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中越语言对比研究中,动词作为两国语言结构和表达中的核心元素,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表示基本生理行为的动词,如“喝”(现代汉语)与“uống”(越南语),其语义及句法结构的异同,反映了两国语言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性。许多研究已探讨了中越两国语言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但对于具体动词在语法层面的细致分析,特别是“喝”与“uống”这类日常用语动词,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比现代汉语“喝”与越南语“uống”在语义、句法结构及文化意涵上的异同,进一步揭示两国语言在表达液体摄入行为时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掌握这两种语言的基本词汇运用,还能深化对中越文化异同的理解。
2. 动词“喝”和“Uống”的句法分析
动词“喝”在现代汉语中和动词“uống”在越南语中均为及物动词,表示将液体摄入口中的动作。尽管两者在基本句法结构上相似,但在具体用法和句法规则上仍存在一些差异。以下从主谓结构、并列结构、谓语补足语、否定句与疑问句等方面,分析这两个动词的句法特征。
2.1. 主谓结构
在汉语和越南语中,动词“喝”和“uống”均可作为谓语动词,与主语形成主谓关系,表示动作的执行者和行为的关系。
汉语例句:她喝咖啡。
我们喝茶。
越南语例句:Anh ấy uống nước. (他喝水)
Cô ấy uống cà phê. (她喝咖啡)
2.2. 并列结构
两个动词均可出现在并列结构中,与其他动词共同描述多个动作。
汉语例句:她喝水,又吃面包。
越南语例句:Anh ấy uống nước rồi đi ngủ. (他喝水,然后睡觉)
2.3. 谓语补足语
“喝”和“uống”都可以与补足语搭配,进一步描述动作的程度或状态。
汉语例句:他喝得很快。(“很快”是补足语,描述速度)
越南语例句:Tôi uống nhanh. (我喝得快)
Cô ấy uống xong. (她喝完了)
2.4. 否定句与疑问句
在汉语中,“喝”的否定句通过在动词前加“不”构成,而越南语中的“uống”通过在动词前加“không”形成否定句。疑问句方面,汉语可以通过语序变化或添加疑问词构成,越南语则常在句末加上“không”表示疑问。
汉语例句:我不喝酒。
你喝茶吗?
你喝不喝茶?
越南语例句:Tôi không uống rượu. (我不喝酒)
Bạn uống nước không? (你喝水吗?)
2.5. 情态动词的使用
情态动词在汉语和越南语中均可以与“喝”和“uống”搭配,表达不同的语气。
汉语例句:他可能会喝咖啡。
你应该喝水。
越南语例句:Anh ấy có thể uống trà. (他可能会喝茶)
Em nên uống nước. (你应该喝水)
3. 现代汉语“喝”与越南语“Uống”句法的异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动词“喝”和“uống”虽然在句法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因语言的不同在具体的表达上表现出一些差异。在现代汉语中,“喝”通常作为及物动词出现,直接接宾语[1]。比如:“喝水”“喝茶”“喝咖啡”等。这种结构简洁明了,动作与饮品直接关联,突出了饮用动作本身。在越南语中,“uống”也作为及物动词,同样可以直接接宾语,比如:“uống nước”(喝水)、“uống trà”(喝茶)。在动词修饰和状语的使用方面,汉语中的“喝”可以与各种状语直接连用,例如:“早上喝”,这些状语能够更详细地描述饮用动作的时间和情境。而越南语中的“uống”也可以与时间状语连用,但却需要添加连接词“vào”,例如:“Tôi uống vào buổi sáng”(我早上喝)。
在句法用法方面,这两种动词存在着些许差异。在汉语中,“我在喝水”、“我在喝茶”。这种结构强调了动作的进行状态,通常用于描述正在进行的饮用动作。越南语中,可以使用“đang + uống”来表示动作进行时,例如:“Tôi đang uống nước”(我正在喝水)。这个结构同样突出了动作正在进行中的状态,和汉语中的表达有相似之处。在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上,汉语中的否定句一般在动词前加“不”,如“不喝”“不喝茶”,疑问句则通过改变语序或加上疑问词来构成,如“你喝水了吗?”“喝茶吗?”。而越南语中的否定句可以在“uống”前加上否定词“không”,如“không uống”,疑问句则通常在句末加上“không?”来表示疑问,如“Bạn uống không?”(你喝了吗?)。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动词“喝”和越南语动词“uống”,虽然它们都表示饮用液体的动作,但是在构成句子、表达动作状态、否定和疑问等方面有着一些区别。理解这些句法上的异同有助于学习者更准确地运用这两种语言中的相应动词。
4. 动词“喝”和的“Uống”语义分析
4.1. “喝”和“Uống”的基本词义
4.1.1. “喝”的词义
古往今来,汉语表饮用的词有“食”“饮”“吃”“喝”“呷”“欱”等;“食”“饮”“吃”“喝”表示一般的饮用,形成了一条发展主线;《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动词“喝”给出了两个义项:① 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② 特指喝酒[2]。所以“喝”的词义可以概括为“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
同时“喝”的搭配对象也很丰富。常见的有“酒、茶、水、粥、汤”等。它们的具体种类也变得复杂起来,如“酒”类包括“烤酒、烧酒、米酒”等;“粥”类包括“南瓜粥、小米粥、玉米粥”等。到了近现代,“喝”渐渐地替代了“饮”,现代时期是“喝”对“饮”替换的完全实现期,“饮”完全淡出了我们的视野[3]。作为一个较“文”的词“饮”大多情况只用于书面语或多以语素的形式出现。口语中大家所熟悉的都是“喝”,“饮”只有在特殊表达时才会使用,在口语中它已经完全被“喝”所替代[4]。我们还可以从“喝”的一些新奇的搭配上找到证据。
4.1.2. “Uống”的词义
越南语中表示饮用的有“uống”“húp”“hớp”“hít”,其中“uống”的使用频率最高,常见的搭配有“uống rượu (喝酒)”“uống trà (喝茶)”“uống nước (喝水)”“uống thuốc (喝药)”,在越南语词典中给动词“uống”作出了以下解释“đưa chất lỏng vào miệng rồi nuốt”(把液体放入嘴里咽下),“uống”的词义和“喝”是基本一致的,所表示的含义都是把液体放入嘴里咽下,在越南,“uống”的使用频率也是在第一位,比如:Dứt mạch diễn thuyết, ông Nghị bưng tách nước uống một hớp lớn, súc miệng òng ọc mấy cái, rổi nhổ toẹt xuống nền nhà.——(“Tắt Dèn” chương 6) (桂议员拿起茶壶喝了一大口,咕噜咕噜的漱了几下口,噗的一下吐在地上。)——(“Tắt Dèn”第6章)。
4.2. “喝”和“Uống”后边词语的语义类别
4.2.1. “喝”后边的词语的语义类别
(1) 表饮料(包括常见液体和粥状物):
如:水、酒、茶、粥等
“他每天早上都会喝一杯温水。”
“她喜欢在下午喝一杯绿茶。”
(2) 表工具宾语(用来盛装饮品的工具):
如:喝大碗、喝大杯、喝大瓶等
“喝酒要喝大碗。”
“奶茶要喝大杯。”
(3) 表数量补语:
如:喝一天、喝一晚等
“我俩能喝一晚”
4.2.2. “Uống”后边的词语的语义类别
(1) 液体名称作为宾语:
例子:Anh ấy uống nước (他喝水)。
说明:“nước”(水)作为宾语,表示具体的饮用对象。
反例:Anh ấy uống sách (他喝书)。
说明:这里的“sách”(书)并不是饮用的对象,不符合“uống”动作的语义。
(2) 方式或状态作为宾语补语:
例子:Anh ấy uống vui vẻ (他快乐地喝)。
说明:“vui vẻ”(快乐)作为宾语补语,表示“uống”动作的状态或方式。
例子:Anh ấy uống buồn bã (他喝得很难过)。
说明:“buồn bã”(难过)作为宾语补语,表示“uống”动作的状态或方式。
4.3. “喝”和“Uống”的语义特征
4.3.1. “喝”的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指词语在句法结构中互相比较时显出的语义特点,句法成分搭配是否妥当,往往依靠语义特征分析来说明。例如:
“喝水”(动 + 宾)可以搭配,“吃水”(动 + 宾)不能搭配,因“水”没有[−固体]的语义特征,“吃饭”(动 + 宾)可以搭配,因“饭”具有[+固体]的语义特征。
“老人喝茶水”可以说,“石头喝茶水”不能说。问题不在句法上,两者都是“名 + 动 + 了”,可以组成合法的主谓结构。问题只能用语义特征或语义要素去回答。“老人”的语义特征是[+生命],“石头”的语义特征是[−生命] [5]。
“喝”的语义特征表示如下:
喝 [+施事;−固体食物;−咀嚼;+吞咽]
但是语义特征用来分析惯用语就有例外。比如吃醋、吃奶、喝西北风、喝药、吃药。“醋”是液体一般用“喝”来搭配但是这里“吃醋”根本不能解释为“喝醋”的意思,“吃醋”其实就是吃味表示心里有酸涩的感觉。“吃奶”的施事对象通常是婴儿。因为这里的奶相当于饭所以“吃奶”也相当于“吃饭”的意思[6]。
4.3.2. “Uống”的语义特征
Uống [+施事;−固体食物;−咀嚼;+吞咽],与现代汉语动词“喝”的语义特征基本相同,所以在这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
例子:Trẻ em cần uống nước hàng ngày để duy trì sức khỏe (儿童每天要喝水以保持健康)。
说明:在语言学角度,动词“uống”强调了一种生理动作,即液体的摄入。这种行为是生理需要的一部分,与口渴或身体健康相关。
反例:Anh ấy thích uống nước mắm (他喜欢鱼露)。
说明:在这里,“nước mắm”(鱼露)虽然是液体,但“uống”并不适用于调味品的摄入行为,所以应该用Anh ấy thích chấm nước mắm来形容。
4.4. “喝”和“Uống”的语义成分
4.4.1. “喝”的语义成分
我们先看下面几个例子:
“我喝掉了妈妈煮的牛奶。”
“妈妈煮的牛奶被我喝完了。”
动词“喝”与其他词语发生语义关系就有“动作”与“施事”“受事”这些语义成分名称:
我 |
喝 |
完了 |
妈妈煮的牛奶。 |
(施事) |
(动作) |
(结果) |
(受事) |
妈妈煮的牛奶 |
被我 |
喝 |
完了。 |
(受事) |
(施事) |
(动作) |
(结果) |
句中“喝”是动作,“我”是施事,“妈妈煮的牛奶”是受事。“妈妈”和“牛奶”有领属关系。
语义关系除了上面所说的施事、受事之外,还有客体、工具、处所、时间等等。比如:
“昨天我的女儿在客厅里与同学小花用吸管把奶茶喝完了”
4.4.2. “Uống”的语义成分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作分析:
(1) Hôm nay em gái tôi cùng bạn học Trần Hào dùng cái ống to uống hết nước ép ở trong bếp.
汉译:今天我的妹妹在厨房里与同学陈昊用吸管把果汁喝完了。
(2) Tôi uống hết nước anh ấy cho rồi.
汉译:我喝完他给的水了。
(3) nước của anh ấy bị tôi hết rồi.
汉译:他给的水被我喝完了。
例(1)的动词“uống”与其他词语发生语义关系就有“动作”uống与“时间”hôm qua、“处所”ở trong bếp、“施事”em gái tôi、“受事”nước ép、“与事”(动作参与者) cùng bạn học Trần Hào、“工具”dùng cái ống to这些语义成分名称:
Hôm qua |
em gái tôi |
cùng bạn học Trần Hào |
dùng cái ống to |
昨天 |
我的妹妹 |
与同学陈昊 |
用吸管 |
(时间) |
(施事) |
(与事) |
(工具) |
uống |
hết |
nước ép |
ở trong bếp. |
喝 |
完了 |
把果汁 |
在厨房里 |
(动作) |
(结果) |
(受事) |
(处所) |
此外,这个句子里还有领属关系(“em gái”和“tôi”)、同位关系(“bạn học”和“Trần Hào”)等。
5. 现代汉语“喝”与越南语“Uống”语义的异同
5.1. 现代汉语“喝”与越南语“Uống”在语义上的相同点
两者均可作为及物动词,后接宾语或宾语短语,都可以使用时间、地点、方式等状语修饰,使语境更加具体。它们都表示液体摄入的行为[7]。无论是“喝”还是“uống”,都是指将液体引入口中,并使其进入体内的动作。因此,它们在基本词义上有着相似的含义,都是及物动词,表示一种特定的动作。
5.2. 现代汉语“喝”与越南语“Uống”在语义上的不同点
我们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1. 他每天都喝一杯牛奶。
2. 喝茶对身体很有好处。
在这些例子中,动词“喝”出现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子的各个位置。
1. Anh ấy uống một cốc trà mỗi buổi sáng.
2. Mỗi buổi tối, tôi uống một cốc sữa.
在这些例子中,“uống”通常位于主语之后,表达方式比较固定。这些句子更加注重液体摄入行为的细节,如喝茶的时间频率、喝牛奶的时间等。
综上所述,在现代汉语中,“喝”这一动词不仅仅用于描述液体摄入的基本行为,还常常在语境中引申出其他含义[8]。例如,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会说“喝西北风”来表示赚不到钱没钱吃饭的苦衷,而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喝酒”来象征沉思和解忧。这种引申义的使用使得“喝”这一动词具有了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功能,既可以描述实际的行为,也可以承载更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9]。
相比之下,越南语中的动词“uống”更加偏向于其基本意义,即液体的摄入行为。虽然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有类似的引申用法,但这种用法相对较少,并且通常是基于特定的场景或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因此,越南语中的“uống”在引申义上显得相对较为局限,更多地侧重于描述实际的液体摄入行为。现代汉语中的“喝”和越南语中的“uống”虽然在基本意义上相似,都表示液体的摄入行为,但在引申义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汉语中的“喝”更具有引申性和多样性,而越南语中的“uống”则更偏向于其基本含义,较少涉及引申用法。
6. 结语
本文旨在比较现代汉语动词“喝”与越南语动词“uống”的句法和语义的异同。通过对两种语言中这两个动词的语义和句法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们在表达液体摄入行为时的差异。
首先,我们探讨了它们的共同点。无论是汉语中的“喝”还是越南语中的“uống”,都表示液体摄入的行为,强调了饮用的动作。两者都能够满足生理需求,表达出因生理原因而进行液体摄入的情境。
接着,我们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异同之处。在语义上,汉语中的“喝”更为通用,涵盖范围更广,而越南语的“uống”更为具体,强调特定液体的饮用情境。在句法上,汉语中的“喝”在句子中位置灵活,而越南语的“uống”通常位于主语之后,表达方式更为固定。此外,两者在涉及不同液体的语义范围、时间状语的表达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最后,我们意识到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语言结构的不同,也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下对生活细节关注的程度。通过比较分析,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两种语言在表达液体摄入行为时的差异,也体会到了不同文化下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丰富多样性。