的图片/引言、背景文化知识和语言练习为主,有少量文化出现在练习中单一文化语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教材编者的观念有关,认为练习题的设置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然而在语言练习中渗透一些文化要素也是很重要的。在未来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中,如果能适当增加练习中的文化语篇,则学生不仅能完成语言练习任务,还能从中学习到文化知识,一举两得。此外,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涉及相关文化内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该文化的相关语篇资源,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补充。并且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练习活动,如一些文化语篇练习题,帮助学生在完成语言练习的同时学习内化文化知识。文化表达练习,如要求学生向大家用英语介绍京剧,可以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文化对比练习,对比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领会相对陌生的国外文化,促进对世界的理解[25],同时,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化,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支持,坚定文化自信。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呈现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教材呈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的内容分类不均衡。在物质文化方面,多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和饮食风俗。在精神文化方面,多历史人物和文学艺术。在呈现方式上,以显性呈现为主,呈现方式不均衡。未来教科书的编写与修订可适当增加科技成就、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文化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提高以文化语篇、文化知识板块等呈现方式的比例,以便更好地增加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更好地向外传播中国文化。本研究的文化内容和呈现方式分析框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希望未来的研究能运用更全面、更完善的分析框架和方法来研究教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26/moe_714/202001/t20200107_414578.html, 2024-08-15.
[2] Graves, K. (2019) Recent Books on Language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ELT Journal, 73, 337-354.
https://doi.org/10.1093/elt/ccz026
[3] 杨冬玲, 汪东萍. 外语教材思政建设研究: 文化分析内容、方法与理论视角[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3): 16-22.
[4] Kramsch, C. (2014) Language and Culture. AILA Review, 27, 30-55.
https://doi.org/10.1075/aila.27.02kra
[5] Cortazzi, M. and Jin, L. (1999) Cultural Mirr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张虹, 于睿. 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研究[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0, 3(3): 42-48+91.
[7] 周小兵, 谢爽, 徐霄鹰. 基于国际汉语教材语料库的中华文化项目表开发[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9(1): 50-58+73.
[8] 张虹, 李晓楠. 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分析框架研制[J]. 中国外语, 2022, 19(2): 78-84.
[9] Byram, M. (1993) Introduction. In: Byram, M., Ed., Germany: Its Representation in Textbooks for Teaching German in Great Britain, Verlag Moritz Diesterweg, 9-1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11] Ookawa, K. (2015) Cultu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High School Level English Textbook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Education, 3, 95-103.
https://doi.org/10.1515/jolace-2015-0023
[12] Syahri, I. and Susanti, R. (2016) An Analysis of Local and Target Culture Integration in the English Textbook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in Palembang.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5, 97-102.
https://doi.org/10.15640/jehd.v5n2a11
[13] Gunantar, D.A. (2017) Textbooks Analysis: Analyz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onesian Culture.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1, 173-182.
[14] Abdul Rahim, H. and Jalalian Daghigh, A. (2019) Locally-Developed vs. Global Textbooks: An Evaluation of Cultural Content in Textbooks Used in ELT in Malaysia. Asian Englishes, 22, 317-331.
https://doi.org/10.1080/13488678.2019.1669301
[15] Bose, P. and Gao, X. (2022)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in Indi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xtbooks. SAGE Open, 12, 1-11.
https://doi.org/10.1177/21582440221082102
[16] 张鹏. 中外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研究[J]. 外语学刊, 2023(4): 67-74.
[17] 李加军. 大学通用英语教材的(跨)文化呈现研究[J]. 外语界, 2023(1): 66-75.
[18] 史兴松, 万文菁. 中外商务英语教材跨文化元素对比分析[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1, 4(2): 50-56+91.
[19] 张军, 刘艳红. 教材语篇的文化内涵——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研究[J]. 中国外语, 2022, 19(1): 90-97.
[20] 何丽芬.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18(4): 84-87.
[21] 张虹, 常文哲, 苏晓俐. 中德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比较研究[J]. 外语研究, 2024, 41(2): 72-79.
[22] 张虹, 李晓楠.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2, 5(4): 42-52+92.
[23] Moran, P.R. (2009)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4] 顾嘉祖, 陆昇. 语言与文化[M]. 第二版.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5] Forman, R. (2014) How Local Teachers Respond to the Culture and Language of a Globa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7, 72-88.
https://doi.org/10.1080/07908318.2013.86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