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管育结合”工作模式的探究
Research on Working Mode of “Combination of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d Teachers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每个中职学生都是这一特殊的源泉。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性不强、习惯较差,思想又极具个性等特点,导致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夯实班级管理,增强育人实效是中职班主任的崇高使命。本文主要对中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管”和“育”进行有效结合,针对中职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管育结合”模式的应用策略,制定该模式的实施方法,增强育人实践的实际效果,从而提升中职班主任育人质量。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its particularity, and every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 is this special sourc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k learning objectives, poor habits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which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d teachers. It is the lofty mission of class management and enha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combines th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d teachers in mor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d teachers in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combination of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mode, formulates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is mode, and enhances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education practic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d teachers.
文章引用:袁雪冰, 杜向琴. 中职班主任“管育结合”工作模式的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0): 788-79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1934

1. 引言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新时代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1]。这表明,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植根职业教育沃土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2]。中职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色岗位,对其工作要求就更严格,工作不仅是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等,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德育培养等方面下功夫。2022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各中职学校要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工作室建设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主任工作改革创新,提升育人质量[3]。这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对班主任培育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引领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升中职班主任育人能力,将育人实践与其成长发展有机结合,才能切实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水平。

为了更好地践行中职班主任育人工作,使其育人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加快推进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研究已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围绕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展开研究。早期的研究多偏重于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王庆超等[4]、周维红[5]、陈英葵等[6]的研究表明,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进行德育元素的合理应用和全面开发。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聚焦于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模式,立足“重管轻育”现象[7],相继提出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渗透[8]。研究发现,“管”和“育”作为中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手段,而厘清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前提[9]。目前来看,管理和育人这两个模块的联系还有所欠缺,而“管育结合”模式的提出,也为两个模块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文围绕“管育结合”的工作模式进行研究,探索适应中职学生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班主任德育管理模式。应用“管育结合”模式来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效率,将有效提高新时代下中职班主任的工作实效,为切实推进中职班主任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与启示。

2. 中职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的实现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旨在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这给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并不断注重提升班级管理能力特别是德育管理能力。中职学校班主任是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其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是中职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良习惯较多,这些都使得班主任德育管理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承担班主任工作的多为青年教师,班主任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管理班级,任务较重,加之青年教师班级管理经验欠缺,使得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大。因此,在新时代德育教育这一大背景之下,中职班主任管理职能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 + 德育”已成为当前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必然选择。

3. “管育结合”工作模式的界定

() “管育结合”的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依据

“管育结合”是一个涉及教育和社会管理的综合性概念,常见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管理中。这一概念通常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将管理的“管”和教育的“育”有效结合,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育的全面性理论指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培养。因此,“管育结合”强调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学生的教育需求。在教育实践中,行为管理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等)提出,学生的行为管理和教育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行为管理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管育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正向行为发展和学习动机。此外,教育环境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通过将管理措施(如课堂纪律、规章制度)与教育活动(如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结合,即“管育结合”,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 中职班主任“管育结合”工作模式的内涵

德育管理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起点,也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最重要的载体,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管”和“育”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德育手段。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中职班主任行使其管理权力对学生进行管理即为“管”;通过交流、教育使学生提高道德素养的模式即为“育”。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0]。因此,中职班主任“管育结合”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德育理论和德育经验的指导下,以自身的德育素养影响学生,围绕学校德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利用德育知识和德育技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方式,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1]。简单来说,“管育结合”模式就是将“管”和“育”相融发展。在实践中,该模式可以体现在“制定规则与规范”、“班级管理”、“行为表现的综合评估”、“思想道德的引领”。旨在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教育相结合,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认识到管理与教育的相互作用,旨在创造一个更为健康有效的教育环境。这就需要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探索出“管”与“育”之间的协调模式。

4. 中职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在以往的中职学校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普遍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凶”,即一味地为了管理而管理,那么管理过程就会变得机械而僵硬,缺乏“育”的引领。很多班主任为了管制学生,使用较为粗暴的强制管理,不怒自威,重管轻育,这是非常需要革除的教育管理形式。二是“柔”,即过于注重“育”的过程,自然会让学生理解为“放纵”,“管”的作用难以发挥。中职班主任较为年轻化,缺乏威信力,仁慈等同于焦头烂额。中职学生普遍看人下菜,“温柔”会使学生忽视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制度约束,导致班主任更难管住学生,学生不服管。

加强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方式构建,提升班主任业务素养和育人能力是决定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中职班主任日常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在班级管理工作上仍然以制度进行调控,形形色色的管理制度、班规公约比比皆是[11]。缺乏合理的德育管理模式,缺乏人学之维的班级管理,从而导致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中出现“情怀不深”、“方式不分”、“定位不清”和“沟通缺位”等问题。

() 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情怀不深

中职班主任的育人情怀和德育能力相对比较欠缺,往往采取简单的管理方式,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没有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很少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中职德育特色,开展有温度、有效度的班级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职学生的自我定位就是学习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每天接受手机互联网的冲击,很容易胡思乱想。很多中职生缺乏家庭关爱,心理上很依赖从学校、老师、同学中得到关注和关爱,“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和疏远心理。以控制学生为手段的班级管理,往往落得两看两生厌[11]。久而久之,班主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缺失育人情怀。

() 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方式不

班主任的监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束缚,监管不力,学生松散无序;监管过严,学生会喘不过气来,心生怨怼。中职学校“重管轻育”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把班级管理工作重心放在制度化管理,导致育人工作的偏离[11]。对于学生的心理安全距离、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自卑心理等问题,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和关注,单单用校纪校规和班纪班规来引导学生,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班主任如果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学生进行训斥,甚至用怒吼的方式,会导致学生在怨声载道中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没有活力,只有应付。而这些都是班主任德育管理方式错位的必然结果。

() 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定位不清

教育者应该从烦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避免教育者单打独斗、独自面对班级各项管理的局限,留给教育者更多时间去思考的是如何引领学生。中职班主任时常缺乏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引领,秉承着自己的热情想去改变学生,最终会把对教育的热情全部消失殆尽[11]。在实际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对中职生的角色定位比较模糊。中职学生是比较个性化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淡薄,思想波动大,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工匠精神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职业教育没有明确的职业认同感。不是枯燥刻板的说教就可以让他们接受和理解,而是要巧用很多实践智慧,用艺术的语言讲述各种故事,通过故事传授思想,教育学生,把故事育人融入到班级管理。

() 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沟通缺位

中职班主任在德育管理工作时,缺乏定期与家长沟通、及时与学科老师沟通,以及时常与学生沟通。中职生内心大多处于自卑状态,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缺乏沟通会让学生感受不到关心和关爱,缺乏与家长的交流会让其感受不到职业院校的重视与用心,若没有及时与学科老师沟通,就会不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困惑。当学生遇到问题、班级出现状况时,很多班主任会借助谈话的形式去解决问题,但往往谈话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并不能称之为有效沟通[12]。对学生差异性缺乏同理心,缺乏合理的沟通方式,缺乏有爱的陪伴,导致班主任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体会他们的处境及感受,使班级管理缺乏有效沟通。

5. 中职班主任“管育结合”模式的应用策略

从教育的角度看,师爱可以表现为一种良知,更可以表现为一种行为。德育管理背后的意义远不止班级管理层面: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变被动管理为自觉管理,进而升华为“管育结合”。意味着中职班主任应从班级管理控制者转向德育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从对学生冰冷的道德说教转向以德育人的关爱。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引领,从而增添育人色彩。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制度化管理,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班主任德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引导班主任走上德育化的成长路径。

因此,在中职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管”和“育”的尺度,积极探索“管育结合”的实施路径,让“制度管理”和“德育教育”过程保持深度融合,从而确保学生在形成规则意识和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对其自身思想、行为习惯、言行举止、道德观念进行有效引导[12]。在德育管理模式下,要尝试通过德育教育的手段,合理利用“管育结合”工作模式去制定班级规范,有效丰富教育形式,进行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是当下中职班主任需要进行自我调整的地方。

() 在班级管理中提升育人情怀

中职班主任了解和研究中职生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生源分布、成绩分布、思想品德等。例如:熟悉每个学生年龄、心理和身体状态是否健康;注意班级中年龄较大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引导班级的舆论导向;关注内向的学生,他们往往内心敏感,不善言辞,较为被动,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增强自信心;对于过于活泼的学生,班级里的刺头,通常表达欲强,喜欢成为注意的焦点。应合理引导他们的行为,善于抓住他们的心理,摸清性格再分而治,必要时震慑,两到三周立威,同时多设置一些比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习惯,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寝室卫生监督、德育积分评比、良好学习习惯分享会等方式,让学生能辨别好的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本领。

() 在德育管理中赏识激励学生

班主任应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话术,激励学生。赏识激励每一个学生,承认人人都能自我管理。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有的是柠檬,有的是苹果,各有各的好。班主任要做的是让柠檬更酸,让苹果更甜,而不是让柠檬变成苹果。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的学生很调皮,有的学生很乖。作为中职班主任,一是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早操、早读、课间、晚自习的时候围绕在学生身边,建立亲近感,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成长。二是要接受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探索适合的道路。即使在学生出现不当行为时,班主任也不得一味地进行批评指责,应冷静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同时,不忘彰显优秀,只要有进步就表扬,强化优点,优点聚集的地方,优点被反复强化的地方,正气为之升华。

() 在故事育人中主动教育学生

故事与教育息息相关,在教育中能起独特的作用,是有效培养学生的载体。作为中职班主任,“讲好故事”仍然是非常有效的育人形式。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主任工作全过程,通过大力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深入研究激流勇进的现代故事、积极宣传大国工匠的职业故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故事育人[13]。通过讲述技术达人的故事弘扬工匠精神,通过讲述老一辈科学家和工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灵动的故事让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进行实现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渗透。

() 在定期交流中打通家校合作

家校是天然的“同盟军”和“合伙人”,是共筑学生成长的基石,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时常与学科老师交流,在沟通交流中打通家校合作,更为及时地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为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教育资源,为班级管理注入鲜活动力。借助职教活动周、家校座谈、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形式,组织家长参与学生的技能考核,借助座谈会解读职业教育最新政策,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和专业前景,重视学生的成长。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更加详细地了解孩子的情况,还可以增进与家长的感情,让家长感受到中职老师们对学生的负责和用心,增强对职业教育的信心,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刻板观念。

6. 中职班主任“管育结合”模式的实施方法

在落实“管育结合”这一工作模式过程中,要强调以“管”为基础,以“育”为目的[14]。让“制度管理”和“德育引导”贯穿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全过程,并且关注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力求制度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规则意识和制度意识,德育引导能够为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提供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详见图1所示。

Figure 1.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work mod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d teachers

1. 中职班主任“管育结合”工作模式实施路径

() “管育结合”的“”即制度管理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管”,有效促进学生在校的“规范性”,即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健康进行规范管理,以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14]。一是在“管育结合”理念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科学把握管理尺度,狠抓班风建设。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协同全班同学参与,有助于学生服从管理。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日常表现,制定奖惩制度,在班级内建立起契约文化。二是在进行德育管理时,有效的沟通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通过与学生交流,积极参与并关注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从而加深师生情感。同时,要做好与学生谈心记录、学生违纪记录、班级问题记录等,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 管育结合中的”即德育引领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育”,充分发挥中职班主任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在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有效丰富的教育形式引导和启发学生,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全面形成。一是通过活动育人,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合理选择实践活动主题,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国工匠的职业故事、重大工程的巨大成就以及学生身边的热点和时事。结合中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传统文化,挖掘“育”的元素。如母亲节以“感恩、孝道”、劳动节以“劳中悟美、动中长技”为主题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等,并制定好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方案,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心理游戏、知识竞赛、实物制作等形式。二是利用班会打造师生互动平台,赋予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人文”色彩。通过每周周记、观后感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以班级学生的具体实况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将“职业素养、人际交往、解决问题、手机使用、家校共育、理想教育”等关键词作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会讨论中,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三观”,有效落实“管育结合”工作。

7.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班主任应加强德育管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德育工作不仅要将“管”和“育”有机结合,还要坚持以“管”为基础,以“育”为中心,重视“育”的作用,做到交往育人、以情感人,理性育人、以理服人,创新方法、活动育人。中职班主任育人工作的正面彰显引起中职学生思想的波澜,实施“管育结合”工作模式,实现有德育的教育,有情感的管理。

基金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大思政课”建设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DSZK06)。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 2021-10-12.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10/t20211012_571737.html, 2023-11-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EB/OL]. 2023-05-2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305/t20230529_1061907.html, 2023-11-16.
[3]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2022-06-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2206/t20220627_641057.html, 2023-11-16.
[4] 王庆超, 孙芙蓉, 史荣荣. 我国中职班主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5): 8-12.
[5] 周维红. 基于班级微信公众号的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11): 24-27.
[6] 陈英葵, 孙国伟. 大思政视域下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J]. 职业技术, 2023, 22(1): 70-75.
[7] 杨善铭, 苏使如. 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J]. 当代教育论坛, 2011(10): 44-46.
[8] 刘文霞. 关于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 新课程, 2022(31): 226-227.
[9] 冯志敏. 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 亚太教育, 2021(21): 71-73.
[10]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 在学校文化管理中实现中职德育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8): 8-11.
[11] 王庆超. 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2): 65-69.
[12] 杨云霞. “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职班主任德育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9): 64.
[13] 刘海鹰. 中职班主任故事育人方式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11): 35-39.
[14] 关磊. 谈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管育并重” [J]. 学周刊, 2024(5):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