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外语政策分析——基于对高中英语课标的解读
An Analysis of Foreign Language Policy in English Discipline of “Forest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我国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能直观地反映出外语教育政策的理念、目标,计划和施行。2020版新的课程标准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英语学科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理念,构建了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内容。本文利用罗伯特·库伯的语言政策分析框架,对《普通高中英语课标(2020版)》(以下简称课标2020)进行分析。探讨外语教育政策在课标中设立的教育目的、实施的方式以及带来的现实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提升我国高中英语教育的质量。
Abstract: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Senior High School” is the guiding docu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n our country. It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idea, goal,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The 2020 edi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arries out the party’s policies, implement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n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and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s the fundamental idea, and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urriculum content centering 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nglish subject. Based on Robert Cooper’s language policy analysis frame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Senior High School (2020 edi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2020).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ducational aims,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ractical results brought about by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also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ur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文章引用:张小兖. 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外语政策分析——基于对高中英语课标的解读[J]. 教育进展, 2024, 14(10): 775-7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1932

1. 引言

2012年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在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学生引导到爱家爱国的方向上去。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外语教育领域中,新的课程标准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在英语学科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育人使命。无论在义务教育课标还是高中英语课标,都体现着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素质教育目标。我国在借鉴国际教育改革的同时,不断思考外语育人目标和理念,最终在2014年,由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首要环节: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由此,“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中,并作为“立德树人”的下位概念,成为统领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与依据。

在外语政策运行的过程中也会面临挑战。首先,英语课程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对课程实施带来了新挑战[1]。从知识技能的教授转向素养教育需要各个阶层的教育者做出教育教学理念切实的转变,明白外语学科育人的意义所在,并积极探索依托课程实现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级各方面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防止育人方向的偏航。其次,教师常常只见“教学”,不见“课程”。缺乏有效的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实践,这也不利于学生在英语核心素养的实现。

本研究依据我国教育目标,和罗伯特·库伯的语言政策分析框架,站在教育性质和功能的角度,分析高中英语课标中国家外语政策的实施目的,实施方式和最后的效果,以此来为一线教师提出建议,提升我国的英语教育质量发展。

在理论上,本文通过探讨外语政策在高中英语课标中体现的目的、实施方式和带来的结果,有助于广大教师清楚地认识到高中英语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以及所呈现的现状,思考有效落实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立德树人”及实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为教师创新教学理论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外语教育依据语言政策落实的现状,调整外语教育政策理论制定来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从实践角度,用外语教育政策解读英语课标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教师而言通过解读课标,能站在国家教育层面上分析英语教育的目的和方式,并体会现实和理论的差距,促进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以及教学实践的优化,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对于外语教育领域而言,需要更多关于外语教育政策落实基层的研究,分析政策面临的问题,促进国家外语教育“立德树人”目标在教师教学中一步步实现。

2.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教育政策中的英语教育

关于英语教育在我国外语政策中的研究丰富多样,有回顾梳理外语政策发展的研究、探究外语政策落实现状的调查,以及教育政策和实践衔接性的研究。

结合当今国外外语教育政策及国际政治生态,肯定目前我国外语英语教育政策的大方向,并讨论了基础教育阶段外语英语教育的目的,指出素质教育要求把英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提高其人文素养上面,不应只考虑其实用目的[2];对我国英语教育政策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英语教育的需求;还有对外语政策执行现状的调查研究,例如刘辉立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现状和结果进行了调查,探究了影响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3]。另外以高中课标中体现的外语教育政策为核心,从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馈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反思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以及为外语教育规划提供一定参考[4]

2.2. 国家英语课标解读

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英语课标,大多研究集中在义务教育课标的解读以及依据课标的改革对教学提出建议,少部分研究是分析高中英语课标本身,大多数有关高中英语课标的研究都倾向于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词汇、写作,阅读课或培养学习策略。

徐安安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通过解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小学英语中的第三部分的分级标准。发现小学英语课标的分级标准部分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且对认知发展具有一定适切性。张俊馨基于人本视角,对初中英语新课标进行解读并提出,分析了“人本”思想在初中“英语新课标”中的体现,以及“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建议;还有研究者从培养语言能力出发分析了初中英语课标的几点变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5];另外也有实地调查某初中英语课标的实施现状的研究,为外语教育提供实质性的建议[6]。有关高中的英语课标研究,由卓俊斌对比了2004实验版课标和2017修订版课标,对比了课程性质、理念、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并分析其中的变化,结合实际提出个人的理解和认识[7];其余的研究都致力于在新课标下如何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技巧[8];如何创新阅读教学[9];以及提出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新思路[10]

2.3. 高中英语“立德树人”的研究

在不同教育阶段,有关高中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研究是最少的,且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分析“立德树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如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借助信息技术或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11],其他研究还分析了“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中的重要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12]。还有一些研究对“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中的创新运用作了研究。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探究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才能将德育与智育活动结合起来袁全面践行野立德树人冶目标[13];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立德树人的理念,用正面教育对学生引导,感化和激励,也要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利用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学生现状,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以上文献反映了大多数研究非常全面地分析外语教育政策和教学实践两者,促进教育政策在基层更好地落实,和教育政策自身的优化;研究把“新课标”当作大背景,对英语教学的方法理念进行优化,并且将高中英语“立德树人”的研究与教学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素质教育”。但是少有研究站在外语政策的角度上去分析外语课程标准以及英语课标中的“立德树人”,体现外语政策的目的,实施方式以及课标运行产生的结果,让广大教师更透彻地理解课标并更好地实践教学。本文主要是站在外语教育政策的角度分析《高中英语课标(2020版)》内容,让广大教师,教育从业者清楚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和实施的主要目的和方式,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 研究理论

本文运用罗伯特·库伯的语言政策分析框架分析外语政策在课标中的具体体现从“外语政策规划有什么目的?”“用什么方式落实外语政策?”和“实施效果如何?”三个方面分析课标;并用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分析外语政策在课标中的育人思想。

3.1. 罗伯特·库伯的语言政策分析框架

在《语言规划与社会变迁》中,罗伯特·库伯提出语言政策“八问模型”,他认为分析语言规划可以从八个方面出发即:语言规划者是谁?试图影响什么行为?目标人群是谁?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以什么手段以及其决策过程是怎样的?最终会达到怎样的效果?Cooper认为语言规划和市场营销有很大的相似性,包括前期调研,后期的策划和推广,并且两者都强调时间地点和对象。基于此Cooper依据前人的研究总结出探索外语政策规划要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本文以高中英语课标为文本,从Cooper分析框架的三个方面分析外语教育政策在课标中的体现,能让读者了解到如何从外语政策角度,更好地实施课标,实现国家外语教育目的。

3.2.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

马克思人本主义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研究分析基础上,重点关注人类自身情况的学说。他找到了无产阶级通过革命获得解放的道路,力图消灭人剥削人的一切不平等阶级,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人”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也就是处在实际生活中的人,不是想象中的人。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即人需要和其他社会人交往沟通建立关系。总之马克思人本主义历史唯物观是以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现实劳动生产为前提,把实践作为人的社会存在形式。而在课标的“立德树人”外语政策分析中,运用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分析“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即学生是真实的、完整的人,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才能有所收获;学生应该在课堂中学习到步入社会的法则,即主动发展自身素质,和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4. 课标分析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对应政策的产物,一定时期的课程政策是一定时期的课程问题的集中反映,从课程实践的现实选择出发,应当关注课程改革与课程政策的关系。下文将结合从教育政策的属性和功能出发,用罗伯特库伯的外语政策分析框架中的三方面:“要达到何种目的?用何种方式?政策实施效果如何?”来分析外语政策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如何落实在课标设计中的,并结合政策落实现状,为外语政策的优化和教师教学的质量提出建议。

4.1. 要达到何种目的?

在我国高中英语课标的指导思想部分,首先就体现了国家的教育理念和目的,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注重“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符合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与2017年的高中课标对比可以看出,新版的课标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有信念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也体现出外语教育绝不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工具,而是要通过外语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此外,对于学生而言,外语教育要提升其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由以上课标中的规定可知,外语教育的目标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仅在课标的前言部分就出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立德树人”“接班人”等十几条包含“人”的词汇,体现出外语教育政策将国家意志和人的真正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外语教育的目的就是用英语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4.2. 采用何种方式?

依据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从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等几个层面,对“人”作了精准的阐释和探讨,具体落实在教育中可以表现为:人本课程观,即设置个性化的课程,选择对学生终生发展有利的课程;人本学习观,即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并对其产生期待;人本教学观,即教学反对将碎片化的知识直接“搬运”给学生;人本评价观着眼于对学生全人发展的评价,即教学评一体化体系[11]。笔者发现这些“人本”教育要求在《课标2020》中均有体现。

为实现高中英语教育目的,课标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理念,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上对高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作出了要求。

4.2.1. 设立“核心素养”理念

为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课标要依据什么理念来执行外语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这一章中明确了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便是核心素养的发展。课标首先解释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分别是什么,然后在结合高中英语从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出发定义了课程目标,更具体化地运用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在英语教育中的发展。同时也启示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时要努力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另外在附录一中明确划分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等级,这将有助于教师根据标准设立教学目标和活动。外语政策核心素养的设立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影响,教育目的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渐渐实现,也通过核心素养串联起课标中英语教育活动的设置,核心素养作为理念指引,为外语教育目的实现提供支持。

4.2.2. 设计多元的课程结构

为了让学生学习多样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外语教育设置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还规定了高中毕业应该获得的必修(6学分),选择性必修(8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选修则是依据学生兴趣进行自由地选择性地学习,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此外对应的学分与选课为学生地英语发展水平做出了规定,能很好地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计划。

4.2.3. 以“人”为核心的课程内容

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是高中英语的课程内容,它们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课程内容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在主题语境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人、社会、自然为三个视角设置三个范畴,和32个子主题,这些主题学习都体现出全人发展的理念。在随后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中要求课堂教学围绕内容六要素设计和进行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这些要求符合布鲁姆倡导的知识学习的基本规律。另外从其他五个课程内容,尤其是“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可以看出,外语教育政策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要促进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学会用包容、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发展其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同时学习策略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终生学习的能力。

4.3. 实施效果如何?

首先,在课标认识方面,教师对课标缺乏正确和清晰的认知,缺乏相应的教师素养。在过去几年里,高中英语教师虽在渐渐对课标加深理解,但整体情况仍不乐观[12] [13]等的研究都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缺乏了解,并没有真正地领会课标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更无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在专访梅德明教授关于高中课标意见的过程中,反映出这些年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有所偏差,教学方法也不太得当[14]。总的来说,一些教师没有认真地研读课标,教学设计往往偏离课标的规定,或者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期许进行教学,这导致课标成为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文件”而没有被大部分老师汲取其中的养分,响应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号召。教师们缺乏教育情怀,无法将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身的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导致课标无法真正落实在基层。

其次,在课程目标方面,核心素养培养被忽视。许多学校虽改变了片面强调“双基”的现状,开始关注学生兴趣和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15],但在真正课程实施中,还存在知识技能目标不均衡、学习策略目标实施不到位等问题[16]。直到现在也不难发现,高中的英语课堂为了追求升学率,将英语学习变得功利化,教学目标中的核心素养也只在教案中体现,许多教师还是侧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对于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不是很重视和关注,这也导致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被教师狭隘化,课标中的核心素养理念无法真正体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不能真正理解和执行所谓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有的高中英语教师只会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只会运用少量的“课堂讨论”“个别发言”等等形式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其思维品质;并且有的教师可能会把英语学习活动观直接分为三个阶段,造成了刻板的先学后做[17]。这些教学形式没有贯彻课标活动观育人的理念,造成了活动观育人理念的偏差。

5. 相关建议

5.1. 教育强国,教师为本

在对课标认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养,要明白教育是一种“人学”,教师面临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走向未来的人,而不是那些面对困难——既要掌握知识技术又要加深思维品质的困境,这些只是结果,我们要看到的是前提,没有这些前提结果就毫无意义。其次是要有“大爱”,教师要从教育中看到发展,爱教育的一代又一代,爱其背后的家庭社会,同时也要爱党爱国,若只有“人”的观念,没有“大爱之心”教育也是不可持续的。最后教师要转变错误的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错,教师多样的教学风格也值得倡导,但是我们的大方向要是对的,即教育目标要围绕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设置,在课堂中执行才算完整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探索落实课标要求的有效路径。

5.2. “用教材教”落实核心素养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标的主要媒介和工具,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参考,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以教材为主要教学材料,适当丰富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正确使用教材,以人教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2 Unit 2 Bridging Cultures为例,该单元与旧版教科书不同,新教材增加了“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模块和Video Time板块,增加了有关外国学生在华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体会的视频,通过看录像,学生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能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先要从教材活动中挖掘出核心素养培养的元素,再设立目标进行教学,全面地认识教材,有利于教师将知识教学和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次,要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如何学”的能力,把教学理解成一环套一环的程序,才能得到一种培养核心素养的模式。

5.3. 融合“学习活动观”三阶段

首先,教师要运用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活动要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才能让学习英语变得有意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也要展开思维,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学习活动观的三个阶段是交互的、融合的而非线性关系,它们不能被割裂。应用实践的时候也能学习理解,在迁移创新的时候也能产生新的感悟。教师在设置活动时不应该有意割裂,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发展多重能力,就如PISA提出,我们要学会与工具互动。这里的“工具”是指所有的学科知识,如英语,数学等知识,但世界是这些知识的整合,我们要用学科知识反映学科认识,把学习活动观区分开来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连贯,无法完整认识世界。

6. 结论

英语课标是外语教育政策的缩影,对高中英语课标的分析有利于教育者在英语教学中把握好方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综上所得,在对课标的分析中我们能看到无论是课标中的教育目的,还是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质量评价等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国家致力于英语素质教育的发展,即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

对于实施效果不是非常乐观,但也有所改观,面对种种问题如:第一,面对教师忽视课标规定,缺乏职业素养的问题,教师要认识到“人的教育”和“大爱教育”的重要性,并认真研读课标,用课标指引自己的英语教学;第二,教师不应忽视核心素养中任何一环的培养,“用教材教”,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好有效的资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教师要融合学习活动观的三个阶段,让每个阶段都相互渗透,促进学生思维和知识技能的发展。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中英语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广大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课标,理解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更好地践行英语教学,为高中学生步入大学,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梅德明, 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版社, 2018.
[2] 韩宝成, 刘润清.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回眸与思考(一)——政策与目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40(2): 150-155, 161.
[3] 刘辉.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4] 杨荣华, 董云云. 中国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6(2): 148-151.
[5] 徐安安. 解读小学英语课标之分级标准——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 高考, 2017(21): 154.
[6] 桑晓宁. 把握课标核心理念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及教学建议[J].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2(7): 82-83.
[7] 周婷婷. 初中英语《课标》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6.
[8] 卓俊斌.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标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解读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J]. 新教育, 2018(13): 13-15.
[9] 高振旺.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策略[J]. 学苑教育, 2023(2): 84-86.
[10] 周毅童.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新思路[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二). 2023: 1042-1046.
[11] 曹亚丽.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渗透[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2023年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一). 2023: 47-49.
[12] 陈静. “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生语, 2022(24): 53-54.
[13] 王士申. “立德树人”目标驱动下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探索[J]. 中学生英语, 2021(40): 73.
[14] 张俊馨. 基于人本视角的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J].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 60(Z1): 64-65.
[15] 韩文艳.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临汾: 山西师范大学, 2015.
[16] 刘云.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6.
[17] 曾昭唯. 谈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专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J]. 英语学习, 2021(1):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