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nimation Creation” Curriculum Facing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e.2024.14101917,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鹏崴:青岛电影学院,美术与动画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动画创作思政教育传统文化Animation Cre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自信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在动画创作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了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一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认识和尊重传统文化;二是注重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艺术素养的提升,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动画创作人才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eform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nimation Creation” course facing the new era. Currently, China is at an important stag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where the statu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socie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how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to the animation creation cours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is paper proposes reform strategi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nimation Creation” course facing the new era: first, strengthen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recognize, and respect traditional culture; second,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art education, allowing students to feel the power of thought and the charm of art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third, enhan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allowing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ractic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these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artistic literacy,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animation creators with high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文章引用:王鹏崴. 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J]. 教育进展, 2024, 14(10): 669-67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1917

1.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作为一门融合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学科,正面临着教学模式和内容创新的迫切需求。国内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以培养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要求课程设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不仅要求课程本身具备前瞻性和实用性,还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此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对于提高课程质量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思政教育的融入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动画专业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文化元素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并赋予了国产动画独有的文化气息和底蕴,让国产动画拥有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与动画艺术和技术相统一;提炼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融入动画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创新策略,可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动画人才,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解决当前课程在思政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容与动画创作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的研究现状显示,随着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例如,从王宇翔的研究[1]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情况的不断转变,我国对于教育改革所投入的精力也在逐渐加大,其中在课程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知识,是我国当前实施的教育改革政策关注的重点。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进一步推动动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让课程思政融入动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格局。在这个融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动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孙健环的研究[2]中指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称之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作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

从邓伟的研究中[3]提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开展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在岑天昊[4]中指出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把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将无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邓颖虹研究中[5]指出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各个高校的动画专业需要提升关于思政课程的相关引导工作,尤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深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在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进行不断地深化,进而为社会培养有创作深度以及文化内涵的动画专业的人才。

在王桂霞的研究中[6]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思想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为根本目的,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国际上,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也在进行中。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构建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探索新文科、思政教育与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建设与发展的结合途径,推动动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融合,提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路径,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动画专业人才。

此外,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也在进行中。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教育大势所趋,高校动画专业课程应积极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新格局,培养更多有思想、有深度的人才。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动画专业是展现与表达文化的重要学科,可以通过挖掘动画专业课程文化元素开展课程思政,从科学角度提升动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这种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出更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责任感的动画人才。

3. 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3.1. 动画创作课程的特点与优势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作为一门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专业课程,其特点与优势显而易见。该课程的跨学科性质使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不仅涵盖了动画制作的技术层面,如图形设计、动画原理、剪辑技术等,同时也融入了思政教育的要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动画人才。

该课程的实践性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动画创作》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后,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该课程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是其显著的优势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动画创作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文化或地域,而是需要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因此,《动画创作》课程鼓励学生开放视野,积极吸收国内外的优秀动画作品,同时也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勇于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该课程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也是其重要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动画创作的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动画创作》课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创作理念,培养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动画人才。

《动画创作》课程以其跨学科性、实践性、开放性、包容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和优势,为我国培养新时代的动画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教育支持。然而,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动画创作》课程中,使其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3.2. 当前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动画专业作为一项艺术类专业,学校需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以进一步改变学生思想,有效指导学生行为[3]。从教学内容上看,虽然动画创作课程已经涵盖了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但是在思政教育的融入上却显得较为薄弱。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动画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上,而对于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动画创作的过程中,以及如何通过动画创作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较少。

从教学方法上看,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阶段,部分专业教师没有深刻意识到课程思政之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仅是一味实施理论教学,缺少强有力的思想引导,同时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力也严重不足,这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影响,导致学生能力与素质无法实现协调发展,长此以往动画专业必然难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无法获得提升[4]。此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往往被形式化,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深入理解和内化。

从教学评价上看,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动画作品为主要评价依据,而对于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评价则相对较少。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过于追求动画制作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从教师队伍上看,目前从事《动画创作》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中,具有思政教育背景的教师较少。这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将思政教育与动画创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

当前《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也限制了动画创作课程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出有效的改革策略,以推动《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

3.3. 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需求呈现出新的特质和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动画创作已经不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动画产业正面临着从传统的手工制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挑战。因此,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动画创作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动画创作的最新动态,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进行动画创作。

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动画作品不仅仅是娱乐产品,更是传播价值观、塑造社会风尚的重要工具。因此,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动画作品。

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需求是多元化、复杂化的。在面向动画专业实施课程教学时,既要关注市场发展信息,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要始终以课程思政理来指导教学,通过有目人才教育理论 的、常态化的引导,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思想教育与动画专业内容的协同融合[2]。它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技术能力,更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好地进行动画创作。

4. 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课程中的融入策略

4.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厚底蕴的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独树一帜的标志。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动画创作的深度和广度。动画创作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艺术的创新。而艺术的创新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等,这些都是动画创作的重要素材。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动画创作者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主流价值观,从而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动画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动画创作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动画创作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资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动画创作者可以创作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动画创作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动画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提升动画创作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动画创作》课程中的融入策略。

4.2. 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方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动画创作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既能丰富动画的内涵,又能提升动画的教育价值,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动画创作中可以借鉴和学习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创作素材,为动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

我们需要创新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在动画创作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和模仿传统文化,而应该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使其既保持原有的韵味,又具有新的生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对传统的神话故事进行重新解读和再创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我们需要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教育功能。在动画创作中,我们不仅要追求艺术的表现力,更要注重其教育的价值。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我们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科普和普及,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动画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既要考察其艺术表现力,也要考察其教育价值。通过评价机制的建立,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融入和应用。

4.3. 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创作的结合案例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的探讨中,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创作的结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连续性和历史性的文化。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现代动画创作,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

以中国的《西游记》为例,这部古老的神话传说在现代动画创作中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动画创作者们巧妙地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使得这部古老的作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既保留了原著中的猴子特征,又加入了现代的动漫元素,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动画中的故事情节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再以日本的《千与千寻》为例,这部动画电影虽然以日本的传统神话为背景,但其内容却充满了现代元素。电影中的主角千寻,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她的成长经历和现代人的生活经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电影中的其他角色,如无脸男、汤婆婆等,也都是现代生活中的象征。通过这种方式,动画创作者们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得这部动画电影深受观众喜爱。

这两个案例都表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创作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它不仅可以使动画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也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进行《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时,应该重视这种结合策略的研究和应用。

5. 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动画创作课程中的融合策略

5.1. 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与互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策略必须关注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深度交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共同推动动画创作的进步。

我们需要认识到,思政教育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实现其教育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教育,尤其是动画创作,就成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动画创作》课程不仅教授学生动画制作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动画创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艺术教育也需要思政教育的引领和深化。动画创作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艺术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指导。思政教育可以为艺术教育提供这样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社会影响力。

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交融还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实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体验思政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总的来说,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在《动画创作》课程中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融合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5.2. 思政教育在动画创作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作为一门融合艺术与科技的专业课程,其思政教育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们将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在动画创作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期为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需要认识到动画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在《动画创作》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通过动画创作,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创意,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个性的作品。这一过程既是对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也是对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创作灵感的枯竭、技术难题的攻克等。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教师应将思政教育与动画创作课程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不仅要关注作品的技术层面,还要关注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5.3. 艺术教育在动画创作课程中的创新与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中,艺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动画创作的艺术内涵,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为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应用型高素质动画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动画创作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动画创作是一门集艺术、技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动画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培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艺术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我们要探索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在动画创作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相关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立足于课程内容,增加作品解读、影视鉴赏等环节,通过更加主观的形式导入思政元素,这一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创作视角得到拓展,促使学生艺术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画面组织能力得到锻炼,这样经过长期系统性学习后,学生便能自主创作出中心思想更鲜明、有深意,且构思巧妙的动画作品[5]。例如,可以让学生创作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动画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优秀的国内外动画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我们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教师是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高度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动画创作课程中。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策略要求我们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应用型高素质动画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总结

在对新时代《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的深入研究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我们必须认识到,动画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动画创作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动画创作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动画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

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思政教育与动画创作相结合。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动画作品的同时,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不仅包括学生在动画创作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也包括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理解和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我们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实际的动画创作需求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画创作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师应该着重提升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细致钻研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策略,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带给学生更加专业性的指导和点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出发,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树立起正面形象,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道德标杆。通过加强教师的引导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够激发出教师的榜样作用,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模式在动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6]

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和动画创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高尚思想品质的动画人才。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我们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在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的具体指导。虽然有文献提到了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课程,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尚未明确。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教学指导。

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了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路径研究较少。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课程同样需要融入思政教育,但目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路径和实施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

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了课程思政在动画创作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其他动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策略研究较少。动画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动画专业课程,如三维动画设计、动画剧本创作等,探索不同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以提升整个动画专业的思政教育水平。

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国内的研究现状,对于国外研究现状的了解较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丰富和完善我国《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

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实践操作指导、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其他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以及国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推动《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3. 对未来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动画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动画创作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够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

我们应该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动画创作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动画创作的技术技巧,更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动画作品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人文精神。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在创作动画作品的同时,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尝试,这就需要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对现有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评价。

我们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实际的动画创作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画创作的技术和流程,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面向新时代的《动画创作》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动画人才。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23年青岛电影学院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动画创作》教学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KCSZ2023003。

参考文献

[1] 王宇翔. 课程思政融入动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19(12): 152-156.
[2] 孙健环, 韩鹏. 分析课程思政在动画专业课程中的融入策略[J]. 才智, 2022(16): 76-79.
[3] 邓伟. “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以“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为例[J]. 萍乡学院学报, 2020, 37(6): 99-103.
[4] 岑天昊. 中职学校计算机动漫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以《游戏角色设计与综合实训(动画交互)》为例[J]. 教师, 2021(5): 94-95.
[5] 邓颖虹. 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2): 190-191.
[6] 王桂霞. 探究课程思政在动画专业课程中的融入策略[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6):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