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或者正在进入老龄社会。根据WHO在2017年发布的文章数据显示[1],世界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老龄问题将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挑战[2]。
面对我国的老龄化、高龄化现状,我国也积极应对着出现的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2012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22年,相继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版,都在逐步完善我国养老体系。
随着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依靠传统的方式维持家庭养老功能也呈现了弱化的趋势。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观念,对于其降低养老风险,解决养老问题具有深远意义,但不同背景下的老年人对于养老责任也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因此,深入理解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对于提高老年人以及青年人的幸福感具有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传统养老观念的变迁。一些学者通过对中国台湾的考察,认为尽管快速现代化使台湾地区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老年人的赡养中,儿女尤其是儿子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但中国内地的一些学者则指出,随着我国的生育政策的修改,代际关系的弱化[4],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也逐渐淡化[5] [6]。崔丽娟等通过对上海居民“养儿防老”行为的研究,发现时代的发展对“养儿防老”的观念没有任何影响[7]。然而,于长乐在对全国10省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个人层面、家庭层次、社区和区域等因素均对农户“养儿防老”理念产生重要影响[8]。张航空则发现农民工“养儿防老”的观点有逐渐淡化的趋势,尤其是“80后”[9]。
二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研究。国外研究中,贝克尔指出,代际间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一种利他动机,转移接受人的收入越高,得到转移的可能性越小,得到的钱也就越少[10]。然而,一些学者认为,大部分的私人间转移都是基于交易动机,而公共转移支付并没有对私人间的转移支付产生明显的影响[11]。国内的经验研究表明,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难以完全取代子女的养老责任[12]。汪润泉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削弱了其对老年人的赡养意识[13]。程令国等人的研究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增加老年人口收入的同时,还能减少老年人口对其子女的依赖性[14]。
三是有关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老年人居住意愿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子女人数、婚姻状况、收入等对其居住意向的影响[15],并对老年人的居住意愿进行对比分析[16]。然而,国内关于养老意愿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对城市[17]和农村[18],独生子女父母[19],空巢老人[20]对机构养老[21]、居家养老[22],以及异地养老[23]的意愿研究分析。从影响因素来看,政府的行为[24]、家庭结构和代际交换[25]、婚姻挤压[26]等都会对人们的养老意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对来说,学者们对养老责任认知的专门研究偏少。以往的研究对于整体的养老责任意识的认知却较为匮乏。本研究从养老责任意识出发,探索当前有子女老年人的养老责任意识,以及其影响因素。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为基础,基于研究所需,保留了60岁以上有子女老年人的样本,将数据存在缺失、异常等情况下的无效样本剔除后获得2470个有子女老年人样本。
3.2. 研究假设
通过文献回顾以及资料搜集,本文将影响老年人养老责任观念的因素分为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四类因素,因为由子女负责养老在我国根深蒂固,因此,在本研究中,由此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
1) 个人因素
我国人民更倾向于选择子女负责父母养老,尤其是男性,由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思想,认为父母将孩子养大,孩子就应该来负责给父母养老。而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的影响下,农村老年人能获得的养老资源有限,相关认知不足,因此对于子女负责养老的认同度更高。作为党员的有子女老年人,以及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他们会及时了解国家动态,有一些新的政策他们也会去阅读了解,因此,当他们了解到多方共担养老责任后,认同度也会很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相比之前也会有所下降,而身体不是很健康的老人,对于亲人尤其是子女的依赖度也会提高,他们也更倾向于得到子女的照顾。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有子女老年人中,男性比女性更认同养老由子女负责;
H2:有子女老年人中,农业户口的父母更认同养老由子女负责;
H3:有子女老年人中,党员身份的老年人,对于由子女养老的认同度更低;
H4:有子女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年人,对于由子女养老的认同度更低;
H5:有子女老年人中,不健康的老年人更认同养老由子女负责。
2) 家庭因素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最小社会单位,婚姻是家庭和社会的总开关,是彼此获得精神慰藉的直接方式。当子女离家后,夫妻之间将会是更为亲密的关系,因此,在有子女老年人中,在婚的老年人会更认同由老人自己负责养老。而我国传统思想中认为男性应该“养家糊口”,以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思想,因此,有儿子的老年人会更倾向于由儿子来负责养老。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6:有子女老年人中,在婚老年人更认同养老由自己负责;
H7:有子女老年人中,有儿子的老年人更认同养老由子女负责。
3) 社会因素
社会是由人所形成的集合体,我们彼此交流、彼此联系、共同生活在家园里。而老年人对于社会的认同度、同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观念。当老年人同外界社会的联系越紧密,则对于子女的依赖度越低,因此社会信任度越高、社交频率越高的老年人倾向于由子女养老的可能性更低。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8:有子女老年人中,对社会信任高的老年人对于由子女养老的认同度更低;
H9:有子女老年人中,社交频率高的老年人对于由子女养老的认同度更低。
4) 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活状态,而老年人因为年龄与身体素质,获得的工作机会有限,因此,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而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对于子女的帮助需求更大,因此也会更倾向于由子女负责养老。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0:有子女老年人中,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更认同养老由子女负责。
3.3. 变量说明
1) 因变量
本文选取的因变量为问卷中的“您认为有子女的老人的养老主要应该有谁负责?”,包含选项有“主要由政府负责”、“主要由子女负责”、“主要由老人自己负责”、“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
2) 自变量
经过文献阅读以及资料分析,本文将影响老年人养老责任观念的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四类。变量操作化见表1。
个人因素中包含的主要是个人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户籍、政治面貌、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六个变量。
家庭因素是家庭中的主要特征,包含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以及子女的性别。
社会因素是老年人对外界社会的认知以及接触程度,包含社会信任和社交频率两个变量。
经济因素包括个人全年总收入这个变量。
Table 1. Variable value
表1. 变量取值
变量 |
变量取值 |
养老责任观念 |
政府负责 = 1;子女负责 = 2;老人负责 = 3;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 = 4 |
年龄 |
60~65岁 = 1;66~75岁 = 2;76岁及以上 = 3 |
性别 |
女 = 0;男 = 1 |
户籍 |
农业户口 = 0;非农业户口 = 1 |
政治面貌 |
非党员 = 0;党员 = 1 |
健康状况 |
不健康 = 0;健康 = 1 |
受教育程度 |
小学及以下 = 0;初中 = 1;高中 = 2;大学及以上 = 3 |
婚姻状况 |
不在婚 = 0;在婚 = 1 |
子女性别 |
儿女都有 = 0;只有儿子 = 1;只有女儿 = 2 |
社会信任 |
不信任 = 0;信任 = 1 |
社交频率 |
从不 = 0,很少 = 1;有时 = 2;经常 = 3;非常频繁 = 4 |
个人收入 |
低收入 = 0;中等收入 = 1;高收入 = 2 |
4. 数据结果
4.1. 有子女老人养老责任观念差异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利用交叉列联表和卡方检验对数据做出分析,从表2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交叉列联表分析结果可知:
1) 性别
性别对有子女老人养老责任观念并不产生影响,P = 0.896 > 0.01,性别与其养老责任观念不存在相关关系。
2) 户籍
户籍同有子女老人的养老责任观念显著相关,P = 0.000 < 0.01。具体表现为,农业户口的有子女老人超过半数认为养老责任应由子女负责,而非农业户口的有子女老人则是认为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农业户口的老年人认知较为一致,而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对四种养老责任观念的认同度差异小于农业户口老年人。
3) 政治面貌
政治面貌中,P = 0.000 < 0.01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政治面貌与有子女老人的养老责任观念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非党员有子女老人认为,养老应主要由子女负责,且认同占比要大于50%;党员有子女老人认为,养老主要由子女负责、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的占比接近。
4) 健康状况
由P = 0.000 < 0.01可知,健康状况与有子女老人养老责任观念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身体不健康的有子女老人,认为养老应主要由子女负责,说明当身体不健康、更需要人照料时,老人更希望由子女负责;健康状况越好的有子女老人认为养老应主要由老人自己负责、由政府负责、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的比例越高。
5) 受教育程度
由P = 0.000 < 0.01可知,受教育程度与有子女老人养老责任观念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越高,有子女老人对于由子女负责养老的认同度则越低,而对由政府负责、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的认同度则会越高,但对于由自己负责养老的认同度则变化不大。
6) 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中P = 0.038 > 0.01可知,是否是在婚状态对有子女老人的养老责任观念不产生影响。
7) 子女状况
由P = 0.000 < 0.01可知,子女性别与有子女老人养老责任观念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只有女儿的老人对主要由子女负责、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的认同度相近,而只有儿子的老人,以及儿女双全的老人更认可主要由子女负责,对由政府负责、老人自己负责、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的认同度均小于只有女儿的老人。
8) 社会信任
由P = 0.396 > 0.01可知,社会信任对有子女老人的养老责任观念不产生影响。
9) 社交频率
由P = 0.047 > 0.01可知,社交频率对有子女老人的养老责任观念不产生影响。
10) 个人经济收入
个人经济收入中P = 0.000 < 0.01,因此个人经济收入与有子女老人的养老责任观念存在显性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个人经济收入越高,认为主要由子女负责养老的占比就越小,而对由政府负责、老人自己负责、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的认同度就越高。
Table 2. The results of cross contingency tabl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cept of old-age responsibility
表2. 养老责任观念差异的交叉列联表分析结果
变量 |
主要由政
府负责(%) |
主要由子
女负责(%) |
主要由老人
自己负责(%) |
政府/子女/老人
责任均摊(%) |
卡方
检验 |
性别 |
男 |
13.67 |
48.02 |
13.67 |
24.63 |
P = 0.896 |
女 |
12.98 |
47.85 |
13.38 |
25.80 |
户籍 |
农业户口 |
11.14 |
56.13 |
10.50 |
22.23 |
P = 0.000 |
非农业户口 |
18.25 |
29.37 |
20.37 |
32.01 |
政治面貌 |
党员 |
17.07 |
35.37 |
15.12 |
32.44 |
P = 0.000 |
非党员 |
12.57 |
50.44 |
13.20 |
23.79 |
健康状况 |
健康 |
13.57 |
45.08 |
14.91 |
26.44 |
P = 0.000 |
非健康 |
12.75 |
54.45 |
10.36 |
22.44 |
受教育程度 |
小学及以下 |
12.62 |
56.08 |
11.09 |
20.20 |
P = 0.000 |
初中 |
13.01 |
44.48 |
15.73 |
26.78 |
高中 |
15.58 |
32.99 |
18.18 |
33.25 |
大学及以上 |
15.38 |
25.64 |
12.82 |
46.15 |
婚姻状况 |
在婚 |
13.45 |
46.48 |
14.56 |
25.50 |
P = 0.038 |
不在婚 |
12.98 |
51.77 |
10.77 |
24.48 |
子女状况 |
儿子 |
14.79 |
44.11 |
14.40 |
26.70 |
P = 0.000 |
女儿 |
15.99 |
37.06 |
16.24 |
30.71 |
儿女 |
11.66 |
53.43 |
12.20 |
22.71 |
社会信任 |
信任 |
12.75 |
47.85 |
13.86 |
25.54 |
P = 0.396 |
不信任 |
15.16 |
48.21 |
12.44 |
24.19 |
社交频率 |
从不 |
16.21 |
47.27 |
14.85 |
21.67 |
P = 0.047 |
很少 |
12.63 |
47.40 |
14.19 |
25.78 |
有时 |
12.60 |
46.69 |
12.60 |
28.10 |
经常 |
12.86 |
50.00 |
14.29 |
22.86 |
非常频繁 |
10.38 |
50.47 |
8.02 |
31.13 |
个人经
济收入 |
低 |
11.00 |
58.68 |
8.98 |
21.33 |
P = 0.000 |
中 |
15.37 |
36.86 |
18.59 |
29.18 |
高 |
19.88 |
26.32 |
20.47 |
33.33 |
4.2. 有子女老人养老责任观念的影响因素检验
本研究中,因变量“养老责任观念”是一个四分类变量,且没有顺序之分,所以使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将因变量“养老责任观念”的四个选项进行定义,其中,主要由政府负责:y = 1,主要由子女负责:y = 2,主要由老人自己负责:y = 3,主要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y = 4,回归模型表述为:
其中,Pk为养老责任观念k发生的概率(
),养老责任观念j为参照组(
,且j ≠ k),X为自变量,h为自变量个数,α为回归系数。
表3为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模型显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四个方面,都会对有子女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观念产生部分显著影响。
第一,从个人因素看:以主要由子女负责为参照组,性别、户籍、受教育程度均对有子女老人的养老责任观念产生显著影响,而政治面貌、健康状况对有子女父母养老责任观念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性别方面看,有子女的父亲认为主要由子女负责的可能性更高,相对风险比为0.766,有子女的母亲则认为养老应由子女之外的养老责任主体负责。从户籍方面,非农业户口的有子女父母,更倾向于子女以外的养老责任主体,这或许是因为,非农业户口有子女老人自身具备一定的养老能力,且非农业户口的有子女老人大多生活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养老设施相对完善,养老意识更加多元化。而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下的有子女老人更认同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41、1.802、2.350。由此可见,接受到教育的人,社会观念紧跟时代变迁,更易接受社会化的养老责任观念,他们认为养老主要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的可能性更高。
第二,从家庭因素来看:婚姻状况对有子女父母养老责任观念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或许是因为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机能逐渐下降,配偶提供的大多是精神上的陪伴与支持,无法提供太多物质方面的支持。而孩子的性别差异,对有子女父母的养老责任观念具有一定影响。只有女儿的老人更认为养老应主要由政府负责和主要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相对风险比为1.442和1.357,有儿子的父母则认为养老应主要由子女负责。
第三,从社会因素来看:老人对社会的信任度并不影响对养老责任观念的认知,而社交频率对有子女老人的养老责任观念有一定的影响。社交频率非常高的老年人更认同养老主要子女负责和主要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相对风险比为0.556和1.466,而从不社交的老年人更认同养老由老人自己负责。
第四,从经济因素来看:个人经济收入为中等和高等的有子女老人更认同主要由政府负责、主要由老人自己负责和主要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
Table 3.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ncept of responsibility of children and elderly care
表3. 有子女老人养老责任观念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变量 |
分类 |
主要由政府负责 |
主要由老人自己负责 |
主要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 |
性别 (女) |
男 |
0.899 (0.122) |
0.817 (0.111) |
0.766* (0.084) |
户籍 (农业户口) |
非农业户口 |
2.188*** (0.365) |
2.172*** (0.353) |
1.620*** (0.223) |
政治面貌 (非党员) |
党员 |
1.311 (0.243) |
0.925 (0.175) |
1.218 (0.186) |
健康状况 (非健康) |
健康 |
1.018 (0.147) |
1.241 (0.189) |
1.065 (0.124) |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
初中 |
0.902 (0.147) |
1.146 (0.184) |
1.341** (0.173) |
高中 |
1.058 (0.217) |
1.286 (0.257) |
1.802*** (0.295) |
大学及以上 |
0.742 (0.270) |
0.684 (0.257) |
2.350*** (0.667) |
婚姻状况 (不在婚) |
在婚 |
1.117 (0.164) |
1.446 (0.224) |
1.071 (0.173) |
子女状况 (儿女) |
儿子 |
1.288* (0.188) |
1.073 (0.159) |
1.158 (0.137) |
女儿 |
1.442** (0.267) |
1.152 (0.215) |
1.357** (0.204) |
社会信任 (不信任) |
信任 |
0.852 (0.124) |
1.129 (0.175) |
1.027 (0.125) |
社交频率 (从不) |
很少 |
0.755 (0.128) |
0.878 (0.150) |
1.124 (0.162) |
有时 |
0.770 (0.148) |
0.795 (0.156) |
1.252 (0.198) |
经常 |
0.711 (0.142) |
0.821 (0.164) |
0.941 (0.159) |
非常频繁 |
0.699 (0.188) |
0.556** (0.165) |
1.466* (0.289) |
个人经济收入 (低收入) |
中 |
1.464** (0.237) |
2.099*** (0.338) |
1.327** (0.172) |
高 |
2.318*** (0.686) |
3.086*** (0.898) |
1.536* (0.391) |
附注:变量列的括号内为参照组,***为p < 0.01,**为p < 0.05,*为p < 0.1,括号内为标准误差。
4.3. 研究假设验证情况
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卡方检验以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可以得出假设3、5、6、8为通过验证,而假设1、2、4、7、9、10通过验证,即:有子女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观念受性别、户籍、受教育程度、子女性别、社交频率的影响。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基于本文研究,分析了影响有子女老年人养老责任观念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总体来看,有子女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观念趋于多样化,但对于主要由子女负责养老仍旧是占比最大的,“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仍旧根深蒂固于老年人的思想当中。
第二,从数据可知,影响有子女老年人养老责任观念的因素有很多,较为显著的是户籍、受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
第三,针对有子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个人、家庭以及政府都应该共同努力承担责任,积极调动并利用好各自养老资源,共同构建养老新格局,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5.2. 研究启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义务。
第一,家庭责任。家庭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应该承担起照顾老年人的责任。这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上的照顾,还包括精神上的关心和慰藉。家庭成员应该尽可能地陪伴老年人,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第二,社会责任。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如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老年人的养老工作,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捐赠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第三,自我责任。老年人自己也应该为自己的养老问题负责。他们要注重身体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他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社交联系,增强自己的社交支持网络。
总之,老年人养老责任观念的提高需要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支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