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廖美珍.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3. | 
                     
                                
                                    
                                        | [2] | 胡炳光. 谈谈审判长法庭演讲[J].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4): 109-110. | 
                     
                                
                                    
                                        | [3] | 苏福祯. 律师应注重在法庭上的演讲艺术[J]. 中国律师, 1994(7): 12-14. | 
                     
                                
                                    
                                        | [4] | 王文昌. 法庭演讲的理、情、气[J]. 人民检察, 1995(7): 18. | 
                     
                                
                                    
                                        | [5] | 徐静村. 法庭辩论中的若干技巧问题[J]. 现代法学, 1988(1): 69-74, 28. | 
                     
                                
                                    
                                        | [6] | 陆宏哲. 论法庭辩论语言的基本特征[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1(1): 100-105. | 
                     
                                
                                    
                                        | [7] | 孙懿华, 周广然. 法律语言学[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 
                     
                                
                                    
                                        | [8] |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gman. | 
                     
                                
                                    
                                        | [9] | Levinson, L.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10] |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 
                     
                                
                                    
                                        | [11] |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 [12] | 陈文玲. 法庭辩论中的礼貌策略与劝说[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4. | 
                     
                                
                                    
                                        | [13] | 罗希. 浅析庭审话语中的礼貌策略[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12): 293. | 
                     
                                
                                    
                                        | [14] | 潘婕, 夏秸. 庭审话语中的礼貌策略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7(19): 169-171. | 
                     
                                
                                    
                                        | [15] | 李天宇. 中国刑事庭审话语中性礼貌言语行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黄石: 湖北师范大学, 2024. | 
                     
                                
                                    
                                        | [16] | 张丽萍, 金孝柏. 刑事法庭上的合作交际研究——法官-被告人庭审会话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 15(3): 43-46. | 
                     
                                
                                    
                                        | [17] | 任青.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法庭话语中的会话含义[J]. 科技信息 2010(31): 535-536. | 
                     
                                
                                    
                                        | [18] | 李琛. 论合作原则在庭审话语中的体现及其法律规范——以“薄案”一审中的被告人辩解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9(6): 45-51. | 
                     
                                
                                    
                                        | [19] | 张琪. 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在庭审话语中的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8. | 
                     
                                
                                    
                                        | [20] | 胡桂丽. 目的原则下的中国法庭审判话语标记语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 [21] | 曹宇. 目的原则视角下被告答话的话语意义——基于刑事案件庭审语料的实证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8(3): 149-150. | 
                     
                                
                                    
                                        | [22] | 张清. 庭审话语中的目的关系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3(6): 130-133. | 
                     
                                
                                    
                                        | [23] | 夏丹. 目的原则视角中的民事法官庭审话语[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6): 124-129. | 
                     
                                
                                    
                                        | [24] | 李立. 论法庭话语中的预设[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1): 69-75, 159-160. | 
                     
                                
                                    
                                        | [25] | 张临晓. 抗辩制体系下法庭交叉询问的预设分析[J]. 网络财富, 2010(5): 128-129. | 
                     
                                
                                    
                                        | [26] | 陈剑敏. 顺应论视阈中的中英法庭话语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1(8): 116-119, 162. | 
                     
                                
                                    
                                        | [27] | 刘平. 刑事庭审中公诉人权力的顺应性研究——基于公诉人与被告人的话语互动[J]. 海外英语, 2019(1): 200-201, 214. | 
                     
                                
                                    
                                        | [28] | 李秀香. 关联理论与法庭话语[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 [29] | 孙炳文. 从关联视角看庭审互动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J]. 当代修辞学, 2015(1): 56-61. | 
                     
                                
                                    
                                        | [30] | 孟蓓. 庭审会话中冲突性话语的正面效应——基于模因视角的探讨[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5(4): 14-15, 64. | 
                     
                                
                                    
                                        | [31] | 吴红军. 庭审话语语用距离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 
                     
                                
                                    
                                        | [32] | 吴红军. 庭审话语目的语用距离关系分析[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3(2): 128-133. | 
                     
                                
                                    
                                        | [33] | 范秋月. 《蝴蝶君》和《刮痧》中庭审话语的高低语境现象分析[J]. 宿州学院学报, 2016, 31(8): 76-79. | 
                     
                                
                                    
                                        | [34] | Halliday, M.A.K. (1994)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Arnold. | 
                     
                                
                                    
                                        | [35] | 李诗芳. 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 
                     
                                
                                    
                                        | [36] | 马泽军, 刘佳, 陈海庆. 庭审话语中情态动词的韵律特征及其人际功能实现[J]. 当代修辞学, 2017(6): 33-41. | 
                     
                                
                                    
                                        | [37] | 贺红岩. 浅析法庭辩论中介入资源的言语体现[J]. 价值工程, 2014, 33(28): 324-325. | 
                     
                                
                                    
                                        | [38] | 江玲.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 18(6): 123-129. | 
                     
                                
                                    
                                        | [39] | 龙盼. 刑事庭审话语的介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2021. | 
                     
                                
                                    
                                        | [40] | 陈启蒙. 介入系统视角下的中国刑事庭审话语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2022. | 
                     
                                
                                    
                                        | [41] | 曾文丽.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影视庭审语篇的及物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12. | 
                     
                                
                                    
                                        | [42] | 王晓静, 李世新, 王欣. 刑事法庭中法庭辩论阶段语篇的及物性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9(5): 13-15. | 
                     
                                
                                    
                                        | [43] | 孙凤波. 语域三要素在庭审话语中的实现——语义和形式[J]. 语文建设, 2013(33): 75-76. | 
                     
                                
                                    
                                        | [44] | 于梅欣. 国内刑事庭审话语意义发生模式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 [45] | 陈海庆, 刘亭亭, 时真妹. 庭审话语特指问句的话语结构及信息功能[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3): 87-98. | 
                     
                                
                                    
                                        | [46] | 周庆熙. 刑事庭审法官权力、话语——法官刑事庭审话语中的权力体现[J]. 法制与社会, 2012(24): 123-125. | 
                     
                                
                                    
                                        | [47] | 邓彦. 法庭话语言据性策略选择中的交际目的及权势关系[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4(5): 151-157. | 
                     
                                
                                    
                                        | [48] | 张小雨. 庭审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与身份构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14. | 
                     
                                
                                    
                                        | [49] | 马泽军, 郭雅倩. 庭审中公诉人转述话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建构的语用身份[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 44(3): 60-70. | 
                     
                                
                                    
                                        | [50] | 褚雪娇. 庭审中公诉人身份构建的话语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4. | 
                     
                                
                                    
                                        | [51] | 茹爽. 美国法庭律师话语打断现象性别差异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 
                     
                                
                                    
                                        | [52] | 肖洒, 黄曼.法庭话语性别研究述评[J]. 东岳论丛, 2019, 40(8): 183-190. | 
                     
                                
                                    
                                        | [53] | 杨敏, 孙娟娟. 论式分析法框架下庭审话语中的性别身份和去性别化身份研究[J]. 现代外语, 2023, 46(4): 452-463. | 
                     
                                
                                    
                                        | [54] | 刘晓月. 语法隐喻作为语用策略在中国法庭话语中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 
                     
                                
                                    
                                        | [55] | 胡艳芳. 隐喻在庭审话语中的应用研究[J]. 滨州学院学报, 2015, 51(5): 84-88. | 
                     
                                
                                    
                                        | [56] | 明瑞龙. 中国法庭话语隐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 
                     
                                
                                    
                                        | [57] | 胡晓青. 试论转喻在庭审话语中的三种作用[J]. 宿州学院学报, 2018, 33(11): 72-77. | 
                     
                                
                                    
                                        | [58] | 胡晓青. 批评转喻分析视角下的庭审话语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9. | 
                     
                                
                                    
                                        | [59] | 张丽萍. 从基于庭审图式的话语理解论法官的言语反应[J]. 外语学刊, 2005(5): 34-39. | 
                     
                                
                                    
                                        | [60] | 邹唯铭. 基于FCR模型的庭审话语认知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 
                     
                                
                                    
                                        | [61] | 贺小聃. 庭审话语会话修正中的认知状态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1(4): 61-68, 160. | 
                     
                                
                                    
                                        | [62] | 谭玥, 陈大明. 论法庭盘问的会话结构和语用策略[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S1): 7-10. | 
                     
                                
                                    
                                        | [63] | 张清. 法官庭审话语解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9(12): 63-64. | 
                     
                                
                                    
                                        | [64] | 江玲. 法庭话语的会话活动类型之语用分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 118-121. | 
                     
                                
                                    
                                        | [65] | 张丙华. 我国刑事庭审话语的实证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 2020. | 
                     
                                
                                    
                                        | [66] | 杜碧玉. 法庭会话中的修正策略[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3. | 
                     
                                
                                    
                                        | [67] | 喻侯林. 中国法庭话语中的修正[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 
                     
                                
                                    
                                        | [68] | Garfinkel, H. and Sacks, H. (1970) On Formal Structures of Practical Actions. Appleton-Century-Crofts. | 
                     
                                
                                    
                                        | [69] | 孙亚迪, 廖美珍. 法庭解述话语现象的生成机制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4(4): 135-141. | 
                     
                                
                                    
                                        | [70] | 柯贤兵, 孙亚迪. 法庭话语解述现象的语用功能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8): 119-125. | 
                     
                                
                                    
                                        | [71] | 张丽萍. 论法庭情境中话语标记语——从法庭话语中的“我(们)认为”谈起[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2(1): 37-40, 122. | 
                     
                                
                                    
                                        | [72] | 胡海娟. 庭审提问过程中话语标记语and的语用功能[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17(4): 16-21. | 
                     
                                
                                    
                                        | [73] | 崔凤娟, 于翠红. 庭审语篇中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38(2): 24-31, 160. | 
                     
                                
                                    
                                        | [74] | 刘荷清. 中国法庭话语中的模糊现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 [75] | 崔凤娟.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0. | 
                     
                                
                                    
                                        | [76] | 崔凤娟.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性[J]. 山东外语教学, 2012, 33(4): 42-48. | 
                     
                                
                                    
                                        | [77] | 崔凤娟, 于翠红, 宋艳梅. 庭审中的话语角色与模糊语使用关系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40(2): 42-50, 160. | 
                     
                                
                                    
                                        | [78] | 马泽军, 王新宇. 庭审互动中被告人模糊语言的特征及语用功能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6): 46-56. | 
                     
                                
                                    
                                        | [79] | 张鲁平. 法庭会话中的打断现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6. | 
                     
                                
                                    
                                        | [80] | 廖美珍, 龚进军. 法庭话语打断现象与性别研究[J]. 当代修辞学, 2015(1): 43-55. | 
                     
                                
                                    
                                        | [81] | 方斐. 中美庭审话语打断现象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安徽大学, 2021. | 
                     
                                
                                    
                                        | [82] | 张睿. 中国法庭话语中的重复现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 
                     
                                
                                    
                                        | [83] | 曾云蓉. 中国法庭互动中话语重复现象的语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6. | 
                     
                                
                                    
                                        | [84] | 张红玉. 中美庭审话语重复现象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 [85] | 向波阳. 中国刑事法庭审判叙事话语互动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 
                     
                                
                                    
                                        | [86] | 夏丹. 庭审实质化视角下民事庭审话语叙事研究[J]. 法学评论, 2017, 35(6): 72-84. | 
                     
                                
                                    
                                        | [87] | 马泽军, 杜雨霏. 刑事庭审辩论话语中控辩双方的时空体建构与叙事对抗——以张扣扣杀人案庭审辩论话语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3): 35-42. | 
                     
                                
                                    
                                        | [88] | 吴敏. 中国法庭话语中的沉默现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 
                     
                                
                                    
                                        | [89] | 陈海庆, 刘亭亭. 庭审语境中公诉人话语停顿的动态属性及修辞功能[J]. 当代修辞学, 2018(3): 84-95. | 
                     
                                
                                    
                                        | [90] | 罗桂花, 廖美珍. 法庭话语中的言据性[J]. 语言研究, 2013, 33(4): 92-95. | 
                     
                                
                                    
                                        | [91] | 叶芳. 庭审互动中言据性标记“根据”与话语立场的表达[J]. 华中学术, 2020, 12(3): 148-156. | 
                     
                                
                                    
                                        | [92] | 汤洪波, 刘承宇. 社会符号学视域下庭审话语中名物化的语义模糊及其消解[J]. 现代外语, 2021, 44(6): 779-790. | 
                     
                                
                                    
                                        | [93] | 陈海庆, 李凯悦. 庭审会话回声问话语语调特征及语用功能[J]. 法制与社会, 2016(1): 115-116. | 
                     
                                
                                    
                                        | [94] | 陈海庆, 李雅楠. 基于语调的庭审选择问句语用功能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5): 9-18. | 
                     
                                
                                    
                                        | [95] | 陈海庆, 刘文婕. 从庭审宣判话语的词语选择及语调特征看法官权力的实施[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 30(3): 12-20. | 
                     
                                
                                    
                                        | [96] | 陈海庆, 王任琦. 庭审话语附加疑问句的语调表征及话语功能[J]. 海外英语, 2020(24): 23-27. | 
                     
                                
                                    
                                        | [97] | 徐静, 陈海庆. 庭审会话语篇语调特征及其信息输出研究[J]. 当代修辞学, 2012(2): 5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